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這些餘波,他隱約察覺到在大裂縫的終點處不遠處,大約兩三米後還存在一個較大的縫隙,足以讓人透過。
在確認了內部構造後,陳浪從包裡拿出了一包 ** 。
老胡連忙制止說:“老陳,別再炸了!剛才動靜那麼大,我覺得咱們要是繼續這樣下去,遲早會被活埋在這兒。”
“放心吧,這次用的 ** 少一些。”陳浪拆開了大型 ** 包,取出幾小包炸藥裝好。
這一次為了安全起見,陳浪特意控制了 ** 範圍,只是將裂縫略微擴大了一些。
要記住她在此地已經守護了數千年,任何細微的變化都難逃她的感知。
這數千年中,不可能有人把屍骨留在這裡。
除非這具屍骨早在她入住之前就已經存在。
“真是太奇怪了!”
她在下葬時多次檢查過周圍的環境,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況且,那個人是如何在磁山內部安葬自已的?
陳浪憑藉風水秘術和**製造出來的裂縫才得以進入這裡。
“有什麼可奇怪的?這個世界上還有太多你不知道的事情。”
體內的聲音再次響起,那是陳浪的話語。
“那你又怎麼會知道這一切?”
精絕女王難以理解,她說:“不要跟我提什麼風水秘術,本王當年已反覆推算了好多遍!”
“那只是因為你還不夠強大。”陳浪的聲音再次傳來,“或許你不是萬能的,但我無所不能。”
精絕女王哼了一聲,並未多言。
這個人真會誇大自已啊。
不過陳浪的確有幾分能力,能夠找到這裡確實不簡單。
這樣一想,他所說的要幫她找塵電珠,也不是空穴來風。
原本扎格拉瑪族的人沒找到塵電珠,她就打算借雪莉楊的身體自已出去尋找,既耗費時間又不一定成功。
現在反而更好了,人家都幫著找到並送給自已,真省心。
本王不愧為王啊。
說到女僕……
哪是什麼女僕,只不過是利用一下陳浪罷了!
復活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將陳浪收為男僕,日夜折磨他,以報今日被羞辱之仇!
對待女王,方法自然不同尋常。
既然她是如此高傲狂妄,
那麼我就要比她更加傲慢,更加強大,讓她看看究竟誰是主!
教訓完女王后,陳浪毫不猶豫地走進了大裂縫深處,老胡等人緊隨其後。
他們來到了所謂的石室之中。
這是一個大約十幾平米的小房間,呈正方形,地面上放著一個古老的灰褐色石頭匣子,與精絕城裡的黑石頭完全不同,外表顯得非常質樸且奇特。
石匣高度近半米,長度一米餘,做工精美,上面刻著幾幅神秘的石畫。
兩邊還盤膝坐著兩位 ** ,一位老人和一個小孩,他們的骨骼已經變成深褐色,而老者的下巴還殘留著些許鬍鬚,並用羊皮包裹;另一邊的則是一個幼兒,他們都保持盤腿而坐的姿勢,似乎守護這個怪異的石匣。
早先看見的就是左側的老者。
當老胡等三人進來之後,他們用手電筒仔細打量了一下四周,看清情況。
“兩個老粽子吧。”胖子開口說道。
“什麼老粽子,看起來像快成化石了,這樣子至少有上千年了。”老胡沉思著。
“還真是墓室。”胖子環顧四周感嘆道,“陳哥還真有一套,這樣的地方都讓他找到了!”
“可不是嘛。” 老胡也不禁讚道,“陳兄弟的風水術簡直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在大山內部的墓室被發現後,陳浪揣測,即便摸金行當的開山鼻祖恐怕也做不到如此精通。
“千年以前的人,早已今非昔比。”陳浪搖了搖頭說,“說不定當時的風水秘術更為玄妙。”
要知道,民國時期便已有四神三妖八絕七怪的說法。
往前追溯更久遠的年代,又將如何?汪臧海身處明朝時,便能把整個神州作為棋盤佈置下綿延千年的宏圖。
劉伯溫斬龍脈以保大明不衰的能耐,未必遜色於汪臧海;大唐李淳風、袁天罡等人物,更是傳世傳說……太古時代,神仙共存之境,這個世界充滿著普通人類無法想象的秘密。
比如,《龍嶺迷窟》中的某座陵墓部分就出自大師李淳風(應為李淳罡的原文錯誤在此改為李淳風)。
陳浪心中有疑問,為何這般高深莫測的大師卻看不透其中機關?
這些事情暫且不論。
一旁的胖子聽聞陳浪如此謙虛地評價古人,笑道:“那些老祖宗自然是傳聞中的強者,但論厲害程度,我還是頭一次見到你這樣的摸金校尉!”
“胖子!”胡老二不滿地看了一眼胖子,隨即斜眼瞧了雪莉楊——雖共同經歷了許多盜墓,但他們自認與普通的盜墓賊有所區別。
而雪莉楊只是微笑著,並未多語,心底則對三人身份感到意外:竟是摸金校尉,怪不得陳浪對摸金符瞭解這麼詳細。
陳浪微笑回應:“我們幾人也算半個摸金校尉,而雪莉楊 ** 是正統的搬山道人,現在也無需遮掩。”
“哦,搬山?”胡老二驚訝道。
胖子問:“老陳,什麼是搬山道人?”
陳浪解釋道:“四大派別聞名盜墓界:發丘、摸金、搬山、卸嶺,彼此都是支系不同但性質相似,專門負責盜墓。”
胡老二看著雪莉楊不解道:“我以為我們中國特有的搬山已經失傳,在我祖父那一輩就已經不存在,為什麼突然出現一位搬山 ** ?”
陳浪向雪莉楊示意,讓她證實自已的身份。
她點頭後開始默唸口訣:“定盤掛子響、卦象清晰……”這些言語暗指盜墓行業的特殊黑話,證明其真身為搬山之人。
胡老二聽完後不得不認可眼前這個女同志確實是搬山一員。
關於這些暗語,老胡的祖父也曾教過他,一聽到這些話,老胡立刻問道:“沒有元良在,山上搬柴山下燒火,敢問這位元良曾經在哪分過山甲,拆解了哪幾道丘門?”
雪莉楊回答:“大江有兩岸景色各異,雖是同樣山上搬柴山下燒火,鷓鴣分開山甲,鷂子 ** 丘門,多次登臨寶殿,卻不見龍樓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