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章 冰寒除夕 爭端暗湧1

本故事純屬虛構與原創 小說中詩詞為作者原創(標註出處的除外)

上文提到三位皇子已經來到皇廟,現在是剩下東平王爺還沒有到來。東平王爺一向將自已置身事外,一心醉心學問,一心只想做個太平王爺。但是這種場面上的事情,東平王爺自然應該不會落下這個過場,三位王爺和都已經到了皇廟,並且都在皇廟住下了,並且皇后也已經來過皇廟給皇上祈福,眾人都在想,只差這位東平王爺了,這位東平王爺什麼時候來呢。果然,在皇后離開兩日後,有人提前來報,“東平王爺明日會來皇廟為皇上祈福!”東平王爺非常低調地選擇在皇后來過之後再來,而且在皇后和各位皇妃離開之後兩日到來,從這一點來看,這是非常聰明的選擇,又是一個人中翹楚。在皇后來過之後再來,這樣可以避免搶了皇后的風頭,在皇后來過之後兩日再來,這樣既不晚,又表現出了對皇上虔敬的孝心,東平王爺將這件事的尺度拿捏得非常好。來皇廟為皇上祈福這件事情,要麼早來,譬如北安王爺和南清王爺,要麼晚來,譬如東平王爺,西芷王爺是個例外,畢竟他是皇后的皇子,什麼時候來都可以的。這邊皇廟趕緊為東平王爺準備房間和一切應用之物,東平王爺也非常低調地提前派人來說,只需要一個房間足矣。隔天,東平王爺就來到了皇廟,也是隻帶了一個侍衛。這樣四位皇子齊聚皇廟,大家的期盼也落實了,皇廟現在相當於又一個皇宮。北安王爺和東平王爺都是住在上好的房間內,南清王爺和西芷王爺則各自居住在一個上好的院落裡。四位皇子私下裡沒有任何往來,四個人每天在佛堂見面的時候都表現得兄友弟恭,謙恭禮讓,看起來皇家四兄弟真是一派和睦。因為皇家四位皇子在此,皇廟的守衛比以往森嚴了很多,皇廟本身就是一個守備森嚴的地方,現在四位皇子都在此,守衛自然比以往都要更加森嚴一些,何況各位皇子自已的人也都在皇廟附近守候,我們只看到皇子們都是特別低調地只帶了一個侍衛,可是明裡暗裡的各方力量此刻已經都湧到了皇廟這個地方,此刻的皇廟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複雜。所有的人都小心翼翼,包括各位女眷,這個時候的多說一句話,或者多走一步路都容易招來殺身之禍。如風和疏芯更是小心謹慎,除了中規中矩地祈福,便是中規中矩地呆在禪房裡,在外面一概話語全無,也不和任何人聯絡,免得惹來任何麻煩。此時皇廟的眾人各自心懷鬼胎,見面卻要說人話,各位皇子各自代表一方勢力,卻要表現得親密無間,每個人的表演功底都是非常厲害。另外,很多大臣也趁著年底來到皇廟為皇上祈福,這些大臣也是各位皇子的擁護者,這些人有的留下住在皇廟,有的則祈福之後就會離去。整個朝堂彷彿都搬到了皇廟,除了皇上本人沒有來,可是所有這些人的到來都是因為這位皇上。暗流湧動,眾位女眷都是各個王公大族的女眷,自然分得清這裡面的利害關係,看得明白氣氛中的劍拔弩張,皇廟中的女眷都是側室偏房,都是男人手中為了利益隨時可以犧牲的物品,所以皇廟之中最為膽戰心驚地還是這些女眷們,此時皇廟中的女眷們也只有自求多福了,這些女人在祈福的時候讀是在偷偷地為自已祈福,已經沒有人有心思為皇上祈福了。這座皇廟,這種祈福,這些女人,這幫利益的角逐者!

天氣格外的冷,雪花鋪天蓋地不停不歇,銀裝素裹的世界,配上莊嚴清冷的廟堂,愈發寒,愈發冷。明天就是臘八了,每年農曆十二月八日臘八節,據說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本為佛教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之節日,後來逐漸也演變成為民間的一個節日。臘八這一天正是北方特別寒冷的日子,北方的老百姓有句俗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這句話非常形象地說明了臘八到底有多麼寒冷。臘八這一天,無論是民間還是皇家都有熬製臘八粥的習慣,也許在寒冷的冬日,一碗熱氣騰騰的粥能夠使人變得暖和吧。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製而成的粥。臘八粥的最早文字記載在宋代,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喝臘八粥的歷史在北方流傳了很久,無論哪個朝代都不會更改這個節日。每逢臘八這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萬千百姓家都要熬煮臘八粥。到了當下的朝代,喝臘八粥的風俗變得更加盛行。在北方,民間通常流傳這樣一句話,“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過了臘八很快就過大年了。每到臘八節,北方地區的人們都會提前準備熬煮臘八粥的各種米。皇廟也不例外,臘八節開始準備熬煮臘八粥的各種米,如風看著皇廟的小尼姑們裡裡外外地忙著準備各種米,各種乾果。據說西芷王爺非常喜歡喝臘八粥,皇廟在準備今天的臘八粥的時候便更加盡心盡力。臘八粥的前期準備工作比較繁瑣,當天的熬製工作則更加費時。皇廟裡的僧人三更天就已經起來開始準備熬製臘八粥,米,堅果,水,糖,火候,一道道工序,一點點熬製,王公貴族的一碗粥要耗費多少做工之人的心血。這個世界就是不平等的吧,老天把一切都已經設計好了,個人能夠改變的有限。煮粥的喝不到粥,織錦緞的穿不起錦緞,抬轎的終身恐怕也沒有機會坐轎。於是佛法讓我們懂得,也許這些人在還前世的孽債,誰知道呢,畢竟我們出生的時候已經忘記了前塵往事,人啊,大多數人都是來受苦的。曾人們從三更天開始煮粥,一直到五更天才算熬製好臘八粥,然後又要一碗碗地放在托盤上,還要配置一些精緻的小菜,然後一份一份地給各位皇族大臣們送過去,趁著各位主子吃飯的檔口,他們匆匆地喝上一碗已經涼了的臘八粥,然後又要去各位主子的住處收拾飯碗托盤,皇廟裡這些東西都是有一定數量的,如果丟失是需要自已賠償了。當僧人和尼姑們去收取碗盤的時候,有的粥只喝了幾口,有的壓根沒有動過,可能是怕有毒吧,勞力者治於人,果真如此!唯獨到西芷王爺居住的院落時,西芷王爺說味道甚好,比往年皇宮裡熬煮的還好吃,派人說還要一碗臘八粥。帝王之道,菜不過三口,讓人摸不到喜好,讓人無機可乘,輕易把喜好暴露給別人的人,大地心性都是單純的,這位西芷王爺也是位心性還未成熟的孩子。僧人們為了這一碗粥,又開火重新熬製了一碗送過去。西芷王爺喝了臘八粥之後,心生歡喜,所以特地多給了僧人們一些賞錢,這可能也是這些熬粥的僧人們忙乎了一個早上之後唯一的收穫和安慰吧。勞動的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反而要靠著別人的賞賜過日子,世道公允顧不到這等小事。吃過早晨的臘八粥之後,僧人們又要開始臘八飯,淘米,熬煮,配菜,又是一套繁瑣的過程,最後變成了碗裡的米飯。如風和疏芯倒是很喜歡今天的臘八粥和臘八飯,如風想起小時候母親熬製的臘八粥,母親在她五六歲的時候去世了,如風從此被送到木府鄉下的莊園裡寄養,那個時候只有疏芯跟著她,還有一位付媽媽照顧幼小的如風。在木府農莊裡寄人籬下,受盡委屈,在十八歲的時候被木府接回府邸,一個月後被被賣給侯府做妾,如風唯一能回憶的只有母親模糊的印象,其他的都是不堪。每當如風想起母親的時候,她就會拿出母親留給她的玉簫,撫摸著玉簫尋找一點慰藉。馬上要過年了,因為皇上病重,禁止樂器宴席,沒有人敢大肆慶祝,從民間到宮廷,這個春節都顯得落寞很多。廟堂裡的眾人看不到希望,除了每天誦經祈福,私下裡都在紛紛密切關注宮裡的訊息。眾人越是著急,越是沒有訊息。

又是一年啊,光陰的流轉從不曾在意任何人的感受, 如風記起了宋代蔣捷的《一剪梅•舟過吳江》中的一句“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流光容易把人拋”,有些傷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不再漂泊,什麼時候才能安穩放肆的生活,什麼時候能夠不再寄人籬下。去年的年在侯府那個破敗的院落度過,如風走後,侯府再無安華苑,今年在皇廟過年,明年又會在哪裡過年呢?在侯府待了一年多,在皇廟待了半年多,年華就這樣在輾轉中流逝,在漂泊中丟失,在不經意間如風馬上就二十歲了。除夕是如風的生日,去年她和疏芯在侯府悄悄地過了生日,今年連“悄悄地”都沒有,一切都在利益算計的風口刀尖上,每天提心吊膽地過著日子,生怕會出什麼意外事件,平安才是現在最大的問題。這些住在皇廟的各方勢力,互相虎視眈眈,現在的局勢如同一張繃緊的弓,一觸即發只欠一個偶然事件。誰願意成為這個偶然事件的發起者呢,那些背後的各方勢力都不想暴露,這個時候只能看誰是那個倒黴蛋,撞到這個偶然事件的導火索上,然後白白成為犧牲品。如果和疏芯每日都小心翼翼,繞過一切可能潛在的危機。過了臘八,轉眼就到了小年,又是一年的臘月二十三,因為今年皇廟裡面住著四位皇子,所以清一方丈和青瓷師太需要做很多額外的準備,飲食,物品供應,這些皇族們的應用之物又豈能隨便糊弄,清一方丈和青瓷師這幾日都在為這些事情操勞,哪裡有時間清修。皇廟裡不能夠張燈結綵,不能夠燃放爆燭,不能夠歡騰熱鬧,但是別忘了,這些人為什麼聚集在這裡,為了給生病的皇上祈福誦經,所以每到節日都是皇廟進行大規模祈福的時候,這個時候皇廟裡的清一方丈和青瓷師太更加忙碌。小年這一日,皇廟也包了餃子,如風和疏芯也趁機吃到了餃子,一盤餃子就是這些駐守在皇廟祈福之人的小年,當然那些皇子們除外,皇廟是他們家的,他們的一應供給都不同於其他人。小年這一天,寺廟裡的人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祈福,四位皇子,還有專門來皇廟進行祈福儀式的大臣官員,各位女眷是專門被送來祈福的,是這場祈福的主力軍。名義上所有人都是來為皇上祈福的,祈願皇上龍體早日康復,實際上,各方勢力趁著這個機會紛紛和自已的人聯絡,然後佈置新的人物,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祈福儀式變成了一場情報交易。人生就是一場交易,從出生到死亡!

如風為了避免被侯爺蕭文遠再次利用,每次祈福之後總是快速回到自已的禪房內。轉眼除夕將近,皇廟裡只是略微多加了兩個菜,而且還是素菜,皇廟又怎麼會有魚肉,眾位高官府邸的家眷受不得這清苦,卻也無可奈何,誰又敢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做些招搖之事。這些女眷看到馬上就要過年了,自已又有家不能回,多數人心裡都非常難過,而且也不知道將要在皇廟待多長時間,很多女眷夜裡都會偷偷哭泣,又不敢哭得太狠,否則第二天眼睛腫了也是要招惹是非的。有家不能回的滋味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不知道何時回家的焦燎和絕望也不是每個都能懂得的。逢年過節,漂泊在外的孤寂淒涼和張燈結綵的熱鬧對比,總會令人心生悲憫,對自已的悲憫。如果皇上的病情不好,她們可能要在這裡呆上一輩子,如果不是真心向佛之人,哪個願意在廟堂裡過完後半生。如風和疏芯是兩個沒有家的孤兒,她們的日子一直如此,物質生活沒有任何起落,她們二人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自已就是孤兒,沒有人會為她們做任何事情,無論在哪裡她們都是寄人籬下,所以她們二人到也耐得住清淡平常的生活。

除夕這日是個隆重的節日,皇廟裡進行了大型的祈福活動。這天很多王公大臣都驅車來到這裡,所有人的出現都是為了表演,各懷鬼胎罷了,這個世界上,如果不是為了利益,很少有人會為別人祈福,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人希望你比別人過得好。除夕這一天,以四位王爺為首的眾人都跪在廟堂誦經,包括各位王爺和公主,當然還有那一群女眷們,所有人都想在這個時候表現得更為虔誠,都想讓別的人看到自已是多麼為皇上著急,都想透過祈福為自已掙得一個更好的前程。清一方丈主持男施主的祈福,青瓷師太主持女眷的祈福,祈福誦經上香整整進行了一個上午,祈福儀式結束之後,除了四位皇子和主要官員大臣留在皇廟,其餘人等都是各回各家。青瓷師太主持的誦經完畢,眾人紛紛回到房間休息。因為是除夕,所以今天的飯食比以往好的很多,但依然只是素菜,疏芯心心念唸的肉菜今年是吃不到嘴裡了。

今天也是如風的生日,可惜連一碗麵和一個雞蛋都沒有。如風是有些落寞的,如此熱鬧的節日,如此重要的生日,沒有家人,沒有面條,沒有歡快,只是在為別人祈福,甚至連自已的存在都要小心翼翼。疏芯看到如風難過,便過來安慰她,“小姐,生日快樂,雖然現在咱們什麼都沒有,可是如果有一天咱們從皇廟出去,如果我們有自已的家,到那個時候,我就給你做很多很多好吃的,很多很多肉菜。”疏芯表情陶醉地一邊說著,一邊誇張地攤著手轉著圈,突然疏芯肚子咕嚕嚕地響了起來,逗得如風笑到停不下來。疏芯不好意思地摸摸肚子,看到如風笑了,她也就放心了。如風和疏芯吃罷簡單的晚飯,正在揉捏痠痛和青腫的膝蓋。這時候,她們忽然聞到食物的香味,窗前閃過兩抹鬼鬼祟祟的身影。這兩個身影竟然是朝著她們隔壁的遠處閃過去。二人旋即明白這是有人耐不住伙食不好,偷偷命家人送來美食。那一側遠處住著的正是如風名義上的妹妹,如今嫁入南清王府為側妃。看來這側妃混得不怎麼樣,竟然也被髮配到廟堂誦經。如風和這個妹妹當初都到了婚嫁年齡,她們的父親為了巴結皇親貴戚,想方設法把這兩個女兒都塞入不同的王府,這樣無論哪個女兒跟的王爺得勢了,都可以為木府帶來利益,女人啊,未嫁人之前是父權的棋子,出嫁之後是夫權的棋子,無論怎麼活著,女人必定是男權社會的棋子。如風本是嫡出之女,本應是她嫁入南清王府為側妃,而她的妹妹為了嫁入南清王府,不惜設計陷害如風讓她生了一場嚴重的疾病,差點死去。待如風病癒,她的庶妹已經出嫁半年了。如風錯過了皇家選秀,他的父親便退而求其次,聽說侯爺蕭文遠要娶一個小妾,忙不迭地把女兒送過來發展自已的人脈。親情在利益面前本就一文不值!如風回想起往事,默不作聲。“疏芯,熄燈,馬上就寢。否則容易招來麻煩。”除夕之夜,本是世間最熱鬧的日子,便這樣清冷的度過了。第二日是大年初一,眾人又開始來到廟堂誦經。誦經完畢,大家紛紛往回走。眾人皆竊竊私語,議論南清王側妃被罰抄寫孝經一百遍。南清王爺在廟堂祈福,因為這件小事辱沒了王府的面子,成為眾人的笑柄,很是不悅,據說南清王爺把側妃叫過去狠狠地責罵了一頓,這位側妃也成為了緊張的氣氛中的笑柄。面子,有時候真是吃人的東西,害人不淺,男人的面子就是利益,為了利益,男人什麼都能夠出賣。

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皇家兒女聚集的地方,爭鬥更是殘酷。人的第一本性是生存,生存的第一本性是爭鬥,爭什麼,鬥什麼,爭勇鬥狠,原始人的叢林原則從未消退,適用於各種社會。因為爭鬥是生存的必然要素,所以在茹毛飲血的時代過去之後,人們雖然不用再具備狼性的爭勇鬥狠才能生存下去,但是爭鬥卻已經刻入血液裡並變為遺傳因素一代代傳下去,久而久之,爭鬥已經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習慣。習慣是一種異常可怕的力量,習慣可以強化一切,習慣也可以消滅一切。習慣了三隻手,三隻手便是常態,習慣了四隻腳,四隻腳便是常態。習慣可怕,多數人的習慣更是可怕,假如眾人都是三隻手,只有你一個人兩隻手,你便是奇怪的,可能因此你會不被大眾或者人群接受,你會因為你和別人的不一樣受到排擠,習慣的審美力量瘋狂排擠一切小眾群體。人們慣常是按照習慣生活和生存的,有人說二十一天可以形成一種新的習慣。實際上,有時候,三天或者七天便能形成一種習慣。習慣在潛意識裡驅動著人的活動和思維,習慣讓人是生活在安全的舒適區,改變和革新通常首先需要到慣常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