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初六,姐姐姐夫已經探完親回去了。他們也還有很多其他親戚需要行走。
而小羊要開寶馬X5載著媽媽去偏遠的大姨家(媽媽的親姐姐),以前小羊幾乎沒有去過,因為實在太偏遠了!
以前媽媽探親都是搭乘小巴車走一段路,又坐摩托走一大段路,最後還要步行很久,去一趟異常的艱難、異常的辛苦,真是千里送鵝毛的感覺…..現在國家撥款修了村村通的水泥路,就好走很多了!
本來媽媽不讓小羊開車去的,雖然打了水泥路,但是擔心路路七扭八拐的,又窄又小,又高又陡,車極難走,那裡以前是林區。不過小羊極為堅持,畢竟從小沒有去過,不太好!
小羊按照地名,設定了導航。大約50公里路程!且大部分是山區路,走不快那種。
小羊開著車,沿著縣城的江邊一直往北邊走,走了十幾公里後,導航引領著他進入了偏僻的山區路。
農村的房子出現在路的兩旁,到處門口是紅紅的鞭炮碎屑,很有年味…..一些年輕漂亮的女學生在家門口曬太陽!
這就是異鄉農村風情!
越往裡面走越偏僻,很難想象以前沒有通路的時候,祖祖輩輩是如何在這裡紮根生葉的!
然後來到一個四面高山環繞的盆地村,風景非常秀美,遠處白布一樣瀑布霧氣繚繞,村裡的古樹俊秀,一些大型的老屋,暗示著這裡人傑地靈!
小羊心裡估計這裡一定出了很多讀書厲害的人物!
過了這個村子,導航就引領著他往高山上開!這個高山估計有一千多米高!山腰霧氣瀰漫,仙境一般!
車在陡峭的山路上盤旋,小羊要非常集中精力。不過還好的是幾乎沒有遇到一輛車。
媽媽說:“這條路是專門為裡面的林業場而開造運輸木材的。”
小羊:“怪不得車那麼少。”
許久,來到半山,有一個大水庫,全是泉水彙集而成的,非常碧綠清澈!車要從水庫大壩上開過。而瀑布就是這裡的水出去的。
過了大壩繼續往前開,彎越來越急,山路越來越陡!還好是寶馬X5,動力強勁,操控一流,不然真的挺難開!媽媽誠不欺我。
又開了好久,終於來到山頂林場,好幾幢房子,一杆五星紅旗飄揚。一些大爺穿著工作服坐在平地上聊天曬太陽。這些大爺年輕的時候都很風光,那時可是有單位的人!那個時代很多女孩子做夢都想著嫁!
時代變遷,已經默默無聞,無人問津。
過了林場,就往山的另一邊下去了!也是一路的急彎陡坡,車上的媽媽不禁握緊了車門把手。非常緊張,一直叮囑小羊開慢點!
又大約開了十幾分鍾,一些小村子出現了,這裡很多竹林,聽媽媽說以前姨父就是挖竹筍、編竹筐、挖草藥過生活的,小羊看了一下,確實這裡幾乎沒有田地。幾乎都是森林和竹林!這裡到處泉水潺潺,大自然氧吧!
也不禁敬佩以前媽媽探親的毅力!
往前再走了五分鐘,終於到了。大姨的房子建在路邊陡峭的地方,車轟轟響才爬了上去!大姨蹣跚著出來迎接!媽媽不高,但是大姨比媽媽還矮不少。年紀差不多70了!
大姨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有家室了,在外面打工,都沒有回家過年!
所以大姨這裡冷冷清清,地面也沒有任何鞭炮碎屑。真不知道她怎麼過來的!
尤其大年三十萬家團圓,到處鞭炮齊鳴,快快樂樂,而她一個人孤獨冷冷清清,彷彿這個世界與她無關。
想到這裡,小羊一陣難過!
這個房子雖然是水泥樓房,但是很寒酸,裡裡外外沒有任何裝修,完全是半成品。
廚房的衛生也很差,畢竟大姨一個老人常年單獨居住,眼神又不好,沒辦法的事!
媽媽比大姨小十歲,所以稍微聊天之後,媽媽開始了大掃除,還把碗筷等全部清洗了幾遍。小羊也幫著收拾客廳、房間……
然後把後尾箱一大堆新年禮物拿給大姨。大姨很感動:“小羊一下子長大了!好有心,來看望大姨!”
小羊突然想起,問:“姨父呢?”
大姨擦擦眼:“去年就走了。”
這些跟小羊不太重要的事情,媽媽沒有跟小羊提,就怕他大城市趕回來麻煩,沒有必要。
小羊震驚之餘愧疚感強烈。小羊和媽媽、大姨合力做午餐,大姨強烈要求殺了一隻自家養的土雞,估計平時都不捨得吃。
小羊給大姨包了5000元的紅包。讓她有空多買肉吃,不要省。
都說養兒防老,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兩代人之間的親情已經變質很多。很多年輕人並沒有盡到贍養父母的義務!因為他們自身難保。
不要忘記,每一個決定都是選擇。再小的選擇也會改變你的生活。
無數年輕人面對生育的決策時,不由自主地搖了搖頭。
不是不想傳宗接代,而是真的承受不起那份重量。
一代人的選擇,正在悄然改變整個社會的面貌。
讓我們直面現實,生物的本質確實是趨利避害。
我們生活在一個被內卷定義的時代,那些曾被奉為圭臬的觀念,如“傳宗接代”、“養兒防老”,正逐漸崩塌成過去式。
曾經,結婚生子似乎是每個人生命中必經的儀式。
但現在,這一切看起來並不那麼必要。
父母們從催促我們儘快步入婚姻的殿堂,變成了每次電話中的輕聲細語:“別太辛苦了,回來媽給你做好吃的。”
在生存與繁衍的天平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前者。
因為繁衍已經不再是生活的補充,而是變成了沉重的負擔。
讓我們來看看現實:養兒防老,這古老的觀念在今天似乎成了一種“騙局”。
不是因為兒子會背叛你,而是現實的殘酷讓這種方式變得不切實際。
在《紅樓夢》中,賈母被子女圍繞的幸福晚年,只能在有錢有勢的家庭中上演。
如果賈母的兒子需要天天勞作,那種母慈子孝的畫面還能維持嗎?
再來談談那些堅決不要孩子的人。他們可能看透了生活的苦難,不願讓下一代重蹈覆轍。
他們知道,沒有所謂的優越基因需要傳遞,他們也不是瀕危物種,何必執著於延續什麼?
有錢人擔心財富的繼承,窮人擔心的卻是苦難的延續。
有人戲稱自已終結了家族的貧窮,因為他選擇了不婚不育。
這種反諷,雖然讓人苦笑,但也不得不承認其中的尖銳和無奈。
不生,有時候也是一種善良。
在內卷嚴重、生活壓力山大的現實中,年輕人已經失去了對未來的期待。
他們清醒地認識到,生活的本質是追求個人的幸福,而不是盲目追隨他人的期望。
朴樹曾說,他認為人生特別苦,能自已承受,但不忍讓孩子同樣受苦。
這種觀點,雖然悲觀,但卻反映了一種深深的人文關懷。
在婚姻和生育的政策趨於寬鬆的今天,我們需要的不是簡化流程的便利,而是讓生育真正“划算”的實質改變。
只有當生育和養育不再是負擔,年輕人才可能重新考慮這門“生意”。
終究,我們都在這個時代的洪流中摸索前行,每個人的選擇都是對“生存還是繁衍”問題的個體回答。
而這些答案,合在一起,就是未來社會的樣貌。
我們期待著一個環境,一個可以讓人們自由選擇,而不是被迫選擇的未來。
到了下午,就要分別了。大姨那孤伶伶一個人落寞地站在房子前送別的場景,讓小羊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