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五日,是林牧的封王大典以及鎮國大將軍授印儀式。
大典在皇宮的太和殿舉行,這也是舉行大朝會的地方,足以看得出這場慶典的規格之高。
這一天,凡是在京的有品級的官員勳貴能來的都必須要來,這是皇帝明旨要求的。
因此導致到了慶典舉辦的當天,太和殿裡面都站滿了人,可是還有許多人沒地方站,只能站在大殿外面的廣場上。
為了確保慶典能夠順利舉行,光是維持秩序,負責安保任務的甲士就有上萬名之多,而且全部都是由楊嶽帶領的羽林衛組成。
而皇宮內外也同樣戒嚴,賀風統領的巡防營也加強了戒備,對於進出京城人員進行嚴格的盤查。
大街小巷也有捕快衙役和士兵們不斷地進行巡邏。
可以說安保的嚴格程度一點都不亞於新君登基的那次。
之所以這麼大張旗鼓,勞師動眾,並非是單純地給林牧這個新鮮出爐的燕王撐面子,更重要的是在前幾日傳來了以渤海崔氏為首,聯合八家門閥世家起兵造反,打著“清君側,除林牧”的旗號向著燕京城而來。
據說八家聯軍的兵力加起來超過了十萬,甚至更多。
叛軍放出話來,若是想要讓他們退兵,那就必須撤銷冊封林牧為王以及讓他執掌兵馬大權的旨意,否則的話他們就要兵臨燕京城下,進行兵諫。
訊息傳來之後,燕京城為之震動,一時間人心惶惶,流言四起。
而朝中的形勢也因此動盪起來。
有人上書請求延期舉辦林牧的封王慶典,說是等到局勢平穩之後再舉辦。
這算是比較委婉的,有那比較直接激烈的,直接在上朝的時候腦門子在石頭地板上磕的咣咣響,逼著皇帝收回冊封林牧為燕王的旨意,否則就長跪不起。
甚至還有那為了表明自己一番忠心,直接一頭撞在柱子上將自己撞得頭破血流昏死過去的。
還有幾十人聯合上書,一致要求皇帝收回旨意,否則就會天下大亂。
一切的一切都將矛頭指向了林牧,說他是禍亂大燕的罪魁禍首。
甚至有那極端的,都不滿足撤銷封林牧為王的旨意這個條件了,甚至想讓皇帝直接將林牧賜死。
甚至還直接說林牧日後必然會謀朝篡位,必須早日除掉他,否則後患無窮,赤裸裸的挑撥林牧和楊氏的關係。
總而言之,在八家聯軍緊進逼的強大壓力之下,各路牛鬼蛇神都跳了出來,全部將矛頭對準了林牧。
就連之前很多在朝堂上保持中立的人也開始加入了反對林牧的行列之中了。
一時間,群情洶洶,掀起了一股股的驚濤駭浪,全部湧向了林牧。
似乎看起來,在八家聯軍還沒有抵達燕京之前,都能將林牧給徹底吞沒。
雖然作為輔政丞相的楊崢代表皇帝將所有要求暫緩舉辦封王慶典以及要求撤銷冊封林牧的旨意等奏表全都給打了回去,甚至還因此廷杖了好些官員。
但是卻依然沒有壓下這股浪潮,甚至有越演越烈的勢頭。
很多人甚至跑到林牧的燕王府門前聚集抗議,要求林牧自己上書皇帝撤銷封王的旨意,甚至還要林牧交出兵權,滾出燕京城。
這些人裡面不僅有朝廷的官員,甚至還有不少被煽動起來的太學的學生,甚至有些激憤的學子還直接大呼林牧為“國賊”,說出林牧不除,國無寧日之類的話。
不過饒是燕京城的狂風巨浪如此駭人,可處於漩渦中心的林牧卻表現的跟沒事人一樣,每天不是跑到城外的升龍基地去巡視,就是在府中練習武藝,或者是和左青霜卿卿我我,好像別人喊打喊殺的那個林牧不是自己一樣。
這讓很多等著看林牧反應的人都很意外。
外界都認為林牧如此年輕就一步登天,用短短一年時間就從一個鄉紳之子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王爵,必然會驕橫跋扈。
這些人如此激烈地反對他,敵視他,肯定會激起他的怒氣,很有可能會讓他大開殺戒。
當然,也有人持相反意見,認為林牧就是膽子再大,也不敢跟全天下作對。他很有可能會選擇退出燕京城,然後由朝廷改封他一個侯爵,在北疆找一塊地盤作為他的封地來就此了結這件事。
但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林牧竟然會如此平靜,既沒有大開殺戒,也沒有退出京城的意思。
這讓很多人都看不懂了。
聰明的人開始閉嘴繼續觀察,但是卻讓更多人的人以為林牧是慫了,想要用這種裝糊塗的方式來平息事態。
所以跑到燕王府前面來抗議示威的人越來越多,言辭也更加的激烈和犀利了。
林牧雖然下令士兵沒有命令不許攻擊,但是也沒有完全慣著這些人。
他讓人在王府門前一百步之外劃了一條線,抗議可以,示威可以,但是卻不允許越過這條線。
如果有人敢越過這條線,那就格殺勿論。
而且在這條線旁邊還立著一塊牌子,寫著“越線者殺無赦”。
在這條線後面就站著一群頂盔摜甲的王府親衛,前面的一排用將近一人高的巨盾擋在前面,後面則是一排手持勁弩的弓弩手。
這些親衛們一個個眼神冷酷,充滿殺意。
這讓那些抗議者雖然有心嘗試,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敢於主動越線。
不過有一天,來抗議的人太多。有一個太學的學生因為太過積極,所以衝在了最前面。而後面來的人越來越多,結果就開始擁擠起來。
這個太學學生因此被後面的人給擠得腳下一個踉蹌沒有站穩,直接衝過了那條線。
而那些守線上後面的王府親衛自然也是毫不手軟,立刻扣動了手中強弩的扳機。
短短一瞬間,那個太學學生還沒有來得及說話就被十幾支弩箭貫穿了身體。
從那之後,這些抗議者們終於知道他們口中的“國賊”是真的敢殺人的,所以再也沒有一個人敢於靠近那條線了。
而就在燕京城的狂風巨浪的呼嘯下,封王大典這一天終於如期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