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完電話的顧奶奶就和顧爺爺趕緊回屋簡單收拾了兩件衣服就去坐車了。
途中,他們還特意拐去沈家將沈老爺子喊上。
下午,顧奶奶他們到了地方,守門的人在確認好她們三人的身份,並讓他們做了登記才給放行。
在沒找到孫女之前,沈爺爺隨兒子兒媳一起住在家屬院裡,將孫女找到後,他就搬回了沈家的老宅。
老宅是他和海棠多年生活的地方,處處都有海棠的影子,他捨不得離開。
待在老宅,就好像海棠還在他身邊。
沈爺爺帶著顧爺爺和顧奶奶輕車熟路的去沈父的小院。
此時,家屬院裡已經有人認出沈爺爺,沈爺爺也非常熱情的和她們打招呼。
不多時,她們三人就到了地方。
沈家的院門是開著的,也從側面反應了家裡有人。
想寶貝孫媳婦想的快要瘋掉的顧奶奶率先一隻腳邁進大門,毫無淑女形象的她扯著嗓子,高聲大喊道:“蘭蘭,我們來看你了。”
正在和朱如意打牌的沈亞蘭右手一頓:“如意,我怎麼聽到外邊有人在喊我?”
“我也聽到了。”
二人眼神對視的那一刻,她們彼此默契的將手裡的紙牌快速藏好,在確保不會被人發現後,沈亞蘭這才敢出去。
當她看到院裡的人,內心的喜悅溢於言表,快速的衝上去抱人。
顧奶奶連忙扔下手上的東西,來迎接孫媳婦熱情的懷抱。
誰料沈亞蘭繞過顧奶奶,奔向沈爺爺。
顧奶奶臉上的笑意瞬間僵住,張開的雙臂落寞的合上。
顧奶奶難得見孫媳婦吃癟,在一旁捂嘴偷笑。
美好落空的顧奶奶還沒來得及悲傷,就被沈亞蘭一把抱住:“奶奶,我好想你。”
瞬間,顧奶奶高興的嘴角高高翹起:“孫媳婦,我也想你了,想你想的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好。”
專業拆臺三十年的顧爺爺說道:“吃不下?我怎麼記得你昨天剛吃了一個大豬肘子。”
謊言被揭穿的顧奶奶臉色發燙,生怕破壞自己在孫媳婦心中形象的她極力找補道:“昨天是個意外,要怪就怪你燒飯太好吃了。”
被拍了馬屁的顧爺爺停止揭短,笑盈盈的看著孫媳婦。
這麼長時間不見,她怎麼覺得孫媳婦比之前又水靈了不少。
顧奶奶她們剛進屋,朱如意就將衝好的紅糖水送到她們手邊。
見朱如意也在,顧奶奶感到非常意外,意外的同時還不忘和她打招呼:“這麼長時間不見,如意真的是越來越好看了。”
朱如意被誇的小臉紅通通的,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沈亞蘭看出她的緊張窘迫,連忙岔開話題。
“奶奶,你們來之前怎麼沒打電話通知我們,我們好去車站接你們。”
“我們又不是不識路,而且這麼冷的天再把你凍著可就不好了。”
“我穿的厚凍不著,倒是你們,坐了那麼久的車,肯定冷的不行。”沈亞蘭說完,去外邊抱了幾根劈好的木條,在院裡生火取暖。
眾人圍在火堆面前,火光映照在人身上,通身暖洋洋的。
沈亞蘭回廚房翻出來一兜紅薯,挑了幾個小的扔進火堆裡,柴火噼裡啪啦的再做響,沒多久院裡就瀰漫著一股香甜的紅薯味。
又過了半個小時,沈亞蘭用火鉗將烤熟的紅薯從火堆裡扒拉出來,給身邊的人分著吃。
烤熟的紅薯瓜分完,她又丟進去幾個生紅薯,打算留給工作回來的顧北川他們三人。
“蘭蘭,給你吃。”
“蘭蘭,你吃。”
顧奶奶和沈爺爺同時開口,沈亞蘭望著面前兩個扒好皮的烤紅薯,笑著晃了晃自己手裡的紅薯:“你們吃,我這有。”
手快的顧奶奶搶先一步,往沈亞蘭手裡塞烤紅薯的時候,還不忘將她手裡沒扒皮的烤紅薯搶過來。
“這玩意都是灰,等下沾的你衣服上到處都是,我手已經髒了,我來就好。”
手心處的滾燙好像在提醒她,這是顧奶奶的好意,隨後,沈亞蘭沒有任何猶豫的咬了一口,香甜軟糯的讓人恨不得一口吞掉。
“謝謝奶奶。”
“孫媳婦,咱倆是一家人,一家人就不用說謝。”
“奶奶,你對我真好。”換了個說辭的沈亞蘭成功將顧奶奶哄的眉開眼笑。
挨著她們坐下的朱如意看著婆媳相處融洽的這一幕,心裡對未來的婚後生活充滿了期待與忐忑。
昌平的家裡人也會像顧家人對待沈知青那樣對她麼?若不是,她又該怎麼辦。
遠在東北的許父許母在接到兒子許昌平的電話,徹底淡定不下來了。
許母還將上門給兒子說親事的幾個媒婆趕走,她兒子好不容易開竅了,而且兒子物件還是他們團長給介紹的,不用想就知道那姑娘是有多優秀。
之前兒子沒物件的時候,她生怕他們老許家在她這斷了,天天求夜夜盼,媒婆領著姑娘一茬接一茬的往家裡跑。
她和自家男人是滿意了,但犟中兒子是死活不同意,說什麼事業比結婚重要。
她一個沒上過學的女人家不懂兒子講的啥,她只知道她們老許家的香火不能在她手裡斷了。
哪怕生個女兒,體內流的是她們老許家的血,她也嘎嘎高興,保證將兒媳婦當成祖宗寵著。
“老許,你看下家裡還有多少錢,能拿出來的都拿出來,要是實在不夠,我再去我孃家那邊找我哥他們借點,咱們老許家娶媳婦,必須要風風光光的大辦,不能委屈了兒媳婦。”
許父臉上的笑意只增不減,他回屋裡將藏在老鼠洞的錢都翻了出來,還有他攢了多年的私房錢也一併拿出來。
許母現在心情好,不和許父計較他藏私房錢的事,將門一關,他們夫妻二人坐在桌前開始數錢。
歷經二十分鐘後,桌上那堆散著黴味的錢終於數完了,有零有整,一共六百五十二塊三毛錢。
其中有三百塊錢是許昌平之前寄來家裡的津貼,許母一分沒動,都留著給兒子娶媳婦。
許母想了想說道:“別人家有的咱也不能委屈兒媳婦,所以這結婚三轉一響肯定是要有的,不過婚後兒媳婦是要跟著兒子隨軍住家屬院的,這些東西咱們就不買了。
東西搬來搬去的也不方便,要我看乾脆折算成錢給他們小兩口,讓他們在京都或者雪城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