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章 兇手似乎在暗示什麼

“兇手似乎在暗示什麼。”宋慈思索著。

他決定從寺中僧人的背景入手。經過調查得知,妙智大師昔年曾是江湖中人,號稱“妙手神偷”,後因改邪歸正,皈依佛門。而三名僧人則是他收留的孤兒,均為江湖浪蕩之人出身。

宋慈心生疑慮,決定追查妙智大師皈依佛門前的過往。經過一番探訪,得知妙智大師年輕時曾參與一樁驚天大案:一群江湖盜賊潛入皇宮,竊取了珍貴的玉璽和數件珍寶,而妙智大師便是其中之一。事後,妙智悔悟,歸還贓物,並隱姓埋名,皈依佛門。

然而,那批盜賊中一名名叫“黑影”的同夥卻因貪念未被擒獲,從此銷聲匿跡。

宋慈將調查重點轉向“黑影”,最終在城外一處偏僻山村中,發現一名隱居的老人,形貌與當年的“黑影”極為相似。宋慈派人暗中跟蹤,發現此人經常在深夜外出,行蹤詭秘。

在一次尾隨中,宋慈親眼目睹此人進入竹林寺廢墟,獨自對著佛像默禱,口中唸唸有詞。宋慈命狄青將其擒獲,並帶回衙門審問。

在宋慈的步步緊逼下,此人終於承認自已便是“黑影”。他因年少貪慾,犯下大錯,逃亡多年,卻始終無法擺脫內心的悔恨。聽聞昔日同夥皈依佛門,他心生不忿,認為妙智大師不該輕易得到寬恕,遂設局殺害妙智與僧人,以示所謂的“因果報應”。

“你殺人,只是為了自已的解脫?”宋慈厲聲問道。

“是他們先背叛了我們!”“黑影”激動地辯解,“我只是不想他們得以善終!”

宋慈嘆息:“悔悟與寬恕,是心靈的救贖,而非一場血腥的復仇。你自以為在為天理伸張,實則不過是自我救贖的謊言。”

最終,“黑影”被依法制裁,竹林寺的真相大白於天下。臨安城再度恢復平靜,百姓們感念宋慈的明察秋毫,紛紛前來致謝。

狄青感慨地說道:“大人,您每揭開一樁謎案,彷彿撥開層層迷霧,讓人心底的陰霾也隨之散去。”

宋慈微微一笑:“真相如陽光,總能穿透迷霧,驅散黑暗。我們所守護的,是這份真理長存於世。”

竹林寺案平息後,宋慈和狄青沿江而行,來到了一座水鄉名鎮——江陵鎮。鎮上碧水環繞,柳岸花堤,美景如畫。然而,鎮中卻流傳著一樁未解的奇案,令人心生寒意。

江陵鎮的富商陳濟,三日前在自家宅院中離奇暴斃。奇怪的是,他的身上並無明顯外傷,房門緊鎖,院內一切如常,彷彿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無聲死亡。坊間傳言,陳濟生前為人刻薄,與人結怨甚多,因此不少人懷疑是冤魂索命。

宋慈受邀來到陳宅。宅院內,陳濟的屍體仍未入殮,面容僵硬,雙目圓睜,似乎在死前目睹了極為恐怖的事情。宋慈環顧四周,發現院內一片寂靜,彷彿時間在此停滯。

他仔細檢查屍體,注意到陳濟的手指間殘留一絲灰白色粉末,氣味微苦,宋慈懷疑這或許是某種毒物。但奇怪的是,陳濟的房間門窗緊閉,彷彿密室一般,毒物是如何進入房內的?

宋慈命人調查陳濟生前的行蹤,發現他最後一次露面是在自家後院的魚塘邊。魚塘水清見底,陳濟生前最愛在此餵養錦鯉。宋慈走近魚塘,忽然注意到水面漂浮著幾片枯萎的蓮葉,上面附著一些細小的白色粉末。

“這魚塘的水中,是否有異樣?”宋慈若有所思。

他取來魚塘水樣,經過簡易測試,發現水中竟含有劇毒的曼陀羅花毒。這種毒性猛烈的植物,若透過飲水或食物攝入,足以致人於死地。宋慈推測,陳濟的死或許與此毒有關,但為何只有他一人中毒?

經過深入調查,宋慈發現陳濟生前與一名名叫孫泰的夥計有過爭執。孫泰因盜取陳濟財物被趕出宅院,心生怨恨。而更令人震驚的是,孫泰曾是一名藥師,對毒物極為精通。

宋慈將孫泰帶至衙門審問。孫泰起初矢口否認,但在宋慈列舉證據後,他終於承認,自已因懷恨在心,將曼陀羅花毒混入陳濟常飲的茶水中,而茶水正是用魚塘的水泡製的。

“你明知毒害人命是重罪,為何要鋌而走險?”宋慈問道。

孫泰哀嘆:“陳濟冷酷無情,害我家破人亡。我本無意害命,只想讓他受些教訓,誰料毒性竟如此猛烈……”

宋慈神色肅然:“冤冤相報,何時了結?你以惡制惡,終將自食惡果。”

最終,孫泰被依法處置。陳濟的家人感激宋慈為其昭雪,還原了事實真相。江陵鎮的百姓也紛紛稱頌宋慈的明察秋毫。

狄青看著鎮上的碧波盪漾,感慨地說:“大人,每當您揭開一個真相,便是為這世間洗去一層陰霾,讓百姓心中充滿希望。”

宋慈望著江水悠悠,緩緩說道:“世間如水,雖有波瀾,但終歸平靜。我們所守護的,是這份平靜長存於心。”

江陵鎮的毒殺案告破後,宋慈和狄青暫居鎮上,享受著水鄉的寧靜。然而,不久後,一位急匆匆的來客打破了這片祥和。來人是鄰鎮的鄉紳李榮,他一臉焦急,求宋慈前往調查一樁詭異的失蹤案。

李榮的獨子李明,才華橫溢,近年考中進士。然而,就在不久前,他於家中突然失蹤,房內空無一人,門窗完好無損,唯有書案上留下一張紙條,上書四個字:“消失的日”。

李榮求助無門,特來請宋慈協助破案。宋慈立即趕赴李府,開始勘查現場。

李明的房間書卷滿架,四壁掛滿字畫,案上整齊擺放著文房四寶,一切看似平靜,唯獨那張紙條散發著莫名的詭異氣息。宋慈反覆察看紙條上的字跡,認定是李明親筆,但其用意卻令人費解。

宋慈命人查訪李明失蹤前的行蹤,發現他在案發前一晚曾去過鎮上的一座廢棄寺廟。寺廟年久失修,鮮有人至,何以李明獨自前往?

宋慈和狄青前往廢棄寺廟勘察。寺廟內雜草叢生,牆壁斑駁,然而在一間偏殿內,宋慈發現地面有一道新挖的泥土痕跡。宋慈命狄青挖開泥土,赫然發現地下埋著一口舊箱,箱中藏著數本古籍,封面寫著《消失的日》。

宋慈將古籍取回細讀,發現這些古籍記錄了一種神秘的占星術,稱人可藉助特定星象,穿越到另一個時空。書中詳細描述了某種儀式,儀式完成後,人會在夜間消失,等待特定的“日”再次出現時方可歸來。

“這難道是李明留下的線索?”宋慈思索著,難以置信。

他決定從鎮上的學者和術士入手,探尋這本古籍的來歷。經過一番打探,宋慈得知這本古籍是百年前一位隱士所著,此人自稱通曉天機,然其言行多被視為狂言,後在一場大火中神秘失蹤。

宋慈猜測,李明或許被這本古籍所迷惑,試圖驗證其中的占星術。然而,這是否只是巧合,或是有人藉此佈下的迷局?

就在此時,李府傳來訊息,一名僕人發現李明竟在一夜之間悄然歸來,神色恍惚,口中反覆唸叨:“那一日,我見到了光明……”

宋慈急忙趕往李府,發現李明面容憔悴,精神恍惚。宋慈耐心詢問,李明斷斷續續地描述了自已在夜間依照古籍所述,嘗試穿越時空,之後便陷入昏迷,醒來時已是三日後。

宋慈察覺此事非同尋常,便查閱古籍中提及的星象之日,發現竟與李明失蹤和歸來之日相吻合。這是否意味著古籍中描述的儀式確有其事,還是另有隱情?

宋慈決定深入追查古籍的真相。透過對古籍的進一步分析,他發現其中多處含有隱秘的藥理知識,尤其提及一種能夠讓人陷入假死狀態的藥物。而李明之所以“消失”,或許是因中此藥後被人挪至寺廟密室,三日後藥效散去,才甦醒過來。

宋慈隨即在寺廟密室內尋找,果然發現一小瓶殘餘的藥粉。經檢驗,證實正是古籍中提及的藥物。這一發現令李明及家人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只是某人精心設計的騙局。

宋慈繼續追查,發現幕後策劃此事的,竟是李明的堂兄李恪。李恪因嫉妒李明才名遠揚,企圖用此迷信手段讓李明身敗名裂,以便自已獨佔家產。

“你利用古籍中虛妄之言,謀害親族,實乃罪大惡極。”宋慈厲聲指責。

李恪終被押送至衙門,受審定罪。李明在宋慈的幫助下,恢復了聲譽,而《消失的日》一書的秘密也隨之揭開。

狄青感慨道:“大人,這世間迷霧重重,若非您的睿智,恐怕真相永遠難以大白。”

宋慈微笑著說:“世人皆盼真相如日光,驅散陰霾。我們所守護的,是這世間的朗朗乾坤,永不蒙塵。”

江陵鎮的李明失蹤案真相大白後,宋慈和狄青踏上歸途。途中,他們途經一座名為雲嶺的小村莊。村莊寧靜祥和,村民們熱情招待。然而,村長卻在席間透露,村中近來發生了一連串詭異的死亡事件。

據村長所述,村中的幾名青年接連離奇暴斃,死狀駭人,皆面露驚恐,四肢僵硬,如同見到極為恐怖的事物。更詭異的是,每名死者的身旁都留有一片黑色羽毛,彷彿是一種詛咒的象徵。

村民們開始流傳,村中古老的烏鴉神廟作祟,認為這是烏鴉神的憤怒。村長無奈之下,只好向宋慈求助,希望能夠查明真相,還村莊一片安寧。

宋慈來到村中,第一時間前往烏鴉神廟。神廟早已廢棄,四周雜草叢生,烏鴉的雕像破敗不堪。然而,宋慈發現神廟中供桌上卻有新點燃的香燭,顯然有人仍在暗中進行祭拜。

宋慈回到村中,開始調查死者的生前狀況,發現他們皆為同一批年輕人,平日裡結伴而行,關係密切。然而,經過細緻的問詢,宋慈發現其中一名青年李承,與其他人素有嫌隙,案發當日也未曾在場。

宋慈心生疑慮,決定從李承入手。他與狄青喬裝夜行,潛入李承家中,發現李承正獨自一人在院中焚燒一件衣物。宋慈悄然上前,制止了李承,並從火中取回未燒盡的衣物碎片,赫然發現上面竟沾有黑色羽毛的痕跡。

“你為何焚燒衣物?”宋慈嚴厲問道。

李承神色慌亂,最終承認,這件衣物正是案發當日穿著的。而那些黑色羽毛,乃是從烏鴉神廟中取來的。他與其他青年曾結伴前往烏鴉神廟探險,因爭奪廟中一件古董而起爭執。為洩私憤,他在廟中取了黑色羽毛,趁夜將其放在幾名青年的床前,意圖嚇唬他們。

“但我從未想過他們會死!”李承驚恐地辯解,“我只想教訓他們,沒想到……”

宋慈深知此案背後另有隱情。他繼續深入調查,發現幾名青年的死因均為中毒,而毒物正是從烏鴉神廟中的一處地下密室內洩露的。這處密室原是村中祖先藏匿的一批劇毒烏鴉草的種子,因年久失修,導致毒素散發。

宋慈將李承帶至密室,讓他親眼見證自已無意中開啟了這片毒草的封印,使得毒素擴散,間接導致了幾名青年的死亡。

“你的無知與怨恨,釀成了這場悲劇。”宋慈語重心長地說道,“願你以此為戒,知錯能改。”

李承淚流滿面,跪地悔過。宋慈命村民封存密室,並妥善處理烏鴉草的種子,以免再生禍端。村莊終於恢復了平靜,烏鴉神廟的傳說也漸漸淡去。

狄青感慨道:“大人,每一樁奇案背後,往往藏著人心的幽暗。若非您的洞察,恐怕這場悲劇還將繼續。”

宋慈目望遠方,輕聲說道:“世間無盡迷霧,唯有真相如燈,照亮前行之路。我們所守護的,正是這份清明,讓人心不再蒙塵。”

解決了雲嶺村的烏鴉神廟案後,宋慈和狄青繼續他們的行程。途經一片廣袤的原野時,迎面而來的是一位衣衫襤褸的老者。他神色慌張,喘息間急切地請求宋慈幫助。

老者自稱柳村的村民,村中接連發生數起牲畜失蹤的怪事,夜晚常聽到奇異的吼叫聲。更令人不安的是,幾日前,村中一名年輕婦人夜間外出後,便再未歸來。村中傳言,是附近的荒林中有“妖獸”出沒,專門掠食村民。

宋慈與狄青隨老者前往柳村。村中瀰漫著恐慌的氣氛,家家戶戶緊閉門窗,村外的荒林更是被視為禁地。宋慈安撫村民後,決定連夜探查荒林的秘密。

夜幕降臨,宋慈與狄青持火把進入荒林。林中幽深寂靜,隱約傳來幾聲低沉的吼叫,令人毛骨悚然。宋慈仔細分辨聲音的方向,發現聲音似乎來自林中一片密集的灌木叢。

撥開灌木,宋慈發現一處隱蔽的山洞。山洞口有鮮血的痕跡,宋慈心中一凜,示意狄青隨他一同進入洞中。洞內光線昏暗,空氣中瀰漫著一股腥臭味。順著血跡,二人來到洞深處,赫然發現地上躺著幾具動物的屍體,而在一角的石臺上,竟有一名衣衫破碎的婦人。

宋慈上前檢查,婦人尚有氣息,但神色呆滯,似受驚嚇過度。宋慈施以安撫,狄青則繼續在洞內搜尋,發現洞中堆積著一些布料、飾品等物,顯然是被掠走的村民所有。

“這不是妖獸作祟,而是人為。”宋慈斷定。

將婦人救出後,宋慈開始調查村中近期外來人口。經過走訪,發現村中有一名外來獵戶,名叫張銳,性格孤僻,平日裡獨來獨往。村民回憶,張銳曾多次出入荒林,似乎對那片密林頗為熟悉。

宋慈決定對張銳進行盤查。在張銳的住處,宋慈發現了一些與洞中物品相似的衣物碎片,還有幾張用野獸皮毛製成的面具。宋慈詢問張銳,張銳起初辯稱這是為了嚇跑村民,以獨佔獵場資源,但在宋慈的追問下,他最終承認了自已的罪行。

原來,張銳因與村民素有嫌隙,心生怨恨,便故意製造“妖獸”傳說,用野獸皮毛偽裝,襲擊牲畜,並綁架了村中的婦人,以此製造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