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阿納絲塔夏你到底是誰?
船在蘇爾古特等我。船長和船員都在等我的指示。但是我完全沒辦法專心計劃接下來的路線,因此我下令繼續停留在蘇爾古特為當地居民舉辦派對,繼續展示商品和提供交易服務。
我的內心都被先前和阿納絲塔夏在一起的經歷佔滿了。我在店裡買了一堆書,全都是普及科學和描述超自然現象、超能力的書,還有西伯利亞的邊疆史。我把自已關在包廂裡,希望從書中找到解釋。
我的內心開始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一些疑問。其中一點直到今天仍困擾著我,我在想,我們的教育體系和撫養小孩的方式,足以讓每個人瞭解存在的意義嗎?足以讓每個人安排自已的人生、知道什麼對自已來說是最重要的嗎?這個體系幫助了我們,還是妨礙了我們瞭解人的本質與生命目的呢?
我們建立了龐大的教育體系。靠這個體系的基礎——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來教育我們的孩子、教育彼此。這個體系教我們發明創造,教我們飛上太空。我們遵照它建立人生,利用它創造自已的幸福。
我們努力瞭解宇宙、原子,喜歡用聳動的標題在報紙和科學期刊上描述與討論各種反常的現象。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有一個現象我們一直在迴避,全力地迴避!我們好像很怕談到它,而我們害怕是因為它能輕而易舉地摧毀我們基本的教育體系和科學理論,它在嘲笑我們的現實生活!我們老是想要假裝這個現象不存在。但是它存在!而且會一直存在下去,不管我們怎樣忽視它、迴避它。
好好看它一眼的時候到了,不是嗎?而且說不定,我們全體人類也該是時候,好好腦力激盪一番,集合所有人的智識,回答下列問題:為什麼這麼多偉大的思想家,沒有一個例外,在創立多數人所遵循的——至少是嘗試著要遵循——宗教與哲學性的教誨之前都是隱士?為什麼他們要隱居起來,住在森林裡?請注意,是森林,而不是某個超級學院。
為什麼《shengjing·jiuyue》中的moxi,退隱歸來向世人揭示刻在石板上的智慧之言之前,進入高山曠野如此之久?
為什麼耶穌基督要和他的門徒隔離,一個人進入荒漠、山區和森林?
為什麼公元前六世紀一個名為悉達多·喬達摩的印度男子在森林裡隱居了七年?
隱者悉達多.喬達摩後來離開森林,帶著幾千年後仍撼動無數人心的教誨回到塵世中。人們蓋了許多宏偉的寺廟,並將他的教誨統稱為佛教,後來又稱他為佛陀。
生活的時代距離我們不是那麼遙遠的歷史人物,例如聖賽拉芬·薩洛夫斯基、聖賽吉·拉董尼茲斯基,為什麼同樣進入森林隱居,並在短時間內獲得高深的智慧,使塵世間的君王不惜跋山涉水,只為親耳聽取他們的諫言?
人們在他們隱居的地點建造修道院和宏偉的教堂。例如至今仍吸引大批民眾參訪、位於莫斯科州賽吉耶夫鎮上的聖三一修道院。而這一切不過是從一個森林隱士開始的。
為什麼?是誰,是什麼,幫助了這些人,使他們開悟?誰賦予他們知識,誰帶領他們深入瞭解生命的本質?他們在森林隱居時,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做些什麼、思考些什麼?是誰教他們的呢?
這些疑問,在我遇見阿納絲塔夏不久後一一浮現。我開始查閱有關隱士的資料,翻遍了所有我能找到的資料,但依然沒有找到答案。為什麼他們隱居的生活經歷都沒有被記載呢?
我認為我們需要一起找出答案。現在我嘗試著把我在西伯利亞泰加林,和阿納絲塔夏相處的三天內所發生的事,以及我自已的感覺,儘可能地描述出來,期盼有人可以理解構成這些現象的要素是什麼,進一步認清我們的生活模式。
據我的所見所聞,目前只有一點是確定的:那些隱居在森林裡的人,包括阿納絲塔夏,他們看待我們整個生活的角度和我們不太一樣。阿納絲塔夏有些觀念甚至和一般人的普遍認知有180度的差異。誰比較接近真相?又有誰能評斷?
我的任務只是把我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並不提供答案——我把這個機會交給別人。
此外,我也很想知道,因為想要幫助鄉下女孩而喊著\"我愛你,弗拉狄米爾!\"的阿納絲塔夏,是否真的因此就對我產生了情感。
為什麼這樣簡單的一句話,我們說起來往往不帶著應有或足夠的情感,卻超越了年齡和不同生活觀點的差距,對阿納絲塔夏產生了影響?
我在普及科學的書裡找不到答案。接著我拿起《shengjing》,發現答案就在那裡。《約翰fuyin》一開頭就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 and the Word was God .)
這是本神奇的書!一次又一次,它簡潔又精準的詮釋令我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這下清楚多了。不懂得狡詐欺瞞的阿納絲塔夏,她的話都不是隨便說說的。我還記得她曾經說過:\"我忘了一句話不可能只是單純地說出來,它背後一定包含有感情、意識,與真實可信的自然資訊。\"
噢,天哪!她怎麼這麼不幸!為什麼偏偏對我說了這句話?我年紀不輕了,是個有家室的人,而且飽受我們那個世界諸多誘惑——就像她說的,那些毀滅性、黑暗的誘惑。像她這樣心地純潔的人值得配上更好的人。可是誰會愛上生活方式、思考邏輯、聰明才智都如此特別的她呢?
她第一眼看起來是個普通女孩,只不過特別漂亮有吸引力,但是隻要你和她相處,你就會發現,她彷彿是另一種不存在理性範圍內的生物。也許我之所以有這種感覺是因為我沒有足夠的知識,也不夠了解我們的生命本質。其他人可能對她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我記得我離開的時候完全沒有想要親她或抱她的意思。我不知道她是不是想要我這麼做。她到底想要什麼呢?
我記得她和我談到她的夢想。她的愛真是一種奇怪的哲學:為了幫助企業家,要為企業家成立友誼互助的團體;要把她的想法寫成書給大家;要讓大家穿越黑暗力量時光。
而且她深信不疑!她相信這一切都會成真。我還答應她試著為企業家成立友誼互助的團體,試著寫書。現在她大概對這抱有更大的期望了。她應該想一些比較簡單,實際一點的東西才是。
我深深地同情起阿納絲塔夏。我想到她待在森林裡等待美夢一一實現的樣子。如果她只是等待,只是做白日夢還好,但是她很有可能已經開始採取行動,不斷地發射她那美好的光線,將她內心的巨大能量一點一滴地消耗掉,並且堅持相信不可能發生的事。雖然她已經把她的光線能力展現給我看,也試著解釋過了,但我的理智依然拒絕接受那是真實存在的東西。請各位自行判斷——她說她把光線照向別人,將看不見的光照在那個人身上,然後把她滿懷熱烈的美好與光明傳送給那個人。
\"不,不是這樣的,別以為我在干涉別人的精神狀態,或是入侵他人的心智。人有拒絕或接受的自由,至於到什麼程度,就看他自已的喜好、有沒有合乎他的心意,還有他可以容納得下多少。這個時候,他的氣色也會變得比較亮,疾病會從他身上減少或完全消失。祖父和曾祖父有這種能力,而這種能力,我也一直都有。小時候,曾祖父和我玩的時候教過我。不過現在我的光線已經比祖父和曾祖父強了好幾倍,他們說,那是因為我心中產生一種叫作愛的特殊情感。它光彩奪目,甚至有點灼熱,我心裡滿滿都是,我想要把它送出去。\"
\"送給誰呀,阿納絲塔夏?\"我問。
\"給你,給大家,給所有願意接受的人。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感覺到美好。等你開始如我夢想般行動,我會把這些人帶到你面前,然後你們一起……\"
想起她的臉,想起這一切,我突然覺得自已實在沒辦法不幫她完成這個願望,至少也要試試看,否則我會因為惴惴不安而折磨一輩子,認為自已背叛了阿納絲塔夏的夢。雖然她的夢不切實際,但是她這麼殷勤地期盼它可以實現。
我下定決心,命令輪船直接開回新西伯利亞。
我把卸貨和拆除展覽裝置的工作交給公司的總經理,和我太太做了交代之後我就隻身前往莫斯科。
我去莫斯科,為了實現——至少實現一部分——阿納絲塔夏的夢。
未完待續……
後記
第一本書推出時,我是自已在地鐵站販賣的。書店、書商都不要它,因為我名不見經傳,而且這類主題他們也不感興趣。然而,書賣出去了,書店開始進貨,出版社爭相搶著代理,書本發行以後,讀者的信件開始如雪花般飛來。詩——不斷地在信裡出現。緊接著,還有吟遊歌者的歌曲、藝術家的畫作。更不可思議的是,阿納絲塔夏的話語以一種超乎尋常的方式影響著人心。我繼續和阿納絲塔夏碰面,如今已寫下了十本書。還有一本讀者的創作,集結了他們的信件和詩作,名為《俄羅斯人的心靈在阿納絲塔夏的光芒中鳴響歌唱(暫譯)》。我們續集中再會!
弗拉狄米爾·米格烈
編輯推薦
\"如何與自然共存?\"如果你讀完本書會不自覺地思考這個問題。那麼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作者希望透過阿納絲塔夏獨特的生活方式告訴讀者,用心去感受自然力量的重要性。阿納絲塔夏一直在思考人類活著的真諦,她試著剖析歷史上不同時期、不同民族所經歷過的生活,想找出我們已知的歷史中最快樂的那段日子。她同時也相信我們會住在美好的土地上,那是我們用思想以及雙手創造出來的美好。
如果你想要快樂與自由,希望這本書能給在都市生活的你一點自由呼吸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