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就是一個月之後。
在過去的一個月之內,林牧的身份發生了兩次較大的變化。
首先就是他成為了已婚人士,跟左青霜正式成親。
在這個時代的標準來看,納妾不算是成婚,只有迎娶正妻才算是正式成婚。所以,這麼算下來林牧這是第一次正式成親。
其次,在他成親半個月後,燕國皇帝釋出詔書,加封林牧為大燕攝政王,統攝一切軍國大事。
成為攝政王讓林牧名正言順地坐實了他燕國話事人的身份。
楊崢依然是輔政宰相。
在加封攝政王之後,林牧下達的第一道王令就是讓全國所有的地方軍政長官限期來燕京覲見,超期不到者一律視為叛逆,免除官職,還要派兵討伐。
這道王令一下頓時激起了千層浪,燕國殘餘的門閥世家們惶恐不安,反應不一。
有人想要服軟,但是又擔心有去無回,因此彷徨不定。
也有人反應強烈,直接起兵反抗。
一時間,剛剛平靜了沒幾天的燕國局勢再一次的緊張起來了。
不過這一次,燕國朝廷群臣們卻表現的比較平靜,都不覺得這些叛軍能掀起多大的風浪來。
畢竟渤海崔氏為首的十萬叛軍尚且屍骨未寒,殘存的這些門閥世家勢力自然遠遠比不上崔氏等八家的實力,又豈會是林牧的對手。
林牧對於這種場面早有預料,絲毫沒有慌亂。
他一邊派人招撫那些已經動搖的門閥世家,另一邊傳令給蕭毅秦虎等四位鎮守將軍,讓他們立刻平叛。
為了增強四位鎮守將軍的實力,迅速平定叛亂,林牧給他們送去了大量的戰馬,以及一部分的火器,極大地增強了各部的實力。
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四位鎮守將軍連敗叛軍,節節勝利,打的叛軍根本毫無還手之力。
三個月後,燕國的叛亂基本上全部被平定,只有一小部分殘存的叛軍躲入山中落草為寇,或者是逃入了趙國和晉國以及越國等與燕國接壤的國家境內。
訊息傳來,同時又有叛亂的各家門閥家主的首級被送到了燕京城之後,燕京城之中一片歡騰。
林牧的聲望再一次得到了提升。
就在此時,邊境傳來了趙國和晉國以及越國同時在邊境上挑釁的訊息。
這三國跟燕國都有舊仇,本來看燕國發生內亂,就想著隔岸觀火,坐收漁人之利。
想等到燕國內部因為內戰而虛弱的無暇自顧的時候趁機入侵,好瓜分燕國。
可是萬萬沒沒想到燕國平定叛亂的速度太快,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料。為了不給燕國喘息之機,三國互相勾結,同時在邊境上對燕國發起了進攻,好讓燕國顧此失彼。
訊息傳來,百官驚恐。
但是作為攝政王的林牧卻依然從容自信。
他首先下令讓正在追剿叛軍殘部的幾位鎮守將軍立刻率領本部人馬返回邊境,阻擊入侵的三國軍隊。
同時讓吏部將之前透過恩科選拔的官員派往叛軍原來佔據的府縣擔任官吏,安撫百姓,同時繼續剿滅叛軍殘部。
第三道命令則是釋出以工代賑的王令,徵發大量因為戰爭而流連失所的百姓修築燕京城到四方邊境以及各郡府縣的道路橋樑,朝廷發給這些百姓糧食來安定他們,不讓他們成為新的動亂之源。
第四道命令則是釋出了一系列輕徭薄賦,減免稅負,赦免罪犯等安定人心的措施。
這一系列雷厲風行的措施,很快讓三國入侵帶給燕國百姓和朝野的緊張氣氛和緩了很多。
林牧同時命令各府縣編練地方守備軍,朝廷將之前繳獲的叛軍大量的軍械裝備撥付給地方,並且派遣自己的嫡系將領去地方擔任都尉和縣尉,以此來綏靖地方。
燕國和三國同時開戰的訊息傳出,天下各國都驚愕不已,都覺得燕國這一次恐怕難逃滅國的結局。
可是沒想到結果卻大為出人意料。
首先是越國入侵的軍隊遭遇了秦國鎮東將軍楊嶽的阻擊。
楊嶽故意誘敵深入,將驕橫的越軍引入了一個適合伏擊的峽谷內,然後與早都埋伏在峽谷另一側的瓦崗軍大將程咬金同時率部殺出,亂石滾落,萬箭齊發,猝不及防的越軍死傷慘重,拼命逃竄。
最終除了少部分逃走,一萬多名越軍或者被殲滅或者被俘虜。
經此一役,入侵的越軍元氣大傷。
楊嶽乘勝追擊,帶著騎兵繼續追殺越軍殘兵,三戰三勝,很快將越軍趕出了燕國境內,甚至還攻入了越國北部的象山郡,佔據了三座城池。
越國皇帝大為驚怒,立刻調集大軍想要奪回象山郡,將燕軍趕出越國。
林牧得到訊息後,大喜,下令楊嶽堅守象山郡,儘量設法重創越軍。
同時他還派遣了自己新組建的純火器部隊神機營火速趕往象山郡支援楊嶽。
因為之前以工代賑的政策效果明顯,燕國國內的道路交通條件大為改善,軍隊行進的速度也大大得到提升,神機營很快就趕到了越國象山郡。
看到來援的神機營,楊嶽大為振奮。
他按照林牧的授意,故意示弱,丟棄了兩座倒手的城池,只留下了象山郡的郡城象山城據守不出。
越國皇帝以為燕軍膽怯,下令數萬越軍將象山郡城團團包圍,想要生擒楊嶽。
越軍一再挑戰,楊嶽卻不加理會,連續三日高掛免戰牌。
越軍挑戰無果,銳氣被挫,開始變得懈怠懶散。
而楊嶽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趁著夜色突然帶兵出城夜襲越軍大營。
猝不及防地越軍損失慘重。等到援軍趕到的時候楊嶽已經返回了象山城。
御駕親征的越國皇帝大怒,次日下令全軍猛攻象山城。
楊嶽拼死抵抗,越軍短時間內也難以攻克象山城,反而死傷慘重。
越國皇帝震怒,下令斬殺了好幾員大將,並且讓自己的御林軍象神軍參與到了攻城之中。
楊嶽一看時機已到,終於下令一直隱忍的神機營開火。
神機營五千支火槍和數百門火炮同時開火,越軍一瞬間死傷無數,更是被火器的威力和聲音給驚嚇的失魂落魄,以為是天雷降臨,士氣瞬間陷入崩潰。
就連最精銳的象神軍也陷入了崩潰,扔下武器抱頭鼠竄,甚至很多人直接趴在地上瑟瑟發抖。
楊嶽抓住時機,立刻下令開城,自己親自帶著兵殺出城去。
而與此同時,在象山城外埋伏多日的程咬金也帶著瓦崗軍殺到。
兩軍裡應外合,內外夾擊,越軍根本難以招架,很快全軍崩潰。
越國皇帝倉皇逃走,可是被楊嶽騎馬趕上,一箭給射落馬下,然後割了人頭。
皇帝一死,越軍更是群龍無首,士氣全無。
將近十萬越軍,只有數千人逃生,其餘人不是被俘就是被殲滅。
皇帝被殺,越軍大敗的訊息很快傳遍了越國。
越國上下驚恐不已,群臣保護著太子逃出了越國京城,向南邊逃去。
這一仗幾乎是將越軍的主力全殲,楊嶽和程咬金兵分兩路,一路攻城略地,幾乎是攻無不克。
一個月後,越國京城也被燕軍佔領。
訊息傳開,天下譁然。
當越國皇帝的人頭和皇帝御璽等物一起被送到燕京城後,燕國朝野上下振奮不已,齊聲向著攝政王林牧大禮恭賀。
燕國數十年來在面對鄰國的時候都是敗多勝少,基本上處於守勢。
可是這一次不僅擊敗了入侵的越國軍隊,甚至還殺了越國皇帝,佔領了越國京城,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大捷啊。
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
而這一切都是林牧入主燕京城之後才有的功績。
林牧也很高興,讓朝廷下詔冊封楊嶽為鎮遠侯,程咬金也到了一個伯爵的封號。
同時下令楊嶽在越國扶持傀儡皇帝,讓越國形成分裂,以達到更好控制越國的目的。
在楊嶽連連大勝越國的時候,秦虎和蕭毅也分別在和趙國和晉國的戰鬥中佔到了上風。
入侵燕國的三國之中,論實力,越國是最弱的,趙國次之,而晉國是實力最強的。
在以往的戰爭中,燕國都是落入下風的那一方。
但是這一次形勢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趙軍和晉軍驚愕地發現原本孱弱的燕軍好像脫胎換骨了一般,不僅裝備上精良了許多,甚至還多出了不少的騎兵來。
更加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燕軍的戰鬥意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股狠勁和韌勁讓兩國那些身經百戰的將軍們都驚愕不已,似乎眼前的這些燕國士兵根本不知道死亡為何物,即使再兇險的陣勢他們也依然奮力拼殺,絲毫沒有一點退縮的意思。
如果只是幾個人或者少數人也就罷了,可是偏偏整支軍隊都是如此。
除此之外,更讓趙軍和晉軍驚恐的是燕軍手中的那種可以發出巨響同時冒出火焰和白煙的武器。
這種武器讓他們吃盡苦頭,無論多麼堅固精良的盔甲在這種武器面前也是不堪一擊。
而且那種巨響不僅讓士兵們驚恐,同時也讓他們的戰馬驚恐不安。往往一響之後就會給他們帶來一片混亂。
以至於士兵們都在傳說燕軍是得了天神相助,他們用的那種武器就是天神的法器。
這流言很快就四散傳播開來,發展到最後兩軍計程車兵甚至好沒看到燕軍就開始出現了逃跑的現象,更別說對戰了。
在這種武器士氣等全面佔據優勢的情況下,趙國和晉國入侵的軍隊很快被趕回了本國境內。
尤其是當越國大敗,皇帝被殺,京城都被燕軍佔領的訊息傳來後,趙國更是嚇得慌了神。
因為趙國的東邊就是越國,現在越國被燕軍所佔,就等於趙國兩面受敵,豈能不慌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