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1章 出海捕鯨

吳老六,是京城一等伯,威海伯的兒子,也是勳貴武將世家,自小就是軍中歷練過的。

這一次太子殿下來天津衛訓練海軍,打造船隻,準備遠洋海外,他就被自家老爹派了過來。

不僅帶著家裡面二十身經百戰的府兵,而且,還帶來了五十萬兩銀子,準備了一批絲綢、瓷器上船,打算去海外發財用的。

他是萬萬沒想到啊,汪洋大海之中,竟然有傳說中的上古兇獸,那可是鯤鵬啊。

一腦袋,兩艘小船就被撞碎了,若不是施救及時,那些水手怕是要被鯤鵬吞了。

好在自己跑得快,否則,小命不保。

回來後,風寒入體,吳老六病懨懨的,整個人都不好了。

沒想到啊,才三天時間,自己那一群幸災樂禍的兄弟,就變了臉色,莫名其妙跑來把自己狠狠酸了一番。

“怎麼回事?”

吳老六好奇,讓自己的親兵去打探情報。

“少爺,問出來了,說是京中來了訊息,陛下命令太子殿下出海捕獵那鯨魚,成功者勇比先登,官升一級!”

“啥是鯨魚?”吳老六扔了腦袋上的溼布,啥意思,勇比先登,官升一級?

“就是少爺你遇到的那鯤鵬,沿河縣伯來了信,說那不是鯤鵬,就是一條魚,大一點的魚而已,叫鯨魚!”

“啥?”

吳老六直接從床上彈跳了起來,“你的意思,少爺我被一條魚嚇病了?”

親衛無語,您是真的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嗎?

不僅僅是您,就是我們,一起出海捕魚的,一整船計程車兵、水手,全都被嘲諷了。

說我們被一條魚嚇軟了腿,是軟腳蝦。

“可惡,不行,本少也要出海,那鯨魚可惡,本少一定要捕獵一條回來,否則豈不是丟人丟大發了?”

現在還是在軍營,這件事情若是傳回京城,絕對是他一輩子的汙點。

“去,我要去見殿下。”

------

天津衛,上上下下,摩拳擦掌,準備出海捕鯨。

京城中,也是熱熱鬧鬧。

秋日的京城,災情報告,幾乎跟捷報是一樣高的,一疊一疊,堆積在宏豐帝的御案之上。

唯一慶幸的是,局面還能維持住。

而且,江南沒有亂,洞庭湖的兩萬大軍,雖然沒有大開殺戒,可皇帝內衛傳回來的情報,環繞洞庭湖的一些地主老財,收斂了不少,有一些甚至是拋家棄業,遠遠搬離了洞庭湖。

江南的一次試探失敗了,洞庭湖迴歸安穩,而王雄手中掌握的資源也十分恐怖。

皇家煤炭商會環洞庭湖分公司總經理、農業銀行環洞庭湖分行行長、雪花鹽業環洞庭湖分公司總經理,手上能調動的資源很多。

有錢有糧還有人,王雄豈能啥都不幹?

圍繞洞庭湖,掀起了一波掃黑除惡的風暴,不是地方官府主持的,而是雪花鹽業主持的。

百姓們,都不去衙門告狀了,有了冤情,直接就去雪花鹽業。

王雄也沒客氣,不管對方是什麼背景,只要是查實了,出手拿人,先斬後奏,沒收家產,土地收入土地管理局,那都是一條龍服務。

今年的災害,主要集中在北方,西北也有些動盪。

好在,這兩片都是地廣人稀。

宏豐帝跟欽天監討論氣候天災的時候,最擔心的還是黃淮中原地區,還有整個南方。

這些地方,人口密集,稍有動盪,就是災難,會出現大量流民潮。

見宏豐帝坐在龍椅上,揉著眉心,左相站了出來,“陛下無需憂心,好歹局勢穩住了,遼東、西北,都沒有出現大量流民,朝廷賑濟也算及時。”

宏豐帝點了點頭,“算是不幸之中的萬幸。”

“宏豐豆、宏豐署也跟上了,秋收之後,今年能安穩度過。”右相也補了一句。

對著宏豐豆、宏豐署的收穫,損失最大的,是他們這些江南富戶。

特別是糧商,除了朝廷大量購入糧食外,老百姓對糧食的需求,大大下降。

這才鋪開多久啊,就出現瞭如此情況。

再有一兩年,宏豐豆、宏豐署這兩種高產糧種,進入千家萬戶,他們這些富戶的日子會更難過。

糧賤傷農,也會傷害他們這些大地主。

土地拋荒,朝廷有了新的律令,這可是重罪。

可以預見,一旦高產糧種大面積投入種植,大米、小麥這些細糧的價格會下降,就算是朝廷的託底價格,也會下調。

“哎!”

內心深處嘆了口氣,右相也沒辦法啊。

堂皇大勢之下,誰敢阻攔?這是真的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啊!

宏豐帝揉了揉眉心,南北東西,好歹是穩住了局勢。

可依靠的是朝廷的大量投入,全國糧倉,各處都在虧空,是國庫在填補。

今年,先後已經填補進去五百萬兩白銀,幾乎抵消了上半年的國庫銀錢收入。

若不是國庫有幾個大頭收入支撐著,怕是早就堅持不住,陸幀要在金鑾殿上直接撞柱子了。

即便如此,這位新任戶部尚書,最近也是火藥桶,誰碰都要炸一炸。

“安南戰事如何?”

“陛下,鎮南王揮軍南下,水路並進,昨日剛剛傳回的戰報,已經連下三城,勢如破竹。”兵部尚書道。

“好,終於有一件喜事。”宏豐帝臉色稍緩。

滅國安南的戰事,朝廷也是花了大力氣的,前後砸進去數百萬兩銀子。

右相也帶著人出了大力氣,基本此次戰事的物資,都是從江南調配的。

“陛下安心,此次南征準備的糧草,足夠二十萬大軍,五十萬府兵一年之用,後續黔貴三省秋收後,又能補充一波。”

朝廷手中糧草還是很豐厚的,今年南方又是大面積豐收,整個大淵皇朝不缺糧食。

光靠銀子去購買糧食,那根本就無法支撐大戰,還是要依靠朝廷的稅糧。

左相一直保持沉默,不顯山不露水。

實際上,他們家已經有三百族人南下,而且,還帶動了一些其餘的親近家族。

除了自家族人外,還有不少佃戶僕從,數千人的隊伍南下,準備去安南接受第一波好處。

相信,鎮南王對於這些人的到來,會十分歡迎,能幫著他管理已經打下的地盤。

這可不是朝廷派遣的光桿流官,而是一整套的,可以直接管理土地的人員系統。

不管是購入,還是佃種,左相已經下定決心,要把家族的一些重點,轉移到安南。

至於他們家的十幾萬畝土地,可惜大部分不在京城,否則就能掛在土地管理局出售掉。

這些,可都是燙手山芋啊。

之前他還上書,希望宏豐帝能把土地管理局的制度推廣出去,一箭三雕。

宏豐帝還在考量,百官對此也頗有微詞,贊成的人不多。

左相也是恨鐵不成鋼,這幫傢伙,當真是要刀架在脖子上,才會有所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