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章 科舉

回到王爺府中,府上的管家僕人甚至是廚娘都沒有在,溫聿珩親自下廚,為宋懷辭做了一桌他愛吃的飯菜。

兩人相對而坐,燭光搖曳。溫聿珩為宋懷辭夾菜,輕聲詢問他在葉府的生活,宋懷辭也一一細說。

飯後,兩人並肩坐在庭院的石凳上,仰頭看著夜空。

月色如水,灑在他們身上,四周靜謐祥和。

宋懷辭靠在溫聿珩的肩頭,溫聿珩則輕輕攬住他的腰。

經此一役,朝堂風氣煥然一新。

皇帝對溫聿珩更加倚重,時常與他商議國家大事。

一日早朝後,皇帝單獨留下了溫聿珩。

“愛卿,近日你的表現朕甚為滿意。朕有意讓你主管吏部,你意下如何?”皇帝目光殷切地看著他。

溫聿珩連忙跪地謝恩:“承蒙皇上厚愛,臣定當鞠躬盡瘁,不負皇上所託。”

此後,溫聿珩在吏部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選拔了一批有真才實學的官員。

隨著時間的推移,溫聿珩向皇帝進言推行科舉制度,以選拔更多有才華的人為國效力。

皇帝對此有所猶豫:“科舉之事,關乎重大,愛卿可有十足把握?”

溫聿珩拱手道:“皇上,如今國家求賢若渴,科舉能為天下學子提供公平的進身之階,廣納賢才,於國於民皆是大利。臣願全力以赴,制定完善的科舉方案。”

皇帝沉思片刻,終是點頭應允。

溫聿珩立刻著手籌備科舉之事,擬定考題、規範考規、選拔考官,忙得不可開交。

終於,科舉開考,全國各地的學子紛紛湧入京城。

此次科舉選拔出不少優秀人才,朝堂之上增添了許多新鮮血液。

而溫聿珩因推行科舉有功,更得皇帝讚賞。

但與此同時,一些舊貴族和保守勢力對溫聿珩恨之入骨,暗中謀劃著陰謀,想要扳倒他。

一日,朝中一位頗具資歷的老臣蘇泰,入宮向皇帝請安,他先是裝出一副憂心忡忡的模樣,小心翼翼地說道:“陛下,臣近日聽聞諸多關於三王爺的傳言,實在是放心不下,特來向陛下稟明。”皇帝聽聞,微微皺眉,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蘇泰見狀,心中一喜,添油加醋道:“陛下,這科舉之事,王爺雖然初衷是好,可如今卻弊端叢生。聽說此次選拔的考官中,大都被他所收買,選拔出的所謂‘人才’,也多是對他阿諛奉承之輩。如此下去,朝堂恐被王爺的親信所把持,後果不堪設想啊!”

皇帝聽後,臉色瞬間陰沉下來。

緊接著,又有幾位與蘇泰串通一氣的官員接連上折彈劾溫聿珩。

有人說溫聿珩私自篡改科舉考題,為某些特定考生提供便利;還有人聲稱溫聿珩收受賄賂,只要有錢,便能在科舉中名列前茅。

這些奏摺如雪片般飛至皇帝案前,一時間,溫聿珩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而在宮外,那些勢力也沒閒著。

他們四處散佈謠言,說溫聿珩為了一已私利,破壞了祖宗留下來的選拔制度,讓寒門子弟混入朝堂,擾亂了朝綱。

市井百姓不明真相,也開始對溫聿珩議論紛紛,質疑聲此起彼伏。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風波,溫聿珩一開始渾然不知。

後來,戲院裡的人紛紛懷疑這件事的真實性,偶然的機會,這件事傳到了宋懷辭的耳裡。

宋懷辭知道這些天溫聿珩都在為新一批科舉人才的任用而忙碌著,希望新鮮血液能為國家帶來新的氣象,絕不可能做出外面流言蜚語中描述的事情。

他顧不上許多,立刻朝著王府趕去,想要第一時間將這個訊息告知溫聿珩。

回到王府,宋懷辭看到溫聿珩正埋首於堆積如山的公文之中,眉頭緊鎖,專注地審閱著每一份關於新晉官員的考核資料。

他走上前去,輕輕拍了拍溫聿珩的肩膀,溫聿珩這才抬起頭,看到宋懷辭滿臉的焦急,心中不禁一緊。

“懷辭,出什麼事了?”溫聿珩放下手中的筆,關切地問道。

宋懷辭深吸一口氣,將這些天外面的流言蜚語詳細地告訴了溫聿珩。

溫聿珩聽完,臉色瞬間變得凝重起來,他之前一心推行科舉、為國家選拔人才,竟然沒有想到會被這些心懷叵測之人惡意中傷。

“我必須現在去面見皇上,澄清這些誤會。”溫聿珩站起身來,眼神中透露出堅定。

溫聿珩抬腳正要往外走,卻被宋懷辭一把拉住。

“且慢,”宋懷辭急切道,“皇上如今對那些彈劾深信不疑,你貿然前去,若他正在氣頭上,只怕連解釋的機會都不會給你。”

溫聿珩身形一頓,意識到宋懷辭所言極是,他強迫自已冷靜下來,在書房中來回踱步。

“當務之急,是收集證據。”宋懷辭繼續說道,“證明考官選拔公正,科舉流程毫無貓膩。”

溫聿珩點頭,立刻喚來心腹,暗中調查那些彈劾他的官員,同時整理此次科舉的所有資料,從考生報名、考場記錄到試卷批改,每一個環節都詳細梳理。

幾日後,溫聿珩帶著滿滿一箱證據進宮求見。

皇帝雖應允召見,但神色依舊冷峻。溫聿珩叩拜後,不慌不忙地將證據一一呈上,詳細解釋每一項指控的荒謬之處。

他指出,所謂被收買的考官,都是朝中清正廉潔之士,與他並無私人往來;而那些被質疑的考生,答卷皆有存檔,可當場查驗。

皇帝眉頭微皺,仔細翻閱著證據,心中的疑慮漸漸鬆動。

就在這時,內閣首輔葉大人突然出列,躬身行禮後說道:“陛下,臣雖一向不參與朝堂紛爭,但此次事關重大,不得不說。三王爺推行科舉,一心只為江山社稷,臣親眼見他日夜操勞,選拔人才時更是公正無私。這些彈劾毫無根據,實在是對忠臣的汙衊。”

葉大人在朝中威望極高,平日裡從不輕易站隊表態,他此番發言,讓在場眾人都為之一震。

皇帝聽聞,眼中閃過一絲詫異,隨後陷入沉思。

葉大人的話無疑為溫聿珩增添了有力的佐證。

與此同時,宋懷辭在宮外也沒閒著。

他聯合了一批支援科舉的官員和平民,在民間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請願活動,請求皇帝徹查此事,還溫聿珩一個清白。

百姓們親眼看到科舉給寒門子弟帶來的希望,紛紛響應。

請願書如雪片般遞到皇宮,讓皇帝感受到了民意的力量。

終於,皇帝長嘆一聲,對溫聿珩說道:“愛卿,是朕險些誤信讒言。”

溫聿珩跪地謝恩,心中的大石終於落地。

皇帝當即下令徹查那些誣陷他的官員,蘇泰等人因誣告大臣、擾亂朝綱,受到了嚴厲的懲處。

而科舉制度更加穩固地推行開來,溫聿珩也愈發得到皇帝的信任與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