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章 豐收的喜悅

從縣衙返回古崖居一路上楊氏的笑容便沒停下過,進到法陣後,更是二話不說的拉著王盛便恭恭敬敬的給王義安磕了三個響頭:

“少爺,以後我們夫婦二人的命便是你的,不管是上刀山還是下火海,只要是您吩咐的,我們夫婦絕不皺一下眉頭。”

王盛不明所以。

以為是楊氏在外面惹了什麼禍事,少爺出面才得以擺平。

雖心中疑惑,不過也是跟著大聲宣誓以表忠心。

待回到房中,聽完楊氏的轉述,又看到大包小包的藥材,王盛一時間熱淚盈眶,堂堂一個七尺男兒竟然蹲在地上嗚嗚嗚的無聲哭了起來。

父母雙亡。

他又沒個兄弟姐妹,偏偏自個兒卻又沒個一男半女的,他們這一房到了他這裡便斷了傳承,族裡長輩三翻四次找他談話,要麼再娶一房要麼納妾,午夜夢迴時,他也常常看到父母望著他,靜默無言的模樣。

嘴上不說。

可他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到了中年。

看到別人兒孫滿堂,他也是滿心羨慕。

進了古崖居,跟著少爺做事,原本他已經不抱希望,心如止水。

不曾想。

不曾想還有這樣的福氣落在自己頭上。

“嗚嗚嗚”

王盛擠壓十幾年的情緒在這一刻爆發。

楊氏也是淚流滿面。

兩人哭了一場後。

暗自發誓,以後定要更加勤快細緻的幫少爺打理好各項瑣事,不讓少爺分心修煉。

.........

從三里村回來後。

王義安便一頭扎進了《百草綱要》中,白天黑夜,就連吃飯時也是手不釋卷,王盛夫婦二人見此平日裡就連走路都是踮起腳跟,唯恐驚擾了對方。

一連大半個月。

掌上空間中。

王義安閉眼搖頭晃腦的從《百草綱要》第一頁到最後第十萬八千頁背了一遍,又從第十萬八千頁開始往後倒背了數遍。

“哈哈,總算是把這本大本頭啃完了!”

王義安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因為掌上空間有提神功效,他便日夜待在此地,果真是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時的他精神奕奕。

又過了兩日。

玉髓米終於成熟可以收割。

玉髓米成熟後需三天內採割,不然稻殼便會脫落,玉髓米蘊含的靈氣乃稻殼封禁,平日裡都是要食用之時才去殼,否則玉髓米的靈氣便會大打折扣。

玉髓米稻杆堅硬如鐵,需要在靈鐮中注入真氣方能割下,先天期的王盛夫婦二人幫不上忙,七畝玉髓米王義安一人壓根無法在三天內完成。

故而。

他提前五日便給南陽坊市的七伯王仁熵去信。

七伯王仁熵掐著日子,在玉髓米成熟前一天趕到。

一大早。

眾人吃了早膳,便戴了個大草帽開始下田,大草帽卻不是為了遮陽,實是玉髓米的稻禾銳利如刀,一不小心臉部便會被割傷。

一行四人忙到了天黑才返回吊腳樓。

到了飯廳。

楊氏本想著去做飯,卻見桌上已經燒好了飯菜,五菜一湯,三個熱菜兩個冷盤,她瞥了眼緊閉的最後一間房門,把這好訊息喜滋滋的告訴王義安:

“義安少爺,卓姑娘今天下廚了。”

卓玥玥到了古崖居後。

白天幾乎是足不出戶。

楊氏夜裡起來解手時,才偶爾發現她在廚房轉來轉去,一開始楊氏以為她是肚子餓了起來找吃的,可第二日卻未見缺少任何食材。

今日一看。

原來對方是在廚房學著怎麼做飯。

畢竟。

她從五歲起便被囚禁鐵索鎖住。

如今她便宛若兒童,萬事都要從零一步步學習。

“倒是個懂眼色的。”

王義安低頭趴了口玉髓米粥,熬製的火候剛好,又嚐了口箐靈菜,眉頭微蹙,火候過了,不過也能勉強入口,本著不浪費原則,王義安採取了光碟行動。

吃完晚飯。

他們又挑燈連夜繼續採割。

到了午夜才筋疲力盡的回去休憩一二,飯桌的碗筷已經收拾清洗乾淨,同時還備上了幾碗盛好的糖水,只是卓玥玥依然沒有在人前現身。

忙活了兩天兩夜。

即使是修仙者。

王義安也覺得一陣腰痠背痛。

真真驗證了“鋤禾日當午,粒粒皆辛苦”這句話。

可看到一袋袋裝好的玉髓米,臉上卻露出燦爛的笑容,這樣的勞累,再來一遍他也願意。

一過稱。

七畝靈田一共收穫了七千八百二十斤玉髓米。

七伯王仁熵樂得見眉不見眼,連連拍著王義安的肩膀:“今年這玉髓米是大豐收啊,比往年多了近五百多斤,安哥兒,你功不可沒,來來來,趕緊拿你的袋子來,給你裝個三十斤。”

看守靈田。

若是靈田產出比往年高產。

那看守之人便可以分得多出來的那部分半成產出。

“多謝七伯”

這可是自己的勞動成功。

王義安喜滋滋的收下了,隨後招手讓楊氏夫婦過來:

“這大半年你們辛苦了,這兩斤玉髓米你們收下,留著給自己打打小灶。”

“使不得,使不得,少爺這玉髓米我們不能收。”

楊氏連連擺手。

他們沒想到這玉髓米還有他們的份額。

雖然少爺大方,可玉髓米何等珍貴。

“給你你便留著,以後孩子出生了,也要給它滋補一二不是。”

“這.....”

楊氏服用完七爺爺王天鄲開的藥方後,自覺身子好了很多,這個月的月經已經趨於正常,懷上孩子估摸也是這一兩年的事。

“少爺,那我們便要半斤就行。”

給孩子熬製糊糊的時候加上那麼幾粒就行了。

兩斤玉髓米,王義安也是心疼得緊,可楊氏夫婦在古崖居日夜忙活,王盛更是幫他跑私活,去東山郡長途跋涉,這兩斤玉髓米不多,不過對方既然不全要,那他也不客氣收了起來。

幾千斤的玉髓米。

七伯王仁熵帶過來的儲物袋壓根裝不下,餘下的三袋便裝在紫角鹿後背上。

七千八百二十斤玉髓米看似不少,可卻要上貢給清虛門五千斤,每年玉髓米成熟後,四大家族便會把玉髓米拉到南陽坊市,清虛門的人會派使者下來統一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