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樸佑帶著大軍奔赴前線指揮的第一戰,便被義軍打敗。
義軍之中有一支軍隊,武裝到牙齒,交戰時完全不防禦的打法,讓樸佑膽寒。
這種打法何其熟悉?
當年第一次遇到這種打法,便讓他體會到了征戰生涯的第一次慘敗。
以至於他到現在,見到這麼一支軍隊都會顫慄。
‘這是東周的大軍?’
自此,樸佑大軍不再與義軍對戰,而是側重於防禦。
.............
寧國
歷經半年,寧西舉全國之力,壓制由於增發銅錢,造成的通貨膨脹未見成效。
銅錢信用喪失將導致物價失控性上漲,銅錢兌換糧食或布帛的比例呈指數級惡化。
事到如今,寧國的銅錢已經徹底淪為廢物,鬥米值萬錢,已經是最好的價格了。
底層勞動者積蓄財富迅速蒸發,城市貧民與農村佃戶將首當其衝陷入赤貧。
寧國的銅錢喪失購買力後,舉國上下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與動盪。
市集上,曾經熙熙攘攘的人群變得稀疏,攤販們不再接受那毫無價值的銅錢,轉而以物易物,或是用糧食、布匹等實物作為交易媒介。
街頭巷尾,時常可見因交易糾紛而起的爭執,人們為了區區幾鬥米、幾尺布而爭吵不休,社會的秩序與和諧被徹底打破。
權貴階層則趁機大肆斂財,他們秘密囤積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建立起與官方經濟體系完全割裂的地下交易網路。
這些網路如同一條條暗流,在寧國的經濟體系中肆意穿梭,吞噬著本就脆弱的民間財富。
權貴們利用手中的資源,操控市場,哄抬物價,使得普通百姓的生活更加艱難。
農村地區,佃戶們因無法用銅錢繳納地租,紛紛面臨被地主驅逐的境地。
土地荒蕪,農田無人耕種,糧食產量銳減,進一步加劇了糧食短缺的問題。
城市貧民則因物價飛漲,生活陷入絕境,許多人不得不流落街頭,以乞討為生。
朝廷內部,也因經濟崩潰而陷入混亂。
官員們為爭奪有限的資源而明爭暗鬥,貪汙腐敗之風盛行。
寧西皇帝雖竭力想要挽回局面,但面對如此龐大的經濟危機,卻顯得力不從心。
他試圖透過增發更多的銅錢來穩定市場,但這一舉措非但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進一步加劇了銅錢的貶值和物價的上漲。
整個寧國,彷彿一艘在暴風雨中搖搖欲墜的巨輪,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
百姓們生活在恐懼與絕望之中,他們不知道未來在哪裡,也不知道這場經濟危機何時才能結束。
寧西癱坐在龍椅上,望著階下吵作一團的百官,龍袍上的金線蟠龍在燭火中扭曲成猙獰的模樣。
戶部尚書捧著賬本的手不住顫抖,紙頁間滑落的枯葉狀稅單簌簌落在金磚上,“陛下,國庫的存糧只夠京畿百姓支撐三月,若再無對策……”
“夠了!”寧西抓起案頭玉鎮紙砸向立柱,清脆的碎裂聲驚得眾人噤聲。
丞相奚興突然上前,白髮在風中凌亂如枯草:“陛下,當務之急是廢除銅錢!”他展開一卷泛黃的竹簡,上面密密麻麻記滿了前朝貨幣改革的得失,“武帝廢三銖行五銖,高祖開鑄開元通寶,皆是大破大立……”
“說得輕巧!”一位武將猛然出列,鐵手套捏得關節作響,“廢除銅錢,那些百姓手裡的廢紙怎麼辦?難道看著他們造反?”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炸開鍋,文官們指責武將不懂經濟,武將們痛斥文官誤國,爭吵聲中。
“咳咳........”
突然,一陣劇烈的咳嗽傳出,大殿內的爭吵聲,瞬間停了下來,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的看向主位的寧西。
要知道,這位雄主,往日身體可是硬朗得很,很少聽說有什麼頭疼、腦熱,可現在聽著咳嗽聲,像是一位極度虛弱的老人。
良久,寧西這才止住了咳嗽聲,喘息了幾口,這才緩緩命令道:“傳旨,明日正午,在青雲臺外當眾熔燬銅錢。凡上繳百枚銅錢者,可換銀一兩——”
“陛下!”戶部尚書撲通跪地,額頭撞得地面咚咚作響,“國庫的白銀連十分之一的兌換量都湊不出啊!”
死寂籠罩大殿。寧西望著樑上懸掛的“天下歸一”匾額,匾額邊緣的金漆早已剝落,露出底下腐朽的木質。良久,他轉向太傅:“擬旨,派太子為使,前往丹霞求和。”
“陛下不可!”武將們齊刷刷跪成一片,“寧國鐵騎尚未折損元氣,怎能向丹霞低頭?”
“陛下竟要向丹霞求和?這不是自取其辱嗎?”一位將軍嘶吼道,“我寧國百萬雄師,縱橫天下數百年,何曾向一個小小丹霞低頭?”
“不錯!”另一位將軍緊接著附和,“此舉不僅損我國威,更會讓周邊各國看輕我寧國!若今日向丹霞低頭,來日其他鄰國便會有樣學樣!”
殿內頓時群情激奮,一片反對之聲。
可就在這時,奚興緩緩站了出來:
“將軍!如今我寧國還能支援一場大戰嗎?不說我寧國百姓,現在身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就說大軍軍餉,是由諸位將軍自掏腰包嗎?”
“你...........?”
奚興此話戳中了,諸位將領的痛點,武將們頓時語塞,面面相覷,臉上的憤怒漸漸被無奈所取代。
奚興所言非虛,如今的寧國,確實已無力再支撐一場大戰,不僅是百姓生活困苦,軍隊也因長期征戰和糧餉短缺而士氣低落。
寧西緩緩站起身來,頹廢的臉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他的聲音低沉而疲憊:“寡人意已決,求和並非怯懦,而是為了給我寧國百姓一個喘息的機會。太子此行,定要展現出我寧國的誠意,也需探明丹霞的底線。”
他目光掃過殿下的群臣,最終落在太子身上,眼中既有期許也有不捨:“皇兒,此去丹霞,責任重大。你要記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你身為太子。”
太子躬身領命,神色堅定:“兒臣定不辱使命,為寧國爭取一線生機。”
寧西擺了擺手,沒有多說,徑直離去。
上靖城的天空,陰雲密佈。
文武百官全都沉默著走出了皇宮,他們是做夢都沒想到,有朝一日,寧國居然會向丹霞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