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章 靈猴探瀑

猴群見狀,皆驚得瞪大了眼睛,大氣都不敢出。時間彷彿凝固了一般,每隻猴子都緊張地盯著瀑布,心中默默祈禱。

片刻之後,靈猴的身影從瀑布中緩緩走出。它渾身溼透,毛髮卻閃爍著奇異的光澤,眼神中透著一股前所未有的威嚴與自信。原本喧鬧的猴群瞬間安靜下來,所有猴子的目光都聚焦在靈猴身上。緊接著,不知是誰率先發出一聲呼喊:“猴王!猴王!”剎那間,整個猴群都沸騰起來,紛紛跪地,朝拜它們的新猴王。

靈猴昂首挺胸,望向彭蓬,微微點頭。彭蓬笑著走上前去:“恭喜你,靈猴,如今你已是猴王,咱們的好日子可就來了。”

靈猴意氣風發,它站在瀑布前,望著臣服於腳下的猴群,心中滿是豪情壯志。它知道,屬於它的傳奇,才剛剛開始。

靈猴既已成為猴王,在彭蓬的輔佐下,開始對猴群進行整飭與訓練。它帶領猴群在山林間開闢出更為廣闊的領地,尋得諸多果實豐饒之地與隱蔽的棲息之所。

靈猴探奇境,彭蓬悟玄經

在那水簾之後,彭蓬神秘兮兮地對靈猴說道:“靈猴啊,這瀑布裡面,更有奇妙之處。向內深入,有一座山洞,名為水簾洞。那裡面的景象,簡直是鬼斧神工,世間罕有。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設施,都在其中,應有盡有,仿若仙境洞府。”

靈猴聽聞,眼中閃過一絲好奇與懷疑,但更多的是被這描述所吸引。它撓了撓腮幫子,耳朵輕輕抖動,隨後一聲呼嘯,率領著眾猴子向瀑布內進發。

穿過那如銀鏈般的水簾,一陣清涼之氣撲面而來。洞內,鐘乳石倒掛,如利劍,似瓊花,在微弱的光線映照下,閃爍著神秘的光芒。地上鋪滿了細滑的沙石,踩上去宛如漫步在雲端。石桌、石凳錯落有致地分佈著,旁邊還有天然形成的石灶,彷彿正等待著猴群生火做飯。再往裡走,有一個個石床,平整而光滑,周圍用藤蔓編織成的簾子半掩著,透著一股原始而質樸的氣息。洞壁上,水珠緩緩滑落,滴答滴答的聲音,在寂靜的洞內迴盪,似是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靈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它轉身望向彭蓬,目光中帶著些許驚訝與疑惑:“彭蓬,你怎會知曉如此多關於這水簾洞的事情?”

彭蓬眼神微微一閃,隨即笑著回答:“靈猴啊,實不相瞞,我曾在夢中有過這般經歷,彷彿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引領我來到此處,知曉這一切。”

靈猴可不是輕易能被糊弄的,它走近彭蓬,眼睛緊緊盯著彭蓬的眼睛,眼神中帶著一絲警告:“你最好別騙我,彭蓬。若是被我發現你有半句謊言,我定會讓你在這猴群之中處境難堪,顏面掃地。”

彭蓬趕忙擺了擺手,臉上堆滿笑容,語氣輕鬆地說道:“靈猴,莫要如此多想。你看如今我們身處這等奇妙之地,當務之急是好好享受每一天才是正途,何必糾結於這些無關緊要之事呢?”

靈猴聽了彭蓬的話,心中的疑慮雖未完全消散,但也暫且放下了戒備。它轉身與猴群嬉鬧在一起,一時間,洞內充滿了猴子們的歡聲笑語。它們在石凳上跳躍,在石床上翻滾,好奇地探索著洞內的每一個角落。

彭蓬跟在靈猴身後,緩緩踱步。當路過一個石床時,他的目光突然被旁邊石壁上的刻痕吸引。他湊近細看,只見那上面刻著的,竟是《道德經》。那文字古樸而深邃,每一筆每一劃都彷彿蘊含著無盡的力量,似乎在這山洞中沉寂了千年,只為等待有緣人來解讀。

彭蓬的心跳陡然加快,他的眼神中充滿了驚喜與敬畏。此刻,他再也無法融入猴群的嬉戲打鬧之中。他緩緩蹲下身子,伸出手,輕輕觸控著那些刻字,彷彿在與古老的智者對話。他的表情變得嚴肅而專注,眉頭微微皺起,眼神中透著深深的思索。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彭蓬輕聲誦讀著,每一個字都在他的舌尖打轉,然後緩緩流入心田。隨著誦讀的深入,他漸漸沉浸在這玄奧的經文之中。他發現,這裡的《道德經》與他記憶中前世印刷書籍的內容略有不同。一些語句的順序有所變化,還有一些字詞的含義似乎更加深刻、隱晦,彷彿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宇宙真理和人生智慧。

彭蓬靜下心來,默默參悟其中的奧妙。他時而閉目沉思,時而睜眼凝視著經文,口中唸唸有詞。他的腦海中彷彿浮現出一幅幅畫面:天地初開,混沌一片,而後清氣上升,濁氣下降,萬物由此而生。他看到了聖人在世間行走,傳授著道德與智慧,人們遵循著自然之道,和諧共生。

日子一天天過去,彭蓬每日都沉浸在對《道德經》的研讀之中。每一次閱讀,他都彷彿有新的頓悟。有時,他會因為突然領悟到一句經文的深意而興奮地跳起來;有時,他又會為了一個難以理解的字詞而苦思冥想,眉頭緊皺,在洞內來回踱步。

靈猴和猴群看到彭蓬這般模樣,雖不太理解他為何對這些奇怪的刻字如此著迷,但也尊重他的選擇,只是偶爾會好奇地圍在他身邊,看著他對著石壁唸唸有詞。

在這水簾洞中,靈猴盡情享受著猴王的榮耀與猴群的陪伴,而彭蓬則在《道德經》的智慧海洋中遨遊,他們的故事,在這神秘的山林深處,繼續書寫著屬於他們的傳奇篇章。隨著對《道德經》領悟的不斷加深,彭蓬感覺自已的心境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他變得更加沉穩、內斂,看待周圍的事物也有了全新的視角。

曾經,他或許會為了一些瑣事而煩惱,為了猴群中的紛爭而焦慮。但如今,他從經文中領悟到了無為而治、順應自然的真諦。當猴群中出現爭吵時,他不再像以前那樣急於介入調解,而是靜靜地觀察,發現猴群自身有著一種奇妙的平衡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如同自然界的萬物生長,無需過多人為的干預,它們自會遵循著某種內在的規律發展。

有一次,幾隻猴子為了爭奪一顆熟透的果實而大打出手。靈猴正欲上前呵斥,彭蓬卻輕輕攔住了它。只見那幾只猴子在爭搶中,漸漸意識到這樣的爭鬥只會兩敗俱傷,於是,其中一隻猴子主動將果實讓給了年齡最小的猴子,一場紛爭就此平息。靈猴驚訝地看著這一幕,轉頭望向彭蓬,眼中帶著一絲疑惑和敬佩。

彭蓬微笑著解釋道:“靈猴,這世間萬物皆有其道。猴群亦不例外,我們無需強行改變它們的行為,只需引導它們順應內心的善念和自然的法則,便能和諧共處。”

靈猴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它開始嘗試著用彭蓬的這種思維方式去管理猴群。它不再是單純地發號施令,而是更多地以身作則,用自已的行動去影響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