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0章 皇帝的陽謀

正說著,門外傳來通報聲。

一名小吏快步進來,神色有些緊張:“公子,宮裡來人了,是陛下身邊的張公公,說有密旨單獨面呈公子。”

張公公?皇帝身邊最信任的內侍之一。

許澤雲和李策對視,心頭都是一緊。

剛下了明旨,又來密旨?

“請他進來。”秦珩宇揮了揮手,示意許澤雲和李策暫避。

片刻後,一個面白無鬚,神情精明的中年太監,在藍斐不遠不近的“陪同”下,走進了書房。

“咱家見過秦大人。”張公公臉上堆著笑,卻不達眼底,動作飛快地在書房裡掃了一圈。

“公公一路辛苦。”秦珩宇起身,客氣地拱了拱手,態度不顯過分熱絡或惶恐。

張公公也不多廢話,從袖中取出一隻小巧的金色卷軸,展開,聲音不高不低地念道:

“聖諭:秦珩宇剿匪有功,忠勇可嘉。”

“然江南之地,魚龍混雜,除河工外,鹽務亦是國之命脈。”

“近聞兩淮鹽場弊案叢生,地方官吏與鹽梟勾結,侵吞國帑,民怨頗深。”

“著秦珩宇即刻起,暗中查訪兩淮鹽務,蒐集罪證,待時機成熟,上稟朝廷。”

“此事幹系重大,需隱秘行事,不得聲張。”

“欽此。”

唸完,張公公將卷軸合攏,遞給秦珩宇,臉上的笑容多了幾分意味深長。

“秦大人,陛下對您可是寄予厚望啊。”

“這差事,辦好了,前途不可限量。”

秦珩宇雙手接過密旨,垂眸看著那金色的卷軸,心中念頭飛轉。

查兩淮鹽務?

這可是個馬蜂窩!

兩淮鹽場歷來是朝廷重要的稅收來源,但也因此盤根錯節,牽扯著京城多少權貴的利益?

皇帝讓他一個質子身份的“安撫副使”,去暗中查這個案子?

這哪裡是信任,分明是把他往火坑裡推!

要麼,查不出東西,是無能。

要麼,查出東西,得罪一大批人,甚至可能觸碰到皇帝不想動的勢力,引火燒身。

好一招借刀殺人,或者說,投石問路。

皇帝這是想看看,他秦珩宇到底有多大的膽子,多深的城府,能不能啃下這塊硬骨頭,又會不會被這塊骨頭噎死。

同時,也能借他的手,敲打一下那些在鹽務上伸手太長的傢伙。

“臣,領旨謝恩。”秦珩宇抬起頭,臉上露出恰到好處的感激和凝重。

“陛下信重,臣縱粉身碎骨,亦當竭力完成此任,絕不負聖恩。”

他這副姿態,顯然讓張公公很滿意。

“秦大人果然是明白人。”張公公點點頭。

“咱家還要趕回去覆命,就不多叨擾了。”

“宋侍郎不日即將抵達,大人還需早作準備。”

“公公慢走。”秦珩宇親自將張公公送到門口。

看著張公公的身影消失在院外,秦珩宇臉上的恭敬瞬間褪去,只剩下冰冷的沉思。

許澤雲和李策趕緊從偏廳出來。

“公子,陛下這又是……”李策看著秦珩宇手裡的密旨,滿臉不解和擔憂。

秦珩宇將密旨的內容簡單說了。

“查鹽務?!”許澤雲差點跳起來,“我的老天爺!兩淮鹽場那是什麼地方?從前朝開始就是個爛泥潭!多少欽差折在那兒了?陛下讓您去查這個,這不是……”

“是陽謀,也是試探。”秦珩宇打斷他,走到沙盤前,指尖落在代表兩淮鹽場的區域。

“皇帝想看看,我這把刀,除了能砍靖王,還能不能砍別的刺頭。”

“也想看看,我會不會藉著查案子的名義,在江南培植更大的勢力。”

他手指在沙盤上輕輕劃過:“宋濂來,是盯著明面上的河工錢糧。”

“這道密旨,是給我暗地裡加的擔子,也是……一個新的機會。”

李策若有所思:“公子的意思是……”

“皇帝讓我查,我就查。”秦珩宇嘴角勾起一抹冷冽。

“正好,我的人手,也需要一個由頭,在江南各地走動走動。”

“鹽務牽扯廣,查案嘛,總得需要些‘幫手’,不是嗎?”

他轉向藍斐:“藍斐。”

“公子。”

“讓咱們的人,準備一下。”

“挑些機靈可靠的,扮作行商、夥計,往兩淮那邊滲透。”

“先摸清楚水有多深,裡面都養了些什麼魚。”

“是。”

他又看向阿力:“阿力,黑石嶼那邊,除了錢糧兵器,再給我送一批‘特別’的匠人過來。”

“我要能挖地道、能開鎖、能悄無聲息解決麻煩的人。”

“明白,公子。”阿力眼中精光一閃。

“王格將軍,”秦珩宇最後看向王格,“宋濂來了之後,府衙的防務要加強。”

“特別是關押梟的那幾個地方,絕不能出紕漏。”

“另外,挑一百精幹弟兄,隨時待命,可能要跟我出趟遠門。”

“末將遵命!”

命令一條條下達,書房裡的氣氛重新變得緊張而有序。

就在這時,一隻信鴿撲稜著翅膀落在窗沿。

藍斐上前取下綁在鴿子腿上的細小竹管,遞給秦珩宇。

秦珩宇展開裡面的字條,是玉衡公主的密信。

字跡娟秀,內容卻很關鍵。

信中提到,宋濂此人,看似中立,實則早年受過某位與鹽務牽扯極深的宗室王爺的恩惠。

皇帝派他來,未必沒有讓其與秦珩宇互相牽制,甚至在關鍵時刻“提點”秦珩宇的意思。

信末,玉衡公主隱晦地提醒他,兩淮水深,務必小心行事,保全自身為要。

秦珩宇將字條湊到燭火上點燃,看著那點火星跳躍著將紙張吞噬,最終化為灰燼。

他心頭似乎被什麼輕輕觸碰了一下,但那感覺轉瞬即逝,臉上依舊是那副深不見底的平靜。

書房裡的燭火靜靜燃燒,映照著牆上那幅巨大的大魏疆域圖。

秦珩宇的手指從餘江府劃過,沿著蜿蜒的江水,一路向下,點在了下游幾個富庶州縣的名字上:蘇州、杭州、湖州。

“老許,李御史,”他轉過身,目光沉靜,“安撫副使這個名頭,雖然前面帶個‘副’字,但終究是朝廷的官。有些事情,以前咱們偷偷摸摸做,現在,可以擺在明面上了。”

許澤雲立刻明白了秦珩宇的意思,眼睛亮了起來:“公子是說,藉著督辦河工和安撫地方的名義,插手下游各縣的事務?”

“不只是插手。”秦珩宇走到書案邊,拿起一份剛整理好的卷宗,“河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錢糧。下游各縣最為富庶,理應為朝廷分憂。”

他將卷宗遞給李策:“李御史,你擬個章程出來。就以安撫副使司的名義,要求下游各縣配合河工,提供丁壯名冊、糧倉儲備、地方武備等詳細情況。態度要客氣,但要求必須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