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2章 命運的思考

觀前提醒:本章可能會比較難懂,但我期待大家的見解,總有人比我思考得更深。

…………

命運,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

奈邁爾·布蘭度,這個名字屬於某個人,某個靈魂,某個軀體,某段故事。

曾經,奈邁爾是空洞的。

奈邁爾的第一段人生,來自上一個世界。

他為悲慘的命運受縛,他選擇順從,他似是反抗,實則逃避,他死於逃避,死於命運,

二十多年的盲從,令他被命運擺佈,遵循傳統命運觀的指引,被命運拖著走,而後來到新世界。

現在,他來到了第二段人生。

他得到了新生,確鑿無疑,他如此認為,但潛意識裡,仍然視自己為世界的外人,仍然以一個目的而非一段人生去經歷。

他愛母親,他懷念前世,他不知該如何做自己。

所以他遵從世俗,遵從母親的期待,遵從一切與母親相關之人的需要。

潛意識裡,奈邁爾模糊地認為著,這個世界就是一段故事,一段既定的結果,所以他進行著無奈地反抗,進行著依舊走向相似結局的徒勞,仍然執行著逃避的舊思考。

但是,轉折也正是出現在他的身上。

他是那個節點,他為這個小小世界的命運帶來了改變。

儘管他遲鈍、他不去思考,可事實如此,命運的確發生了改變。

祖宅之夜、風之騎士領、海上厄運……

這是故事,但更是奈邁爾·布蘭度這個個體,所經歷的一切,所用靈魂記載的一切。

命運推動著他,而後讓他不得不轉過身去推動命運。

他該去愛自己,該去愛因自己而存在的情感,該去愛因自己而產生改變的命運,而不是先去愛別人。

建立自我是刪去和重複的過程,是將舊的價值,用新的價值詮釋的過程。

所以,奈邁爾·布蘭度開始覺醒,他開始為迪奧·布蘭度悔過。

這不是一個角色,而是在他眼前的活生生的個體,真正的血親。

迪奧的過錯,也有他的一部分。

所以,奈邁爾·布蘭度開始反抗,他開始為自我尋找未來。

奈邁爾和布蘭度,分為二體,

一人尋求浪費的童真與錯過的羈絆,一人渴望過錯的糾正與直指的源頭。

最後一步,是第三段人生。

完成使命,尋求自我,而後奈邁爾與布蘭度合為一體,正視命運。

這時,才能產生真正的自私,才能表露自我的本性。

只是,這第三個時代,也已經不再是“我”的時代。

母親、喬治、喬納森……

大家都走了。

在這20世紀,奈邁爾·布蘭度只感受到了孤獨,模糊了自己的存在。

……

一位旅人在荒原上醒來。

旅人舉目四望,荒原平坦,漫無邊際。他能感受到的只有身邊不休的朔風,腳下乾燥的沙礫,和眼前一條不知通往何處的道路。

旅人在兜裡摸到一張紙條,上面寫著:

“去往那應許之地吧!”

旅人上路了。

走著走著,他意識到,這是條無始無終沒有盡頭的長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甚至自己的足跡都將被風沙抹平。

他開始感受自己的呼吸、脈搏和心跳,感受這一秒和上一秒的差別。紙條已被他遺忘,他的生命與時間就存在於這確實的每一步之中。

這是一位存在主義者。

後來,另一個旅人上路了。

他憤怒得把紙條撕碎,扔在腦後,就地一躺,物我兩忘,大夢一場。

這是一位虛無主義者。

最後同樣是一位旅人。

他嘿嘿一樂,把紙條吞了,從路上離開,開始在荒原上漫無目的得行走,有時候跑,有時候翻跟頭,有時候蹲下來在地上畫幅畫,或者把畫畫的沙子聚攏成便便的形狀,再踹開。

他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不過他樂在其中。

這是一位荒誕主義者。

——世界是荒誕的:人們苦苦追尋某種意義,卻不知這世上本“無”意義。

存在主義者憑藉自我,積極地抗爭世界的荒誕。

虛無主義者否定一切意義的存在,因此也否定一切形式的追尋意義。這題,他們不解。

荒誕主義者擁抱世界的荒誕,而他們提供的解法,就是讓自己活得比世界還要荒誕。

第一段人生的奈邁爾,是虛無主義者,他佯裝自己正常,卻實則否定一切,逃避一切。

第二段人生的奈邁爾,是從虛無通往存在,但卻使用著荒誕者的方式,他透過他人尋求自我,反而更加荒誕。

第三段人生的奈邁爾,是存在主義者,他用自我錨定命運,是自我讓命運現身,而後去觸碰命運。

……

現在,第三段人生到來了。

奈邁爾擁有自我,擁有一切,卻也失去一切。

他急需找到新的一切,才能重獲活下去的理由。

那麼,這個理由是什麼呢?

是喬斯達?是迪奧?

他也不知道。

——只要尋求下去,就可以了;尋求的過程,又如何不能作為活下去的理由呢?

這一點,不論是奈邁爾還是布蘭度,都是未曾意識地走在這條路上。

而奈邁爾·布蘭度的覺醒,也正在此處。

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知道自己只是在尋找。

如此,才能夠觸碰命運,才能迴歸始終。

……

we all live in the own past.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各自的過去中。)

過去無法改變,所以我們應該帶著繼續向前的決心,前往明天。

……

這個世界的命運在奈邁爾看來是有趣的,狡黠的。

它給予所有人考驗,推動一部分,然後被另一部分推動。

大家都想做後者,只不過有的人邁不出那一步。

敢於趨赴不可避免的命運,忍受千難萬苦,明知事之不可為而為之。

太多人追尋著“命運之愛”,追尋著俄狄浦斯式的英雄性格。

積極的、肯定的,如此的命運觀。

正因齊貝林留下的話。

——人類的讚歌,就是勇氣的讚歌!人類的偉大,就是勇氣的偉大!

喬納森堅定著,所以他為了做一名真正的紳士,即使明知必輸無疑,也有勇氣接受挑戰,所以他才能配得上這份反抗命運的勝利。

現在,輪到奈邁爾來正視命運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