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5章 豬腦袋啊!

在李青松看來,那一艘艘的飛船僅僅只是居住飛船嗎?

不!那不是居住飛船,那是一塊塊農田!

就像是老農伺候農田,到了收穫季節便能收穫一袋袋的糧食一樣,李青松養育著這些居住飛船之中的普通人,便能源源不斷的產出科學家。

人口擴大到一定數量,誕生高智商、高科研能力的人才便不再是偶然,而是一種必然。

譬如優秀科學家的平均誕生比例為10萬分之一,那麼每有1000萬新生兒誕生,就幾乎必然會有100名左右的優秀科學家誕生。

或許會有偏離,但不會與100這個數字偏差太多。

這才是李青松不惜耗費眾多資源,建造這麼多居住飛船,不管去哪兒都將這些居住飛船保護在最核心的原因所在。

現在,這些居住飛船也開始一艘艘的被摧毀,這對於李青松來說,就像是當著老農的面,把他的農田一塊塊毀掉!

簡直不能忍!

可是……面對著那引力控制比自己更加深入且熟練,各種生物武器威力也比自己更高,便連機動性、防禦力都比自己更高,且懷抱著滿腔復仇火焰的星獸們,李青松又沒有什麼好辦法。

那就只能用出底牌了!在李青松的佈置之下,在己方防線幾乎要被衝破的這一刻,在己方艦隊拼死保護之下,承載著萬有力場元件的眾多空天母艦與各艘飛船再度集結。

這一刻,已經吃過一次虧的星獸們沸騰了。

原有的戰術體系瞬間打破,每一頭星獸都開始各自為戰,衝鋒方向雖然各自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

相互遠離,相互分散,竭盡全力降低單個區域內的星獸數量,降低密度。

很顯然,星獸們也吃一塹長一智,摸索出了對抗萬有力場的方法。

既然單靠硬抗扛不住,那就想辦法擴大你們萬有力場的覆蓋體積。體積越大,單位區域內所受到的影響便越低。

相同級別內,這大概可以算是萬有力場的唯一一個漏洞。

面對星獸們的動作,李青松唯一能做的便是加快萬有力場元件的搭建,同時竭盡全力調動艦隊,儘可能將星獸們匯聚在一個較小範圍內。

便在雙方這俱都竭盡全力的對抗之中,萬有力場元件終於搭建完畢,隨之啟動。

無窮無盡的爆炸與火光再次在太空之中閃現。搭配上這一片區域混亂的引力關係,以及因為空間扭曲而對於光線傳遞的影響,這一刻,整個天空都被時暗時亮,扭曲混亂的光線所充斥。

等這光芒終於慢慢消散,清點戰果,李青松看到縱然星獸們執行了唯一正確的應對方案,但仍舊有超過30萬頭龐大星獸被這一擊殺死。

另有約20餘萬頭星獸受到了較為嚴重的損傷,戰鬥力大大降低。

這一下進攻的收穫不能說小。但李青松心中仍舊滿是凝重。

因為他很清楚,這一次僅僅只是戰術上的暫時勝利,還影響不到整體戰略。

不要說擊敗這群星獸,此次勝利,便連讓己方主艦隊從被圍攻狀態下突圍都做不到。

最多也就只能勉強做到暫時降低被圍攻的壓力,讓自己能分出一些精力,進行地面工業建設而已。

而……萬有力場是自己最大的底牌。

這張底牌原本是應該用在更為關鍵的,可以一舉決定勝負的時刻,而不是用在戰局剛剛開始發展的此刻!

但李青松真的沒有辦法。

局勢發展與變化太快,這場戰爭都一開始,諸多不利因素便全部拉滿。如果此刻不用出這張底牌,那或許自己就根本沒有用出來的機會了。

遙望那顆氣態巨行星,李青松看到仍舊有源源不斷的龐大星獸衝破雲層匯聚過來,加入到對自己的圍攻之中。

他知道,那大概並不是星獸們留了手,在玩什麼添油戰術,而是……

這些後加入的星獸大機率是剛剛誕生出來的。

在那顆氣態巨行星內部幾乎必然有眾多星獸在瘋狂生產後代以補充前線損失。

按照這個速度,只需要不足10年時間,這一次萬有力場對星獸們造成的殺傷便會被完全抵消,星獸們的數量將再一次恢復巔峰。

這10年時間,是李青松唯一的搭建工業體系的機會。

“最大的底牌,才勉強換取到10年喘息麼……”

李青松深吸一口氣:“仍舊是那句話,先穩住局勢,其餘的以後再說!”

趁著現在來自星獸的壓力略微減小,李青松以幾乎瘋狂的姿態,與智慧生命工程師們一道,在這顆遭受了劇烈轟炸,整體幾乎散架的巖質大行星上開始了工業建設。

時間飛速流逝著。在這段時間中,李青松算是真真切切體會了一把什麼叫做被壓著打。

沒有絲毫誇張,沒有絲毫虛假。這十年時間裡,李青松所做的事情只有一件。

防守,全力以赴的防守,以那顆飛星為主要倚仗,時刻生產出大量的有人無人戰艦與無人作戰設施,然後不要錢一般投入到太空中去,被暴怒的星獸們毫不留情的殲滅。

不要說突圍出去,便連主動調集一些兵力,希望能在某個區域性戰場贏得一點戰術優勢都做不到,只能疲於奔命,哪裡的防線即將被突破,就手忙腳亂的調集戰備資源去堵窟窿。

但不管李青松如何忙碌,生產出多少戰備物資,這窟窿都像是補不完一般,補了這裡,那裡又冒了出來。補了那裡,別處又冒了出來。

要不是這些年來自己的科技又有了長足進步,數次將整支艦隊回爐重造,李青松根本不可能支撐到現在時刻。

但現在,李青松所受的這些煎熬終於看到了盡頭。

縱然這顆大行星上熔岩遍佈,地震頻發,時不時就有一座高山倒塌,是不是就有一座高山從平原上冒出來,李青松都仍舊以自己實打實引力中期的科技程度,硬生生的將完善的工業體系在這顆星球上造了出來!

面對這顆時刻處於震盪的星球,李青松挖了數萬條深度在數千公里的隧道,接連透過大當量氫彈爆炸的方式,將較大的不穩定因素提前誘發,令其在自己指定的方向和地點爆發,不讓它影響到自己的整體工業建設;面對那些不穩定的高山就直接炸平,面對有火山噴發風險的地方,就直接打洞降低內部壓力。如此一番調理,又使用特殊材料加固地層,壓制岩漿,總算是完成了這一任務。

那顆飛星此刻已經被消耗到所剩無幾。於是剩下的那一點資源封存,留待緊急時刻再用,來自大行星的資源供應終於接上了趟,眾多工廠同時開始轟鳴,各種各樣的戰備物資開始以比之前更快的速度誕生。

縱然此刻參與圍攻的星獸數量再度恢復到了遭受萬有力場轟炸之前的巔峰,原本岌岌可危的防線都仍舊在這一刻穩固了下來。

雖然仍舊面臨被壓著打的局面,但至少那種到處都是漏洞,讓李青松疲於奔命的局面已經被改觀了。

李青松終於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總算能暫時維持住了。那麼……下一步怎麼辦?”

雖然局面已經暫時可以維持住,但也僅僅只是維持住而已。

星獸們無法突破自己的防線,自己也無法突破星獸們的封鎖。而且自己必須要將所有精力全都放在工業生產上,連一點科學研究的精力都抽不出來,更不要說重新積攢萬有力場元件。

這樣耽誤下去,什麼時候是個頭?

再說此刻局勢實在太過僵持,萬一再有一點意外,譬如外邊再來一個哪怕僅有強核巔峰的星獸叢集,戰力平衡都會被瞬間打破,自己瞬間就要被全滅掉。

就算能一直僵持下去,可是灰蟲文明呢?天知道灰蟲文明在謀劃什麼事情,耽誤了這些時間,指不定事情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那麼……不如想辦法談判!

這星獸既然能和灰蟲文明達成協議,對自己佈下陷阱,現在說不定也能和自己談判。

這樣想著,李青松立刻開始以引力波、電磁波等形式,且採取莫萊斯文明的語言,向太空之中展開廣播。

“當初的事情並不怪我方,我方也只是受到了無妄之災而已,貴方不能將星獸國度覆滅的原因安在我方頭上!毀滅者文明同樣是我方敵人,如今銀河聯盟組建,我方正打算加入,與其餘文明一同向毀滅者文明宣戰!如今我方工業體系已經搭建完成,貴方並無攻破我方防線之能力。既然如此,與我方在此糾纏毫無意義,如果貴方想要復仇,不如與我方一同加入銀河聯盟!為促成合作,我方願意向貴方移交科技資料、高科技含量資源等,如貴方有其餘需求,我方也必將盡力提供,一切都可以談!我們是盟友,不是敵人!”

李青松並不太清楚星獸天災的進化需要什麼,也不知道這些科技資料對它們是否有用處。

但至少李青松拿出了自己的態度。你們要什麼,我給你定製就是了!

但李青松再一次失望了。

這一次星獸們沒有再沉默,而是做出了回覆。

“毀滅者文明要死,你們藍圖克文明也要死!先滅掉你們,我們再加入銀河聯盟,滅掉毀滅者文明!”

李青松心中剎那間滿是怒火。

你們既然已經知曉當前局勢,為什麼還是如此偏執,非得滅掉我?但無論李青松如何費盡口舌分析利弊,星獸們的回覆都只有那一句話。

毀滅者要死,藍圖克也要死!

“你們都是一群豬腦袋!”

李青松氣到破口大罵:“怪不得你們星獸國度如此輕易就被滅了!既然你們非要我死,那就怪不得我了!”

此刻,李青松心中再無僥倖。

李青松之前便在謀劃一個新的戰術。

這個戰術很簡單,那便是突破星獸們的防禦圈,派遣一支牧電艦隊,護送電磁生命們到恆星上去,然後再以牧電艦隊為掩護,保護著電磁生命們以恆星為基點,為己方提供助力。

相信有了恆星大炮的加入,戰局便會向有利於己方的方向發展。

只是這個戰術面臨一個難題。

星獸們雖然無法突破自己的防線,但自己也幾乎不可能突破星獸們的包圍圈。

自己根本就沒辦法將電磁生物們送到恆星上去。

但現在,李青松有了一個辦法。

既然我只能被限制在星球周邊無法離開,這一戰術又必須要將電磁生命們送到恆星上去,那麼……

我就把這顆星球推到恆星邊緣去!

推動一顆行星對於李青松來說原本不算什麼的。只是此刻星球剛剛遭遇重創,整體極不穩定。再強行推動,自己的工業體系還不知道要遭受多大影響。

但現在顧不得了!既然你們星獸如此不通情理,工業體系的損失我也認了!李青松咬著牙,立刻冒著被星獸們突破防線的風險,強行抽調出一部分生產力投入到了行星推進器的建設之中。

大不了再回到之前到處都是漏洞的局面。反正之前也不是沒有經歷過!心中發狠,那一座座高聳如同山嶽的行星推進器便一個個的聳立了起來。

為了應對此刻這顆行星那混亂的環境,李青松不得不將這些推進器的地基挖的極深極深。最深的一個,其深度甚至達到了1000公里。

在這1000公里厚度的破碎岩層之中,李青松還不得不橫向開挖出了幾十層拓展面,在內部灌注了巨量的特種水泥,將整個地層都凝固住,如此才算是讓這顆破碎的星球有了承受推進器龐大推力的能力。

這導致李青松的行星推進計劃複雜困難到了極點。

外部圍攻,內部工程進展緩慢,局勢惡劣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但李青松咬著牙,總算是硬抗了過來。

足足十餘年過去,一百餘萬臺行星發動機終於全部建成。

啟動!

剎那間,猛烈的等離子體尾焰如同大炮一般衝向天空。下一刻,位於那一片空域的所有飛船和星獸,不論敵我,全部如同遭到了砂紙打磨一般,直接被吹成了星際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