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4章 北宋經濟課1

朱清谷解說這裡的時候,後面的觀光車也越來越多。

漸漸的也多了趙匡胤、趙炅等宋朝君臣,還有朱元璋等明朝君臣,李世民等唐朝君臣。

今天他們也是受邀而來,不過不像是上回一樣帶這麼多人,朱元璋和李世民就是帶了十來個自己這邊的人,畢竟現在是講北宋經濟,是他們的主場。

現在看到萬界商城建成,朱元璋有點高興,也有點不太高興,這意味他以後當掮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這段時間他可是吃得滿嘴流油的,尤其是從崇禎那裡。

有點高興是因為萬界商城,他也能賺,說不定賺得更多。

以後大家進入萬界商城的方式也比較簡單,點選申請,如果持有點數,並且身份沒有問題,那邊會迅速透過,然後就可以前來。

像是通緝犯或者是身份存疑的人不但不會透過,他的身份情況還會直接被反饋回他所在時空的執法機構。

而萬界商城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到時候可能會採取錯峰出行,或者是排隊的方式進入。

停留在這裡的時間同樣也有限制等。

目前的進入方式還有一些不完善,只能是在觀察當中一點一點的完善。

很快,觀光車就帶著他們來到了商城這邊的展覽區,這裡有開釋出會的場地,也有宣講會或者是大型會議可以用的場地。

下了觀光車,諸人來到大堂當中,就已經踩到了綿軟的地毯之上,這裡的玻璃展櫃裡還羅列著一些古董。

宋朝的五大名窯,汝窯、鈞窯、定窯、哥窯等等這裡到處都是,很是雅緻。

這些都是宋朝皇帝捐獻,陳設在這裡增加了這裡的雅清之氣。

他們來到這裡的時候,也是在這裡轉了一圈。

宋朝君臣身上都有一股文氣,看著介紹這些瓷器的銘牌,都足夠的滿意。

很快,他們就步入這一間多媒體會議室當中,依舊是階梯式,只不過這一回正前面沒有黑板,有的就是多媒體。

諸人按照自己的位置坐好,朱清谷等人依舊是坐在最後一排,這樣可以居高臨下將所有人的動作收入眼中。

還有五分鐘的時間,講臺上的人正在除錯裝置,朱清谷趁機看了許多眼這些宋朝官員。

知名的語文課本常客,蘇軾、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已經說膩了。

還有包拯、張方平、寇準、呂夷簡、呂蒙正、章惇等人。

也有一些武將,狄青是最好認的,然後就是朱清谷比較熟悉的一些面孔,潘美、曹彬等。

朱清谷還看到了嶽鵬舉、辛棄疾、宗澤、李綱、韓世忠等。

是講的北宋的經濟課,但是來到這裡的可不僅僅是北宋的皇帝和臣子,還有南宋的。

本來他們也是稱呼大宋,但是看多天幕了,他們自己都跟著後世人一起叫北宋南宋了。

朱清谷還看了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年紀還小,但已經明悟很多事情了,就是不知道聽不聽得懂。

現在還特意被太祖趙匡胤帶在身邊坐著。

這一定就是最後跳海而亡的末帝趙昺了。

畢竟還沒有長大也不知道資質如何,不過有列祖列宗教導,應該會不錯?

朱清谷不想太多,專注的看著上面。

時間一到,茅鶴軒就已經走上了臺,笑呵呵的看著臺下,“第一次被朱元璋先生邀請的時候,我們還有些惶恐,擔心自己講得不夠好,不過人務圓滿成功,明朝也有一些變化,是在逐漸轉好的,我們自然也希望自己能夠帶來的是好的轉變。”

“這一回受到趙匡胤先生的邀請,我們請來了幾位學者來淺淺的講一講北宋的經濟。”

茅鶴軒簡單的說了一聲,“下面讓我們有請易梅教授。”

茅鶴軒也說了一聲易梅教授的頭銜和研究成果。

易梅教授四十歲左右,穿著襯衫和西裝褲,清瘦高挑,帶著眼鏡,長髮簡單的盤起,身上有著嚴謹的學者氣息。

掃視到臺下的時候,朱清谷下意識的就坐直了身體。

大概天底下的老師都有些相似。

早年的時候,她只是一個語文老師,後來對歷史很感興趣,就開始報考研究生最後一路讀到了博士,現在不僅僅是今天邀請來的專家裡唯一的一位女性,同樣也是最年輕的一位。

下面坐著什麼人,對於她來說都沒有關係,反正都是講課,她就按照她自己喜歡的節奏。

“大家好,我是易梅,研究歷史,我們是脫離不了史料的,研究北宋的經濟和人文,我們也一定脫離不了一幅畫——”

她背後的投影儀就出現了一幅古畫——《清明上河圖》。

裡面的人熙熙攘攘,各自做著各自的事情。

不同身份人物的穿著以及市井百態都在其中。

朱清谷忽然間想到了昨晚上他們討論的時候,茅鶴軒問他們要不要拿《清明上河圖》過來看看。

他們也是馬上就擺擺手,有些懵的樣子。

難道來這裡搞研究,還這麼豪橫?直接拿真跡上手?要是壞了,他們那可是難辭其咎啊!

其實是朱清谷和趙匡胤接連去了好幾次這些時空,帶回來許多這些東西,現在他們這邊的《清明上河圖》足足有六幅!!!

不只是這幅圖,還有很多珍貴的東西都是好幾份的!

所以昨晚上他們還是近距離把玩了一下《清明上河圖》,但是今天上課的時候就不必拿過來了。

因為呈現在上面的都是總結性的言論,不需要所有人都湊過來研究。

易梅繼續說道,“所以我們今天就要從《清明上河圖》出發,來粗淺的概括一番北宋的經濟形勢。”

看著這一幅圖,下面的人也感覺這就是平日裡生活的場景,而且每一個人都很寫實,一些平時偶爾畫畫之人,也有些手癢,想要和畫這一幅畫的畫師溝通交流一番。

此時的張擇端也有些意外的看到了天幕之上出現了他的畫。

天幕之上的彈幕也有很多人在其中找尋熟悉的事蹟。

曾經他的畫不被所喜,現在竟然也有很多人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