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4章 開展法會

京城的街頭巷尾,一夜之間流言蜚語漫天飛。

有人小聲嘀咕:“聽說了嗎?太子去推行新政,被不明人士暗殺,之後被河水沖走,到現在都沒訊息!”

“天哪,這可是大事,朝廷該怎麼辦?”人們交頭接耳,神色間滿是擔憂與惶恐。

這訊息就像長了翅膀,迅速傳入皇宮,很快便傳到了陛下耳中。

御書房內,陛下正審閱奏摺,聽到太監尖著嗓子稟報此事,手中硃筆猛地一頓,墨汁在奏摺上暈染開來。

“你說什麼?再講一遍!”陛下臉色陰沉,聲音不自覺提高。

太監嚇得雙腿發軟,“撲通”跪地,哆哆嗦嗦地重複:“陛下,太子殿下推行新政時,疑似遭人暗殺,落入河中,至今下落不明。”

陛下“啪”地將奏摺拍在桌上,站起身來,在書房中來回踱步,眉頭擰成了個“川”字:“豈有此理!新政推行,竟出了這等事。速傳丞相、太尉入宮商議!”

不多時,丞相和太尉匆匆趕來。

丞相一臉凝重,率先開口:“陛下,太子殿下事關國本,如今生死未卜,當務之急是派人全力搜尋,同時安撫民心,切不可讓流言進一步擴散。”

太尉皺著眉附和:“臣贊同丞相所言。此外,地方新政推行正關鍵,若太子長時間缺位,恐被心懷不軌之人利用,阻礙新政實施。”

陛下沉思片刻,沉聲道:“即刻下令,派御林軍精銳,會同當地官府,不惜一切代價尋找太子下落。

再擬旨通告天下,就說太子只是遇些小波折,不日便會平安歸來,穩定民心。

至於新政推行,暫由丞相選派得力官員前往協助,務必不能讓奸人得逞。”

兩人領命而去。

陛下望著窗外陰沉的天空,心中滿是憂慮:“逸塵啊逸塵,你可千萬不能有事。”

而在東宮,殷錦書在焦急等待訊息的同時,也聽到了各種謠言。

她強撐著精神,召集東宮幕僚商議對策:“如今謠言四起,本宮雖堅信殿下定會平安,但也不能任由其擾亂人心。諸位可有良策?”

一位幕僚起身道:“太子妃娘娘,咱們不妨在東宮設祈福法會,邀請京城名寺高僧,為太子祈福。

一來表明娘娘對太子歸來的信心,二來藉此穩定人心,讓百姓看到東宮的鎮定。”

殷錦書微微點頭:“就依你所言,此事便由你去操辦。本宮定會想盡辦法,等阿塵平安歸來 。”

法會籌備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東宮張燈結綵,高僧們陸續抵達,誦經祈福之聲漸漸在宮牆內迴盪開來。

殷錦書身著素服,神色莊重地穿梭在忙碌的人群中,指揮著各項事務,眼神卻始終透著揮之不去的憂慮。

與此同時,派出去尋找蕭逸塵的侍衛們已經抵達事發地。

他們與當地搜尋隊伍會合,擴大了搜尋範圍。沈音看到京城來的援兵,眼眶泛紅,聲音急切:“可算把你們盼來了,殿下失蹤這幾日,我們把周邊都找遍了,還是一點線索都沒有。”

領頭的侍衛拍了拍沈音的肩膀:“別慌,太子吉人自有天相。陛下和太子妃都在等著訊息,咱們加把勁!”

眾人沿著河岸再次仔細搜尋,不放過任何一個山洞、每一處隱蔽的河灘。

而在山林深處,蕭逸塵已經精疲力竭,傷口惡化讓他發起高燒,意識也開始模糊。

他靠著一棵大樹緩緩坐下,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殷錦書和荔枝的面容。

“書兒,荔枝……我一定要回去。”

他喃喃自語,強撐著最後一絲力氣,撕下衣角,簡單包紮傷口。

突然,不遠處傳來一陣腳步聲。蕭逸塵警惕地握緊手中樹枝當作武器,準備迎接未知的危險。

腳步聲越來越近,一個採藥的老者出現在他的視線中。

老者看到蕭逸塵狼狽的模樣,先是一驚,隨後快步上前:“年輕人,你這是怎麼了?”

蕭逸塵有氣無力地說:“老人家,我不慎落水,被衝到此處,還請您救救我。”

老者連忙放下揹簍,從裡面拿出草藥和水,幫蕭逸塵處理傷口,喂他喝下草藥:“你先在這兒安心養傷,我這就回去叫人。”

蕭逸塵感激地點點頭,看著老者離去的背影,慢慢的模糊起來,暈了過去。

東宮之內,為法會籌備的宮人往來匆匆,一片忙碌景象,可殷錦書卻坐在窗前,眼神空洞地望著窗外,思緒飄向遠方,滿心都是對蕭逸塵的擔憂與牽掛。

小檀端著茶盞走進來,見殷錦書這副模樣,心疼不已,輕聲喚道:“娘娘。”

殷錦書毫無反應,沉浸在自已的思緒裡。

小檀又提高音量,喊了一聲:“娘娘!”殷錦書這才回過神,茫然地看向小檀。

小檀放下茶盞,關切地問:“娘娘,您這是怎麼了?可別太憂心,殿下一定會平安歸來的。”殷錦書勉強扯出一絲笑容,正欲開口,小檀像是突然想起什麼,神色一緊,說道:“哎呀,差點忘了正事!

陛下聽聞娘娘要為殿下舉辦祈福法會,親身前來東宮了,此刻怕是已經到宮門口了。”

殷錦書聞言,猛地站起身,眼中閃過一絲慌亂,隨即迅速整理好衣裝,快步朝著宮外走去。

來到宮門口,恰好看到陛下的儀仗。

殷錦書急忙跪地行禮:“兒臣不知父皇前來,有失遠迎,還望父皇恕罪。”

陛下快步上前,親手將殷錦書扶起,看著她憔悴的面容,眼中滿是心疼:“錦書,不必多禮。

你為逸塵祈福,這份心意朕明白。只是你也要保重自已,莫要傷了身子。”

殷錦書眼眶泛紅,聲音哽咽:“多謝父皇關心,兒臣只是擔心阿塵,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陛下拍了拍殷錦書的手,安慰道:“逸塵福大命大,定能平安歸來。

朕已經加派人手搜尋,相信很快就會有訊息。這法會籌備得如何了?”

殷錦書穩了穩情緒,回道:“回父皇,法會一切準備就緒,只等吉時便正式開始。

兒臣盼著能借這祈福之力,為阿塵添些福運。”

陛下點點頭,與殷錦書一同朝著法會場地走去,邊走邊說:“此次法會,不僅是為逸塵祈福,也是要穩定民心。

如今謠言四起,朕與你都要讓百姓看到,咱們有信心等逸塵回來。”

殷錦書堅定地應道:“兒臣明白,定不會讓父皇失望。”

兩人來到法會場地,看著忙碌卻有序的場景,一同等待著那能帶來希望的吉時 。

陛下與殷錦書一同朝著法會場地走去,途中,陛下像是突然想起什麼,開口問道:“荔枝那孩子呢?好些日子沒見,怪想他的。”

殷錦書微微一頓,眼中閃過一絲猶豫,輕聲說道:“回父皇,荔枝在書房讀書呢。

兒臣還未讓他知曉殿下失蹤的事情,他年紀還小,心思單純,兒臣怕他接受不了,徒增傷心。”

陛下聽聞,神色微微一黯,輕輕嘆了口氣:“你想得周全,荔枝自幼便與逸塵親近,這訊息若讓他知道了,怕是要哭鬧個不停,對他身心也不好。”

說著,陛下抬眼望向遠方,目光中滿是憂慮與期許,“逸塵這孩子,肩負重任,此次出行也是為了天下百姓,希望他能平安歸來,也好讓荔枝能早日見到他的父皇。”

殷錦書眼眶微微泛紅,強忍著淚水說道:“兒臣每日都在祈禱,盼著殿下能平安回到我們身邊。

荔枝時常唸叨著父皇,說等父皇回來,要給他背新學的詩,還要一起去御花園放風箏。”

陛下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這孩子,倒是有心。等逸塵回來,讓他們父子好好聚聚。”

兩人正說著,前方法會場地的鐘聲悠揚響起,吉時已到。

殷錦書和陛下整理了一下思緒,快步走向場地。

高僧們早已整齊排列,梵音嫋嫋,香菸繚繞。殷錦書跪在蒲團上,雙手合十,閉目虔誠祈禱,心中默唸著讓蕭逸塵平安歸來的祈願。

陛下站在一旁,神色凝重,也在心底為兒子默默祈福。

法會進行期間,殷錦書的心思始終懸著,腦海中不斷浮現出蕭逸塵的身影。

她暗自下定決心,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守好這個家,等蕭逸塵回來 。

法會結束後,陛下又叮囑了殷錦書幾句,便起駕回宮。

殷錦書望著陛下離去的方向,久久佇立,心中滿是對未來的忐忑與期待 。

*

山林中,採藥老人將昏迷的蕭逸塵揹回了自已那簡陋卻溫暖的小木屋。

老人動作嫻熟地打來清水,清洗蕭逸塵身上的傷口,又從櫃子裡翻出珍藏的草藥,細細研磨成泥,輕輕敷在傷口上。

不知過了多久,蕭逸塵緩緩轉醒,只覺渾身痠痛,傷口處傳來陣陣刺痛。

他艱難地睜開雙眼,發現自已身處陌生的環境,剛想掙扎著起身,老人聽到動靜,趕忙從屋外走進來。

“年輕人,你可算醒了,別動別動,你傷口還沒癒合呢。”

老人急忙上前,按住蕭逸塵。

蕭逸塵一臉疑惑,虛弱地問道:“老人家,是您把我揹回來的?這是哪兒啊?”

老人笑了笑,坐在床邊,說道:“孩子,這是我的家。

讓你等著我回來,誰知道瞧見你昏迷在林子裡,渾身是傷,就把你帶回來了。你這是遭了什麼難啊?”

蕭逸塵心中一暖,感激地說:“多謝老人家救命之恩。

我本是去推行新政,途中為救落水工人,被河水沖走了。”

老人微微點頭,感慨道:“原來是個好官啊,怪不得如此拼命。你安心在這兒養傷,等傷好了再走。

蕭逸塵靠在牆上,草藥發揮了些許效用,他的精神稍稍恢復了一些。

看著眼前正收拾藥簍的老者,他滿含期待地開口:“老人家,真是多虧您搭救,我這條命才撿了回來。”

老者轉過身,擺了擺手,臉上帶著和善的笑容:“別這麼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是應該的。”

蕭逸塵猶豫了一下,接著說道:“老人家,我還有一事相求。

我家中妻兒不知我如今的狀況,定是焦急萬分。

您在這附近生活多年,不知是否有把信送出去的渠道?我想給家裡報個平安,讓他們別擔心。”

老者皺著眉頭思索片刻,說道:“這山裡平時少有人來,不過再往山下去幾里地,有個小村落,村裡偶爾會有商販往來。

我明日正好要去村裡採買些物件,可以幫你把信帶過去,託可靠的商販送到城裡。”

蕭逸塵眼中瞬間燃起希望的光芒,連聲道謝:“那真是太好了,太感謝您了!我這就寫信。”他忍著傷口的疼痛,在簡陋的石桌上鋪開紙張,拿起筆,思緒萬千。

筆尖在紙上摩挲,寫下對殷錦書的思念與牽掛:“書兒,見字如面。

我不慎落水,幸得一位好心的老人家搭救,如今安好,勿念。

新政推行雖遇波折,但我定會全力以赴。

你和荔枝在家,要照顧好自已,等我歸來。”

寫好後,他小心翼翼地將信摺好,遞給老者,再次鄭重道謝:“老人家,這封信就拜託您了,它對我和我的家人來說,無比重要。”

老者接過信,仔細地放進懷裡,拍了拍胸口:“放心吧,年輕人,我一定把信送到。你就安心在這兒養傷。”

蕭逸塵望著洞口外的天空,想象著殷錦書收到信時的安心模樣,心中滿是溫暖。

他暗暗發誓,等傷好後,一定要儘快回到家人身邊,繼續未完成的新政大業 。

山林中,茂密的枝葉層層疊疊,將陽光篩成細碎的光斑灑在地面。

沈音和京城派來救援的侍衛們呈扇形散開,在這片山林中艱難搜尋著蕭逸塵的蹤跡。

他們已經連續找了好幾天,每個人都面容憔悴,腳步虛浮,但眼神中依然透著堅定。

沈音一邊撥開擋路的荊棘,一邊扯著沙啞的嗓子喊道:“殿下,您在哪裡?”

回應他的只有鳥兒受驚飛起的撲騰聲和風吹樹葉的沙沙聲。

身旁的侍衛小李氣喘吁吁地說:“沈大哥,這林子這麼大,殿下到底會在哪兒啊?”

沈音停下腳步,擦了擦額頭的汗水,目光堅定地說:“別灰心,殿下吉人自有天相,我們再仔細找找,哪怕是一寸一寸地搜,也一定要把殿下找到。”

就在這時,不遠處傳來一陣動靜。眾人瞬間警覺起來,握緊手中武器,小心翼翼地朝著聲音來源靠近。

只見一隻受驚的野兔從灌木叢中竄出,眾人這才鬆了一口氣。

小李有些沮喪地說:“唉,還以為是殿下的動靜呢。”

沈音拍了拍他的肩膀:“彆氣餒,我們繼續。”

他們又繼續前行,走著走著,發現前方有一條若隱若現的小路。

沈音眼睛一亮:“大家注意,沿著這條小路找找,說不定會有線索。”

眾人沿著小路摸索前進,忽然,眼尖的侍衛小趙喊道:“沈大哥,你們看,這裡有腳印!”

眾人連忙圍過去,只見潮溼的泥地上,確實有一串不太清晰的腳印。

沈音蹲下身子,仔細檢視:“看這腳印的大小和深淺,很有可能是殿下留下的。大家順著腳印的方向找。”

於是,他們順著腳印的方向一路追蹤,來到了一處山壁前。

腳印在這裡消失了,周圍卻沒有其他明顯的路。

沈音皺著眉頭,打量著四周,心中疑惑不已:“殿下難道進了山洞?還是另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