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那些寶貝現在已經不是時候露面了,外面風聲太緊,那些東西就像 ** 一樣危險,不能讓任何人發現,不然雖然你沒事,但那些寶貝保不住啊。”
關震山一聽非常驚訝:“你說你知道赤紅之劫?”
陳小楊也愣住了,隨後問:“赤紅之劫?那是什麼意思?”
關震山若有所思地說:
“你知道我們民族的三皇五帝吧?”
陳小楊點點頭,“當然知道,可這和赤紅之劫有什麼關係呢?”
關震山說道:“我們民族從三皇五帝時代開始逐漸步入了發展的新階段。
然而,在道教的理念裡,三皇五帝時期為我們人類文明奠定了基礎,這也意味著我們必須償還歷史的因果關係,因此出現了所謂的人族'三劫五難'之說。
三劫具體指火紅之災、血紅之災與赤紅之災。
其中火紅之災因秦末戰火焚燬了阿房宮,致使大量古代文獻遺失;血紅之劫是後來 ** 引發的大混亂,使得眾多傳統傳承中斷。
赤紅之劫是即將到來的災難,這場災難也會給我們的文化遺產帶來巨大破壞。
無可奈何,這些劫數皆是順應天道。
引發赤紅之劫的人尚不可知,但其嚴重性遠超之前的兩次,是最嚴峻的一次。
這不但是針對人類的大災難,更是針對道家自身的考驗,因三皇之中有人皇是透過殺伐立威而稱尊,許多高道也在這一過程中有所牽涉。
我們這些有先見之明的人選擇將珍貴的文化典籍收藏起來,待風暴過去再重新浮現於世,為民族復興創造條件。
至於五難,大都已經發生過,不過雖沒到滅種的地步但也險些釀成大禍,特別是 ** 戰爭期間死難者甚眾,以至我們還清天地間的宿債之後,才有希望騰飛。
伴隨繁榮的未來還有其他的因果需去應對,那就不為我們現在所及。
陳小楊聞言不禁發問:“三劫都與紅色相關,是否有什麼特別意義?”
事實上按常理三劫早已來臨,只是劉伯溫在明朝試圖推遲這一過程,但不幸未遂,導致種種磨難紛紛來臨,包括** 人的入關屠戮造成了血腥災難,並打斷了修行之路。
畢竟如劉伯溫這樣的道家宗師個個享有長壽秘訣,卻依舊未能扭轉局面,結果顯而易見。
關於這一點,你聽說過人皇三位始祖居住的隱蔽地點在哪嗎?”
陳小楊想起了後世某些傳說中的情節,試探性問道:“是在火雲洞?”
關震山顯得驚訝,“原來你也知曉這些傳聞呀!火雲洞在過去乃是一位強大仙人府邸所在。”
陳小楊頓了一下,猜測到“紅雲老祖”
?
“連這個也瞭解到了嗎?確實如此,很少有人還能記得這些歷史!”
關震山接著解釋道,“正是在這座已故仙人的居所裡聚集了整個種族的幸運。
可是佔據他人故居畢竟是違反因果的舉動,所以我們遇到了這些由'紅'命名的災害。
火紅代表著對先秦文化的焚燬;血紅象徵暴力和對修行的斷絕;最為嚴重的當屬赤紅之災,若是不能順利度過此劫,則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將徹底喪失。”
沒有辦法,這些都是命中註定的因果關係。
既然大家都意識到這個危機,那麼我們只能暗暗保護這些珍貴的事物。
等這場 ** 過去後,希望能讓我們的文化得以延續。
如果實在渡過不了,那也只能認命了。
聽到關震山的話,陳小楊感到十分震驚。
他沒有想到背後還有這樣的秘密。
以前只當這是一場簡單的運動,卻沒想到它牽涉到無數瘋狂行為,導致許多文化遺產被毀。
而那些沒有受到影響的新事物反而完好無損。
想到這兒,陳小楊回答:“明白了,關大爺,您放心,我會盡力相助。”
關震山回應說:“這確實要你自已權衡,因為這件事風險巨大。
一旦敗露,後果不堪設想。
若成功,則會有好運常伴,將來不論幹什麼都會順遂,成為一代翹楚。
危機會帶來轉機,具體的應對之道我並不清楚,只是將我知道的都告訴你。”
聽完關震山的話,陳小楊終於明白了為何有些人命運不同:像韓春明這樣默默奉獻的人後來過得很好;而有些主角即使擁有光環也難免遭遇波折,例如那個“傻柱”
,由於種種原因家破人亡;還有一些像鍾躍民這般,雖未顯著助力於文化儲存,但依然享福;李主任則憑藉其保護了許多寶貴遺產而獲得庇護,在動盪中安然度日。
關震山提到,其實圈子內大家都知道這些事。
如果不是這批人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可能我們民族的根基早就不復存在。
他進一步解釋道,其他歷史上的一些古老文明正是因為無人在災難中守護傳承,才逐漸消失不見。
因此這次經歷不僅會加速民族的發展壯大,也將讓此類劫難不再出現。
陳小楊問道:“老前輩,你是怎麼知道這一切?”
關震山回答:“圈子裡的人都知道。
倘若不是這批人為民族文化做出了巨大犧牲與保護工作,我們的傳統恐怕早已消逝。
另外,在全球範圍內,也曾有過類似的例子——許多古老的文明因缺乏捍衛者而在歷史長河中消失了。”
聽到關震山的話,陳小楊一時怔住,隨後說道:
“不說是大圓滿麼?”
關震山點頭稱是:“確實,劫難也是圓滿級的!你可知,為這一切,多少生命消逝,947名隱士匿藏,諸多族人為傳承不惜斷後。
若是真能有圓滿傳承,我們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又怎會缺失至此。”
他語氣沉重,繼續道:“如今面臨的是最後一劫,赤紅之災。
熬過去,一切無憂;熬不過去,則一無所有。”
陳小楊沉思片刻,回應道:
“您放心吧老爺子,我知道怎麼做了!”
從前,陳小楊在暗地裡蒐集古董字畫與珍稀書卷,心裡還常有幾分愧疚。
但聽完關震山這一席話,心中竟再無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