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鷹這種事情,顧曉月也是頭一回做,但她有系統呀,由系統手把手的教,還怕馴不好?
等鷹的傷好後,顧曉月用木頭做了一塊兒木哨,搓了一條特別長特別結實的長繩,就開始了她的馴鷹之旅。
“熬鷹”是馴鷹的第一步,將鷹的眼線解開後,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把鷹架在手臂上,到處走,熟悉環境。
這隻大鷹異常兇猛,剛開始顧曉月沒警惕,直接啄她,幸虧她躲得快,不然她這漂亮的小臉上就會多一塊兒洞了。
一整天下來,顧曉月手臂痠痛的不行,但熬鷹一旦開始就不能中途停止,只能拖著痛的要死的手臂爬起來繼續。
一般“熬鷹”過程需要8-15天的時間,直到鷹架在馴鷹人的臂上能夠安心進食、睡覺,“熬鷹”就算基本完成了。
但顧曉月這隻鷹,她熬了整整45天,才成功了。
“熬鷹”後,調膘水是馴鷹的關鍵,“膘水”是指鷹肚子裡的油水。在“熬鷹”的頭一兩天內,鷹每天要吃約三兩上好的新鮮牛肉,讓它吃飽,吃好。然後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就要控制鷹的進食量,每天僅讓它吃八九成飽,讓鷹保持在最佳的“膘水”。
她沒有牛肉,就殺了一頭羊。
“膘水肥”的鷹不願捕獵,“膘水瘦”的鷹雖有強烈的捕食慾望,但會因體力不支難以捕到獵物,只有恰到好處,才能訓出一隻好鷹。具有豐富經驗的訓鷹“老把式”可以透過觀察鷹的眼神、動作、體形判斷出一隻鷹的“膘水”是否達標。
她沒有那麼強的觀察力,但系統有啊,管他什麼亂七八糟,系統一掃描,就知道可不可。
馴鷹的最後一步是在鷹進食的時辰將鷹帶到空闊的地帶,解開腳釦,讓鷹自由飛翔,然後舉起平時架鷹餵食的一隻手臂,喊著口令,讓鷹飛回手臂吃食。直到在任何地方只要鷹聽見口令,就飛回主人手臂上才算大功告成。
把繩子解開的那一瞬間,顧曉月心都在跳,要是鷹不回來直接飛走,那她這些天吃的苦算是白吃了。
當哨聲響起,大鷹在空中盤旋一圈,飛回了顧曉月的手臂上,顧曉月才鬆了一口氣。
她摸摸大鷹的腦袋,“大壯,給你喂的那些肉沒有白喂。”
遠處的張啟靈只覺得顧曉月摸大鷹的手法異常熟悉。
接下來幾天,顧曉月一直在訓練不同的口令,鷹怎麼做。
大鷹很聰明,只訓了一週左右,算是把鷹給基本馴好了。
鷹馴好後,巡山的任務就交給了鷹,她也放心讓張啟靈跑遠一點兒玩兒了,跑出系統的監測範圍也沒關係,大壯會幫她看著張啟靈的。
張啟靈兩歲的時候就開始抽條了,從原來的白白胖胖的湯圓兒變成了一個酷boy,就是頭髮長了點兒,像個野人。
顧曉月決定給他剪頭髮,拿起刀手起刀落,張啟靈的碎髮隨著風飄落在地。
“快!寶貝!新發型剪好了,快看看是不是特別好看。”
木盆的水面倒映出他的臉,額頭前的頭髮被剪了大半兒,露出一雙黑白分明的眸子。
劉海參差不齊,像是被狗啃的一樣。
看著母親一臉期待的樣子,他還是輕“嗯”了一聲,表示認可。
“好看就行,去玩兒吧,阿媽要去幹活了,讓大壯跟著你,別跑太遠。”
顧曉月把虎頭帽子往張啟靈的頭上一戴,打發他去玩兒。
這個年紀的他只能做一點兒輕鬆的活兒,比如割草,撿點兒野果子,野板栗。
他會在離家遠一些的地方對自已進行訓練,現在他不在張家,就沒有張家提供的那些藥浴,他更要加大訓練量才行,不然趕不上前世的那種強度。
他不會在山裡待一輩子的,命運給他的漫長歲月裡的遺憾,比一般人多得多。
只有強大了,才能去自已想去的地方,幹自已想做的事情,保護自已所珍視的人。
每天回來他總是帶著一身泥,顧曉月也不會責備他,小孩子嘛,皮一點兒是正常的,只要沒摔斷胳膊腿,那就沒多大關係。
三歲的時候,顧曉月給張啟靈的生日禮物是一個彈弓,射程不遠,但是力道很足,用來打一些小動物是絕對沒問題的。
顧曉月給他彈弓就是為了讓他自已玩兒,打發時間,沒想到,她兒子準頭還不錯,隔一段時間就能帶回來一些小動物。
張啟靈吃著碗裡的飯,看著在床上數金子的母親,思考如何合理的開口讓母親搬家。
通天河那群離開的海外張家人,是在他五歲左右被族人發現,帶回來本家交由他處置。
也就是說,在他五歲左右,通天河這個駐紮地會有張家人來發現駐紮地並沒有張家人,他現在太小了,根本保護不了母親,必須儘快離開。
顧曉月感覺到了張啟靈的視線,笑著說:“阿媽在數你的老婆本呢,待會兒就吃飯。”
這幾個墜子還有一些碎銀子碎金子,就是她們娘倆的全部家產了,如果遇到必要情況要出西藏,這些錢就是她們安身立命的東西。
顧曉月用小盒子將其裝好,上桌吃飯。
“對了,小羅布,一到十都會背了嗎?”
張啟靈點頭。
忙碌之餘,她也不忘對張啟靈的教育,他很聰明,教過的東西都能很快記住,不需要顧曉月操太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