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國與蒼梧國交戰,雙方損失慘重的訊息如一陣狂暴的颶風般迅速而猛烈地傳到了大楚國宮內。皇太后正在宮中修剪花枝,聽到這個令人震驚的訊息後,手中的剪刀“哐當”一聲掉落在地,臉上的憂慮瞬間如烏雲般密佈,眼神中滿是急切,連忙問道:“皇上可有受傷?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快給哀家細細說來!莫要漏掉一絲一毫!”那急切的語氣中充滿了對兒子安危的揪心關切。
來報的人戰戰兢兢地低頭回道:“回太后,前方戰事極為慘烈,那蒼梧國的軍隊如狼似虎,攻勢兇猛無比。我軍將士雖英勇抵抗,但無奈敵軍數量眾多且戰術詭異。在這激烈的交鋒中,皇上不幸受傷。不過太后莫要太過憂心,經過軍醫的精心治療,皇上已無大礙。”
皇太后眉頭緊緊地皺起,臉色陰沉得彷彿能滴出水來,怒聲斥責道:“怎麼回事,李將軍和蘇將軍怎麼沒保護好皇上?他們難道不知道皇上的安危關係著整個大楚的未來嗎?他們可是身負保護皇上的重任,怎麼能讓皇上陷入如此危險的境地!”她的聲音中帶著嚴厲的質問和深深的不滿,憤怒的情緒在她的話語間激盪,連周圍的空氣都彷彿變得凝重起來。
來報的人連忙誠惶誠恐地解釋道:“太后息怒,太后息怒啊!李將軍和蘇將軍在戰場上已經奮不顧身地奮力保護皇上了。那戰場之上,硝煙瀰漫,喊殺聲震天,局勢混亂不堪。蒼梧軍隊實在是詭計多端,他們的戰術變化莫測,讓人防不勝防。李將軍與蘇將軍即便拼盡全力,一時也分身乏術,難以做到面面俱到啊。”
皇太后聽後,長嘆了一口氣,語氣中滿是無奈與擔憂,說道:“既是如此,那這場戰事該如何結束呢?總不能一直這樣僵持下去,哀家實在是放心不下皇上啊。行了,你先下去吧。”
來報的人如蒙大赦,匆匆告退後,皇太后不敢有絲毫懈怠,緊急召集大臣們前來商議,如何打破這場戰事的僵局。
皇宮內的一間寬敞莊嚴的宮殿中,大臣們接到太后懿旨後匆匆陸續趕來,個個神色凝重,步履匆匆,彷彿肩頭壓著千斤重擔。
皇太后端坐在主位上,神色焦慮地看著眾人說道:“如今前線戰事膠著,皇上又受傷,諸位愛卿可有良策?哀家今日召集你們前來,就是要聽聽你們的想法,如何才能儘快結束這場戰爭,讓大楚免受戰火之苦。都別藏著掖著,有話直說!”
一位大臣率先拱手道:“太后,依臣之見,可增派援兵和糧草,支援前線。只有給予前線充足的兵力和物資,才能增強我軍的實力,如此方有取勝的可能。如今的局勢,若不加大投入,恐怕難以扭轉。還望太后三思。”
另一位大臣則皺著眉頭反駁道:“太后,萬萬不可啊!且不說我國兵力和糧草本就有限,若過度支援,恐國內空虛。如今國內局勢也並非完全穩定,萬一此時有他國趁虛而入,或者國內發生叛亂,那後果不堪設想。我們必須要考慮周全啊,切不可衝動行事。”
第三位大臣緊接著說道:“太后,臣覺得可以嘗試與蒼梧國議和,先穩住局勢,待我大楚恢復元氣,再做長遠打算。畢竟戰爭帶來的只有傷亡和破壞,議和或許能為我們爭取時間和空間。”
第四位大臣立刻反對道:“議和?那豈不是向蒼梧示弱?大楚的顏面何存?我軍將士在前線浴血奮戰,無數生命已經逝去,如果此時議和,他們的血就白流了嗎?絕對不行!我們應當繼續作戰,直至勝利!”
第五位大臣說道:“太后,臣以為我們可以派出使者,與蒼梧國談判,尋求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不一定是完全的議和,也可以是暫時的休戰,以減少雙方的損失。”
第六位大臣搖頭道:“此舉風險太大,若是使者被蒼梧國扣押,或者談判破裂,反而會激怒對方,讓局勢更加惡化。”
眾人各抒已見,爭論不休,有的主張求和,有的主張強攻,有的主張等待時機,一時之間難以達成共識。
而在皇宮的另一處,皇后林婉兮正在佛堂中虔誠地為前線祈禱。聽聞了前線的訊息,手中轉動著的佛珠不由得停了下來,她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慌亂和恐懼,但很快又恢復了平靜,繼續默默祈禱。
林婉兮喃喃自語道:“阿彌陀佛,願佛祖保佑。保佑蕭逸辰能平安無事,保佑皇上和將士們平安歸來,保佑戰事早日結束,還百姓一個太平。”
就在這時,一個宮女匆匆跑來,在林婉兮耳邊輕聲說道:“皇后娘娘,皇太后正在召集大臣商議戰事。”
林婉兮微微點頭,神色平靜地說道:“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宮女退下後,林婉兮心中不由得思索著是否要去參與商議,但又擔心自已的出現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猶豫再三,還是決定在佛堂繼續為前線祈福。
宮中眾人都在為前線的戰事而憂心忡忡,每一個人的心頭都彷彿壓著一塊巨石,而這場戰爭的走向依舊充滿了未知,未來的局勢如同迷霧一般讓人難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