一、皇后洞察
後宮之中,向來看似平靜如水,實則暗流湧動。但皇后卻敏銳地察覺到了朝堂和民間的動盪。
她坐在鳳榻之上,手中輕捻著一串佛珠,眉頭微蹙。貼身宮女見皇后神色憂慮,輕聲問道:“娘娘,可是有心事?”
皇后微微搖頭,說道:“如今朝堂因邊境之事爭論不休,民間又人心惶惶。本宮雖身處後宮,卻也深知帝國如今面臨的危機。皇上他想必也十分為難。”
宮女猶豫了一下,說道:“娘娘,後宮不得干政,這……”
皇后抬起頭,目光堅定,“此乃帝國生死存亡之際,本宮怎能坐視不管。況且,我並非要干預朝政,只是想為皇上分憂。”
二、巧妙獻策
皇后思索良久,決定前往御書房面見皇帝。
御書房內,皇帝正對著堆積如山的奏章發愁。看到皇后來到,皇帝疲憊地笑了笑,“皇后,你怎麼來了?”
皇后盈盈下拜,說道:“陛下,臣妾聽聞邊境之事,心中憂慮。臣妾雖不懂軍事,但也有些愚見,不知當講不當講。”
皇帝微微一愣,隨即說道:“皇后但說無妨,如今正是用人之際,朕也想聽一聽不同的見解。”
皇后緩緩說道:“陛下,如今朝堂之上大臣們各執一詞,難以決斷。臣妾以為,可雙管齊下。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蠻夷部落,以和談之名,拖延時間,同時探清他們的虛實。另一方面,暗中調派大軍,在邊境附近集結,但暫不露面,以防蠻夷狗急跳牆。若和談成功,則可避免一場戰事;若和談不成,我軍也可迅速出擊,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皇帝聽後,沉思片刻,眼中漸漸露出讚許之色,“皇后所言極是。朕怎麼就沒想到呢。如此一來,既能爭取和平解決的機會,又能保證我軍有足夠的應對之策。”
三、協助安撫
得到皇帝的認可後,皇后並沒有就此停下。她深知民間的恐慌若不及時安撫,將會對帝國的穩定造成更大的影響。
皇后親自帶領後宮眾人,在帝都開設粥棚,賑濟災民。同時,她還讓宮女太監們在城中四處宣揚朝廷的應對之策,告訴百姓們朝廷正在積極處理邊境之事,讓大家不要恐慌。
皇后的舉動,得到了百姓們的一致稱讚。原本混亂的帝都,局勢逐漸穩定下來。百姓們看到皇后都在為他們著想,心中的恐慌也漸漸消散,開始相信朝廷一定能夠度過此次危機。
四、朝堂影響
皇后的獻策和安撫行動,很快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一些大臣對皇后的做法表示讚賞,認為她在關鍵時刻為皇帝分憂,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大局觀。而另一些大臣則對此表示不滿,認為皇后此舉有干政之嫌,違反了後宮不得干政的祖制。
宰相站出來說道:“陛下,皇后娘娘心繫帝國,為陛下獻策,實乃賢德之舉。如今帝國危機四伏,正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共渡難關。皇后娘娘的做法,值得稱讚。”
然而,御史大夫卻持反對意見,“陛下,祖制不可違。後宮干政,歷來為大忌。雖皇后娘娘本意是好的,但此舉開了一個不好的先例。還望陛下三思。”
皇帝看著大臣們又開始爭論起來,心中有些無奈。但他心裡清楚,皇后的做法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前的危機。
“諸位愛卿,皇后此次確實是為了帝國著想。如今局勢特殊,朕以為可暫不追究。但往後,後宮仍需嚴守祖制,不得干預朝政。”皇帝說道。
大臣們聽後,紛紛領命。而皇后的這一系列行動,也讓她在朝堂和民間的威望大大提高,同時也為帝國應對危機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五、危機轉機
在皇后的協助下,朝廷按照她的計策開始行動。使者帶著豐厚的禮物,前往蠻夷部落進行和談。而邊境附近,大軍也在悄然集結。
蠻夷部落的首領見到使者到來,心中十分得意。他們本以為朝廷會驚慌失措,立刻派兵出戰,沒想到竟然派來了使者求和。
使者在蠻夷部落中,巧妙地與首領周旋,一邊送上禮物,一邊闡述和平的好處。同時,暗中觀察蠻夷軍隊的情況。
而在邊境,集結的大軍紀律嚴明,等待著命令。隨著使者不斷傳來訊息,朝廷對蠻夷的情況越來越瞭解,一場轉機,似乎正在悄然出現。帝國在這場危機中,終於看到了一絲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