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章 嶄露頭角,步入朝堂

和珅的命運,如同一顆在寂靜夜空中悄然升起的星星,經過了那次宮中的“講學”後,開始顯現出非凡的光芒。乾隆帝對這位少年學子的印象,遠超其他的科舉進士與官員。和珅的才智與口才,令乾隆帝非常欣賞,而他對於國家治理的獨到見解,彷彿是一股清風,吹拂著皇帝內心的塵土。

時隔不久,和珅便收到了來自乾隆帝的召命,他被正式召入了朝堂,擔任了一個小職務——侍讀學士。這個職位表面看似不起眼,實則掌握著極大的權力。作為侍讀學士,和珅不僅要為乾隆帝解讀文獻,還要參與一些重要的政務討論。雖然這個職務的職責看似平淡,但卻是乾隆帝對和珅的第一步信任,意味著和珅已經正式進入了朝廷的核心圈層。

朝堂的第一課,對和珅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雖然他在書院時飽讀詩書,但真正面對宮廷中的權力遊戲時,依舊感到些許緊張與不安。畢竟,這裡充斥著許多心機深沉的老臣,他們比和珅更加老練,能以權謀權,巧妙地操作著整個朝堂的局勢。

但和珅並沒有因此被嚇倒,相反,他非常清楚自已正站在一個全新的起點上。這是一個巨大的舞臺,舞臺上的每一個動作,都會被乾隆帝所注視。而他的機智、他的權謀,正是這一場“宮廷大戲”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和珅逐漸開始透過自已的聰慧和才智贏得了更多的機會。他首先與幾位朝中的重要大臣建立了友好關係。透過不斷觀察和分析,和珅發現,大多數大臣雖然表面上彼此尊敬,實際上卻暗中互相傾軋。即使是一些表面看似和睦的派系,也有著深刻的分歧和爭鬥。而和珅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他能夠巧妙地在這些複雜的關係中找到自已的立足點。

不久後,乾隆帝的一個決策,為和珅提供了更多的展現機會。那是一次關於邊疆戰爭的議論,乾隆帝準備在朝堂上決定是否增兵西域。這個問題牽動著國家的安危,也讓眾多朝臣的立場各不相同。此時,和珅提出了自已獨到的見解:

“陛下,增兵雖可保西域安寧,但長此以往,必然會加重朝廷財政負擔。與其用兵,不如透過文化與貿易的方式,鞏固我朝與西域的聯絡。若能促進邊疆的經濟與文化交流,不僅能穩定西域的局勢,更能為大清帶來可觀的財富。”

和珅的話語簡潔明瞭,語氣平和而有力。乾隆帝聽後沉吟片刻,見和珅的提議具有深思熟慮的策略眼光,便立即採納了他的建議,決定採取更加溫和的外交手段。朝中的一些大臣雖然對和珅的提議有些疑慮,但乾隆帝的支援讓和珅迅速在朝堂上站穩了腳跟。

這一次,和珅的名字開始在朝廷中傳開,許多人都在議論這個年輕學子的聰明才智。有人說他過於鋒芒畢露,過於年輕;但也有更多人認為,他是未來朝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顆明星。而和珅,早已意識到,這只是自已步入權力核心的開始。

隨後的幾個月裡,和珅不斷被派遣執行一些重要任務。每一次任務的完成,都會讓他積累更多的政治經驗。無論是在與其他大臣的交涉中,還是在處理朝廷的瑣事時,和珅都顯得異常冷靜和果敢。每一步棋,他都走得極為謹慎,既不冒進,又不退縮。

然而,隨著和珅地位的上升,圍繞他身邊的敵人也開始悄然浮現。宮中一些老成持重的大臣,對這個年輕而聰明的學者產生了警覺。和珅雖然初露鋒芒,但他們深知,正是因為這股年輕的力量,才最容易撼動他們在朝中的根基。因此,他們對和珅展開了暗中的打壓與排擠。

某日,和珅在朝堂上提出了一項改革建議,旨在整頓吏治,改善官員的工作效率。建議提出後,朝堂上的一些老臣紛紛反對,認為改革過於激進,可能導致社會動盪。然而,和珅卻不急不躁,他透過詳細的分析資料,指出了腐敗對朝廷財政的損害,並巧妙地闡述了自已改革的好處。最後,經過乾隆帝的裁定,和珅的建議得到了採納。

這次勝利,使和珅徹底站穩了腳跟,也進一步增強了他在朝廷中的話語權。雖然敵人依然存在,但和珅已然意識到,他已踏上了一個不歸路,這條路上,既有榮耀與權力,也充滿了陷阱與陰謀。

與此同時,和珅逐漸開始展現出他過人的外交手腕。在一次外使的接待過程中,和珅透過一番巧妙的交談,不僅使外使對清朝產生了深厚的敬意,還成功地為朝廷爭取到了大批的經濟援助。這一事件使得和珅的名聲更為顯赫,乾隆帝更是對他青眼有加,逐漸將更多的重要政務交由他處理。

和珅的步伐越來越快,從一個年輕的學子,到一個屢屢展現政治智慧的年輕官員,他在朝堂上的地位日漸穩固。而這一切,只是他逐漸攀登權力高峰的序幕。

然而,和珅也知道,自已雖然獲得了乾隆帝的信任,但這條路並非沒有風險。每一次的提案與改革,都可能成為他下一步行動的起點。宮中的風雲變幻、權力鬥爭,永遠不會停止。而和珅,已決定不再只是一個旁觀者,他要成為這場政治博弈中的主角,主宰自已與家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