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
施琅抱拳行禮,剛準備走卻又想到了另一點,再次出聲問道。
“那我們放開盛京,豪格出城支援怎麼辦?”
鄭成功淡定的搖搖頭,“他不敢的,就算多爾袞老賊將王師擊潰,早已草木皆兵的豪格也不敢出城。”
略微停頓,頗有感慨的說道,“戰局勝敗事小,丟失祖地事大,無論漢夷內外,皆是如此。”
施琅聽的明白,卻根本不敢應和,哪怕這個地方是鄭家軍大營。
“既如此,那末將便下去安排。”
“嗯,動作要快,萬不能讓建奴反應過來!”
“末將遵命!”
施琅急匆匆奔出大帳,鄭成功回身看了眼輿圖,而後也按劍走出。
其實他的計策很簡單。
就是要先利用圍困盛京,逼迫關內建奴迴轉,這也是朱由檢的要求。
而建奴回關之後,若是沒有人跟著,那他就從盛京打到朝鮮去,重新扼住建奴咽喉。
若是有大軍追擊,那他便帶著盛京外的戰兵,直接反過去形成包圍圈。
將多爾袞團團圍困,發揮張世澤三千營的超強機動力,圍點打援,將多爾袞活活困死!計策極其簡單,但也極其高效。
而且是從大勢上壓人,沒有什麼陰謀詭計。
就算多爾袞想破招,都只能以自身硬實力來扛。
但之前多少還有些顧慮,比如豪格會不會發動女真諸部族,會不會從更北之地的野人女真和生女真找來援兵。
要知道女真可是舉族皆兵,要不是遼東新拓,還沒有多少本土部族,大部分遷來的牛錄也都被徵走了,鄭成功絕不會如此冒進。
而陳澤的十五萬朝鮮兵,完美解決了這些顧慮。
縱使朝鮮兵的戰力低微,也能牽扯住這些臨時湊起來的戰兵。
隨著一聲令下。
圍困盛京數日的四萬大軍浩浩蕩蕩撤離。
只留下城中惴惴不安的豪格。
……
與鄭成功料想的一樣,豪格根本沒有追出來的勇氣。
他的根基在於身份和皇位,如果多爾袞死了,清庭內部就再無政敵,屆時他可以隨意踹下福臨,自己稱帝。
因此豪格非但沒有出兵,連丟失的遼陽等地都沒去拿。
一味的守在盛京內,只是派出遊騎,看看能不能找到多爾袞。
結果肯定是否定的。
光是鄭成功派出的遊騎,就是豪格的三倍以上,還有不斷轉進的張世澤部在截殺。
而豪格連多爾袞的具體位置都不知道。
談何尋找通訊。
有從關外之地搶奪的戰馬加持。
鄭成功部就算都是南方人不擅騎馬,行軍速度也有了質的飛躍。
僅僅四日時間,就成功躍進八百里。
來到了大寧衛附近。
也就是喀喇沁草原。
而多爾袞部也剛好抵達。
雙方根本沒有任何準備,便碰到了一起。
一時間都不敢妄動,只能隔著五十里的草場相互凝視。
現在多爾袞的處境很尷尬,他的大軍喀喇沁草原盡頭。
而在多爾袞後五十里,是朱由檢的龍纛。
在其前是鄭字帥旗。
北邊是紅峰,南邊是燕山山脈,此時糧草殆盡,不可能繼續繞路。
根據哨騎探察,還有一支不下三萬人的騎兵,打著英國公的旗幟自奴魯虎兒山賓士。
只需一天即可抵達。
而山中的濟爾哈朗生死不知,只能找到零散的鑲藍旗士卒。
至於豪格,只能說查無此人。
這一幕無不說明,盛京根本沒事,而是豪格想坑死他多爾袞。
氣的多爾袞在帳中放聲大罵。
“豪格毀我大清三代基業!毀我大清二十萬兒郎!他怎麼敢的!他怎麼敢的!”
多鐸提著刀來回踱步,雙目充血。
“本王要砍了他!要血祭父汗和兄長!”
連一向沉穩的索尼都有些坐不住。
豪格此舉,簡直是犯了女真部族的逆鱗。
對於一個人口稀少的遊牧民族來說,他們最大的本錢從來不是土地財產,而是人口!
那種從小狩獵長大的健兒。
兩紅旗覆滅,三萬人戰死三萬人逃亡,便已經摺了女真十年的家底。
哪怕是多爾袞都無法保全自身,他都做好回去之後當兩年包衣的日子了。
而豪格竟然想將十萬精銳葬送漠南,這就和把自己雙手雙腳折斷,然後去狩獵猛虎一般可笑。
范文程卻非但不惱,反而格外喜悅。
快步湊到多爾袞身邊,小聲提醒道。
“王爺!這是天賜良機啊!”
“豪格此舉,無異於自掘墳墓,若王爺此次逃出生天,便不需兩年,也不需兩顆人頭,只要豪格即可!”
范文程雖然沒有明說,但多爾袞卻立馬從氣憤中反應過來。
“範先生是說……”
“沒錯!”
“可數日奔波,兒郎們疲憊不堪,如何能勝?”
“勝在豫親王之善戰,勝在明軍照樣疲憊,勝在明軍還未合圍,勝在將士歸鄉之切,勝在大同暗棋!”
范文程五勝一出,多爾袞眼神一定,猛的站起身子,眼中充滿狠厲。
“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兒郎們葬送於此。”
“傳本王令,各部輪番休整,準備決戰!”
其實在鄭成功攔下多爾袞之後,連同朱由檢在內都知道一件事要發生了。
那就是決戰,自四月初多爾袞從山海關入關以來,持續兩個月的戰事就看這一戰了。
而且結果也都是偏向明軍的。
要麼多爾袞勝,安然返回關外休養生息。
要麼朱由檢勝,一舉解決掉明朝的心腹大患。
而且此刻決戰,明顯是有利於明軍。
女真的實力因為種種戰事,和長達二十日的奔波,已經削弱到了極限。
在鄭成功還未和朱由檢取得聯絡時。
三個大陣就已經在無聲中排列開來。
兩黃兩白旗九萬大軍,其中八萬步卒,一萬騎軍,分為三陣,左陣四萬兩白旗,由多爾袞率領,和朱由檢對峙。
右翼三萬兩黃旗外加一萬兩紅旗潰卒,由索尼率領,和鄭成功對壘。
一萬騎兵為機動隊,由多鐸率領。不設中軍。
多爾袞是抱著不勝則死的心態來的,就是要把清軍的優勢發揮到極點。
而朱由檢這邊雖然有優勢,卻並不明顯。
他實在是沒有精力了。
所有的精銳都耗在之前的戰場上了。
現在手下只有李過的一萬老營騎兵,四萬蒙古輕騎,四千戚家軍五千神機營,外加黃得功的兩萬步卒。
這些部隊,能和兩白旗打個平手,都算是朱元璋心疼他。
按照朱由檢的計劃,是將多爾袞趕到奴魯虎兒山以東,進入遼東平原之後,再進行開戰。
那樣有張世澤和鄭成功的大軍在,勝算才大。
可現在卻好像不能等了。
用後世的話說就是,氣氛都到這了,不來場決戰說不過去了。
朱由檢騎在戰馬上,望著天際線翻滾的煙塵,“多爾袞這老狗倒是狠辣。”
“既然如此,就先讓各部歇息造飯,讓李過部先去會會他們。”
“陛下,”黃得功擦拭著雁翎刀,“闖賊那萬把人怕是頂不住兩白旗。”
“朕當然知道,可朕還知道多爾袞絕對不會因為萬餘騎兵,就破壞戰略僵持的。”
“現在雙方士卒體力都已經到了強弩之末,誰是進攻方誰就失了先機。”
“那陛下您還派李過部過去。”黃得功不解。
朱由檢笑了笑,“朕要用的是李過部嗎?朕要的是蒙古部出兵!”
“蒙古人從小就活在馬背上,一人三馬的狀態下,根本沒有任何體力損耗。”
“可他們被女真壓迫了十幾年,心中定是恐懼,而且這群狼崽子,把人口看的比什麼都重要,只有讓李過部過去頂住,他們才敢動。”
“傳令李過,要他好好的給各路大軍秀一下老營騎兵!”
命令下達沒多久,李過便脫陣而出。
晨霧中傳來悶雷般的馬蹄聲,面對襲來的李過部,鑲黃旗巴牙喇護軍率先發起反衝鋒。
這些身披三重甲的悍卒總共兩千人,揮舞著鐵骨朵,在三百步外突然分成三股,中間那股直撲李過大旗,左右兩股卻繞向側翼。
“建奴學乖了。”鄭成功放下千里鏡,“知道王師火器犀利,著重甲也不敢正面衝陣。”
“我猜下一步,建奴應該就要派步軍上前,咬住李過了。”施琅笑著說道。
彷彿印證他的話一般。
一陣牛角聲吹響。
一個固山七千五百甲士踏步而出,直直迎向已經被攔下衝鋒勢頭的李過騎兵。
隨著令旗揮動,四萬蒙古騎兵挽起牛角弓,箭雨落在護軍甲冑上。
叮叮噹噹響成一片。
鄭成功反過來問施琅,“你覺得建奴接下來會如何?”
施琅想了想,“若末將為多爾袞,肯定會掉馬隊過去,畢竟蒙古輕騎不擅近戰,只要打掉蒙古人,陛下那邊就危險了。”
“不。”鄭成功搖搖頭,“若本總兵猜的不錯,多爾袞應該會派兩紅旗出陣。”
“兩紅旗?”施琅一聽,頓時有些疑惑,“兩紅旗早就被陛下打殘了,連代善都被俘虜,多爾袞派這種潰軍上去有什麼用?”
“賭什麼的?”鄭成功輕輕一笑。
施琅剛想開口,卻見多爾袞大陣中,兩紅旗的大纛真的上前了。
不到萬人的兩紅旗,獰笑著撞進蒙古陣中,彎刀劈砍聲混著慘嚎響徹原野。
而蒙古人卻根本不敢反抗,一個個嚇的四散潰逃。
更有甚至,竟然臨陣倒戈,反手砍殺起附近的其他蒙古輕騎來。
“報!喀爾喀叛降!”
朱由檢猛地抽出御劍,“朕就知道這些牆頭草靠不住!戚遠!”
“末將在!”
“帶戚家軍填住缺口,鎮壓叛亂敢退者斬!”
“末將得令!”
戚家軍剛出陣不足五百步,五千正白旗重甲騎兵突然從煙塵中殺出。
這些身披重甲的騎兵手持丈二長矛,竟迎著銃手衝來。
三百步、兩百步、一百五十步……
“砰砰砰!”
硝煙騰起時,前排重騎如割麥般倒下,後排卻踏著同袍屍體繼續衝鋒。
戚遠眼看著最前排銃手被長矛挑飛,卻不做任何動作,陣型在,自然有人會頂上。
他在等虎蹲炮,也只有虎蹲炮才能擋下騎兵衝陣。
“好個多爾袞!”鄭成功扯斷千里鏡絛帶,“用鑲黃旗做餌,正白旗佯攻,兩紅旗為輔,而真正的殺招卻在這!”
看到施琅不解,鄭成功解釋到。
“蒙古諸部一直都是被兩紅旗鎮壓,當年也是兩紅旗橫掃的草原,而我大明已經近五十年沒有入過草原了,臨陣面對兩紅旗,自然恐懼,就算倒戈也不是什麼稀罕事。”
“現在看來,恐怕多爾袞的真正目標是那打著戚字旗的四千花隊啊。”
“竟然不惜把馬隊分出一半,來衝這嚴實陣型。”
施琅這才恍然大悟,可心底卻仍舊有不解。
“那陛下難道不知道嗎?為啥還要派蒙古騎兵先上?”
“這……”鄭成功一時無言以對。
對啊,難道陛下不知道嗎?可根據過往兩月的戰例來看,陛下明明的神武過人啊?
然而朱由檢卻沒有給他們解釋。
甚至連前線的戚家軍和蒙古輕騎都沒管。
只是一味的讓黃得功去檢查將士的餐食情況。
同時讓李過撤下休整。
等同於將整個蒙古騎兵都送進了多爾袞張開的嘴巴之中。
別說鄭成功不解了,連多爾袞也沒搞明白。
他跟朱由檢雖然只交手數次,但對這個素未謀面的敵人再瞭解不過。
這簡直就是個釣魚狂魔!
而現在蒙古鐵騎,肯定是他放的餌料,就等著他去咬呢。
多爾袞本想視若無睹。
可架不住蒙古騎兵太香了,只要吃掉他們,朱由檢的包圍圈不功自破!
就算是餌料,趁朱由檢不抬杆,多爾袞也有信心吃下蒙古騎兵。
猶豫再三之後,多爾袞還是沒抗住誘惑。
命兩萬大軍一左一右包抄。
而朱由檢等的就是現在。
多爾袞一動,便失了先機。
朱由檢翻身上馬,“把朕的龍旗豎起來!告訴兒郎們,天子與你們同在!”
正在整軍的明軍看到九斿龍纛,突然爆發出怒吼。
“將士們,隨朕殺敵!”
“黃得功,攔住左翼,戚遠攔住右翼,李過殿後,所有蒙古部族跟朕衝鋒!”
軍令下達,在多爾袞沒到的時候,卻也只有阿布奈的騎兵在奮死作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