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章 風雲再起

蘇瑤在宮廷中的地位愈發穩固,但她並沒有因此而放鬆警惕。她深知宮廷的風雲變幻無常,稍有不慎,便可能再次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所以,她依舊謹言慎行,對周圍的人和事保持著敏銳的觀察力。

然而,宮廷之外的局勢也開始變得動盪不安。邊疆戰事吃緊,烽火連天,國家面臨著外敵入侵的嚴重威脅。敵人的鐵騎如狂風驟雨般襲來,邊境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流離失所,哭聲震天。

皇帝為此憂心忡忡,每日在朝堂上與大臣們商議對策,眉頭緊鎖,寢食難安。朝堂之上,大臣們爭論不休,各抒已見。有的主張出兵迎戰,以強硬的姿態擊退外敵;有的則認為應當求和,透過割地賠款來換取短暫的和平。然而,這些爭論大多隻是空談,始終拿不出切實有效的應對策略。

蘇瑤深知國家安危關係重大,這不僅僅關乎著宮廷的榮辱,更關係著天下百姓的生死存亡。她決定挺身而出,為皇帝分憂。儘管她知道,作為後宮嬪妃,參與政事是一件極為敏感且充滿風險的事情,但她心懷大義,將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

她日夜翻閱古籍,在那堆積如山的書卷中尋找歷史上類似戰事的解決方法。燭光搖曳,她的身影在書房中顯得孤獨而堅定。那些古老的文字彷彿是沉睡的智慧,等待著她去喚醒。她仔細研究著前人的戰略戰術,分析著每一場戰爭的勝負關鍵,思考著如何將這些經驗運用到當前的局勢中。

經過數日的苦思冥想,蘇瑤終於向皇帝提出了一些獨到的見解。她建議皇帝在軍事上加強邊疆的防禦工事,增派精銳部隊,同時採用靈活的戰術,誘敵深入,然後予以痛擊。在政治上,她提議與周邊的友好國家結成聯盟,共同抵禦外敵。在經濟上,她主張加強國內的農業生產,保障軍需物資的供應,同時對商人實行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他們為戰爭捐款捐物。

皇帝聽了蘇瑤的建議,心中不禁為之一動。他開始重新審視這個一直以來被他視為溫柔賢淑的女子,眼中多了幾分敬佩和讚賞。然而,蘇瑤的舉動卻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滿和嫉妒。他們認為蘇瑤一個後宮女子,竟敢妄議朝政,這是對朝廷綱紀的嚴重破壞。

這些大臣在背後紛紛議論,說她干政,是後宮亂政的開端。他們向皇帝進諫,說蘇瑤的建議不過是婦人之見,不可輕信。更有甚者,開始在宮中散佈謠言,說蘇瑤心懷叵測,企圖透過干預朝政來掌控權力。

面對這些惡意的中傷和攻擊,蘇瑤感到無比的委屈和憤怒。她的一片赤誠之心,卻被人如此誤解和汙衊。但她知道,此刻不能退縮,不能被這些流言蜚語所打倒。她決定親自面對這些大臣,向他們解釋自已的初衷。

在一次朝會上,蘇瑤勇敢地站了出來。她面對著那些對她充滿敵意的大臣,目光堅定,聲音清脆而有力。“諸位大臣,我蘇瑤深知後宮不得干政的規矩。但如今國家危在旦夕,我身為陛下的妃子,怎能眼睜睜地看著陛下獨自憂心,看著百姓受苦?我所提的建議,並非為了個人的權力和榮耀,而是為了國家的安寧和百姓的幸福。”她的話語擲地有聲,讓一些大臣不禁低下了頭。

但仍有一些頑固的大臣不肯罷休,他們繼續指責蘇瑤越俎代庖,破壞了朝廷的秩序。就在局面陷入僵局的時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將軍站了出來。他捋了捋鬍鬚,說道:“蘇瑤娘娘的建議,雖出自後宮,但卻不無道理。如今國難當頭,我們應當以大局為重,共同商討應對之策,而非在此爭論不休。”老將軍的話讓眾人陷入了沉思。

皇帝見此情景,心中已有了決斷。他說道:“蘇瑤的建議,朕會慎重考慮。國家危難之際,朕需要的是能為朕分憂,為百姓謀福的忠臣。若有人再借此生事,朕絕不輕饒。”皇帝的話暫時平息了這場風波,但蘇瑤知道,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面。

蘇瑤回到宮中,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她知道,自已已經成為了眾矢之的,未來的路將更加艱難。但她並不後悔自已的選擇,只要能為國家和百姓做一點貢獻,哪怕付出再大的代價,她也心甘情願。

與此同時,邊疆的戰事愈發緊迫。敵人的進攻越來越猛烈,前線的戰報如雪片般飛來。皇帝按照蘇瑤的建議,開始調兵遣將,籌備物資。但戰爭的局勢瞬息萬變,每一個決策都關係著無數人的生死。

蘇瑤也沒有閒著,她在宮中組織宮女們為前線的將士縫製衣物,準備藥品。她還親自寫信給前線的將領,鼓勵他們奮勇殺敵,保家衛國。在她的帶動下,整個宮廷都瀰漫著一股緊張而又堅定的氣氛。

然而,就在戰爭的關鍵時刻,朝廷內部卻出現了叛徒。有人將朝廷的軍事部署洩露給了敵人,導致前線遭受了重大的挫折。皇帝龍顏大怒,下令嚴查此事。蘇瑤也意識到,這是敵人的陰謀,目的就是要打亂朝廷的陣腳。

在這內憂外患的時刻,蘇瑤能否幫助皇帝揪出叛徒,解決邊疆戰事,保衛國家的安寧?她的命運又將如何?宮廷內外,無數雙眼睛都在注視著她,等待著她的下一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