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設的穩步推進,讓國家秩序井然,凌雪薇將目光投向了關乎民生之本的農業領域。這日,陽光明媚,她帶著慕容軒以及幾位農業大臣來到了城外的農田,實地考察農業生產情況。
望著眼前廣袤的田野,凌雪薇的眼神中滿是關切:“諸位,農業乃國之根基,如今雖無饑荒之虞,但要想讓百姓富足,倉廩充實,還需在農業上進一步創新發展。不知各位有何良策?”
一位老臣拱手說道:“陛下,老臣以為,當務之急是興修水利,改善灌溉條件。如今許多農田因缺水乾旱,產量極低,若能修建更多的溝渠、水壩,將水源引入農田,必能提高糧食產量。”
慕容軒點頭贊同:“大人所言甚是。不過,在興修水利的同時,我們也可引進一些新的農具和耕作技術,提高生產效率。聽聞南方有一種曲轅犁,相較於我們現用的直轅犁,更加輕便靈活,能節省人力畜力,不妨一試。”
另一位大臣接著說:“陛下,還有那新的作物品種,也可推廣種植。聽聞西域有一種耐旱高產的小麥,若能在我國廣泛種植,定能增加糧食儲備。”
凌雪薇聽著眾人的建議,微微點頭:“各位所言皆有道理。朕決定,一方面組織人力物力,全力興修水利工程;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各地,蒐集優良的作物品種和先進的農具、技術,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說罷,她轉向慕容軒:“慕容,此事關乎重大,就由你親自督辦。務必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讓百姓儘快受益。”
慕容軒領命而去,迅速組織了一批能工巧匠和水利專家,奔赴各地勘察地形,規劃水利工程。同時,他還挑選了一些精明能幹的使者,帶著豐厚的禮物,前往周邊國家和地區,尋求農業技術和作物品種的交流與引進。
幾個月後,水利工程率先在幾個主要的糧食產區開工建設。工地上,百姓們齊心協力,挖土、搬石、築堤,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慕容軒親自來到工地,指揮排程,鼓舞士氣:“各位鄉親,大家辛苦了!這水利工程建成後,以後的莊稼就不怕缺水了,糧食產量會大大提高,大家的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一位年輕的農夫擦了擦汗,笑著說:“慕容公子,俺們都知道這是好事,就是累點也開心。以前俺們種的地,一到旱季就沒收成,現在有了這水利工程,可算有盼頭了!”
在水利工程緊張建設的同時,使者們也陸續帶回了好訊息。從西域引進的耐旱小麥在試種後,表現出了良好的適應性和高產特性;南方的曲轅犁也被大量仿製,分發到各地農戶手中,極大地提高了耕作效率。
然而,新事物的推廣並非一帆風順。一些保守的老農對新的耕作技術和作物品種心存疑慮,不願意嘗試。
在一個村莊裡,一位名叫王老漢的老農看著村裡發放的曲轅犁和新麥種,皺著眉頭說:“這玩意兒俺們沒用過,能行嗎?萬一種出來的糧食不好,這一年可就白忙活了。”
村裡的里正苦口婆心地勸說:“王大叔,這是陛下和慕容公子為咱們著想,特意引進的好東西。鄰村已經有人試過了,產量比以前高了不少。您就放心種吧,有什麼問題,村裡會幫您解決的。”
但王老漢還是猶豫不決。這時,凌雪薇恰好微服來到這個村莊視察。她走到王老漢面前,微笑著說:“老人家,我聽說您對新的麥種和農具不太放心?”
王老漢上下打量了一下凌雪薇,見她衣著樸素但氣質不凡,便說道:“姑娘,你不知道,這莊稼人就靠這幾畝地吃飯,萬一有個閃失,可不得了。”
凌雪薇耐心地解釋道:“老人家,我明白您的擔憂。但您看,這新麥種耐旱,在咱們這兒的氣候條件下更有優勢;這曲轅犁操作簡單,能讓您幹活更省力。您不妨先種上一小塊地試試,如果收成好,明年再擴大種植面積。”
王老漢聽了凌雪薇的話,心中有些動搖:“姑娘,你說得好像有點道理,那俺就試試吧。”
凌雪薇笑著點頭:“老人家,您放心,有什麼問題,隨時找村裡的人幫忙。”
在凌雪薇的耐心勸說下,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嘗試新的農業技術和作物品種。隨著時間的推移,效果逐漸顯現出來。
秋收時節,田野裡一片金黃,麥浪滾滾。使用新麥種和曲轅犁的農戶們迎來了大豐收,糧食產量比往年增加了近三成。王老漢看著自家堆滿糧倉的糧食,笑得合不攏嘴:“哎呀,今年這收成可真是太好了!多虧了陛下和慕容公子啊!”
訊息傳開,全國上下一片歡騰。各地紛紛效仿,新的農業技術和作物品種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國家的糧食儲備日益充足,不僅滿足了百姓的溫飽需求,還能有多餘的糧食用於貿易和儲備。
凌雪薇站在宮殿的高處,望著城外豐收的景象,心中滿是喜悅:“慕容,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如今倉廩豐實,百姓安居樂業,這正是我們一直所期盼的。”
慕容軒站在她身旁,微笑著說:“雪薇,這是你英明決策和百姓辛勤勞作的共同成果。有了充足的糧食,國家就能更加穩定地發展,我們離太平盛世又近了一步。”
隨著農業的創新發展,國家的經濟實力也進一步增強,為後續的商業繁榮、科技進步等各項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凌雪薇的國家在繁榮昌盛的道路上穩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