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李廷寒第一次在鳳儀宮過夜。
燭火搖曳,他跪坐在床榻邊,食指輕點她的額頭,而後勾勒她的眼睛、鼻樑、嘴巴……
他低低的笑出聲,前所未有的恣意。
沈荼白身上還穿著繁複的宮裝,累到不想坐起身,只握住他的手,輕聲道:“陛下在笑什麼?”
“朕有皇后了,朕高興!”
雖然知道他說的大機率是假話,可沈荼白還是跟著笑起來。
李廷寒轉身一屁股坐在腳榻上,目光環視周遭,“這裡是鳳儀宮?”
“文娘生前最想住進來的地方……”突如其來的一句話,使得氣氛瞬間凝滯。
沈荼白莫名覺得手中緊握的手變得冷,她鬆開手卻又被人一把抓住。
李廷寒沒有看她,聲音卻一片清明沒有半點醉意,“文娘想做皇后,可她走了那麼多年,我才知道她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文娘膽小,她為人聰慧、品貌端方,幼時便時常進宮所有官眷女子中最優秀的,阿兄比我年長,那時他們都說文娘和阿兄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可有一天,她被一群紈絝子弟作弄趕到一棵樹,她害怕的一直掉眼淚,卻怕大聲呼救失了閨秀氣度一直不敢聲張,直到我路過,才小聲朝我呼救。”
“那時,她十歲,臉都哭花了一點都不好看,可我永遠記得那雙眼睛,她跟我說我是世上最好的人,比阿兄還要好。”
沈荼白大概明白了李廷寒的意思,他和雍王同為嫡子,可皇朝素來立嫡立長。
所有人都明白雍王會是未來的皇上,所以無論李廷寒和他孰優孰劣,在所有人嘴裡都是雍王更優秀。
沈荼白還記得在王府時,李廷寒是怎麼一副淡泊名利的模樣,他無心權勢,這是他生來就有的東西。
他也無心皇位,大概是從小就被人告知不能爭也爭不了。
可李廷寒和雍王殿下年歲相差不大,又怎麼會全然沒有攀比之心,崔惜文的一句話就讓他牢牢刻在了心裡。
“阿兄本是要定下文孃的,可他與文娘年歲相差頗大,又不喜歡文娘這般性情的女子,不管不顧的鬧到父皇母后面前,非要定下皇嫂。”
“讓皇嫂做妾室也不願意,無論如何也不願意。於是,文娘成了我未來的王妃,那時我想上天還是對我不薄,我雖沒有與阿兄相爭的資格,可我想要的上天還是賜給了我。”
李廷寒轉過身,眼角落下了一滴清淚,“你說這是不是命中註定?我無意相爭得了文娘,又得了皇位,可文娘……”
李廷寒哽咽的說不出話,可沈荼白卻聽出了他的未盡之語,世上的事有得有失。
李廷寒得了皇位,崔惜文卻那般慘烈的死在火場,他大概是覺得他的皇位是用崔惜文的命交換來的。
這話沈荼白聽著好笑,卻也沒打算跟他爭辯,他和崔惜文的事本就剪不斷理還亂。
若非要為崔惜文的死找個原因,歸罪在他自己身上,總好過怪到她身上。
“朕和文娘訂婚以後才發現,她行臥坐榻都有專門的人盯著,稍有不慎就要受崔夫人訓斥,朕那時就在想等朕和她成婚以後,定然不讓她再活的那般拘束。”
“可她終究沒等到我們成婚的那一日,她送你替她入府,你賤籍出身一步步站到朕身邊,她卻不得不入教坊,你說這是不是也是命中註定?”
沈荼白喉嚨滾了滾,脊背突然有些發寒,她想要李廷寒別再繼續說下去,可他卻單指堵住她的唇搖了搖頭,語氣肯定道:“是你替了她的命。”
沈荼白閉上眼,她最怕的話還是從李廷寒嘴裡說了出來,“陛下想如何?讓臣妾給她賠命嗎?”
李廷寒盯著她看了許久,遲遲沒有說話。
不知過了多久,沈荼白的眼皮子越來越沉,就在她以為這件事要這樣揭過,就像許多無法擺在明面上說的事情一樣時,他卻輕聲道:“朕曾經想過……算了。”
沈荼白喝了太多酒,一晚上的心情又經歷過太多的大起大落,她太累了,李廷寒的話再也激不起她絲毫爭辯的心思。
這一夜晚的話,兩人誰都沒有再提起,就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沈荼白照舊每日裡去太極殿伴駕,所有的奏摺李廷寒盡數放手由她來批閱。
他雖沒有像他父皇那樣來一個二聖臨朝,但也絲毫沒有遮掩過沈荼白參政一事,甚至有意將此事推到檯面上。
有過女皇登基的先例,朝臣對後宮干政一事打起了十二分的警惕,奈何皇上自己願意,他們也就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轉眼間到了冊後大殿,沈荼白穿著明黃色的禮服一步步走向高處,李廷寒眉眼含笑地帶著她拜祭宗廟。
這一日之後,李廷寒猛然病倒,毫無預料原本看著紅光滿面的人短短几天就已經有了病入膏肓的意思。
太極殿外,鹿竹公公止不住的抹眼淚,全然沒了身為大太監的沉穩。
沈荼白埋頭處理奏摺,可鹿竹的目光實在太過幽怨,沈荼白想忽略都做不到。
“有什麼話就說吧。”
鹿竹語氣中帶了幾分埋怨,“陛下這般抬舉娘娘,如今陛下病倒了,您就這般冷心冷情?”
沈荼白嘆了口氣,“陛下在病倒之前,既然將政務全權交給我,為的就是讓我在此時撐起朝政,我若這時每日埋頭在他塌前痛哭流涕,豈不是讓他的心血白費?”
鹿竹氣的跺腳,可又無法反駁,只得悻悻離開。
幽暗的燭火打在她的臉上,沈荼白的動作絲毫不停,京都雪災,北方似是探聽到陛下病重的訊息大軍壓境。
李廷寒這一病,所有的事情都一股腦的來了。
可沈荼白卻清楚的知道,這是她的機會,最好的機會,若李廷寒能再醒過來過後,她干政也會變得理所當然,若是他從此一病不起,往後……
壓在沈荼白的身上的事情太多,容不得她去想額外的事,李廷寒在病倒前,曾下令讓皇后監國。
這讓沈荼白乾政變得名正言順,但許多朝臣卻並不打算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