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那南俠展昭救下鄧九如之後,眼見馬追日、項飛田兩位好漢是昏迷不醒,恐於二人性命有所不利,又怕再來刺客,自己一個人獨木難支,不敢停留,是連夜帶著鄧九如就趕奔著開封城而來。
到了這天明時分,城門大開,遠瞅著一夥人騎著高頭大馬是揚長而去。展昭看著面相,彷彿是蕭起的樣子,但太過模糊也沒認得分明。此時此刻,救人要緊,暫且不去管這些事情了。一路疾行,是來到了這開封府。
公孫策揹著手正在院子裡踱步呢。這一夜,可把他累壞了,又是安排人營救鄧九如,又是琢磨怎麼搭救包大人,又是想著怎麼算計安樂侯和龐太師,好傢伙,腦子是高速運轉了一整夜,再加上這心裡是各種擔憂,也沒怎麼睡覺,天不亮就在院子裡琢磨開了。
現如今這開封府也離不開他,他也不能說走就走,一大堆的政務案件都需要他來處理。可巧就這麼一抬頭,就看到這十幾個軍兵抬著倆人就過來了,後頭跟著的正是鄧九如,最後的才是展護衛。
眾人都沒事,心裡是鬆了一口氣,施禮道:鄧大人一路辛苦! 鄧九如是急忙扶起公孫策,說道:先生不要羞煞我也!先生於我而言,乃是師長。鄧某愧不敢當! 展昭在一旁,說道:公孫先生,這二人不知中了刺客什麼暗器,昏迷不醒。還需要你來看一看。
公孫策就命人將馬追日和項飛田搬到了自己房內,剛要轉身進去,就瞧見開封府門外慌慌張張跑來一個小公公,到了院裡,問道:哪一個是活神仙?哪一個是活神仙? 公孫策也納悶了,你找神仙不去寺廟道觀,你跑開封府來幹什麼? 可院子那些衙役可知道活神仙的意思,那就是老百姓稱呼公孫策的名號啊,拿手一指。小太監瞧見了,跑過來,說道:傳聖上口諭,著新任開封府尹、活神仙即刻前往御書房見駕! 公孫策一聽,什麼事情這麼著急?但是皇命不可違,既然是皇上召見,而且是私下裡口諭,估摸著肯定是有急事,不想讓外人知道。自己給這兩位號了號脈,各人喂下了一顆玉露丸,確保二人性命無憂之後。與那鄧九如,是連衣服也來不及換,就急匆匆趕奔了皇宮大內御書房。
咱們閒言少敘。話說到了這御書房之內,安公公出來了,領著公孫策和鄧九如就來到了書房的最裡面。仁宗皇帝躺在書房裡的一張木塌上,神情有些憔悴,精神有些倦怠,瞧見公孫策來了,勉強坐了起來。安公公急忙跑過去給攙扶住了。
公孫策和鄧九如推金山倒玉柱,納頭便拜。仁宗說道:不必多禮,快快起來吧。
二人站起身來,公孫策說道:皇上,召喚草民和鄧大人,不知所為何事? 仁宗皇帝嘆了口氣,說道:都怪朕一時思慮不周,被人陷害,削去了包愛卿的職務。幸虧有八賢王舉薦了鄧愛卿前來。你二人,一個是包愛卿的左膀右臂,一個是包愛卿的得意門生,必然是與包愛卿一直聯絡著。先替朕向包愛卿傳個話,就說暫時委屈他了,後面朕會讓他重新回到朝野之中。鄧愛卿,可不要介意啊! 鄧九如急忙說道:微臣不敢。開封府尹事關重大,非是恩師之才難以勝任。微臣不敢有所妄求,但求鼎力而為,不枉皇恩浩蕩,不負恩師所託。
仁宗笑道:果然是包愛卿的高徒。朕此番找你二人前來,實則還有一件事情要與你二人相商。
鄧九如問道:敢問皇上,是何事?
仁宗嘆了口氣,說道:朕近幾日再次感到心神不定,症狀與前一次頗為相似。公孫先生,按照你給朕準備的藥物,吃了之後才覺有些恢復。朕疑心是有人在宮中行法,暗中派人查訪,按照先生教給朕的圖紙,結果卻發現那法術來源竟在桂枝宮裡。
公孫策眉頭一皺,問道:皇上是擔心——
仁宗皇帝長嘆一口氣,說道:朕不敢往那裡想。但是事實如此,朕又不得不提防。公孫先生,鄧愛卿,眼下包愛卿不在,此事朕就委託你們二位了。桂枝宮與定北侯蕭起、契丹王耶律雄才交往甚密,於我大宋非常不利。此事不得不小心。朕會派人暗中在宮中監視,有勞二位密切監視著蕭起的動靜,倘若蕭起真有任何不測,公孫先生、鄧愛卿,朕賜你們二位先斬後奏的權利,與包愛卿一樣。
公孫策和鄧九如是撲通跪倒在地,叩謝皇恩。
仁宗言道:二位請起。事到如今,還有一事需要與二位稟明。
公孫策問道:可是安樂侯? 仁宗笑道:先生不愧是活神仙也!我那皇叔,與蕭公主甚是親密,宮中傳聞二人已經有了不軌之舉。朕顧慮皇家顏面不願追究。但倘若謀反之事果真與安樂侯有關,朕也不得不痛下殺手。安樂侯人在宮外,朕不便監測,且此人心機頗深,二位務必要小心於他。
公孫策和鄧九如稱道:微臣(草民)遵旨。
出得皇宮,鄧九如問道:先生,依你之見,此事我們當如何行事?貿然出擊只會打草驚蛇,可若是守株待兔,只怕貽誤戰機。
公孫策說道:大人擔憂的是。眼下之計,實不相瞞,在下已經使了反間之計,只是不知是否起到效果。暫時還是以靜制動為好。在下權且帶著大人去拜會一下包大人如何?
鄧九如說道:如此甚好,先生足智多謀,鄧某也可省心了。還請先生帶路。
這倆人就這樣轉過幾個彎,想要去找包大人。可沒等上轎呢,遠遠就瞧見了一個八抬大轎就過來了,雕龍畫鳳,是五彩輝煌,轎子落在宮外,是走出一個人來。這人是一身的錦繡羅袍,頭戴二龍戲珠的寶冠,腰上是一根八寶攢金的黃色蟒帶,看起來是富麗堂皇、光彩耀人。
這鄧九如說道:瞧這架勢,安樂侯沒跑了吧?傳聞他喜歡華美服飾,貪圖享樂,看來所言不虛啊。
公訴策笑道:此人專一愛好這些身外之物。只是不知,他這麼早進宮所為何事? 鄧九如言道:今日既無早朝,肯定不是上朝。莫非是去找蕭公主? 公孫策言道:應該是。也許這一次會面會成為我們的突破口。
鄧九如笑道:先生的反間之計也許就要成功了。
二人相視一笑,去往了拜會包大人的路上,咱們暫且不提。且說這安樂侯進的皇宮,一不拜見仁宗皇帝,二不通報崗哨值勤,是大搖大擺旁若無人,徑直就走向了這皇家內院。皇宮裡的侍衛,哪個都知道他是安樂侯,不好惹,連皇上都要忌憚三分,誰敢攔他?問都不問一下,心說,你們姓趙的一家子事兒,你們自己去解決,我們只管站崗放哨混口飯吃,養活自己也就罷了。
就這麼著,這安樂侯是一路來到了桂枝宮。
桂枝宮裡,這蕭公主才剛剛起身不久,正在梳洗打扮呢。門外的小丫鬟就來報,說安樂侯到了。蕭公主心想,這人這麼一大早跑來是為了什麼,難不成有什麼急事不成?自己也只得匆匆梳洗一番,到外迎接。
侯爺怎麼來的這麼早,可曾用了早膳不曾?蕭公主問道。
安樂侯瞧見蕭公主一副尚未梳妝完畢的樣子,慵懶中帶著幾分放縱,肆意中帶著幾分輕浮,心裡早已是樂開了花,說道:還未曾用膳。只因有事要與公主相商,還望屏退左右。
蕭公主聽完,心說,好嘛,你這是上我這裡來蹭飯來了。但是面子上又不好駁他,便對左右說道:即刻安排早膳過來,我與安樂侯共用。
那些個丫鬟婆子把事先早就準備好的早膳給搬了進來,一個個迅速的退了出去。這夥人都知道,這倆傢伙碰到一塊,準沒好事。但是礙於權勢,是誰也不敢吱聲。
偌大個廳堂就剩下了安樂侯和蕭公主兩人,這安樂侯就不安分起來。坐到蕭公主身邊,一把就把蕭公主給摟在了懷裡,說道:公主今日何以如此貌美? 蕭公主笑了一下,說道:侯爺何故出此輕浮之言?不說有事與我相商? 安樂侯說道:千般事萬般事,都不及公主美貌。本王心內癢癢,還望公主解渴一個。
蕭公主嗔道:這大早上的,成何體統?
安樂侯可不管這些,撲過去就把蕭公主給撲倒了,二人是將禮義廉恥放在了一邊,當場就做成一團。真是活活羞煞人也。
折騰半天,安樂侯說道:我今天來,是真的有正事的。
蕭公主一邊穿戴起衣裳,一邊問道:到底什麼事情? 安樂侯笑道:昨晚有人跟本王說,龐太師那個老賊暗中與本王作對,阻攔本王扶持蕭起謀反篡位。本王思來想去,此事事關重大,務必要跟公主說一聲。
蕭公主一臉驚奇,問道:這龐太師不是也有謀反之心麼,為何會橫加阻攔?
安樂侯笑道:這個本王就不知了。只是公主苦心經營,要讓蕭起奪了皇位,可不能因為龐太師的干預,而出現閃失。
蕭公主怒道:這個老賊,竟如此可惡。蕭起一事,還望侯爺千萬提攜一二。
安樂侯笑道:只要公主不嫌棄本王,本王定當全力扶持蕭起稱帝。到那時,公主貴為皇太后,可不要嫌棄本王。
蕭公主笑道:王爺說哪裡話。若果真能如王爺所言,我母子二人必將待王爺如上賓。
安樂侯說道:如此甚好。只是本王聽聞,龐太師也與蕭起有所勾連,不知公主可曾知曉? 蕭公主表面上是一副茫然不知的樣子,實則是內心起了撥浪鼓,這安樂侯難不成是暗中派人監視了我兒不成?嘴上說道:此事我卻不知。改日待蕭起進宮之時,我再來詢問於他。
安樂侯笑道:如此甚好。否則,你我二人在這裡忙活,倒讓龐太師趁機鑽了空子,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本王倒是為了公主傾盡所有,只是公主切莫要辜負本王啊。
蕭公主心裡一驚,問道:侯爺何出此言?
安樂侯笑道:本王聽人說,公主在宮中喜歡朝拜一尊佛像,是也不是?
蕭公主答道:那是我族中的真主。每天拜一拜,可以緩解我的思鄉之情。侯爺問這個做什麼? 安樂侯說道:朝拜的神像可否與本王一觀? 這蕭公主臉上可就不大好看了,心裡是咯噔一下,心說,難道,安樂侯已經發現了?
怎麼回事呢? 原來呀,蕭公主喜歡祭拜神像一事,早在真宗時期就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文武百官之中,知道的有很多,當然也包括龐太師。想當初,安樂侯花重金從西域購買的神像,其實就是供養枉死鬼用的神像。安樂侯本來的意思是,要請他的手下施法,趁機謀害了包拯的性命,隨後趁機聯合蕭起奪了仁宗的帝位。而自己擁有這個東西,又可以悄無聲息的再將蕭起除掉,自己登上皇位。這才是他的真正內心想法。
可這事兒卻被龐太師知道了。這龐太師思來想去,不肯相信安樂侯會扶持蕭起登基。安樂侯自己當皇上,倒是有可能。為防不測,龐太師派人奪去了這鏢物,暗中送給了蕭公主。實則是借刀殺人。利用蕭公主達到謀害仁宗的目的,嫁禍於契丹。他也知道,安樂侯與契丹有勾結。這樣一舉兩得,挑起契丹和大宋的戰事,自己從中謀利。甚至於,自己也在招兵買馬,策反蕭起的軍馬。
總之是,兩個老狐狸各有壞心,互相猜疑。把蕭公主和蕭起母子倆是當做棋子來用。
這蕭公主想到了神像是龐太師送的,心下驚慌,問道:王爺,你問這個做什麼?她呀,是擔心安樂侯知道了自己與龐太師勾連,會就此作罷,不再幫忙。甚至向皇上告密。
安樂侯卻笑道:不為別的,只是提醒娘娘注意,那龐吉詭計多端,可不能輕信於他呀。
蕭公主點點頭,說道:奴家謹記。
安樂侯說道:本王會讓龐吉付出代價,公主可要想好站在哪一邊。不要被連累了才是。說完,是站起身來,走了出去。
蕭公主呆立半晌,即刻命人傳話,著契丹王、定北侯即刻來宮相見,有要事相商。
這蕭公主卻不曾知道,就在這定北侯的軍營裡,可出了大亂子了。
究竟發生了什麼,咱們下回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