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4章 造勢

南京的官員們都慌了。

僅僅‘海瑞’這兩個字,就已經是讓他們十分的頭疼了。

而現在,已經很久很久未曾聽聞過海瑞這兩字。

以至於很多人都覺得有一些陌生,甚至是很多人都以為,海瑞早已經死了。

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麼多年過去,海瑞不僅沒有死,如今還上任南京右都御史。

還是萬曆帝親自下旨,點名要讓海瑞復官。

也就是說,現在的海瑞,身後站著的乃是萬曆帝朱翊鈞,是那位少年帝王。

南京的很多官員,人都麻了。

首先就是都御史耿定向,此人也是崇正書院的創始人之一。

只不過,當年因為張居正而被排擠,以至於連書院都不是他的,只能是由他的弟子焦竑來當代理山長。

如今,張居正病逝,他也透過關係,總算是被複官,然後一步一步走到了南京都御史的位置上。

對於他而言,這南京已經成為了他的根。

崇正書院則是他的底牌,也是他這一生,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

張居正晚年的時候,提出了要該學院為官學,也就是說,這天下私人建造的書院,全部回收,成為官學學院。

崇正書院也就在這時候被回收了,成為了應天府書院。

連山長焦竑都被免職了,此人只好繼續參加科舉。

而耿定向作為崇正書院的創始人,這些年在南京,雖然沒有怎麼拋頭露面。

卻也暗中織出來一張網,憑藉著這一張網,在張居正病逝之後沒有多久,便復官。

而他為都御史,海瑞為右都御史。

海瑞相當於是直接進入南京都察院,成為了都察院的三號人物,施行都察院的監察百官之職能。

這對於海瑞來說,那完全就是最適合他的位置了。

不過,耿定向並不慌。

因為他這都察院雖然有著監察百官之職,可這南京小朝廷早已經形成了實權隊和虛職隊。

都察院就是虛職隊,他有著監察百官之職,卻沒有監察百官之權。

南京還有一位守備太監張宏,此人雖然是太監之身,可他是皇帝的人啊!

張宏要是去順天府,給那小皇帝吹吹風,南京小朝廷就得引來一次狂風暴雨。

所以,讓都察院監察百官?

那就是為難他耿定向了,他只想做官,卻不想和所有人為敵,他認為的做官,那就應該是與所有人和和氣氣,而非處處樹敵。

耿定向更願意講學,宣傳泰州心學,把自己人弄得多多的,把敵人弄得少少的。

應天府南京這邊,一位應天府尹周繼、一位守備太監張宏掌控,六部也就僅僅是處理一下文書或者是平日裡的禮儀。

至於都察院,已經是形成虛設了。

所以,耿定向並不慌,自己也沒有貪汙,更沒有為官不仁,再加上,他身後還有一些人。

海瑞來了,就算是查到他頭上,他也能應對。

真正要慌的人,是守備太監張宏。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張宏那原本面白無鬚的臉上,如今是鐵青的。

“萬歲爺是何意?”

“覺得咱家沒有治理好應天府不成?”

大明特有的制度,兩京一十三省。

其實,這也是朱棣遷都之後留下的後手。

什麼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朱棣喊出這個口號了,但是並不代表著,到了最後,就真的走上絕路。

應天府南京就是後手。

一來,可以藉助南京來控制江南,二來,一旦以後北地有變,大明皇帝還能暫退南京,以長江天塹來禦敵。

可惜,歷史上,崇禎玩帝王心術玩翻船了,以至於還能穩住的大勢,被他親手毀滅,還領悟不了朱棣的用心良苦,死守京師,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樹上。

崇禎若退一步,回南京,以江南之地的物資儲備和軍事力量,喊出赳赳老明,共赴國難!

必定會有無數人響應!

萬曆帝朱翊鈞似乎都能明白朱棣的心意,想要牢牢地抓住應天府南京。

太監張宏是真的慌了。

因為他在南京做的那些事情,絕對能夠讓他死個三四次。

海瑞如今被萬曆帝朱翊鈞欽點為南京右都御史,那肯定是新官上任三把火。

不僅僅是三把火,海瑞就是一把非常大的火,走到那裡,燒到那裡。

張宏思來想去,打算寫信,哄一鬨萬曆帝朱翊鈞,打感情牌。

“來人,備轎!”

寫完了書信,讓人送去京師,找張鯨的人,想辦法把兩封書信都送到張鯨的人手中。

他知道,如今在京師還能夠幫他忙的人,也就只有如今新上任的大太監張鯨。

但是,他也不能只是指望著張鯨就可以救他。

張宏讓人備轎,出了門,直接去了鐘山。

他還要找一個人。

“乾爹,請乾爹為孩兒指路!”

不錯。

張宏找的人就是馮保,如今的馮保看起來是被萬曆帝朱翊鈞給趕出了朝堂,趕到了這南京之地。

不過,誰又能夠斷定,馮保就此失去了大勢呢?

人生註定是起起落落。

海瑞被冷落了這麼多年,如今都快七十歲了,還被複用。

馮保照顧了萬曆帝朱翊鈞那麼多年,他難道就不會被複用?

保不準,萬曆帝朱翊鈞哪一天想起來了馮保照顧他多年,從小照顧到大的感情,又讓馮保回去了呢?

再說了,馮保到了南京這邊,也不安分。

當初還讓人給張宏送去了請帖,一起出來在秦淮河的花船上,吃了一頓花酒呢!

雖然太監吃花酒,相當於是無稽之談。

但是花酒也有區別,他們不過是找一個地方,享受一下。

馮保也得知了海瑞即將到達南京,上任南京右都御史的訊息,並且也立即讓自己的人,撤出南京。

海瑞這人,實在是又臭又硬。

馮保還知道,海瑞這種官吏,是看不起他們這些太監的,而他現在沒了萬曆帝朱翊鈞的寵信,也就沒了大勢。

他還想著要回到京師,回到萬曆帝朱翊鈞的身邊,自然不可能和萬曆帝朱翊鈞欽點的右都御史對著幹。

“咱家這裡有兩條路,一條僅僅是可以活命,還有一條若是輸了,便是萬劫不復。”

馮保一開口,張宏就明白他給的兩條路是什麼了。

“乾爹,當真就沒有其他的路了嗎?”

馮保看著跪在地上的張宏,悠閒地喝著茶,輕聲道:“你可知道,海瑞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張宏回道:“孩兒聽說過,為人剛正不阿、兩袖清風,最看不慣貪官汙吏,又很得人心。”

馮保點了點頭。

“便是張居正也不敢觸其鋒鋩,只是想辦法,讓他自己離開了京師,到了南京這邊。”

“好在,海瑞似乎也識大體,再加上,張居正提出的新政也是為了能夠挽大廈將傾。”

“海瑞並沒有堅決地站出來反對,他也是推行一條鞭法的人。”

“張居正那時候就擔心海瑞成為了他的對手,因為這是一個會讓他十分頭疼的對手。”

“海瑞之名,天下皆知!”

“你若是想要活命,就主動一些吧。”

“該放棄的、該捨棄的、該永遠成為秘密的就讓它永遠成為秘密,最後,重病在床,辭官歸鄉。”

馮保說的話,和當初顧青對他說的話,幾乎是一模一樣了。

在這大明朝。

便是辭官歸鄉,不在官場之上,成了一個田舍翁之後,很多罪責,都會免除。

相當於是,給你留一條活路,也是給大家,給自己留一條活路。

當初,顧青就是讓馮保早一些辭官歸鄉,天天念著萬曆帝朱翊鈞的好,不要覺得自己在對方很小的時候,就侍奉他,就有一點兒恩情。

最是無情帝王家,萬曆帝朱翊鈞又是一個薄情寡恩之人,這樣的人,最怕的便是什麼誰對自己有恩,他還不了這個恩,就會逐漸讓這個恩變成了仇。

張居正便是最好的例子。

他對大明有恩,對朱翊鈞有恩。

可是,朱翊鈞卻並不覺得這是師生之恩,而是攝·政之仇!

張宏猶豫了。

他低著頭,雙眼露出了一絲兇光。

解決不了問題。

那就直接解決製造出問題的人。

馮保似乎看出來了。

微微輕笑了一聲,對此並不在意,張宏若是真的做出了那種事情,他只會徹底和張宏撇清關係,以免引火上身。

殺海瑞?

必定是遺臭萬年了。

到時候,不管是那些個清流,又或者是內閣,以及那位欽點海瑞的萬歲爺,都會震怒。

惹怒了他們,必定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咱家現在只想守著皇陵,死後葬在這鐘山腳下,也算是對得起萬歲爺了。”

“你若是想要鋌而走險,咱家也不會攔著。”

“回去吧。”

“咱家要去禮佛了。”

張宏看著離開的馮保,微微蹙眉。

他來求馮保,可是馮保卻並沒有出手的意思,只是給了他兩條他並不想要走的路。

這明顯就是在拒絕他。

“哼!”

“老東西,看來,你是真的被萬歲爺給趕出了京師!”

張宏心中罵了幾句。

起身就離開了。

趁著海瑞還沒到達京師,必須要想辦法,讓他永遠都到不了這裡!

……

顧誠處理了造船廠的幾個貪1官1汙1吏,一根大棒揮下來。

整個造船廠的官吏們都老老實實了。

不僅如此,效率都提高了不少。

畢竟,工匠們對於這幾人也沒什麼好感,見到顧青為他們伸張正義,處罰了那幾個平日裡欺壓他們的官吏,還是非常高興的。

在顧青的精彩演講和鼓舞之下,也算是認可了自己造船人的身份。

“造船廠關乎於大明未來能不能縱橫海上,能不能從海上獲得更多更大的財富。”

“所以,我希望諸位能夠重視,並且能夠一心為國、一心為公。”

“聖上有言,有功必賞、有過必罰。”

“顧某人相信未來不久,或許還會在京師朝堂,見到諸公的身影呢!”

“來,飲甚!”

顧青端著酒杯,顯得有一些慷慨激昂,也感染了其他的官員。

萬曆十一年的年末。

也相當於是趕在了最後幾天。

淮北皇家造船廠的第一期工廠,終於完工,開年就能投入生產,製造超大型的艦船、貨船了。

顧青也能帶著第一期完工的成果回去給萬曆帝朱翊鈞交差。

同時,也在讓人開始鼓吹淮北皇家造船廠,是如何如何先進的技術,甚至是已經超過了西洋人的造船技術。

再來幾個專有的名詞,什麼人力螺旋槳技術,什麼動力風帆技術,什麼降低了風阻、加強了浮力等等。

總之,顧青相當於是一位營銷大師一樣,鼓吹這淮北造船廠擁有什麼先進技術,又是多麼的高大尚。

先把這一股風給吹起來,從而吸引天下人的注意力。

以後,真要是賣商船,東南海商們也會因為淮北造船廠的名號,前來購買造船廠造出來的商船。

賺錢嘛。

一點兒都不寒磣。

一味兒地加徵商稅,只會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僅僅是依靠男耕女織,根本就無法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百姓們的物質生活也就不可能有所改善,甚至是提高。

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場旱災、洪災,就能拖垮一個王朝。

不久之後。

中原就會進入小冰河時期。

旱災連年。

大明就需要擁有資金,可以從西洋商人那邊購買糧食。

這也是顧青為何要一力推動大明東征,聯合西洋人一起打敗倭寇,佔領了銀山。

把銀山的白銀搬運到大明。

以及西民東遷,在沿海地帶,從南到北地建立一些工廠,促進大明和西洋的貿易往來。

為的就是以後出現小冰河時期,旱災連年,中原之地顆粒無收的時候,大明可以從西洋那邊買糧。

歷史上,大明的兩大敵,第一個就是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在統一東北之後逐漸壯大。

成為了大明最強大的外敵,以至於最終趁著中原大亂,已加入侵中原之地。

第二個就是這小冰河時期的旱災,使得中原顆粒無收,百姓流離失所,開始逃荒。

為了生存,不得不到處搶,跟著那些有實力的隊伍,四處搶。

以至於最終搶到了京師。

那時候,大明的糧倉、權貴們的糧庫裡面也有不少存糧,若是都拿出來,用來賑災,維持著百姓們的基本生存需求,一天哪怕是一碗米粥,也能熬過去。

可惜,不是人人都能有這個覺悟。

當顧青回到京師的時候,淮北造船廠的名氣,已經是傳開了,幾乎成為了大明朝廷高瞻遠矚的一步棋。

而萬曆帝朱翊鈞也被宣揚成為大明中興之君!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