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大明這邊,朱允熥並不擔心。他知道老朱的錦衣衛神通廣大,肯定早就探聽到北元大軍南下的訊息了,只等部署應對。
“看來,老爺子會派大軍北上。那我是不是可以偷懶?這次裝作沒看見,等北元動手後再坐收漁翁之利?”朱允熥眯著眼盤算。
但很快,他又搖頭一笑,覺得此法不可靠。這次必須主動出擊,而且要狠。
原因很簡單:錦衣衛在蒐集情報和傳遞訊息方面不如他的西廠,所以大明大軍趕到捕魚兒海時,一定會比北元大軍晚。這樣一來,那七萬在北元挖礦的民夫就有危險了。他們是自己的百姓,朱允熥絕不會坐視不理。
再說撤退也不是辦法,十五萬對二十萬又如何?既然十五萬都敢幹,二十萬更沒問題,乾脆硬碰硬!
而且,這正是磨鍊戚繼光、秦良玉帶出的十萬新軍的好機會。只有經過實戰,他們才能成長。
說實話,看到北元的二十萬大軍和那些戰馬,朱允熥心裡癢得很。他雖有十萬新軍,但戰馬不足。上次繳獲的一萬七千匹因馴養不當死了近兩千匹,如今騎兵只剩一萬五千,數量太少。
“去,把戚將軍、秦將軍、沈將軍請來!”
朱允熥眯著眼,他已經有了對付北元二十萬大軍的初步計劃,現在需要和這些歷史上的名將商議,看看是否可行。
“是,王爺!”
此時,北方大草原覆蓋著厚厚的積雪,鬼赤力還不知大明又要北伐的事。
更不知道,他的戰馬已被朱允熥盯上。
他們正匆匆趕路,人人臉上洋溢著喜悅。捉漢人女子玩,這是多少年沒做過的好事!
這次南下打仗,一定要讓漢人知道,草原上的勇士才是最強的。總有一天,我們要把大明富饒的土地搶過來。
另一邊,過了半個月。
燕王朱棣、寧王朱權和遼王朱植一起到了捕魚兒海附近的海城。
剛看到擴建後的海城,這三個鎮守邊疆的王爺都驚呆了,眼睛瞪得像快蹦出來一樣。
“這……這還是海城嗎?”
在這三人中,寧王朱權對海城最熟悉,因為原來的海城城牆不高,捕魚兒海對北元人意義非凡,經常被北元攻打,有時還被攻破。
每次都是寧王朱權把海城奪回來,所以他來過好多次。
現在,他揉著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在他記憶中,海城的城牆矮矮的,面積不大,還破破爛爛的。
可眼前的這個城……
城牆看起來至少有六丈高,整個大明也沒幾座城有這樣的高度,就連他的大寧城,城牆也只有五丈。
而且面積,看起來差不多有十平方公里,簡直就像趴在邊疆的一頭巨獸。
“十七弟,這真是海城嗎?”
遼王朱植看著這座大城,覺得不真實。
“應該……是吧……”
寧王朱權自己也不確定,說話都結巴了。
比起這兩個弟弟,年長的燕王朱棣冷靜得多,雖然一開始也被嚇了一跳,但很快恢復了理智。
“走吧,進城吧。別忘了爹的命令,北元二十萬大軍正朝南趕來,目標是海城。涼國公的二十萬大軍還得等一陣子才能到,在那之前,咱們必須守住海城。”
燕王朱棣對兩個弟弟說道。
只是,說完這話,他自己都覺得有點傻,就這城牆,北元大軍真能攻破?
第五十七章隱患來了,朱棣生氣了
“城下的你們是誰,報上名來!”
當朱棣、朱權和朱植帶著大軍來到海城腳下時,城牆上守軍喊了起來。雖然他們看到了明軍的大旗,但誰能保證這不是敵人的偽裝呢?
而且城下有將近十萬大軍,任何一個守軍看見了都會仔細詢問。
這一點,朱棣、朱權和朱植都能理解。甚至,要是守軍不問,他們進城後還得好好解釋給朱允炆聽。
“我們是朝廷派來的援軍,來幫著守海城的。北元二十萬大軍已經向南推進,海城兵力不足,守不住。”
“燕王、寧王和遼王三位王爺也來了,快開城門,讓我們進去!”
一個士兵夾緊馬肚子,跑到城牆下,對著上面大聲喊話,說明來意。
“朝廷的人?”
“北元二十萬大軍南下,目標是海城?”
“三位塞王都來了?”
“他們要進城?”
城牆上守著的兵兄弟覺得這事自己沒法決定,趕緊叫旁邊的人:“快去,趕緊告訴張大人一聲,請他來拿主意!”
他提到的張大人,就是當時很得勢的張居正。自從朱允熥離開海城,這兒的大事小情全是他說了算,海城的老百姓也都聽他的。
沒過多久,張居正就急急忙忙趕到了城牆上。
“情況怎麼樣?”他問。
“回大人,確實是燕王、遼王和寧王來了!”旁邊有個士兵,以前跟朱允熥去過其他王爺的地盤,他仔細看了看下面的三個人,點點頭確認了一下。
“三位王爺稍等會兒,我馬上讓人開門迎接你們進城!”張居正站在城牆上朝著下面喊了一聲,然後轉頭對身邊的人說:“開門!”
沒一會兒,城門就開了,張居正下了城牆,迎接朱棣、朱權和朱植進城。
“吳王怎麼沒來?”遼王朱植看了看張居正,隨口問道。
燕王朱棣和寧王朱權也將目光轉向了他。按道理來說,這個時候出來迎接他們的應該是朱允熥,而不是他手底下的人。
“回遼王,吳王殿下一個多月前就出城了,到現在還沒回來呢!”張居正老實回答,這也是朱允熥臨走前特別叮囑過的,不管是誰來海城,都說他出去辦事去了。
“出城一個多月了?那小子跑哪兒去了?”遼王朱植又問。
“抱歉遼王殿下,我也不知道。”張居正一副完全不知情的樣子,讓遼王朱植有點無奈。
“朱允熥這小子該不會跑去北元礦區了吧?”朱權知道朱允熥在海城附近的北元地界弄了幾處礦區。
“吳王是不是去礦區了?”朱植又一次問張居正。
“抱歉遼王殿下,我真的不知道吳王殿下去哪兒了!”張居正依然是一副不動聲色的模樣。
朱植終於明白,想從這個人嘴裡挖出朱允熥的訊息,基本不可能。
安排好大軍後,燕王朱棣、遼王朱植和寧王朱權都想看看擴建後的海城。
張居正沒有拒絕,現在的海城沒什麼見不得人的東西。製鹽的、做火藥的、造燧發槍的作坊,全都搬到了喬巴山。
在張居正的帶領下,朱棣、朱權和朱植一邊參觀著新海城的雄偉壯觀,一邊被震撼到了。
他們還注意到,在海城,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僱來的民夫,都在熱火朝天地幹活,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笑容,偶爾還能聽到他們對朱允熥真心的稱讚和感謝。
朱棣和他的兩個兄弟簡直看呆了,心想朱允熥這小子到海城才多久,好像還不到半年,怎麼已經在老百姓心中有了這麼高的威望。
說實話,要是說得不客氣點,在海城,連老爺子的威望可能都比不上朱允熥了。
說實話,朱棣、朱權和朱植都挺羨慕他們這個侄子的。
在自己的地盤上,朱允熥贏得民心的方式讓朱棣他們望塵莫及。從重金擴建海城、接收數十萬災民,到發放救濟糧時的標準遠超朝廷規定,再到冰層之下捕魚緩解饑荒,每一步都顯得驚心動魄。即便如此,朱允熥還是因為降低救災標準的官員動了雷霆之怒,將相關人員統統關押。這些事,朱棣他們根本不敢想象。
然而,當他們正感慨之時,前方傳來喧囂聲。抬頭一看,一群人在爭吵甚至動手。張居正觀察片刻後,心中有所思,但他隨即表現出歉意,主動請纓去處理問題。
朱棣阻止了他,決定親自探個究竟。一路上的繁榮景象讓他困惑不解,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朱權和朱植也覺得奇怪,經歷共同磨難的鄉親們怎會反目成仇?
親衛前去檢視,很快帶回幾名哭訴的百姓。他們跪倒在地,控訴吳王朱允熥的暴行,稱其驅逐祖輩世代居住的居民,並縱容手下施暴。這些可憐人的哀嚎令人心碎,朱棣不禁懷疑,自己一向尊敬的朱允熥是否變了樣。
就為了攆走那麼幾個人,居然用這種下三濫的辦法?
說實話,朱棣對這幾個人的話有些懷疑。
正在這時,剛才動手打人的那群人又來了。
他們一來就指著跪著的百姓破口大罵。
“你們這些沒良心的東西,竟敢汙衊吳王殿下!”
“吳王殿下把咱們當親人,什麼時候欺負過百姓?你們這是自找的!”
“當初吳王殿下叫大家建城的時候,你們不參加,現在海城建好了,要按規矩交房租,你們就開始耍滑頭了。”
“沒錯,海城是吳王殿下花了不少錢才擴建成的,你們這些白吃白喝的傢伙還想白白佔便宜,別說吳王不同意,我們也絕不會答應。”
“三位王爺,千萬別被他們騙了,這些都是混賬,故意誣陷吳王殿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