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章 後遺症

“真好了?”朱淩不確定地問。

其他小說裡的青黴素,那可是神藥。

他不能確定,就希望朱棣能活著,哪怕是個普通人也好。

“當然,我現在覺得自己能吃下一頭牛。”

朱淩苦笑。

壞了,後遺症真給治好了。

他得儘快勸老劉離開京城才是。

萬一被發現了,就推給老劉。

“那就好。”

“這些日子的事情,我已經知道了。”朱棣少年老成道,“你幫了我大忙。”

朱淩點點頭。

“既然外圍的反叛已經平定,我們也該回京覆命了。”朱棣道,“這一次入京,你隨我面見父皇,我會讓父皇給你嘉獎的。”

朱淩輕咳一聲,“這就不用了。”

“為什麼?”朱棣不解。

“我朱淩為國為民,不求回報。”朱淩道,“萬一我有什麼萬一,也請殿下不要暴露我的身份。”

朱棣拍了拍胸脯,“這個你放心吧,我還怕父皇虧待了你,既然你不要,那就算了。”

朱淩點了點頭。

此時,他心中想的是,萬一朱元璋發現了他的後遺症,豈不是把他給暴揍一頓?

“原來如此。”

朱棣點頭,心中很是欣慰。

如今的青州,已經恢復了平靜。

隨著兗州通道的開啟,越來越多的援兵、物資開始進入青州。

朱淩和朱棣各自帶隊,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總算將那些還活著的人找到了。

接下來,就是青州的建設了。

青州城作為震源中心,受災十分嚴重。

大半個城牆都塌了。

好在,青州城不會與北元對上,不然,此時正是北元南下的好時機。

開工之前,朱淩卻叫住了朱棣。

“幹什麼?”朱棣不解。

“想要建設一座城,需要耗費大量的物資。雖然朝廷有錢,但咱們能省則省。”

朱淩笑道。

此時,京城裡的錢莊銀行應該建好了吧?

朱淩搓了搓手,該收割一波韭菜了。

朱淩開始寫信,依舊靠李善長的人送到朱元璋的手裡。

此時的朱元璋,已經收到了朱淩的第一封信。

“與外界拉開界限?”

朱元璋皺了皺眉頭,這是什麼意思?

待仔細看完,他勃然大怒。

太子竟然敢聯絡大臣,殘害百姓!

雖然朱淩在信裡寫明瞭,這些都是他的猜測。

但朱元璋明白,這是有人故意為之。

太子讓他失望至極!

他又接著往下看,不由皺緊了眉頭。

老四?朱元璋搖頭。

他立下了嫡長子繼承製,雖然太子讓他失望,但皇位繼承人只能是太子。

老二?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信箋。

老二倒真是個聰明伶俐的人物,只是有些虛偽,他親耳聽到他對百姓的論斷。

雖然心中疼他,但一個視百姓如草芥的皇子又怎會君臨天下。

大明江山才傳了二代,就成了秦二世。

老三雖有些聰明機靈,也有善心,但是。

他無奈的想到那可憐的御廚。

御廚的身份關乎著一個皇子的膳食,老三多次拳打腳踢,肆意羞辱。

保不準哪一天,御廚不堪受辱,直接做了也不是不可能。

到時,又是一個秦二世。

老五倒是沉迷於醫學,讓他舞刀弄槍、吟詩作對是不大可能了。

去太醫院倒是跑得比兔子還快,好像太醫院是他的後宮一樣。

至於餘下的皇子,還看不出什麼來。

這麼一對比,老四是最合適的人選。

朱元璋搖頭,將手中的信件燒為灰燼。

但是朱溧的那句話卻記在了心裡。

少與朝堂沾染?不知道這小子又琢磨出了什麼來。

可惜,他身為帝王,不可能出京去親自問問他。

朱元璋握著朱溧的信件在朝堂上頻頻看向太子朱標。

果然見他交好與幾個文臣。

朱元璋眉頭微皺,他不是一個疑心重重的天子。

但眼中看著朱標與幾個文臣交好,心中卻難免生疑。

這幾個人臣,在朝堂上謹小慎微,頗有種如履薄冰之感。

但太子卻與他們交好,莫不是想要以他們為助力?

朱元璋壓下心中的猜測,並未將心中的疑慮宣之於口。

只是默默的看著太子行事。

果不其然,朱標帶著幾個文臣上書,請舉兵收復邊境。

朱元璋眉頭微皺,兵者,詭道也。

這幾人看上去小心謹慎,但邊境兇險,真的到了戰場上,能有幾分保命之道?

但朱標與幾個文臣卻將事情說得信心滿滿,好像邊境一戰就能收復似的。

朱元璋沉默不答,只是詢問:“何人領兵?”

朱標立刻答道:“臣弟願往!”

很好,不去給自己添堵了。

朱元璋壓下心中的冷笑,朱溧的話讓開始讓朱元璋重新打量這個兒子。

只見這個一向沉穩的兒子露出幾分鋒芒之色。

朱元璋心中更加憂慮了,難不成真的讓老二上位?

他忍不住說道:“老二倒是可堪大用。”

朱標立刻反駁道:“二哥一向視百姓為草芥。”

“怎如四弟愛民如子?”

說著,將手中的奏摺遞上。

朱元璋接過奏摺,只見上面寫著:“請陛下命太子舉兵。”

語氣懇切,不似作假。

倒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老四對太子倒是忠心不二。

想到這裡,他心中對朱溧又生了幾分忌憚。

朱元璋掛念老四,導致上朝的時候都有些走神。

直到戶部尚書楊思義出列,他才發現自己最近掛心的事情有了結果。

“啟稟聖上,韓國公李善長在前不久確實與臣等商量過科舉大典一事,可隨後便離開了京城,如今已至青州。”

他話音剛落,朱元璋便皺緊了眉頭。

這李善長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竟敢擅自離京?

朱標近日以來,一直忙於科考相關事宜,也是在前不久才知曉這一訊息。

可朱標卻並未立刻稟告,而是打算在今日朝上,由朱元璋親自敲定此事。

可沒想到,李善長不在,朝野動盪,他竟連一道合適的旨意都定不下來。

一時間,朱元璋龍顏大怒。

可朱標卻似乎並未察覺,只是站在一旁,神色淡漠地看著這場鬧劇。

朱元璋見到兒子事不關己的模樣,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可他畢竟是一國皇帝,只能強壓下心中的怒火,對著隨行的太監說道:“傳旨,命東宮詹事府監紀燕王朱桀回京。”

太監領命而去,朱標這才接過了話頭:“父皇,兒臣有一言。”

“何事?”

“兒臣以為,李相不在,朝中自然有其他人可擔此大任。兒臣已與前幾****及幾位重臣詳談過,近日便能有結果。”

朱元璋聽完,面色稍緩。

可語氣中依然威嚴無比:“朕不允。”

朱標一愣:“父皇何意?”

“朕以為,此時不宜讓東宮諸臣離京。”

“父皇聖明。”朱標恭聲道。

兩人一唱一和間,似乎李善長的離京對朝局並未造成任何影響。

可事實上,李善長雖在不在京,卻自始至終都牢牢地掌控著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