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啟與朱元璋慌忙開始往回趕,朱元璋也是在路途中醒了過來,然而醒過來的朱元璋,卻是哭得泣不成聲,朱元啟在一旁難掩悲痛,想說些安慰朱元璋的話語,卡在嘴中,說不出來。
此刻的朱元啟,也滿是悲傷,有些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朱元啟也都是多麼希望馬秀英可以再多活幾年,而不是像如今一般,走得這麼的匆忙。
最終兄弟兩人都是哭在了一起,心中的悲傷,只能相互述說,說著往事的一幕幕,然而卻是讓兩人更加的心痛。
外面的郭興親自趕車,周邊的郭英、馮國勝等人,不斷的催促著馬匹向前趕去,大軍由湯和、徐達、常遇春等人帶著,也是逐漸開始撤離。
兩人沿途,車馬不停,實在餓了,簡單吃兩口乾糧,喝兩口水,沿途官驛,早早就備好了更換的馬匹,更換馬匹之後又繼續開始趕路。
歷經二十餘天的趕路,朱元璋與朱元啟終於是回到了應天,朱標與朱義哭著迎接兩人的歸來,馬秀英還沒有進行安葬,整個城內,一片裹素。
朱元璋與朱元啟全速的往裡面靈堂跑去,而臉頰上的淚水,也是在不斷的灑落著。
當看見靈柩之時,兩人都是徹底的哭了出來。
“妹子啊!”
“嫂子!”
靈堂下方,郭寧蓮帶著一眾人燒著紙錢,郭寧蓮臉上滿臉的淚痕,見到朱元璋與朱元啟兩人回來,郭寧蓮便是來到朱元啟身旁。
朱元璋顫抖著雙手,撫摸著靈柩,他很想開啟看一看,但數次咬牙,最終只得別過頭去,老臉之上,淚水已經模糊了臉頰。
朱元啟看著馬秀英的靈柩,輕輕撫摸著棺木,嘴中的話語卻是沒有停下,說著說著,哭得越發的傷心了起來。
兩人在裡面陪伴了許久,待朱元璋走出靈堂之後,立即看向身旁的朱標。
“標兒,當初給你娘診治的那幫庸醫,全都給咱捉拿,立即斬首!
連咱妹子都救不活,他們有什麼資格成為御醫!簡直就是庸醫,庸醫啊!”
朱標並沒有直接下去,這時一旁的朱元啟也是開口了。
“哥,不要去牽連無辜了,這樣做,只會讓宮裡的人都是心驚膽顫的,嫂子也不希望我們這樣做,相信標兒與義兒他們都查過了。
哥,嫂子已經去了,就不要繼續殺戮無辜之人了。”
朱元璋聞言,沉默不語,只得向前走去,朱元啟就這樣走在朱元璋旁邊。
兩人的心情,無疑都是沉重的,然而如今最為重要的,就是將馬秀英安葬,已經近兩個月時間了,必須得儘快入土為安了。
馬秀英下葬當天,朱元璋與朱元啟,以及朱標、朱義等人,親身抬棺,一眾大將同樣也是加入,安葬之後,朱元璋與朱元啟又是在這裡陪伴了馬秀英一天,才回去。
兩人回去之後,逐漸將手中的事務移交給朱標與朱義,他們兩人,幾乎也都沒有怎麼管事了,現在就差將位置,徹底騰給朱標與朱義兩人了。
朱元璋與朱元啟兩人,日子逐漸歸於平靜,時不時的做做農活,然後去街上溜達,打打獵,遊山玩水,好不樂哉。
時間就這樣過去,洪武三十年,常遇春也去世了,朱元璋與朱元啟都去了常遇春的葬禮,兩人都是感受到了時間的無情。
尤其是朱元啟,他雖然改變了很多,但年輪的碾壓而致,這是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是無法迴避的,總有那麼一天,總會塵歸塵,土歸土。
隨後的幾年時間裡,越來越多的熟人相繼離去,劉伯溫,李善長,陳德,廖永安,徐達,湯和等人,先後都走了,朱元璋與朱元啟兩人也是越發的傷感,他們熟悉的人,曾經熟知的人,都逐漸離去了。
洪武四十二年,朱元璋與朱元啟正坐在一起。
“咱們這身子,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啊,今天的活,還能幹得完不?”
如今的朱元璋,已經有些老態龍鍾了,即便是朱元啟,都已經滿是蒼老,白髮鬚鬚。
“說什麼話呢,今天怎麼也得把這些活做完了才行,哪能拖到明天去。”
兩人笑著起身,又開始做起了農活,而在兩人在宮裡那塊地忙碌之時,卻是有人匆忙跑了過來,朱元啟卻是得到了一個極為不幸的訊息,郭寧蓮,也走了。
朱元啟手中鐮刀,頓時掉在地上,朱元啟整個人也是險些暈倒,朱元璋急忙扶住。
“蓮兒!”
朱元啟慌忙開始往外趕去,朱元璋緊緊跟在身後,而在外面,已經備好了車子,朱元啟與朱元璋上車之後,就急忙往明王府而去。
此刻朱元啟整個人都很是呆滯的,他始終不敢相信,郭寧蓮就這樣走了,眼淚就這樣不停的往下掉,朱元璋心中同樣滿是悲痛,如今他也不知道該怎麼安慰朱元啟,就如同當初朱元啟不知道怎麼安慰朱元璋一般。
回到明王府,朱元啟顫顫巍巍走到郭寧蓮所在的房間,此刻房裡已經是圍滿了人,郭寧蓮靜靜的躺在床上,朱元啟顫抖的伸出手,撫摸著郭寧蓮的臉頰。
“怎麼就這麼突然呢,我出去的時候,都還好好的啊,為什麼這麼快,這麼快啊。”
朱元啟將頭靠在郭寧蓮的被子上,就這樣雙目空洞的哭泣著,他是真的很不明白,怎麼就這麼倉促,突然之間人就沒有了。
過了許久,朱元啟緩緩站起身來,看向後面的朱義。
“義兒,去給我查,王府之中,上上下下,全都查清楚,再傳令錦衣衛,凡是近日出入過王府的,全都給我徹查,查清後,若是清白之人,不許為難。
但若是查出不乾淨的人,直接捉拿!”
朱義紅著雙眼,當即就應了下來,隨即向朱元璋行禮之後便是出去安排了。
朱元啟這時看向房中的王府裡的醫官。
“你們給本王說說,明王妃的死,究竟是什麼原因!”
五個人說了半天,最終的結論朱元啟最後也是聽清了,郭寧蓮就是壽命到了,突然而亡,並沒有其他跡象。
朱元璋隨後讓朱標從宮內調來御醫,也是沒有查驗出什麼,而朱義經過幾日的排查,沒有任何作用,朱元啟也是無心關心這些了。
哭喪過後,隨即開始將郭寧蓮下葬,朱元啟即便身子骨大不如從前,依舊堅持抬棺,朱元璋同樣如此,朱標與朱義,以及歸來的朱英、朱開等人,一同抬棺。
郭寧蓮的墓陵,在馬秀英右側,當初設計的時候,朱元璋就是已經定好了,左邊是朱元璋的,右邊是朱元啟的,兩人以後都要安葬在一起,等下去之後,也能方便相互串門,讓他們兄弟的家,都捱得近近的。
安葬好郭寧蓮,朱元啟與朱義在這裡陪伴了一天,朱元啟借酒消愁,卻是沒有消除半分,第二天朱義將朱元啟帶回了家,自己又去陪了郭寧蓮三日。
這段時間,朱元啟整個人都是心不在焉,渾渾噩噩的,讓下面的一眾人,都擔心壞了,最後還是朱元璋陪著朱元啟過了幾日,朱元啟才逐漸開始好轉,回過神來。
接下來的日子,又恢復了平靜,朱英、朱開等人,各自又回到自己的封地之中,整個大明,也是迴歸於平靜之中。
洪武四十三年,朱元璋正式退位,朱標繼位,同時改元盛平,此年,又為盛平元年。
同年,朱元啟正式退出王位,朱義成為新一任,且是最後一任,大明王。
朱元璋與朱元啟,便是成為了大明的太皇與太王,整個大明事務,徹底交於朱標與朱義。
隨後又是五年時間過去,時間來到盛平五年,大明已經進入到了飛速發展的階段,小汽車開始普及,卡車逐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
火車更是已經投入到使用之中,東西兩線貫穿,南北兩線尚未全部打通,支線重要城市,已經逐漸開始進入到鐵路時代之中。
這些年的時間裡,大明的鋼鐵工業轉變正在逐漸成型,大明雖依舊是農業大國,但工業化規模,正在逐年提升,大明的人口,更是突破達到上億人。
且人口每年都在實現爆發式的新增,鋼鐵工業轉型的大明,帶動著無數崗位,大明民間,也是逐漸開始變得富裕,即便是偏遠地區,也在逐漸進入到發展之中。
同時土豆、紅薯、玉米等等新的農物,已經在大明逐漸開始普及化種植,並且在朱元啟的建議下,針對農業,單獨組建農業生產司。
這個農業生產司,就是挑選土地成為試驗地,而裡面盡皆是農業科研人員,對大明一系列農物,進行研究,從而爭取研發出更為優良的種子。
如今的大明,即便是偏遠山區,雖說依舊不富裕,但起碼紛紛脫離了餓肚子的時代,大量的耕地,大明寬闊的疆域,每年產出的糧食,已經能夠供應大明天下百姓。
而大明軍隊,更是達到了兩百三十萬軍,並且還在進行擴軍,目標是要擴充套件到三百萬軍,因為大明的征伐,依舊不會停下,而大明京師的京營大軍,已經是達到了五十萬軍,乃是大明天下,最為精銳的大軍。
京營大軍的武器裝備,是整個大明,最為先進的,其次便是各地邊防軍,因為大明新的制式裝備,都是優先裝備京營,京營換下來的裝備,補入各地常備軍。
而在海軍方面,已經可以生產排水量達到五萬噸的戰列巡洋艦,海軍的艦船換新,依舊在持續,如今五萬噸級別的戰列巡洋艦,海軍也只是裝備了三艘,其餘便是一萬到三萬噸級別的戰列艦,包括另外的運輸補給艦,都是逐漸開始投入到大明水師當中。
而大明水師,也在盛平五年,正式更名為大明海軍,劃分五個海軍都督府,分別護衛大明周邊海域,並且如今的五個還不夠,因為大明海岸線,實在太過長了些,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皆有海域需要海軍。
同時大明空軍,也是在去年成立,飛機的研發,已經取得進展,雖然依舊無法平穩飛行,更是無法投入到使用,但是起碼,已經有了製造飛機的基礎。
也是這一年,已經六十五之齡的朱元啟,重入朝堂,欲帶兵征伐西洋,瞬間將大明朝堂,從朱標與朱義往下,全都嚇了一跳。
他們不是反對朱元啟帶兵出征,而是朱元啟的年紀,實在太大了,沒有一個人同意。
然而朱元啟再三要求,更加虛弱的朱元璋也是贊同之下,大明當即開始整備軍備,調集五十萬大軍,隨同朱元啟出征。
朱義本想跟著朱元啟一起去,但最終被朱元啟拒絕,尤其是朱元璋,更是想一同前往,但也同樣是被朱元啟勸下,畢竟朱元璋的年紀比朱元啟還大,身子骨實在太過虛弱,根本經不起行軍的折騰。
大明龐大的工業開始運轉,三個月時間不到,便是準備完成,海軍帶著第一批十萬大軍,戰艦密密麻麻的向著大洋彼岸的美洲駛去。
隨後各批大軍,都被運送而去,海軍留下五十艘戰艦,隨同朱元啟一同發動征伐。
時間來到盛平七年,這一年,朱元璋的身子越發不行了,宮中的御醫對此也是束手無策,朱元璋更是清楚,自己的大限將至了。
如今朱元啟仍舊在外征戰,朱元璋是多麼想念朱元啟,往事的一幕幕都在他心頭開始浮現。
“標兒,義兒,他什麼時候到啊?”
朱元璋躺在船上,很是虛弱,彷彿整個人隨時都有可能去了一般,朱標與朱義雙眼通紅,眼中的淚水,奪眶而出。
而在這時,藍玉穿著喪服,快步進入到裡面,朱標與朱義見狀大怒,然而不等他們出聲,藍玉紅著雙眼,徑直跪下。
“太皇,皇上,明王,太王,太王征戰之時,親上戰場殺敵,去了。”
藍玉哽咽著說完,趴在地上更是哭得泣不成聲,朱標與朱義頓時呆愣在當場,完全不敢相信藍玉所言,尤其是朱義,更是來到藍玉身前一陣咆哮,最終卻是癱坐在地。
而在床上的朱元璋,數次想要掙扎得起身,一雙老眼早已滿是淚水,突然傳來急促的咳嗽聲,隨後又徑直暈了過去,將朱標與朱義瞬間驚醒。
經過御醫的診治,朱元璋後面醒來,紅著雙眼,叫來朱標與朱義。
朱元璋說了很多很多,都是在說著以往的種種,一直唸叨著朱元啟怎麼就一個人先走了。
最後,在朱元璋彌留之際。
“標兒,義兒,記得,給十三,報仇,將那些地方,給咱平..了...”
朱元璋說完,頓時沒有了氣息。
朱元啟與朱元璋的先後逝去,讓整個大明陷入悲痛之中,在外所有的封王,盡皆回到應天,全部參與了朱元啟與朱元璋的葬禮。
在將朱元璋與朱元啟安葬之後的第一個大朝會,大明諸王一同參加,朱義當即站出。
“稟皇兄,臣弟,請命,攻西洋,為父報仇,請皇兄允可!”
朱義話音落下,大明諸王,朱英、朱樉、朱剛、朱開、朱棣等等數十人,盡皆站出請命,出兵伐西洋。
滿朝群臣,同時下跪請命,朝廷出兵。
朱標環視眾人,最終看向朱義。
“義弟,此次出兵,咱允了。
擬招,立即集結百萬軍,水軍三十萬,明王領兵,踏平西洋各地,凡洋夷之人,皆斬!
太祖與成祖之願,便是將大明旗幟,插在世界各地,凡是可到之處,皆有大明旗幟,讓所有人,匍匐在大明旗幟之下!”
朱元璋,大明明太祖。
朱元啟,大明明成祖。
馬秀英,孝慈高皇后。
郭寧蓮,孝德高皇后。
三月時間,大明水、陸一百三十萬軍集結,由朱義率領,諸王盡皆參戰,往西洋各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