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局面的成功開啟,讓凌雪薇的國家迎來了一段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在與慕容軒和蘇瑾言等一眾謀士商議後,凌雪薇深知,若要國家長久繁榮昌盛,教育普及乃是重中之重。
這日清晨,陽光明媚,凌雪薇與慕容軒一同來到了女子學堂。學堂內書聲琅琅,一群身著素衣的女子正聚精會神地聽著先生講學。看到凌雪薇進來,先生連忙起身行禮:“將軍,您來了。”
凌雪薇微笑著點頭示意先生繼續,然後與慕容軒在學堂後面找了位置坐下,靜靜地聽著先生授課。片刻後,她輕聲對慕容軒說:“慕容,你看這些女子,眼神中滿是對知識的渴望。若能讓更多的人,無論男女,都有機會接受這樣的教育,我們的國家何愁沒有人才呢?”
慕容軒看著那些認真聽講的學生,眼中也滿是欣慰:“雪薇,你說得對。只是如今學堂數量有限,師資也不足,要想普及教育,並非易事。”
凌雪薇微微皺眉,陷入沉思。這時,下課鈴聲響起,學生們紛紛起身向先生行禮,然後有序地走出教室。一位面容清秀的女子走上前來,恭敬地向凌雪薇和慕容軒行禮:“將軍,慕容公子,學生有一事想與將軍商討。”
凌雪薇認得她是學堂裡成績優異的林婉清,便微笑著說:“婉清姑娘,有話但說無妨。”
林婉清鼓起勇氣說道:“將軍,學生以為,我們可以選拔一些成績優秀的學子,讓他們在課餘時間擔任小先生,去教導那些沒有機會進入學堂的孩子。這樣既能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又能讓更多的人學到知識。”
凌雪薇眼睛一亮,轉頭看向慕容軒:“慕容,你覺得婉清姑娘的提議如何?”
慕容軒點頭稱讚:“這倒是個不錯的辦法。不過,這些小先生畢竟經驗不足,還需有經驗的先生從旁指導,確保教學質量。”
凌雪薇贊同道:“慕容所言極是。我們還可以鼓勵民間的學者和文人也參與到教育中來,給予他們一定的報酬和榮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與林婉清商議完後,凌雪薇和慕容軒離開了女子學堂,前往太學。太學作為國家的最高學府,培養著眾多的官員和學者,但凌雪薇覺得,太學的教育方式也需要與時俱進。
太學的祭酒迎接了他們,凌雪薇開門見山地說:“祭酒大人,如今國家發展迅速,對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樣化。我認為太學除了教授傳統的經史子集,還應增加一些實用的學科,如農學、工學、商學等,讓學生們能夠學以致用,為國家的建設貢獻更多的力量。您覺得如何?”
祭酒微微皺眉,有些猶豫地說:“將軍,這傳統的學問乃是根基,不可輕易更改。況且這些實用之學,向來被視為末流,納入太學,恐怕會引起非議。”
慕容軒在一旁說道:“祭酒大人,時代在變,我們的教育也應順應潮流。這些實用學科雖然看似不如經史學問正統,但對於國家的發展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農學的發展可以提高糧食產量,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工學的進步能讓我們建造更加堅固的城池和先進的武器;商學的興盛則能促進國家的經濟繁榮。我們不能因循守舊,而應開拓創新。”
凌雪薇接著說:“祭酒大人,我明白您的顧慮。但我們可以先在太學設立一些選修課程,讓學生們根據自已的興趣和特長進行選擇。同時,我們也會邀請各地的專家和能手來太學講學,傳授這些實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您看這樣是否可行?”
祭酒沉思良久,最終點頭道:“既然將軍和慕容公子都如此堅持,那老夫願意一試。只是這實施過程中,還需精心謀劃,確保順利進行。”
凌雪薇大喜:“多謝祭酒大人的支援。此事就拜託您了,若有任何困難,隨時告知我。”
在凌雪薇的大力推動下,教育改革迅速展開。各地的學堂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不僅有官辦的,還有許多民辦的私塾。小先生們在課餘時間走街串巷,為那些貧困家庭的孩子傳授知識。太學也增設了實用學科的選修課程,吸引了眾多學生的興趣。
幾年過去了,教育普及的成效逐漸顯現。在一次科舉考試中,湧現出了許多才華橫溢、涉獵廣泛的考生,他們不僅精通經史,還在農學、工學、商學等領域有著獨特的見解和見解。
朝堂之上,一位新科進士侃侃而談:“陛下,學生以為,如今我國商業繁榮,若能進一步改善交通,修建更多的道路和橋樑,必能促進各地的貿易往來,使國家更加富強。”
凌雪薇滿意地點點頭:“愛卿所言甚是,朕會考慮你的建議。”
又有一位進士站出來說:“陛下,臣在太學學習了農學知識,發現家鄉的土地若採用新的灌溉技術,糧食產量還能大幅提高。臣懇請陛下推廣這些技術,讓百姓都能受益。”
凌雪薇微笑著說:“朕很高興看到你們學以致用,為國家的發展出謀劃策。這些建議朕都會認真研究,儘快實施。”
隨著這些有識之士進入官場和各個領域,國家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活力。在他們的努力下,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改進,糧食產量持續增加;商業更加繁榮,新的貿易路線不斷開闢;各種實用的工程建設也如火如荼地展開,國家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凌雪薇看著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心中滿是欣慰:“慕容,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這些人才就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有了他們,我們的太平盛世必將更加輝煌。”
慕容軒握住她的手,深情地說:“雪薇,這一切都是你高瞻遠矚的結果。我相信,在你的帶領下,我們的國家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