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轉眼便至歲末,大唐幼兒園也放假了,小公主她們雖然因為不能去幼兒園和朋友們一起玩,而有些不開心,但有幾個小阿姐在,她們在皇宮的兒童樂園也同樣玩得很開心。
長安城銀裝素裹,空氣中瀰漫著辭舊迎新的氣息,雖然天氣寒冷,但坊市間人頭攢動,採買年貨的百姓臉上都帶著期盼的笑容,皇宮之內,也在為元月大朝會及一系列慶典做著準備。
然而,一份前所未有的、震動朝野乃至整個天下的捷報,比新年更早一步,以雷霆萬鈞之勢傳回了長安——遠征倭國的大軍,在主帥李勣的率領下,凱旋歸來了!
訊息最初是透過官方八百里加急快馬傳回兵部,旋即如同插上了翅膀,瞬間席捲了全城。
捷報文書上言辭簡練卻重若千鈞:“賴陛下天威,將士用命,倭國負隅頑抗,終至天罰臨頭,舉國傾覆,其土崩解,其族星散,王師不日將攜俘獲、圖籍還朝。”
細節是後來才逐漸補充和傳開的,人們驚駭又興奮地得知,李勣大將軍此次征討倭國,竟動用了一種聞所未聞、猶如神罰的武器,將倭國軍隊殺得片甲不留,心驚膽寒,最後成了大軍歸途中微不足道的俘虜和貢品。
倭國,這個時而臣服、時而桀驁,屢屢冒犯大唐海疆、並對新羅百濟心懷叵測的島國,自此徹底滅亡,成為了一個歷史名詞。
大軍班師之日,旌旗蔽日,甲冑生輝,儘管將士們面帶風霜,卻難掩勝利的豪情與驕傲,隊伍中那些稀稀拉拉、面如土色的俘虜,以及裝載著倭國最後一點文化遺產和圖籍的車輛,無聲地訴說著這場戰爭的徹底性。
太極宮內,李勣一身戎裝,單膝跪地,聲音洪亮道:“陛下!臣幸不辱命!倭國己平,自此東海靖晏,永絕後患!”
李世民龍顏大悅,親自起身扶起這位功勳卓著的老將,朗聲大笑道:“將軍辛苦了!”
想到如今倭國已經徹底滅亡,以後的華夏不會再遭受那樣的苦難,他心裡就一陣高興。
“全奈陛下天威,還有那飛雷炮,如同神助,直接把那群倭人嚇得投降,不然恐怕微臣還要再打上一段日子呢!”李勣不敢居功,連忙說道。
“哦!你快說說,那飛雷炮在戰場上如何?”聞言,李世民頓時眼睛一亮,連忙詢問道,其他武將也同樣如此,雖然試過炮,但是飛雷炮在戰場上的表現,他們卻不知道。
當即,李勣繪聲繪色的描繪了征戰過程,特別是飛雷炮如何如何,讓在場大臣一個個眼光亮晶晶的,特別是那些武將,這簡直是立功之神兵利器呀!
夜晚,現代房間客廳內,李世民暢飲了一杯蘇雲倒的慶功酒,臉上泛著紅光,既有酒意,更多的是興奮,道:“倭國已滅,我華夏日後再也不會有此一劫了,真是暢快呀!”
“是的,不過大姨父,那些倭人,你打算怎麼辦呢?”蘇雲也同樣很是高興,隨即問道。
“你有什麼好想法嗎?”看蘇雲這樣子,李世民就知道他心裡早就有了主意。
“大唐有那麼多男子娶不上老婆,可以把倭女賜給他們,而倭國那些男子則可以幫著挖礦,畢竟挖礦有風險,總不能讓唐人去承擔,而且大姨父可以讓人宣告下去,挖礦滿十年,便能入大唐戶籍,想來那些倭人挖起礦來肯定會更加的賣力的。”
“十年,嘖嘖!你可真敢想呀?”李世民承認自己不如蘇雲這小子狠,挖礦這工作,挖滿十年,想得美?
“這也是給他們個機會,萬一真的有倭人能夠挖滿十年呢!”蘇雲一臉無辜的說道。
“你小子!”李世民啞然失笑,沒有說什麼,隨即想到一件事對著蘇雲道:“對了,這次元月大朝會,你可要參加!”
“我參加大朝會做什麼?”蘇雲好奇的詢問道。
“當然是封賞啦!這次征討倭國,飛雷炮可是立下了大功,而且之前的土豆,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如此多的功勞,若是不賞,我這個皇帝豈不是賞罰不公了。”
“大姨父,你應該知道,我對當官並沒有任何興趣,這封賞還是算了吧!”蘇雲揮了揮手道。
“放心,不會讓你上朝的,只是有了這個身份,以後在長安城內,你做事這些也更方便些!”
“那行吧!”最終,蘇雲同意了下來。
這一年的元日大朝會,意義非凡,太極殿內,百官肅立,萬國使臣屏息,氣氛莊嚴肅穆又充滿力量感。
御座之上,李世民身著袞服,威嚴無比,他的目光掃過殿內群臣與使節,聲音洪亮而沉毅,迴盪在巨大的宮殿之中:
“東海跳梁,屢侵我疆,虐我百姓,其行悖逆,人神共憤,朕,受命於天,撫育萬方,豈容宵小猖獗?故遣天兵,東征不庭!”
“今,賴將士用命,上天庇佑,元兇授首,醜類蕩平!倭國之名,自此除籍!此非唯大唐之勝,更是天道昭彰,仁德之師必勝!”
“朕在此告誡四方:順大唐者,恩澤共沐;逆大唐者,雖遠必誅!望爾等謹守臣節,共保太平!”
字字千鈞,如洪鐘大呂,敲在每個人的心頭,諸國使臣更是戰戰兢兢,深深俯首,將大唐的威嚴與皇帝的意志,刻入靈魂深處。
敘功行賞,自是題中應有之義,主帥李勣居功至偉,封英國公,增食邑千戶,金銀綢緞、珍寶古玩賞賜無數,恩寵榮耀已達人臣之極,其餘將士,也按功勳大小,各有豐厚封賞,陣亡者厚恤,天下同沐皇恩。
而就在這封賞的最高潮,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身影出列了——那個神秘的小郎君蘇雲。
“朕聞璇樞協度,寰宇廓清;坤輿載物,嘉生允殖。唯天輔德,必應之以賢良;唯國承休,必錫之以榮寵。諮爾蘇雲,秉性貞亮,器識宏深,夙彰奇巧之思,實乃社稷之瑞。
爾雖年少,然天縱奇才,於國有大功,獻神物以強軍,獻嘉種以富國,此乃匡扶社稷、澤被蒼生之偉業!
如此殊勳,非重典不足以酬其勞,非崇爵不足以彰其德。
茲依山川形便,取長治久安、樂業豐稔之意,特封爾為:安樂郡王!
賜金冊金寶,食邑萬戶,丹書鐵券,永傳後世。”
郡王!
非李姓而封郡王,在本朝幾乎是不可想象的殊榮,殿中頓時響起一片倒吸涼氣之聲,但無人提出異議。
蘇雲面色平靜,上前謝恩,對他而言,王位只是虛名罷了,若不是為了方便,他都懶得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