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長河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已獨特的性格特點,而固執往往是其中較為突出且可能給我們帶來諸多影響的一種特質。有時候,我們會陷入特別固執的狀態,堅持已見,聽不進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哪怕明知可能有更好的選擇,也依然執著於自已既定的想法和做法。這種固執,在某些情況下或許能展現我們的堅持和決心,但更多時候,卻可能阻礙我們的成長、破壞人際關係,甚至讓我們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那麼,當察覺到自已特別固執的時候,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呢?這值得我們深入地去探討和實踐。
一、認識固執的本質與表現形式形式
(一)固執的本質
固執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過度堅持自身觀點、想法或行為方式,對外部不同意見具有較強排斥性的心理狀態。它常常源於我們內心深處對自我認知的一種過度保護,害怕承認自已可能是錯的,擔心改變會帶來未知的風險,或者是出於對自身權威性、自主性的一種本能捍衛。
例如,在一個專案討論會上,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員工提出了自已構思已久的方案,儘管其他同事從不同角度指出了該方案可能存在的一些漏洞和風險,並且提出了一些更具創新性和可行性的改進建議,但這位老員工出於對自已過往經驗的自信以及潛意識裡不想被他人質疑的心理,依然固執地認為自已的方案是完美無缺的,拒絕做出任何調整。這種對自已想法的盲目堅守,就是固執本質在具體情境中的體現。
(二)固執的常見表現形式
1. 認知固執
表現為對某些觀念、看法深信不疑,即便面對大量與之相悖的事實和證據,也不願意改變自已的認知。比如,有些人堅信傳統的養生方法,認為吃某種食物就一定能預防所有疾病,哪怕現代醫學已經透過科學研究和大量臨床案例證明這種觀點缺乏科學依據,他們依然固執已見,不願接受新的、科學的養生理念。
2. 行為固執
體現在做事的方式方法上,總是按照自已習慣的套路去行動,不願意嘗試新的方式。例如,一位手工匠人習慣了用傳統的手工技藝製作工藝品,當有人向他推薦一些新的工具或者更高效的製作流程時,他覺得那些都是違背傳統、不靠譜的,堅持用老方法,哪怕效率低下、收益不高也不肯做出改變。
3. 情緒固執
當別人對自已的觀點或行為提出質疑時,會立刻產生強烈的牴觸情緒,如憤怒、煩躁、不屑等,而不是理性地去思考對方的意見是否合理。就像在家庭中,父母給孩子提出一些關於學習或生活習慣的建議,孩子可能因為覺得自已已經長大、有主見了,馬上就情緒激動地反駁,根本不冷靜分析父母說的有沒有道理,只是一味地抗拒改變,這就是情緒固執的一種表現。
二、剖析固執產生的原因
(一)過往經驗的影響
過往的成功經驗往往是導致我們固執的一個重要因素。當我們曾經憑藉某種想法或做法取得過良好的效果後,就容易對其產生過度的依賴,認為它在任何情況下都是適用的,從而不假思索地在後續遇到類似問題時依然沿用。
比如,一位銷售人員曾經透過上門推銷的方式成功地拿下了很多訂單,在他的職業生涯中,那段經歷讓他收穫了豐厚的業績和成就感。之後,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網路營銷逐漸成為主流銷售渠道,公司建議大家學習並採用線上銷售的方式,但他卻固執地認為上門推銷才是最可靠的,不願意去嘗試新的營銷手段,因為在他的認知裡,過去的成功已經證明了自已方法的正確性,很難接受其他方式可能帶來的改變。
(二)性格因素的作用
性格中的某些特質也容易滋生固執。比如,性格強勢的人通常希望在各種事務中佔據主導地位,他們習慣了別人聽從自已的意見,很難接受被他人反駁或質疑,所以在面對不同看法時,往往會固執地堅持自已的立場,以維護自已的權威形象。
而性格內向、敏感的人,可能因為內心比較脆弱,害怕改變會給自已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壓力,所以對於已經熟悉的、認定的東西會緊緊抓住不放,透過固執地堅持來給自已營造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哪怕這種堅持在旁人看來並不合理。
(三)心理防禦機制的啟動
有時候,我們的固執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在起作用。當面臨可能威脅到我們自尊心、自信心的情況時,比如別人指出我們的錯誤或者提出更好的方案,我們潛意識裡會把這看作是一種攻擊,為了保護自已的心理平衡,就會啟動防禦機制,透過固執地捍衛自已的觀點和行為來避免承認自已的不足,讓自已感覺還處於掌控之中,不至於陷入自我懷疑和自卑的情緒裡。
例如,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答錯了,老師善意地糾正並給出了正確答案,可這個學生出於不想在同學面前丟臉、維護自已在學習方面的自尊心,硬是固執地說自已的答案是對的,不肯接受老師的教導,這就是心理防禦機制導致的固執表現。
(四)缺乏足夠的知識與資訊
當我們對某個領域瞭解不夠全面、深入時,也容易陷入固執的狀態。因為我們所依據的只是自已有限的認知,看不到其他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就會盲目地堅持自已的看法。
比如,對於一些新興的科技概念,像區塊鏈技術,很多人只是聽說過這個名詞,略知一二,但並沒有深入學習其原理、應用場景等知識,就輕易地對它做出評價,認為它是不靠譜的、沒有實際價值的,並且固執地堅持這種觀點,拒絕去進一步瞭解和學習,這就是由於知識儲備不足而產生的固執行為。
三、固執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阻礙個人成長與發展
在個人成長方面,固執往往會成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如果我們總是固執地堅守舊的觀念和方法,就無法及時吸收新的知識、技能和理念,難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以職場為例,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各個行業都在不斷創新和變革,那些固執地沿用過去工作模式、不願意學習新的業務知識和技能的員工,很容易在工作中掉隊,錯失晉升機會,甚至可能面臨被淘汰的風險。比如在傳統媒體行業向新媒體轉型的過程中,一些編輯人員固執地認為傳統的紙質媒體編輯方式才是正統,不願意去學習新媒體的運營、內容創作技巧等,最終只能看著自已的職業發展陷入困境,而那些能夠積極改變、適應新環境的同行則開啟了新的職業篇章。
在學習上也是如此,學生如果過於固執,只按照自已習慣的學習方法,不願意嘗試老師或同學推薦的更高效的學習策略,成績可能就很難得到提升,無法充分挖掘自已的學習潛力,影響未來的升學和個人綜合素質的發展。
(二)破壞人際關係
固執在人際交往中常常會引發矛盾和衝突,破壞原本和諧的人際關係。無論是在家庭、朋友還是工作場合,當我們固執地堅持自已的想法,不聽從他人意見時,對方會覺得我們不尊重他們,不懂得換位思考,進而產生不滿和隔閡。
在家庭中,夫妻之間如果一方總是固執已見,比如在裝修房子時,一方堅持按照自已的喜好來設計,完全不顧及另一方的想法和感受,就很容易引發爭吵,使夫妻關係變得緊張。在朋友之間,若有人在集體活動的安排上特別固執,非要按照自已的計劃來,不考慮朋友們的建議,也會讓朋友們覺得相處起來不舒服,久而久之,友誼可能就會出現裂痕。
在職場上,與同事、上級的相處同樣如此,過於固執的員工可能會與同事在團隊協作專案中產生分歧,影響工作效率和專案進展;對上級的合理指示也拒不接受,那更是會給自已的職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破壞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
(三)導致決策失誤
由於固執的人往往只從自已的角度出發,不願意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和他人的意見,所以在做決策時很容易出現失誤。一個人的認知和經驗畢竟是有限的,而決策往往需要全面、客觀地權衡利弊得失。
例如,一位企業管理者固執地決定投資一個專案,僅僅是因為他個人對這個行業有好感,而沒有充分調研市場需求、競爭對手情況以及專案的可行性等重要因素,也不聽從團隊成員的勸阻,最終可能導致企業資金鍊斷裂,專案失敗,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
同樣,在生活中,我們在做一些重大選擇時,如購房、擇業等,如果過於固執,不參考家人、朋友的建議以及客觀的市場情況,也可能做出讓自已後悔的決策,影響自已的生活質量和未來發展。
四、應對固執的心態調整
(一)培養謙遜的品質
謙遜是克服固執的重要心態基礎。要認識到自已並非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每個人都有自已的侷限性,都可能犯錯。無論我們在某個領域有多少經驗,取得過多少成就,都應該保持一顆謙遜的心,尊重他人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歷史上有很多偉大的人物,儘管他們在各自的領域有著卓越的貢獻,但依然十分謙遜。比如科學家牛頓,他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科學成就後,曾說自已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體現了他對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以及對自身知識侷限性的清醒認識。我們雖然未必能達到牛頓那樣的高度,但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以謙遜的態度去對待他人的意見,明白他人的看法可能會給自已帶來新的啟發和幫助,從而減少固執的表現。
(二)勇於面對自已的不足
承認自已的不足對於改變固執的狀態至關重要。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固執,就是因為內心深處害怕承認自已錯了或者不夠好,想要透過堅持已見來掩蓋這些不足。然而,只有勇敢地正視自已的缺點和侷限,我們才能真正地去接納他人的建議,尋求改進和成長的機會。
比如,一個人意識到自已在溝通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但一直因為自尊心作祟,固執地認為自已說話做事沒什麼問題,拒絕去學習溝通技巧、參加培訓課程等。但當他鼓起勇氣承認自已確實在這方面需要提升,,並且主動去尋求改變時,他就會發現原來別人提出的關於如何更好溝通的建議是那麼有價值,自已的固執也就慢慢消失了,人際關係等方面也會隨之得到改善。
(三)保持開放的思維
擁有開放的思維意味著願意接受新的觀念、想法和做事方式,不被已有的認知和經驗所束縛。世界在不斷變化,知識也在持續更新,如果我們總是封閉自已的思維,只按照過去的模式去思考和行動,就必然會陷入固執的困境。
我們可以主動去接觸不同領域的知識,閱讀各類書籍,參加各種講座、研討會等,拓寬自已的視野,瞭解到更多元的觀點和可能性。例如,一位傳統手工藝人,原本只專注於自已熟悉的手藝領域,對現代設計理念和市場需求知之甚少,後來他開始參加一些藝術設計的講座,閱讀相關書籍,與不同背景的設計師交流,思維逐漸變得開放,不再固執地堅持傳統做法,而是將傳統手藝與現代設計相結合,開發出了更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實現了技藝的傳承和自身事業的發展。
五、改變固執的具體方法
(一)主動傾聽他人意見
主動傾聽是打破固執的關鍵一步。當別人提出不同意見時,不要急於反駁,而是要靜下心來,認真地聽對方把話說完,理解對方的出發點、思路以及想要表達的核心內容。
在傾聽的過程中,可以透過點頭、眼神交流等方式讓對方感受到我們在用心聽,並且適時地提問,引導對方進一步闡述觀點,以便我們能更全面地瞭解其意見的合理性。比如,在團隊討論專案方案時,同事提出了與自已不同的想法,我們可以說:“你這個想法挺有意思的,能詳細說說你是怎麼考慮的嗎?尤其是在成本控制和時間安排方面。”透過這樣的主動傾聽,我們不僅能尊重他人,還有可能發現自已之前沒有考慮到的因素,從而改變自已固執的想法。
(二)多角度思考問題
改變固執需要我們學會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能僅僅侷限於自已的立場和視角。可以嘗試站在不同人的立場去分析事情,比如在家庭決策中,除了考慮自已的需求和喜好,還要站在配偶、孩子等家庭成員的角度去想一想,這樣做出的決策可能就會更加全面、合理。
在工作上,面對一個業務問題,不僅要從自已所在崗位的角度去看,還要從同事、上級、客戶等不同相關方的角度去分析,綜合考慮各方利益和需求,這樣我們就能更客觀地評估自已的想法和做法是否合適,避免一味地固執堅持,從而做出更好的決策,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三)給自已設定反思時間
每當我們堅持某個觀點或做出某項決策後,不妨給自已設定一個反思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重新審視自已的想法和行為,看看是否存在不合理之處。
比如,在和別人爭論完一個問題後,不要馬上就覺得自已一定是對的,而是可以等上幾個小時或者一天,等情緒平復下來,再回頭去想一想當時爭論的內容,分析自已的觀點有沒有漏洞,對方的意見是否有可取之處。透過這種定期的反思,我們能夠及時發現自已的固執行為,並且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讓自已的思維和決策更加理性。
(四)進行自我提醒與心理暗示
我們可以透過一些自我提醒和心理暗示的方法來克服固執。比如,在每天開始的時候,告訴自已“今天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多聽聽別人的意見,不要輕易固執已見”,或者在遇到不同意見、感覺自已要固執起來的時候,在心裡默唸“冷靜,也許別人說的有道理,我應該好好考慮一下”。
這種自我提醒和心理暗示雖然看似簡單,但長期堅持下來,能夠在潛意識裡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思維方式,幫助我們逐漸減少固執的表現,養成更加理性、包容的習慣。
六、藉助外部力量幫助自已改變
(一)尋求家人和朋友的監督
家人和朋友是我們生活中最親近的人,他們往往最瞭解我們的性格特點,也希望我們能夠變得更好。我們可以向他們坦誠自已想要改變固執性格的想法,請求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我們進行監督。
當他們發現我們出現固執的行為時,及時提醒我們,比如在家庭聚會中,我們又因為堅持自已的想法和家人起了爭執,家人可以輕聲說:“你看,你又開始固執了哦,咱們先冷靜下來聽聽大家的意見呀。”這種來自親人朋友的善意提醒,能夠讓我們及時意識到自已的問題,並且促使我們調整心態,改變行為,久而久之,我們的固執情況就會得到改善。
(二)參加社交活動或團隊專案
多參加社交活動和團隊專案也是改變固執的有效途徑。在社交活動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他們有著不同的背景、想法和做事方式,透過與他們的交流互動,我們能夠感受到多元思維的碰撞,拓寬自已的視野,並且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去適應群體,減少固執的表現,以更好地融入其中。
而在團隊專案裡,團隊協作的要求迫使我們必須考慮他人的意見和感受,不能僅憑自已的想法行事。例如,在參加一個志願者服務團隊開展的專案時,需要和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志願者們共同完成任務,大家在討論活動方案、分工安排等方面時,都需要相互傾聽、相互妥協,這樣的經歷會讓我們逐漸學會從團隊整體利益出發,克服自已的固執,提高團隊合作能力。
(三)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如果必要)
如果發現自已的固執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生活、工作以及人際關係,並且自已很難透過自我調節來改變,那麼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心理諮詢師有著專業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他們能夠透過深入瞭解我們的成長背景、心理狀態等因素,找出導致我們固執的深層次原因,然後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技巧,如認知行為療法等,幫助我們調整認知、改變行為模式,引導我們逐步克服固執的性格特點,讓我們能夠以更加健康、理性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情況。
七、將改變固執轉化為成長契機
(一)從他人意見中汲取智慧
當我們不再固執,願意傾聽和接納他人意見時,就會發現身邊的人其實都有著獨特的智慧和閃光點,他們的建議和想法能夠為我們提供很多有價值的思路和方法,助力我們成長。
比如,在學習上,同學分享的學習筆記整理方法或者解題技巧可能會讓我們豁然開朗,提高學習效率;在職場上,同事提出的關於專案最佳化的建議或者職場人際關係處理的竅門,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工作,拓展職業發展空間。我們可以把這些來自他人的智慧積累起來,不斷豐富自已的知識和技能體系,讓自已變得更加優秀。
(二)提升人際關係質量
克服固執有助於改善我們的人際關係,讓我們與家人、朋友、同事等相處得更加融洽。當我們不再固執地堅持自已的想法,而是尊重他人、善於傾聽和妥協時,對方會感受到我們的尊重和善意,也會更加願意與我們交往,彼此之間的信任和理解會不斷加深,關係也會變得更加親密、和諧。
例如,原本和朋友因為總是固執已見而有些疏遠的人,在改變之後,朋友會發現他變得更容易相處了,大家一起出去玩、討論事情時都更加愉快,友誼也因此得到了鞏固和昇華,這種良好的人際關係又會反過來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更多的支援和幫助。
(三)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改變固執能夠讓我們在做決策時更加科學、合理,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和不同人的意見,避免因片面或主觀的判斷而導致失誤。我們能夠站在更宏觀、更全面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權衡利弊,從而做出更符合實際情況、更有利於目標達成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