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5章 李世民:朕今天真是開了眼了!【求月票!】

“太子殿下息怒!”

眼見李承乾滿臉鐵青,丘瑀連忙出言安慰:“高昌不過一撮爾小國,犯不著與它置氣!”

“呵,撮爾小國?”

李承乾冷笑一聲,然後拿起手中的奏摺,甩了幾下,道:“你們可知這撮爾小國有多大膽嗎?我大唐與西域盟國修路,它不同意,不僅破壞了那條路,還發兵攻打我大唐的盟國,這是完全沒將我大唐放在眼裡啊!”

“這個.”

眾臣聞言,不禁面面相覷,心說這高昌果然活膩了,居然敢這麼囂張?

不是,它哪裡來的勇氣,敢跟大唐叫板?似乎是看出了眾人的疑惑,李承乾又冷笑著解釋道:“想必你們應該清楚,我大唐與西域諸國,簽訂了軍事同盟條約。但不是所有西域國家,都跟我大唐簽到了這個條約,比如高昌。”

“可是,偏偏這個高昌,它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

“從河西走廊出玉門關,第一站是伊吾,這個是我們的同盟國,倒沒有什麼,而第二站,就是高昌。”

“伊吾面積狹小,與高昌不可同日而語,所以,高昌的戰略位置就十分突出。”

“如果你們瞭解歷史,就應該知道,高昌在漢朝時期,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那時候還不叫高昌,叫車師國。漢朝與匈奴在車師國這裡發動了多次戰爭,就是為了爭取這裡的控制權。”

“或許,你們會問為什麼,我告訴你們,因為絲綢之路。”

“從西域諸國進入河西走廊,本來有兩條路,一條南道,一條北道,南道是穿過白龍堆沙漠,途徑樓蘭國,抵達玉門關。北道就是穿過高昌國,途徑伊吾到玉門關。”

“但是。”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又沉沉地道:“自樓蘭古國消失之後,南道就被廢棄了,於是高昌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絲綢之路上的黃金通道,其重要性,幾乎沒有第二個國家可以取代。”

“你們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眾人聞言,不由再次面面相覷。

卻聽李承乾自說自話地道:“可以說,高昌幾乎壟斷了西域跟中原之間的所有過境貿易,從中獲取了源源不斷的鉅額利潤。”

“對於這種情況,我大唐會允許嗎?”

“肯定不允許啊!”

薛仁貴第一個站出來介面道:“這樣大的好處,怎麼能給一個撮爾小國獨享?!”

“沒錯!高昌擁有得天獨厚的的優勢,自然令人羨慕,令人垂涎欲滴。”

李承乾點頭說道:“所以,我們的同盟國焉耆,對此有了想法。”

“其中,焉耆國王主動派人聯絡大唐,說要在南道的基礎上,將這條廢棄不用的的古路,重新修整起來。”

“我大唐自然是樂見其成的,反正都是同盟國,修這條路對大唐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而且還不用大唐出錢出力,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乎,我父皇直接就同意了焉耆國王,讓他自己拿主意,我大唐這邊技術協助.”

聽到這裡,眾人幾乎已經聽明白了。

這個高昌國一定是因為自己的好處被人分了,才怒而攻打焉耆國。

不過,就算是這樣,太子殿下也沒必要生這麼大的氣啊!

似乎是看穿了眾人的想法,李承乾又繼續解釋道:“如果只是派兵攻打焉耆國,表達一下自己的不滿,其實孤也能理解,但是,它卻損毀了那條剛修不久的路,並將焉耆國洗劫了一番,這就有點過分了。”

“嗯,確實。這高昌國確實有點過分。”李大亮深意為然地附和道。

其餘將領也紛紛附和,覺得這高昌國不知天高地厚。

然而,還沒等他們商議如何處理高昌國這事,門外又再次傳來一道稟報聲。

“啟稟太子殿下,伊吾,龜茲,康國,焉耆四國使者求見!”

“嗯?”

李承乾微微一愣,旋即反應過來似的道:“是押送糧草的隊伍來了嗎?”

“是的!”

“那就讓他們先等一會兒,等孤商議完要事再接見他們!”

“可是.”

門外稟報之人,一臉為難地說道:“他們非要現在見您,說是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事要稟告!”

“放肆!什麼重要的事?!”

還沒等李承乾開口,李大亮旁邊的程高就憤然怒喝道:“沒聽見太子殿下說現在沒空嗎?!”

“大唐太子!我們要見你!”

“是啊大唐太子!我們的糧草被人劫了,您再不出兵,那些糧草就拿不回來了!”

“大唐太子,快讓我們進去吧!”

隨著程高的話音落點,原本等候在門外的幾名使者,立刻高聲吶喊起來,引得李承乾等人一臉詫異。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吶喊,李承乾等人才意識到這件事的不一般。

卻聽李承乾當即下令道:“來福,去將他們帶進來!”

“是!”

來福應了一聲,很快便將那四名使者帶了進來。

“尊敬的唐朝太子,向您行禮了我們!”

四名使者剛一進來,就朝李承乾行了個蹩腳的大唐禮儀。

看得李承乾與眾將,不禁滿臉古怪。

但他們也知道,這些使者並非故意的,於是直接無視了他們的禮儀。

卻聽李承乾率先開口道:“適才孤聽你們說,你們的糧草被人劫了?這是怎麼回事?”

“大唐太子殿下,我們的糧草已經不是第一次被劫了,這已經是第六次了.”

那名年紀最長的龜茲國使者,連忙開口哭訴道:“這六次運糧,幾乎掏空了我們國內大半的糧食.”

“六次?”

李承乾有些詫異地看著龜茲使者,道:“怎麼會被劫了六次?”

剛開始他聽到糧草被劫,還以為是蘇定方他們劫的,因此並未放在心上,畢竟劫掠同盟軍糧草的計劃,是他跟蘇定方他們一起制定的。

其目的是為了讓同盟軍運送更多的糧草來。

可是,當他聽到對方說被劫了六次之後,立刻就意識到這件事的不對。

因為此時在外面的軍隊,也只有蘇定方一支軍隊。

而且西域到大唐邊境的距離,並不算很近,要想劫掠六次,幾乎不可能。

所以,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劫掠他們的不是蘇定方。

想到這裡,李承乾的臉色頓時就沉了下去。

卻聽那名伊吾國使者介面道:“大唐太子殿下有所不知,我們剛接到你們傳來的指示,就馬不停蹄的在國內籌集糧草,然後按照你們的指示,組成同盟軍押糧隊。”

“可是,第一次我們剛抵達高昌國,就被高昌國的騎兵給劫掠了。”

“原本想著,高昌國不是大唐的同盟國,興許是不讓我們走那條路,於是我們又回去籌集糧草,準備換一條路,結果又被西突厥的騎兵給劫了。”

“再後來,不管我們走哪條路,不是高昌國劫掠,就是西突厥劫掠,好不容易躲過他們,快要到甘州城的時候,又被吐谷渾的騎兵給劫掠了!”

“我們真是太難了!”

“是啊!太難了!我們國家都快被掏空了,還沒有運送成功一次糧草!”另一名康國使者也哭喪著臉附和道。

而焉耆國使者則直接給李承乾跪了:“大唐太子殿下,請您一定要為我們做主啊!高昌國不僅劫掠我們運往大唐的糧草,還進攻我焉耆國,洗劫我們的城池,搶奪我們的男女,實在是太可惡了!”

聽到這些話,原本就已經很生氣的李承乾,頓時勃然大怒:“來人!傳孤教令,讓高昌國國王麴文泰,親自來給孤一個說法,並歸還劫掠的三倍糧草。否則,我大唐必亡其國,滅其族,屍橫遍野,寸草不生!”

“另外。”說到這裡,他又掃視了一眼眾將,沉沉地道:“孤打算明日就攻打吐谷渾,爾等可有意見?”

眾將互相對視一眼,然後異口同聲:“臣等謹遵太子教令!”

與此同時,遼東城外五十里,唐軍大營。

李世民正在召開作戰會議。

因為沙卑城被攻陷,遼東城成了大唐的下一個目標,高句麗大對盧淵蓋蘇文驚恐的意識到,一旦遼東城失守,整個遼東的門戶就被大唐徹底開啟了。

那麼接下來要面對的,可能就是覆國之戰了。

所以,無論如何,他都要保住遼東城這座重鎮。

於是十月初八這一天,高句麗一支四萬人左右的步騎混合兵團,火速越過鴨綠江,緊急馳援遼東。

而李世民在得到訊息後,也第一時間召開了作戰會議。

卻聽李世民率先開口道:“雖然我們這段時間,一直在贏,但不要因為一直在贏,就覺得我們真的戰無不勝。當年隋煬帝楊廣的百萬大軍,就是折戟在遼東的。所以,此次作戰,我們一定要準備充分,先探個虛實!”

說完這話,他便將目光落在李道宗身上,道:“道宗,朕欲讓你帶四千先鋒軍,阻止高句麗那支援軍,你可有信心?”

“什麼!?”

眾文武聽到這話,不由吃了一驚,心說四千對四萬,兵力如此懸殊,這仗該怎麼打?“陛下!以臣之見,我們應該採取守勢,以深溝高壘來抵擋高句麗軍,再調集大軍與他們決戰!”張儉連忙站出來諫言道。

李道宗卻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道:“張都督是在小瞧本王嗎?本王又不是第一次打以少勝多的仗,能為陛下探清虛實,是本王的職責,怎麼能當縮頭烏龜呢?”

“不是的江夏王,一切要以大局為重啊!”

“是啊江夏王!你沒聽陛下說嗎?那楊廣的百萬大軍都葬送在了這裡.”

“江夏王!你就不要逞強了.”

聽到眾臣的附和聲,李世民頓時就感覺此戰計程車氣不對,於是又笑著寬慰道:“諸位不用擔心,朕會隨時關注江夏王的動靜,一旦發現高句麗只有這四萬兵團,朕會立刻派兵馳援江夏王!”

“陛下!大可不必,臣相信能打贏這四萬高句麗援軍!”李道宗直接拒絕道。

一旁的李孝恭則有些好笑的道:“道宗,別怪我沒提醒你,一旦發現不對,立刻撤退,等待我跟陛下的援軍!”

“哼!”

李道宗冷哼一聲,顯然有些不服。

但是,還沒等他回懟李孝恭,帳外就傳來了一道稟報聲:“啟稟陛下,太子軍情馳報!”

“嗯?”

李世民微微一愣,而後環顧眾文武,道:“太子那邊戰況如何?”

“回陛下,太子在甘州城外大破薛延陀十萬大軍,並活捉薛延陀大王子乙失大度,斬殺敵軍三萬,坑殺俘虜七萬!”

轟隆!

此稟報一出,全場轟動。

幾乎所有文武,包括李世民本人,都彷彿感覺自己耳朵聽錯了一般,愣在原地,滿臉的不可置信。

特別是李世民,當聽到李承乾一戰斬殺敵軍三萬,坑殺俘虜七萬的時候,身子明顯的顫抖了一下。

這逆子,比自己想象的還要狠啊!當初重陽宴的時候,李承乾也是殺了幾萬人,但那幾萬人跟戰場上幾萬人,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畢竟戰場上的情況更多變,而那些世家大族就是待宰的羔羊,根本沒有可比性。

卻聽程咬金率先驚呼道;“天吶!太子殿下是怎麼做到的?居然殺了這麼多人!”

“是啊!一戰斬殺三萬敵軍,還俘虜了七萬敵軍,相當於是將薛延陀打得全軍覆沒了啊!更可怕的是,太子居然將這七萬俘虜全部坑殺了!”尉遲恭也滿臉驚愕的說道。

其餘眾臣更是震驚得無以復加。

唯獨長孫無忌,似乎是猜透了李世民的心思,連忙道:“快!快將軍情馳報拿進來!“

“是!”

很快,那份軍情馳報就被交到了長孫無忌手中。

而長孫無忌也沒有任何猶豫,直接當著眾人的面,拆開了軍情馳報。

只見上面詳詳細細的記錄了甘州一戰的戰況,當看到李承乾神勇無敵,以兩萬先鋒軍,身先士卒,硬剛薛延陀十萬精銳大軍的時候,他頭皮都不由麻了。

“這這這”

長孫無忌震驚得呆若木雞,連軍情馳報都忘了給李世民。

而一旁的程咬金,則急不可耐的一把奪過他手中的軍情馳報,然後定睛看去。

這不看還好,一看眼珠子都差點瞪出來了。

“我滴個娘啊!咱大唐出了個霸王啊!!”

“什麼霸王?!老程!你在說什麼,快讓我看看!”尉遲恭也十分著急的朝程咬金道。

卻見程咬金一臉心有餘悸的看著他,怔怔的問道:“老尉遲,你說我大唐最厲害的將領是誰?”

“這還用說,當然是陛下啊!陛下可是天策上將!”尉遲恭不假思索地答道。

然而,程咬金卻搖頭說道:“我說的是勇武,武力方面,誰是最厲害的?”

“哎呀老程!你糊塗了,當然是秦二哥啊!”

尉遲恭沒好氣的拍了一下程咬金,又催促道:“快把軍情馳報給我看看!”

“不!你說錯了!”

程咬金並沒有給尉遲恭軍情馳報,而是一本正經的糾正他:“以前我大唐勇武第一人,是秦二哥不假。但現在,我覺得是太子殿下!”

“這個.”

尉遲恭聞言,表情一懵,不由下意識看向不遠處的秦瓊。

只見秦瓊眉頭一皺,而後沉沉地道:“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每一代都有能力出眾的人,能在太子殿下之下,是臣的榮幸!”

雖然這句話說得很實在,也符合秦瓊不爭虛名的性格,但瞭解秦瓊的人都知道,這其實是客套話,他內心還是很不服輸的。

然而,程咬金卻忽地咧嘴一笑,道:“如果秦二哥能以一人之力,左右十萬大軍的決戰,我肯定覺得秦二哥更厲害!”

“什麼意思,你的意思是,這場大戰的決定因素是太子?”李道宗忍不住追問道。

“是啊江夏王!”

程咬金一臉興奮地回應道:“太子殿下一人一槍,以他為鋒,殺得薛延陀大軍節節敗退。更可怕的是,殺得興起時,太子殿下居然舉起敵方戰馬,連人帶馬往薛延陀軍陣裡扔!這是何等的勇猛?!”

“古有霸王舉鼎!今有我太子殿下戰場舉馬!哈哈哈——!”

聽到程咬金的笑聲,在場的眾人無不臉色大變,心有怯怯。

就連剛才隱隱有些不服的秦瓊,都被李承乾的勇武折服了。

雖然他自問不弱於任何人,但像李承乾做的那些事,他是絕對無法做出來的。

“好了知節!此事朕已經知道了,先說遼東之戰的事吧!”

就在眾人都被李承乾的戰績給震驚得說不出話來的時候,李世民已經強壓下心頭的震驚,開始轉移話題了。

而這時,李道宗彷彿打了雞血一般,連忙朝李世民請命道;“陛下!太子殿下勇武,乃我大唐之幸,臣自然不能丟太子殿下的臉,丟我大唐的臉,請陛下准許臣以四千先鋒軍,獨戰高句麗四萬援軍!”

話音剛落,其麾下一名果敢都尉,也挺身而出道:“不遇勁敵,何顯壯士!?”

“陛下!臣等願與敵軍,決一死戰!”

“這”

李世民做夢也想不到,遠在隴右道的李承乾,居然能影響他遼東這邊計程車氣。

還真是小刀拉屁股,開了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