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性格完善與自我成長的持續進階

一、認識自我性格的不足——開啟完善之路的前提

(一)從日常行為習慣洞察性格短板

我們日常的行為習慣往往是性格的外在體現,透過仔細觀察這些行為表現,便能發現性格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例如,小李是個工作積極、上進心很強的人,但他有個習慣,就是每當遇到與同事意見不合的情況時,總是急於表達自已的觀點,甚至會不自覺地提高音量,試圖強行說服對方。從這個行為可以看出,他性格中有著急躁、缺乏耐心傾聽他人意見的短板。在一次專案討論會上,同事提出了一種新的營銷方案思路,小李一聽就覺得不太可行,沒等同事詳細解釋完,就立刻打斷並闡述自已的想法,弄得同事很尷尬,現場氣氛也一度變得緊張。這不僅影響了團隊的協作和諧,也可能導致一些好的創意和想法被扼殺在搖籃裡。

再看小張,他平時做事總是拖拖拉拉,制定好的計劃很難按時完成。比如他計劃每天早起學習英語,準備考雅思出國深造,但鬧鐘響了後,總是要磨蹭很久才起床,學習的時候也是一會兒刷刷手機,一會兒又被別的小事分散注意力,結果幾個月過去了,英語水平沒什麼實質性的提高。這種拖延的行為習慣反映出他性格里缺乏自律和執行力的問題,使得他難以將想法有效地轉化為實際行動,進而影響他目標的達成。

還有小王,在社交場合中,他總是默默地站在角落,很少主動去和別人打招呼、交流。即使別人主動找他聊天,他也只是簡單地回應幾句,顯得很拘謹。這體現出他性格內向、不善社交的一面,長期這樣下去,會限制他拓展人際關係、獲取更多機會,比如在工作中,一些需要透過人脈資源來推動的專案,他可能就會因為不善於與人交往而錯過。

(二)藉助他人反饋精準定位性格缺陷

除了自我觀察,他人的反饋也是準確把握性格缺陷的重要途徑。家人、朋友、同事等與我們有著密切接觸的人,往往能看到我們自已所忽視的性格問題。

老趙在單位裡是個技術骨幹,業務能力很強,但他的領導和同事們都覺得他有些過於固執已見。有一次,團隊在攻克一個技術難題時,大家提出了幾種不同的解決方案,並一起討論各自的優缺點。可老趙認準了自已的那套方法,對其他人的建議置若罔聞,即使後來實踐證明他的方法遇到了瓶頸,他還是不願意嘗試別的思路。領導找他談話,指出他這種固執的性格會阻礙團隊的創新和專案的進展,讓他要學會傾聽和接納不同的意見。家人也反映,在家裡討論一些事情時,老趙同樣很難被說服,總是堅持自已的看法,這有時會引發不必要的矛盾。

又如,小陳的朋友們覺得他太好面子,在很多場合為了維護所謂的“面子”,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比如大家一起出去吃飯,結賬的時候小陳總是搶著買單,哪怕自已當時經濟狀況也不寬裕,就因為怕別人覺得他小氣。有一次和朋友去旅遊,在選擇遊玩路線時,他明明知道其中一條線路不太合理,但因為之前自已誇下海口說對當地很熟悉,就不肯改變主意,結果導致整個行程走了不少彎路,大家玩得也不盡興。朋友們多次提醒他不要太在乎面子,可他總是不以為然,直到後來意識到這種性格特點給他的生活和人際關係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才開始重視起來。

還有小李的同事們發現他情緒波動比較大,一點小事就能讓他的心情變得很糟糕,而且這種負面情緒還會影響到周圍的人。比如在辦公室裡,如果電腦出現一點故障,耽誤了他幾分鐘工作時間,他就會煩躁不安,嘴裡不停地抱怨,讓整個辦公室的氛圍都變得壓抑起來。同事們委婉地跟他說過要控制一下情緒,可他自已卻沒太在意,直到後來因為情緒問題和一位重要客戶發生了不愉快,差點影響到業務合作,他才意識到自已性格中情緒管理能力差這個嚴重的缺陷。

(三)深度反思過往經歷挖掘性格隱患

回顧過往經歷,尤其是那些經歷了挫折、失敗或者人際關係出現問題的情況,深入分析其中自已性格所起的負面作用,能夠幫助我們挖掘出隱藏在深處的性格隱患。

例如,小張曾經有過一段創業經歷,剛開始的時候,他憑藉著自已的熱情和一些創意想法,吸引了幾個合夥人一起加入。然而,在公司運營過程中,他漸漸暴露出了獨斷專行的性格問題。在做重要決策時,他很少充分徵求合夥人的意見,總是自已拍板決定,覺得自已的想法就是最正確的。結果,一些決策失誤導致公司資金鍊出現問題,合夥人之間也產生了嚴重的矛盾,最終公司不得不面臨倒閉的結局。事後,小張深刻反思,意識到自已性格中的獨斷專行是這次創業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當時能夠更加民主地聽取大家的意見,或許公司的發展軌跡就會截然不同。

再看小趙,他在感情生活中一直不太順利。每段戀愛關係似乎都維持不了太長時間,經過仔細反思,他發現自已性格里有著敏感多疑的一面。在和女朋友相處時,只要對方稍微晚回一點資訊或者和別的異性多說幾句話,他就會疑神疑鬼,不停地追問,甚至無端指責對方。這種行為讓女朋友們都覺得很壓抑,最終選擇了離開他。小趙認識到,正是自已這種缺乏安全感、過度敏感多疑的性格,破壞了原本可以很美好的感情,這成為了他在人際交往尤其是親密關係中需要克服的一個重大性格隱患。

還有老王,他在職業生涯中多次錯過了晉升的機會。原本他工作能力挺不錯,業績也比較突出,但每次到了需要在領導和同事面前展示自已、爭取晉升的時候,他就會變得特別緊張,說話結結巴巴,不能很好地把自已的優勢和想法表達出來。回顧這些經歷,老王發現自已性格中存在著不自信、怯場的問題,這種性格缺陷使得他儘管有能力,卻無法在關鍵時刻充分展現自已,從而失去了很多發展的好機會。

二、設定性格完善目標——明確成長方向

(一)結合自身需求與生活目標制定性格完善計劃

根據對自身性格不足的認識,結合自已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實際需求和長遠目標,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性格完善計劃是至關重要的。

比如,小李是一名銷售人員,他深知良好的溝通和耐心傾聽能力對於拓展客戶、提升業績的重要性。鑑於自已急躁、愛打斷別人說話的性格短板,他給自已制定了一個短期目標,那就是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每次與同事或客戶交流時,都要等對方把話說完再發表自已的看法,並且每天記錄自已做到的次數和出現反覆的情況,進行自我監督。中期目標是在三個月內,能夠在交流中主動引導對方多表達,透過提問等方式展現出自已對對方觀點的關注和興趣,從而提升溝通效果。長期目標則是在一年內,讓耐心傾聽成為自已的一種自然習慣,成為一個讓客戶和同事都願意與之深入交流的人,進而助力自已在銷售業績上有顯著的提升,爭取成為銷售團隊的核心成員。

小張作為一個有留學深造打算的人,針對自已拖延、缺乏自律的問題,制定了詳細的時間管理計劃作為性格完善的一部分。他首先設定了短期的日計劃,規定每天早上六點半必須起床,起床後先進行半小時的英語單詞背誦,然後利用碎片化時間聽英語聽力材料,晚上再抽出兩個小時進行英語閱讀和寫作練習,並且每完成一項任務就在清單上打勾,督促自已按時完成。中期目標是在三個月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順利透過雅思的階段性模擬測試。長期目標則是在一年內達到雅思考試要求的分數,成功申請到理想國外院校的留學資格,透過克服拖延、增強自律性來實現自已的留學夢。

小王為了改變自已不善社交的性格,也制定了相應計劃。短期目標是每週至少參加一次社交活動,可以是朋友聚會、行業交流會等,並且在活動中主動和至少三個人打招呼、進行簡單交流。中期目標是在三個月內能夠與陌生人展開較為深入的對話,瞭解對方的興趣愛好、職業等基本資訊,建立初步的聯絡。長期目標則是在一年內拓展自已的社交圈子,結識一些對自已職業發展或個人成長有幫助的朋友,提升自已在社交場合的自信和溝通能力,讓社交不再成為自已的困擾,為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人脈基礎。

(二)確保性格完善目標的合理性與可衡量性

設定的性格完善目標要符合實際情況,既不能過於理想化,遙不可及,也不能太簡單,失去了完善的意義,同時還要具備可衡量性,這樣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已是否在朝著目標前進,以及取得了多大的進展。

以老趙為例,鑑於他固執已見的性格問題,他設定的短期目標是在一週內,當與他人討論問題時,至少主動詢問兩次別人的意見,並認真思考其可行性,記錄下自已內心的想法變化過程,以此來衡量自已是否有嘗試去改變。中期目標是在一個月內,能夠在團隊討論中,主動提出綜合大家意見的方案,哪怕最終方案不完全按照自已最初的想法,也要積極參與融合的過程,透過統計自已主動參與融合意見的次數來判斷目標達成情況。長期目標則是在半年內,讓團隊成員普遍感覺到他變得更容易溝通、更願意接納不同觀點了,透過收集團隊成員的反饋來評估自已在性格完善方面的成效。

小陳針對好面子的問題,制定的短期目標是在一個月內,遇到需要花錢的場合,比如聚餐、活動等,要根據自已的經濟實際情況合理決定是否買單,並且記錄下自已當時內心的掙扎和最終的決策過程,看看自已能否克服愛面子的衝動。中期目標是在三個月內,當面對可能關乎面子但不合理的選擇時,比如旅遊路線選擇、活動安排等,能夠主動聽取他人意見,至少有三次按照更合理的建議去做,透過實際的行為改變次數來衡量目標實現程度。長期目標則是在一年內,讓身邊的朋友明顯感覺到他不再那麼在乎面子了,透過朋友的評價以及自已回顧在各種場合的表現來確定性格完善的效果。

小李為了改善情緒管理能力差的問題,設定的短期目標是在一天內,當遇到讓自已煩躁的小事時,先做三次深呼吸,讓自已平靜下來,然後再去處理事情,每天記錄自已成功控制情緒的次數。中期目標是在一個月內,遇到較大的情緒波動情況時,能夠透過轉移注意力、換位思考等方式,在半小時內調整好自已的情緒,透過記錄每次情緒調整所用的時間來衡量目標達成情況。長期目標則是在半年內,讓周圍的人都覺得他變得情緒穩定、積極樂觀了,透過同事、家人等的反饋以及自已觀察在不同場合的情緒表現來評估性格完善的成果。

三、採取有效策略完善性格——推動自我成長

(一)學習與模仿——汲取他人優秀性格特質

觀察身邊那些擁有我們所欠缺的優秀性格特質的人,並向他們學習、模仿,是完善性格的一種有效途徑。

比如,小李發現同事小王在溝通中總是特別有耐心,無論對方表達的觀點多麼冗長或者不太清晰,小王都會微笑著認真傾聽,還會適時地給予回應,讓對方感覺很舒服。於是,小李開始留意小王在交流時的細節,像身體語言的運用,總是保持眼神交流,微微點頭表示認同;還有說話的語氣,溫和而沉穩,從不輕易打斷別人。小李就模仿小王的這些做法,剛開始的時候覺得有些刻意,但隨著不斷練習,逐漸變得自然起來。在與客戶溝通時,他也能像小王那樣耐心傾聽,客戶對他的反饋越來越好,覺得他很尊重人,溝通起來很愉快,這讓小李的銷售業績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同時也在慢慢改變自已急躁的性格。

小張想要增強自律性,他看到同宿舍的學霸小趙每天都能嚴格按照自已制定的學習計劃執行,雷打不動。早上按時起床背單詞、做習題,晚上也會按時去圖書館複習功課,即使有同學邀請他出去玩,只要不在計劃內,他都會婉拒。小張就向小趙請教是怎麼做到的,小趙分享了自已的一些方法,比如把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給自已一點小獎勵,以此激勵自已繼續前進;還有設定提醒機制,用手機鬧鐘或者日曆提醒來保證自已不會忘記任務。小張借鑑了這些方法,開始試著制定詳細的小目標,完成後就獎勵自已看一集喜歡的電視劇或者吃一塊巧克力,慢慢地,他發現自已拖延的情況越來越少了,自律性在逐漸增強,性格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小王為了提升社交能力,觀察了善於社交的朋友小李的做法。小李每次參加社交活動前,都會提前瞭解一下活動的主題、參與人員的大致背景等資訊,這樣就能準備一些合適的話題,在交流時更容易開啟話匣子。而且小李很擅長主動介紹自已,用幽默風趣的方式讓別人快速記住他,同時也會關心別人的情況,透過提問讓對方有更多表達的機會。小王模仿小李的這些社交技巧,在一次行業交流會上,他提前做了功課,主動和其他同行打招呼,用自已準備好的話題開啟交流,並且認真傾聽對方的介紹,不時回應幾句,整個交流過程很融洽,他也因此結識了幾位新朋友,自信心得到了提升,對社交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恐懼了,性格中的內向、不善社交的一面在逐漸改變。

(二)刻意練習——強化積極性格行為習慣

透過刻意練習,不斷重複那些有助於完善性格的積極行為,使之成為習慣,能夠有力地推動性格朝著理想的方向轉變。

例如,老趙為了克服固執已見的性格缺陷,每當團隊要討論問題時,他都會刻意提醒自已要先認真傾聽每個人的意見,並且準備一個筆記本,把大家的想法一一記錄下來,然後再分析其中的合理性。在表達自已的觀點之前,他會先試著從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至少想出兩條支援對方觀點的理由。剛開始的時候,他覺得這樣做很費時間,也有點不習慣,但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他逐漸養成了這種先傾聽、多思考的習慣,現在在團隊討論中,他已經能夠很自然地綜合大家的意見,提出更優的解決方案,團隊成員對他的改變也都很認可,他的性格變得更加開放、包容了。

小陳為了改掉好面子的毛病,每次遇到可能涉及面子的情況時,他都會刻意讓自已冷靜下來,在心裡默數五個數,然後問自已這個面子到底重不重要,是不是值得為了它而做出不理智的行為。比如有一次朋友約他去參加一個戶外運動俱樂部的活動,他本來不想去,因為自已不太擅長戶外運動,怕在大家面前出醜,但他想起自已要改變性格的目標,就按照刻意練習的方法進行了思考,最後還是決定去參加,結果發現大家並沒有嘲笑他,反而很熱心地教他一些技巧,他也玩得很開心。透過這樣一次次的刻意練習,小陳在很多場合都能理性地對待面子問題了,不再像以前那樣盲目地維護所謂的“面子”,性格也變得更加成熟穩重了。

小李為了提升情緒管理能力,每天都會抽出一些時間進行刻意練習。他會模擬一些容易讓自已情緒激動的場景,比如想象電腦突然宕機導致工作檔案丟失、被領導批評等情況,然後按照自已學習的情緒調節方法,如深呼吸、積極的自我暗示、換位思考等,來練習控制情緒。在日常生活中,當真正遇到類似的事情時,他就能更快地運用這些方法讓自已平靜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刻意練習,他發現自已情緒波動的頻率明顯降低了,即使遇到比較大的挫折,也能保持相對平和的心態,周圍的人都誇他變得沉穩多了,他的性格完善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三)反饋調整——根據實際情況最佳化完善策略

在完善性格的過程中,要及時收集來自自已和他人的反饋資訊,根據這些反饋來調整完善策略,確保策略的有效性。

比如,小李在模仿同事小王的溝通方式進行練習後,發現有時候過於注重傾聽,卻沒能很好地表達自已的觀點,導致溝通效率不高。於是他對策略進行了調整,在耐心傾聽完對方的話後,先總結一下對方的主要觀點,表示自已確實在認真聽,然後再清晰、有條理地闡述自已的想法,這樣既能讓對方感受到尊重,又能保證溝通的順暢和高效。他還會定期向同事和客戶詢問對自已溝通方式的反饋意見,根據大家的建議進一步最佳化,比如調整說話的語速、用詞等,透過不斷的反饋調整,他的溝通能力越來越強,性格也更加完善了。

小張在借鑑學霸小趙的自律方法後,發現給自已設定的小獎勵有時候會讓他過於關注獎勵本身,而分散了完成下一個任務的注意力。於是他調整了獎勵機制,把物質獎勵變成了精神獎勵,比如完成一個小目標後,就在自已的學習筆記上寫下一句鼓勵自已的話,或者給自已畫一個小笑臉,這樣既能起到激勵作用,又不會讓自已過於依賴外在的物質獎勵。同時,他還根據自已實際的學習進度和狀態,對每天的學習任務量進行了適當調整,讓計劃更加貼合自已的能力和時間安排。透過不斷的反饋調整,他的自律性得到了持續提升,拖延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性格也在逐漸變好。

小王在模仿朋友小李的社交技巧參加了幾次社交活動後,發現有時候準備的話題可能不太符合對方的興趣,導致交流出現冷場的情況。他就及時調整策略,在交流開始時先多問對方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透過對方的回答來了解其興趣點,然後再圍繞這些興趣點展開話題,這樣交流就變得更加順暢和深入了。他也會主動向新結識的朋友詢問對自已社交表現的看法,根據反饋意見改進自已的說話方式、肢體語言等,透過持續的反饋調整,他的社交能力不斷提高,性格中的內向、不善社交的一面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