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胖子幾乎是第一時間就得到了訊息。
他開著他那輛寶貝小貨車,一路火花帶閃電,幾乎是漂移著衝到了碼頭。
當他看到那滿船的、許多連他都只是聽聞過的珍稀漁獲,尤其是那幾條極品深海石斑和那些生猛的錦繡龍蝦時。
激動得渾身的肥肉都在顫抖,連話都說不利索了。
他當場拍板,以遠超市場平均水平的價格,幾乎包圓了所有的高階漁獲。
光是這一船魚,經過初步估算,純利潤至少在五位數以上!
一個足以讓整個漁村,乃至整個縣城都為之瘋狂的天文數字!
陳建國和王桂芝老兩口,激動得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李雪婷看著丈夫那挺拔的身影,眼中是化不開的驕傲、愛意與崇拜。
奶奶張玉梅更是緊緊拉著陳海洋的手,嘴裡一個勁地念叨著:“祖宗保佑,祖宗開眼啊!我大孫出息了!出息了啊!”
村長劉大山和村支書劉大力也急匆匆地趕了過來。
劉大山緊緊握著陳海洋那沾滿魚腥味卻無比有力的手,激動的聲音都有些發顫:“海洋啊!海洋!你可真是我們漁村的福星!是我們漁家坳的大救星啊!”
“村裡漁業的未來,我看就要落在你小子肩上了!”
“有空,咱們可得好好合計合計,怎麼帶領大夥兒,都過上像你家這樣的好日子!”
夜深人靜。
陳海洋回到家中,將今天捕撈高價值海產所獲得的、那股磅礴如海嘯般的潮汐能量,全部小心翼翼地引導向腦海中的潮汐寶鑑。
“嗡——”
一聲彷彿來自太古洪荒的低沉嗡鳴,在他靈魂深處驟然響起!
潮汐寶鑑猛地爆發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璀璨奪目、都要神聖莊嚴的幽藍光芒!
那光帶邊緣的金色脈絡,在這一刻瞬間貫通、凝實!
整個潮汐寶鑑的形態,變得更加清晰、更加古樸,散發著一股難以言喻的玄奧與威嚴氣息。
一行行嶄新的資訊,如同烙印般浮現在他的意識之中:
“潮汐寶鑑等級提升!當前等級:Lv4!”
“解鎖新功能:短期天氣預測(可精準預測未來三日內,方圓五十海里區域的詳細天氣變化,包括風力、風向、浪高、降雨等)!”
“解鎖新功能:標記特定目標(可對探查到的高價值目標進行持續追蹤標記,不受距離和障礙物影響,時效七十二小時)!”
“探查範圍提升至:近海五十海里區域!”
“資源資訊清晰度提升:可初步判斷海洋生物的年份、具體品質等級(如:優、良、中、差)!”
“吉凶預警更趨精準,提示資訊更加詳盡!”
感受著潮汐寶鑑反饋回來的、這些強大到令人窒息的資訊,陳海洋眼中精光暴射,亮如星辰!
有了這些堪稱逆天的新能力,未來的那片廣闊無垠的海洋,對他而言,將不再神秘。
而是一座可以予取予求、蘊藏著無盡財富的巨大寶庫!
而購買屬於自己的大船,組建真正屬於自己的捕撈船隊,帶領家人和鄉親們共同富裕的宏偉計劃,也因此變得愈發清晰,愈發迫切起來!
“百祥號”那如同傳說般的驚天漁獲,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小小的漁村激起了千層浪,餘波久久不曾平息。
陳建國和王桂芝老兩口,痴痴地看著那堆放在土炕炕頭上的鉅款。
他們的手腳都有些無措,不知道該往哪裡安放。
嘴裡翻來覆去,唸叨的也只有那麼幾句顛三倒四的話:“老天爺開眼了……祖宗保佑……俺家海洋,是真的出息了……”
奶奶張玉梅更是笑得合不攏嘴,眼角的皺紋深深刻下,如同綻放的秋菊。
她緊緊拉著陳海洋粗糙卻溫暖的大手,聲音裡滿是欣慰:“好,好哇!奶奶的大孫子,就是有大本事!奶奶這輩子,沒白活!”
陳海洋心中暖流湧動,熨帖無比。
他咧嘴一笑,露出潔白的牙齒:“奶,爹,娘,這錢是咱們大家夥兒一起辛辛苦苦掙回來的,大哥也累得不輕。”
“往後啊,咱們家的好日子,只會越來越紅火,越來越興旺!”
他轉頭,目光落在身旁同樣激動的臉頰漲紅的大哥陳海生身上。
“大哥,這裡是五百塊錢,你先拿著。”
“給嫂子和孩子們添置點新東西,也別虧了自己,扯幾尺好布做兩件像樣的衣裳,再買點好菸葉子解解乏。”
陳海生聞言,連連擺動那雙佈滿老繭的手,黝黑的臉膛上滿是侷促和不安。
“二弟,這……這也太多了!俺就是跟著你出出死力氣,哪能拿這麼多錢!”
“拿著!”
陳海洋的語氣不容置疑,直接將那厚厚一沓錢塞進了陳海生粗糙的手裡。
“咱們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親兄弟,跟我還客氣個啥!”
“以後跟我出海,好處少不了你的!”
陳海生只覺得眼圈一熱,一股暖流直衝心底。
他重重地點了點頭,心中對這個弟弟的敬佩、感激,已然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他暗暗下定決心,往後陳海洋指東,他絕不往西,刀山火海也跟著闖!
安頓好激動不已的家人,陳海洋將剩下的錢小心翼翼地揣進懷裡。
第二天一大早,天剛矇矇亮,他就拉著妻子李雪婷,神采奕奕地去了鎮上。
“海洋,咱們……咱們去鎮上幹啥呀?”
李雪婷有些不解,水汪汪的眸子裡帶著一絲疑惑。
家裡剛發了一筆橫財,在她樸素的觀念裡,總覺得應該先緊緊巴巴地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陳海洋卻只是神秘一笑,賣了個關子:“去了你就知道了,保準你喜歡。”
到了鎮上,陳海洋熟門熟路,徑直奔向了供銷社。
他先是如同後世的土豪一般,大手一揮,直接買下了一臺嶄新的“紅燈牌”收音機。
緊接著,又毫不費力地扛起了一臺沉甸甸的“鑽石牌”大電風扇。
要知道,這兩樣大件,在1982年的偏僻漁村,絕對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稀罕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