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如何?北元這次來了多少人?騎兵佔幾成?現在在哪?”朱權冷靜地問。
“回王爺,在離這兒北邊二十里的地方發現了三萬騎兵,正快速南下,目標直指吳王手下挖礦的地方。”偵察兵詳細彙報。
“哈哈,看來他們是奔著朱允熥去的。”朱權笑著說。
“誰讓他愛惹事,跑到別人家門口挖礦,北元一向蠻橫,能忍才怪。”朱植笑了一下,完全不把這事當回事。
三萬騎兵可不是小數目!
“走,十七弟,我們去截住他們,把這些人全都幹掉!”朱植豪氣沖天地說道。
“好,今天就讓他們見識見識什麼叫真正的無敵之軍!”老朱家的人都好鬥,無論寧王還是遼王,此刻都熱血沸騰,只有殺伐才能平息這激動的情緒。
大地震動,九萬大軍如鋼鐵洪流般向北推進。
行至約十里處,前方忽然升起滾滾濃煙,吸引了兩人的目光。
“這是怎麼回事?這冰天雪地的,怎會有這般濃煙?難道真會發生山火?”朱植勒住馬韁,看著濃煙翻滾,滿臉震驚。
“反常之事必有蹊蹺,這不對勁!”朱權皺眉,隨即喚來一名探子,吩咐道:“趕緊去看看那邊到底怎麼了。”
那濃煙升起之處,正好擋住了他們的去路,是一條山溝。
雖然這次北元都是騎兵,但誰知道他們在那兒有沒有埋伏呢?
這種天氣冒這麼大煙,實在奇怪。
很快,探子回來了。
“那煙到底是怎麼回事?”
朱權問探子。
“寧王殿下,是屍體,全是屍體,那煙就是這些屍體燃燒引起的!”
“而且,那山溝裡都給血染紅了,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探子顯然被之前的場景嚇壞了,說話都有點激動。
“屍體?血?”朱權和朱植互看了一眼,眼中滿是疑惑。
只聽探子這麼說,他們根本搞不清到底發生了什麼。
於是……
“前面是不是藏了埋伏?”
朱權問道。
“回王爺的話,我們已經查過了,沒有埋伏。”
朱權聽完後,瞄了一眼朱植,朱植也點了點頭,大軍便繼續往前走。他們決定親自去看個究竟。
可等他們到了那山溝裡,全都傻眼了。
這個地方到底發生了什麼?怎麼會有這樣的慘狀?
屍體堆積得像小山一樣,還在燃燒,周圍的積雪都被融化了。
血水流得到處都是,像是小河。
離火遠的地方,血要麼滲進雪裡,要麼凝固成了血塊,周圍一片紅彤彤的,看起來特別嚇人。
不僅如此,穿過被積雪堵住的山溝口,整個山溝裡都是血紅色的一片。
空氣中瀰漫著屍體燒焦的味道和血腥味。
山坡上隱隱約約能看到不少野狼聚集在那裡。
它們都是被血腥味吸引過來的,但是大火太猛烈,它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新鮮的屍體,除了偶爾吼幾聲,別的什麼都做不了。
“這……”
看到眼前的景象,大家都驚呆了,顯然這裡剛剛經歷過一場激烈的戰鬥。
而其中一方,正是他們此次北上要找的目標——北元的三萬騎兵。
從現場來看,北元的這三萬騎兵,恐怕已經差不多全軍覆沒了,就算有逃出去的,最多也不超過五千人。
“十七弟,這肯定是有計劃的埋伏!”
“這個山溝前後都被好幾丈高的雪擋住,北元那些騎兵應該是被人當成甕中之鱉圍攻了。”
遼王朱植簡單分析了一下。
“沒錯!”
寧王朱權點頭表示同意朱植的看法,然後盯著前方那堆得像小山一樣的物資,皺著眉說道:“可這些北元騎兵的埋伏者到底是誰呢?”
“雖然佔了埋伏的優勢,但要把北元的三萬騎兵幾乎全部消滅,這些人至少得有三萬,甚至更多。”
“這個地方,除了我們大明和北元,好像沒有別的第三方有這樣的能力了。”
朱權實在想不明白,究竟是誰在這裡設伏襲擊了北元騎兵。
“你覺得,會不會是我們那個侄子乾的?”
突然,遼王朱植提出了這樣一個假設。
“不可能,他手裡的兵力加起來不超過兩千,怎麼可能做到?”
朱權毫不遲疑地否定了朱植的猜測。
朱植一聽,立刻自嘲地笑了,自己剛才真是糊塗了,怎麼會冒出這麼不現實的想法。
“那你認為,會不會是北元內部出了問題?”
遼王朱植又提出了另一個新的想法。
“應該不是,我們大明多次北伐,現在北元內部很團結,不會發生這種大規模的內亂。”
朱權又一次搖頭否定。
接著,朱權又皺著眉說:“不管怎麼說,這裡發生的事必須告訴老爺子。要是真有第三方的強大勢力,恐怕會對我們的大明造成很大的威脅。”
確實,自己的地盤,誰能讓外人隨便休息?這麼個不明身份的勢力存在,誰能放心?朱植聽了連連點頭。
明面上的敵人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藏在暗處的傢伙。
朱允熥完全不知道寧王朱權和遼王朱植帶著九萬多兵馬往北邊去了,打算收拾北元的騎兵。他更不知道,因為山谷裡那場血腥的事,朱權和朱植已經把他當成了隱藏的第三方勢力,甚至當成潛在的威脅。
此時,他正帶著大秦鐵騎,連同俘虜和戰利品,朝克魯倫河下游的喬巴山開拔。
這些鐵騎暫時不能暴露,帶回海城肯定不行。畢竟這麼多人馬入境,動靜太大,老爺子的錦衣衛可不是吃素的。而且,一旦老爺子知道了,他根本沒法解釋這支隊伍從哪裡來的。
乾脆就讓他們暫時待在喬巴山。
再說了,朱允熥還打算把喬巴山當作屯兵之地。如果將來真要跟老爺子對著幹,沒有百萬人馬,根本沒戲。要知道,明朝光是裝備精良、戰鬥力強的禁軍就有七十多萬,加上北方諸王的軍隊和地方上的府兵,至少得超過百萬。
“殿下,咱們一口氣滅了兩萬七千多北元騎兵,這可是大功一件!我們是不是該向朝廷報喜?”姚少寶終於忍不住問了出來。
朱允熥想都沒想就拒絕了:“沒必要!”
接著又補充說:“不只是這次,以後也一樣,無論立了多大功勞,都不用上報朝廷。”
“上報能撈到什麼?除了暴露我們的底細,最多就是幾句誇獎和一點微不足道的錢財,壞處可比好處多多了。”
姚少寶一聽這話,眼睛都瞪圓了。他覺得事情不太對勁。
難道殿下是要……
安排好大秦鐵騎之後,朱允熥帶著姚少寶回了海城。剛到海城,就發現宮裡派來的太監已經在等了,還有一支錦衣衛,領頭的是十四所千戶中的一個。
朱允熥眼神微微眯起。
老爺子這時候派人過來,到底玩什麼花樣?
“吳王殿下,總算等到你了,我都快急瘋了。”宣旨太監柳公公用蘭花指一擺,聲音尖細地說。
“柳公公,你怎麼跑到我這破地方來了?老爺子有何吩咐?”
朱允熥心裡亂糟糟的,但臉上裝得挺鎮定。
柳公公看著,心裡暗暗驚訝。他原本以為宮裡傳的話誇張了些,現在看來,吳王比傳說中更厲害。
才不過半年多的時間,吳王就已經發展到這般境地了。
要是冒犯到皇太孫的話,現在這吳王的實力可是絲毫不遜於他。
宮裡的太監們個個眼力勁十足,尤其是像柳公公這樣的傳旨太監,他們見過的大人物數不勝數。
“真是件大好事!大好事!”柳公公喜氣洋洋地說,“吳王殿下在捕魚兒海立下的功勞傳到了皇上耳朵裡,陛下高興得不得了,當天就貼出了皇榜,表彰吳王殿下的功績。”
“如今,整個應天府乃至周邊地區都在傳頌吳王殿下的威名。”
“我此次前來,正是奉陛下之命,前來宣讀賞賜吳王殿下的聖旨。”
柳公公興高采烈地誇讚著朱允熥,然後從身旁的小太監手裡接過聖旨,開始宣讀。
“吳王殿下,您可千萬不要辜負陛下的厚望,我還要等著再次為您宣讀加封的聖旨呢!”
唸完封賞的聖旨後,柳公公滿面笑容地說些好聽的話,他對朱允熥親近的態度顯而易見。
這也很好理解,宮裡的太監嗅覺最為敏銳。之前,朱允熥做事呆板,不懂人情世故,在應天府的行為還帶著一股紈絝習氣,這讓朱元璋很是不滿。
所以那時候,幾乎沒什麼太監或宮女願意巴結朱允熥。
而現在,因為朱允熥在捕魚兒海的一系列令人矚目的舉動,讓朱元璋越發喜愛,宮裡的太監宮女就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都想盡辦法向朱允熥示好。
但朱允熥遠在捕魚兒海,他們沒機會,而這次柳公公來傳旨,只要有機會就拼命表現自己。
“柳公公,恐怕要讓您失望了,我之前的那些成就,純粹是靠運氣罷了!”
“這捕魚兒海就夠我頭疼的了,老爺子現在又把斡難河流域劃給我當封地,我真是愁死了!”
朱允熥一邊搖頭一邊苦笑,臉上寫滿了無奈和困惑。
柳公公和錦衣衛的十四所千戶看到這副情景,都愣住了,吳王殿下這是演的哪出戏?
看吳王殿下的表情不像作假,難道說那些成就真的全是靠運氣?
“柳公公,還有這位千戶大人,我已經讓人準備了豐盛的晚宴,專程招待你們!”
見二人似乎要推辭,朱允熥趕緊說道:“別客氣了,這些都是從捕魚兒海捕撈的新鮮大魚,味道極佳,你們一定得嚐嚐。”
“那就多謝吳王殿下的好意了!”
“我也多謝吳王殿下!”
聽朱允熥這麼一說,兩人便沒有再推辭,欣然接受了。
待兩人走後,朱允熥開始琢磨老朱這次封賞背後的意思。
“把整個斡難河流域都給了我,老爹到底想幹嘛呢?是在考驗我嗎?還是想讓我像其他幾位叔叔一樣,成為真正的守衛邊疆的塞王?”
從離開應天府以後,跟常家兩位舅舅聊起來的時候,朱允熥就清楚了,老朱讓自己來捕魚兒海,其實就是給自己個王爺的名義,根本就沒想把自己培養成守護邊疆的大明王爺。
要不是這樣,怎麼會只讓自己帶八百精兵往北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