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章拼湊的娃娃

驚悚發現

在成功解救部分失蹤者後,林宇、蘇瑤和陳博士繼續深入調查人口失蹤案。一天,警方接到報案,在城市邊緣的垃圾處理場,拾荒者發現了一個詭異的“拼湊娃娃”。這娃娃由不同顏色、材質的布料拼接而成,仔細一看,每塊布料竟都隱約呈現出人體面板的紋理,且散發著一股淡淡的腐臭味。

林宇三人迅速趕到現場,陳博士小心翼翼地將“娃娃”裝進證物袋帶回警局。經過詳細檢驗,他發現這些布料確實是用人皮製成,且來自不同個體,其中部分人皮與之前失蹤者的DNA比對成功。這一發現讓案件變得更加驚悚和複雜。

新線索浮現

蘇瑤對“拼湊娃娃”的製作工藝進行分析,發現其針法細膩、獨特,不像是隨意為之,倒像是遵循某種特定的儀式或規律。她推測,兇手可能是一個對人體構造有深入瞭解,且具有特定宗教或神秘主義背景的人。

與此同時,林宇在調查失蹤者的遺物時,發現其中一名失蹤者曾收到過一封匿名信件,信上畫著一些奇怪的符號和一個類似娃娃的圖案。將信件上的圖案與“拼湊娃娃”對比,竟有幾分相似之處。林宇認為,這封信可能是兇手發出的某種暗示或預告。

迷霧重重的調查

三人順著信件的線索展開調查,透過對失蹤者社交圈子的進一步排查,發現一個名為“神秘藝術研究會”的組織與失蹤者有過間接聯絡。這個組織表面上是一個藝術愛好者的交流團體,但行事低調神秘,活動內容也鮮為人知。

林宇、蘇瑤和陳博士偽裝成藝術愛好者,設法混入該組織的一次聚會。聚會上,成員們談論的話題晦澀難懂,充滿了各種隱喻和暗示。蘇瑤憑藉敏銳的觀察力,注意到一名成員在看到“拼湊娃娃”照片時,眼神中閃過一絲驚恐和慌亂。

鎖定嫌犯

林宇和陳博士不動聲色地對這名成員展開調查,發現他名叫周明,是一名外科醫生,對人體解剖學有著深入的研究,且對神秘學和暗黑藝術極為痴迷。他的住所距離發現“拼湊娃娃”的垃圾處理場不遠,種種跡象表明他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警方對周明的住所進行了秘密監視,發現他經常在夜間外出,行蹤詭異。在掌握了足夠的證據後,林宇帶領隊員們對周明的住所展開突襲。

真相大白

在周明的地下室,警方發現了一個恐怖的“娃娃製作工坊”,裡面擺滿了各種人皮製成的娃娃半成品,以及失蹤者的個人物品。面對鐵證,周明交代了自已的罪行。原來,他因對現實世界感到失望和厭倦,沉迷於一種扭曲的“藝術創作”,認為透過將失蹤者的人皮製作成娃娃,能夠賦予他們“新的生命”,從而實現自已所謂的“藝術理想”。

隨著周明的落網,這起令人毛骨悚然的“拼湊娃娃”案件終於告破。林宇、蘇瑤和陳博士再次憑藉著他們的智慧和勇氣,揭開了隱藏在黑暗中的真相,為那些失蹤者討回了公道。然而,這一系列案件所帶來的衝擊,讓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維護城市安寧的責任之重,他們將繼續堅守崗位,守護明洲市的每一個角落。

案件餘波與社會影響

“拼湊娃娃”案告破的訊息在明洲市引起軒然大波。市民們在震驚於兇手殘忍行徑的同時,也對警方的高效破案拍手稱讚。媒體對案件進行了廣泛報道,林宇、蘇瑤和陳博士成為民眾心目中的英雄,他們的事蹟激勵著更多人相信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為了避免類似悲劇重演,明洲市警方聯合教育部門、社群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宣傳活動。學校加強了對學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社群則組織志願者活動,關注居民心理健康,及時發現和干預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

警隊內部的總結與提升

在警局內部,林宇、蘇瑤和陳博士的特別行動小組成為學習榜樣。他們針對此案召開了多次經驗分享會,詳細講解案件偵破過程中的思路、方法以及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林宇強調,面對複雜且變態的犯罪,細緻的勘查、大膽的推測以及緊密的團隊協作是關鍵。蘇瑤分享瞭如何從看似微不足道的線索中挖掘出關鍵資訊,陳博士則介紹了先進的法醫鑑定技術在案件中的應用。

這些分享會不僅提升了警隊整體的業務水平,也促使警隊在應對此類極端犯罪方面制定了更完善的預案,加強了對犯罪心理學和神秘學相關知識的學習與研究。

三人小組的新徵程

經過這起案件,林宇、蘇瑤和陳博士之間的默契更加深厚。他們深知,城市的安寧需要他們時刻保持警惕。儘管案件帶來的壓力和陰影在短期內難以完全消散,但他們依然堅定地投身於新的工作中。

每一次新的案件都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守護正義的機會。他們帶著對警察職業的敬畏和對市民的責任,繼續在明洲市的大街小巷穿梭,用智慧和勇氣捍衛著這座城市的和平與安寧,成為明洲市永不落幕的正義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