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競爭激烈且資源分佈不均衡的時代,能否善用資源、巧借東風,往往成為個人、企業乃至國家實現跨越發展、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所謂善用資源,並非單純地佔有資源,而是能夠敏銳地發現、精準地整合並高效地利用身邊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資訊、技術、時間、空間等有形與無形資源;而巧借東風則是在洞察外部環境變化與趨勢的基礎上,巧妙藉助政策利好、市場機遇、社會潮流、他人力量等外部因素,為自身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實現借力騰飛。以下將從多個方面深入探討善用資源、巧借東風的內涵與實踐方法,並結合豐富詳實的案例進行剖析。
一、整合內部資源
(一)人力資源的最佳化配置
人力資源是企業和組織最為核心的資源之一,其最佳化配置直接關係到整體運營效率與績效水平的高低。在大型企業集團中,常常面臨著多業務板塊、多地域分佈以及多層次組織架構所帶來的人力資源管理挑戰。如何根據不同業務的戰略重點、發展階段以及崗位需求,合理分配人才,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專業優勢與潛力,是實現人力資源價值最大化的關鍵。
以華為公司為例。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通訊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業務遍及全球 170 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龐大的員工隊伍。華為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採用了基於戰略導向的人力資源規劃與配置模式。在研發領域,為了保持在 5G 通訊技術、晶片設計等核心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華為大力吸引全球頂尖的通訊技術專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以及軟體工程師等高階人才,並將他們集中配置在位於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的研發中心,同時在全球設立了多個聯合創新中心,與當地高校、科研機構緊密合作,整合全球智力資源,共同開展前沿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在市場拓展方面,華為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特點、文化差異以及業務發展階段,選派具有豐富國際市場經驗、跨文化溝通能力強的市場營銷人才和本地化服務團隊,深入瞭解當地客戶需求,制定針對性的市場策略與解決方案,有效提升了華為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與品牌影響力。
此外,華為還注重內部人才的流動與培養機制建設。透過建立完善的輪崗制度、內部培訓體系以及導師輔導制度,鼓勵員工在不同業務部門、不同崗位之間進行交流學習,拓寬員工的職業發展路徑,提升員工的綜合能力素質。例如,一名優秀的技術研發人員在積累了一定的技術經驗後,有機會透過輪崗進入市場部門或專案管理部門,將自已的技術知識與市場需求、專案管理實踐相結合,不僅能夠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自身也能夠得到全方位的職業成長。這種人力資源的最佳化配置與內部人才培養機制,使得華為在面對全球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與激烈的技術競爭時,能夠始終保持高效的創新能力與強大的市場開拓能力,實現了企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二)物力資源的高效利用
物力資源涵蓋了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固定資產、原材料、裝置設施等物質要素。對於企業而言,提高物力資源的利用率,降低運營成本,是提升經濟效益與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以豐田汽車公司為例。豐田以其卓越的精益生產方式聞名於世,其中在物力資源的高效利用方面堪稱典範。在生產製造環節,豐田透過引入準時化生產(JIT)系統,實現了原材料與零部件的精準供應。根據生產線上的實時需求,供應商能夠在準確的時間、將準確數量的零部件送達生產線指定位置,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庫存積壓與浪費。同時,豐田對生產裝置進行了精細化管理與持續最佳化。透過實施全員生產維護(TPM)制度,培養每一位員工對裝置的維護意識與技能,確保裝置的正常執行時間最大化,提高裝置的綜合效率(OEE)。例如,在汽車發動機生產線,透過對裝置執行資料的實時監測與分析,提前預測裝置可能出現的故障,並及時進行預防性維護,避免了因裝置突發故障導致的生產線停工停產,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
在產品設計方面,豐田秉持輕量化設計理念,在保證汽車安全性與效能的前提下,儘可能減少原材料的使用量。透過採用高強度鋼材、鋁合金等新型材料替代傳統材料,並運用先進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與模擬分析技術,對汽車結構進行最佳化設計,實現了汽車整體重量的減輕。這不僅降低了原材料成本,還提高了汽車的燃油經濟性,符合當今社會對節能環保汽車的需求趨勢。此外,豐田還注重對廢舊汽車的回收利用,建立了完善的汽車回收處理體系。透過對廢舊汽車零部件的拆解、檢測與再製造,將部分可再利用的零部件重新投入到生產或維修環節,進一步提高了物力資源的迴圈利用率,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與環境壓力。
二、挖掘外部資源
(一)政策資源的充分利用
政策資源是政府為了實現特定的經濟、社會或產業發展目標而制定的一系列法規、政策、規劃、補貼、稅收優惠等措施。對於企業和個人而言,及時瞭解並充分利用政策資源,能夠獲得政策支援與引導,降低發展風險,加快發展速度。
以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例。近年來,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與能源轉型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措施。在財政補貼方面,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給予購車補貼、研發補貼等多種形式的資金支援,有效降低了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成本與銷售價格,提高了其市場競爭力。例如,在新能源汽車推廣初期,一輛純電動乘用車的購車補貼金額可達數萬元,這極大地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普及。在稅收優惠政策方面,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免徵車輛購置稅、增值稅減免等,減輕了企業的稅收負擔,增加了企業的利潤空間,為企業的技術研發與擴大生產提供了資金保障。
同時,政府在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方面,明確了發展目標、技術路線圖以及產業佈局,引導企業加大在電池技術研發、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智慧網聯汽車發展等關鍵領域的投入。例如,國家提出了新能源汽車“三縱三橫”的研釋出局,即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三種整車技術為“三縱”,多能源動力總成系統、驅動電機、動力電池三種關鍵技術為“三橫”,為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技術研發方向提供了清晰的指引。此外,政府還透過產業准入政策、新能源汽車積分制等手段,規範市場秩序,促進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與合作發展。在中國政府政策資源的大力扶持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湧現出了比亞迪、蔚來、小鵬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據了重要地位。
(二)社會資源的廣泛整合
社會資源是指存在於社會各個領域、各個層面的各種資源要素,包括社會組織、社會團體、社群、志願者、社會關係網路等。善於整合社會資源的個人或企業,能夠拓展發展空間,獲取更多的支援與機會。
以騰訊公司為例。騰訊作為一家網際網路科技巨頭,在其發展過程中充分展示了對社會資源的廣泛整合能力。在公益事業方面,騰訊公益平臺整合了眾多慈善組織、愛心企業、志願者以及廣大網民的力量,打造了一個便捷、透明的網路公益捐贈平臺。透過這個平臺,騰訊將公益專案與網際網路技術相結合,推出了“騰訊公益日”等一系列公益活動,吸引了數億網民參與到公益捐贈中來,為教育、扶貧、環保、醫療等眾多公益領域籌集了大量資金與物資,同時也提升了騰訊的社會形象與品牌美譽度。在文化娛樂領域,騰訊積極與國內外各大影視製作公司、唱片公司、文學創作機構、遊戲開發工作室等建立合作關係,整合優質的文化娛樂資源,打造了騰訊影片、QQ 音樂、閱文集團等多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化娛樂平臺。這些平臺匯聚了海量的影視、音樂、文學、遊戲等作品,滿足了不同使用者群體的多樣化文化娛樂需求,使騰訊在全球文化娛樂產業中佔據了重要一席。
此外,騰訊還注重與高校、科研機構的產學研合作。透過設立聯合實驗室、科研基金、人才培養計劃等方式,整合高校與科研機構的科研人才、前沿技術研究成果等資源,為騰訊的技術創新與業務拓展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援與技術保障。例如,騰訊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多所高校合作開展人工智慧、大資料、雲端計算等前沿技術領域的研究專案,共同培養高素質的科技人才,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提升了騰訊在網際網路科技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與創新能力。
三、藉助合作伙伴力量
(一)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的構建
在商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企業單憑自身的力量往往難以在市場中取得全面的競爭優勢。因此,構建戰略合作伙伴關係,與其他企業在技術、市場、生產、研發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成為許多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重要選擇。
以星巴克與雀巢的合作關係為例。星巴克是全球知名的咖啡連鎖品牌,在咖啡零售門店運營、咖啡文化傳播以及品牌塑造方面具有強大的優勢;雀巢則是全球食品飲料行業的巨頭,在速溶咖啡生產技術、全球銷售渠道以及品牌多元化發展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與資源。雙方基於各自的戰略需求與優勢互補原則,於 2018 年達成了全球咖啡聯盟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雀巢獲得了在全球範圍內星巴克零售產品的營銷權,包括星巴克品牌的速溶咖啡、咖啡豆等產品。透過合作,星巴克藉助雀巢的全球銷售網路與生產技術,進一步拓展了其品牌咖啡產品在超市、便利店等傳統零售渠道的市場覆蓋範圍,將星巴克的咖啡體驗帶給了更多無法親臨門店的消費者。雀巢則藉助星巴克的高階品牌形象與咖啡文化影響力,提升了自身在高階速溶咖啡市場的品牌定位與產品競爭力,豐富了其咖啡產品線,滿足了消費者對於高品質、特色速溶咖啡的需求。
此外,雙方還在咖啡研發、可持續咖啡種植等領域開展合作。共同投入資源進行咖啡新品種的研發與培育,探索更加環保、可持續的咖啡種植與生產方式,不僅有利於提升咖啡產品的品質與口感,也符合全球消費者對可持續消費的關注與需求趨勢。這種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的構建,使得星巴克與雀巢在全球咖啡市場中實現了互利共贏,進一步鞏固了雙方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
(二)供應鏈合作伙伴的協同管理
供應鏈管理是企業運營管理中的重要環節,有效的供應鏈合作伙伴協同管理能夠提高供應鏈的整體效率、降低成本、增強供應鏈的靈活性與抗風險能力。
以蘋果公司為例。蘋果公司以其創新的產品設計與卓越的使用者體驗聞名全球,而其背後強大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則是支撐其產品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蘋果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了龐大而複雜的供應鏈網路,與眾多供應商建立了緊密的合作伙伴關係。在零部件供應方面,蘋果與全球頂級的晶片製造商(如臺積電)、顯示屏供應商(如三星、LG)、攝像頭製造商(如索尼)等合作,確保了其產品能夠採用最先進的零部件技術與最高品質的原材料。蘋果透過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與供應商共同進行技術研發與創新,提前規劃產能與採購計劃,實現了零部件供應的精準與高效。例如,在 iPhone 手機的晶片研發過程中,蘋果與臺積電緊密合作,共同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晶片工藝製程的研發與最佳化,確保每一代 iPhone 都能搭載效能卓越、功耗低的晶片產品。
在供應鏈物流環節,蘋果與全球知名的物流企業(如 UPS、DHL 等)合作,建立了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透過運用先進的物流資訊科技,實現了對產品從原材料採購、生產製造、成品倉儲到全球銷售終端的全程視覺化跟蹤與管理,確保產品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低的成本送達消費者手中。同時,蘋果還注重對供應鏈合作伙伴的社會責任與環境可持續性管理。要求供應商遵守嚴格的勞動法規、環境保護標準等,推動整個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例如,蘋果制定了供應商行為準則,對供應商在員工勞動權益保護、工作環境安全、節能減排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並定期對供應商進行稽核與評估,對不符合要求的供應商進行輔導與整改,確保供應鏈的穩定與可持續性。透過對供應鏈合作伙伴的協同管理,蘋果公司構建了一條高效、靈活、可持續的供應鏈體系,為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中贏得了巨大優勢,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持續推出具有創新性與高品質的產品,滿足全球消費者的需求。
四、借勢社會潮流與趨勢
(一)消費趨勢的及時跟進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消費者的需求與消費行為不斷髮生變化,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數字化等趨勢。企業若能夠及時洞察並跟進這些消費趨勢,將其轉化為產品創新與營銷策略的調整,就能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
以小米公司為例。小米公司成立於 2010 年,正值智慧手機市場快速發展且消費者對智慧手機價效比關注度極高的時期。小米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消費趨勢,以網際網路手機模式切入市場,透過線上直銷、飢餓營銷等創新營銷策略,以及高配置、低價格的產品定位,迅速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的關注與購買。小米手機在產品設計上注重使用者體驗與個性化定製,推出了多種不同配置、不同顏色款式的手機產品,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群體的需求。例如,小米針對年輕遊戲玩家推出了配備高效能處理器、大容量記憶體與高重新整理率螢幕的遊戲手機;針對女性消費者推出了外觀時尚、拍照功能強大的美顏手機等。
隨著智慧家居概念的興起與消費者對智慧生活體驗的追求,小米又及時將業務拓展到智慧家居領域。小米以其智慧手機為核心控制終端,整合了智慧電視、智慧音箱、智慧空調、智慧門鎖、智慧攝像頭等眾多智慧家居產品,構建了一個龐大的智慧家居生態系統。透過小米智慧家居 APP,使用者可以實現對家中各種智慧裝置的遠端控制、互聯互通與場景自動化設定,為使用者提供了便捷、舒適、智慧的家庭生活體驗。小米公司透過及時跟進消費趨勢,不斷拓展業務領域與創新產品服務,在短短十年間從一家智慧手機初創企業迅速成長為全球知名的智慧科技生態型企業,其產品和服務覆蓋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與市場份額。
(二)技術趨勢的敏銳捕捉
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新技術的不斷湧現正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以及各個行業的競爭格局。企業和個人若能夠敏銳捕捉技術趨勢,提前佈局並積極應用新技術,將在市場競爭中佔據先機。
以亞馬遜公司為例。亞馬遜作為全球領先的電子商務與雲端計算服務提供商,始終保持著對技術趨勢的高度敏銳性與前瞻性。在電子商務領域,隨著大資料技術的興起,亞馬遜率先將大資料分析應用於客戶關係管理、商品推薦、庫存管理等業務環節。透過對海量使用者資料的收集、儲存、分析與挖掘,亞馬遜能夠精準地瞭解客戶的需求偏好、購買行為習慣等資訊,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商品推薦服務,提高了客戶的購物轉化率與忠誠度。同時,利用大資料技術最佳化庫存管理,實現了精準採購與庫存調配,降低了庫存成本,提高了運營效率。
在雲端計算領域,亞馬遜早在 2006 年就推出了亞馬遜網路服務(AWS),這是全球最早的雲端計算服務平臺之一。當時,雲端計算技術還處於起步階段,但亞馬遜預見到了雲端計算在未來企業資訊化建設與網際網路應用發展中的巨大潛力。AWS 提供了計算、儲存、資料庫、網路、分析、人工智慧等一系列全面的雲端計算服務,滿足了不同企業規模與行業領域的多樣化需求。隨著雲端計算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將其業務系統遷移到 AWS 平臺上,以降低 IT 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維成本,提高業務的靈活性與擴充套件性。亞馬遜透過持續投入研發與創新,不斷最佳化 AWS 平臺的效能、功能與安全性,使其在全球雲端計算市場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為亞馬遜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回報,也推動了全球雲端計算產業的快速發展。
善用資源、巧借東風是一種智慧與策略,它要求我們具備敏銳的洞察力、精準的整合力、高效的執行力以及開放合作的心態。無論是個人的成長髮展、企業的經營管理還是國家的戰略規劃,只有善於發現並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巧妙藉助外部環境的有利因素,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在未來的發展征程中,我們應不斷提升自身的資源整合與借力發展能力,積極適應時代的變化與挑戰,創造更加輝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