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營水師和孫劉聯軍水師在赤壁爆發大戰,最後孫劉聯軍大敗!
這個結果,不管是劉備還是周瑜,其實早已經預見。
他們的詐降之計失敗,黃蓋率敢死隊火攻劉營水寨失敗。甚至被劉營反向利用,藉著黃蓋的詐降書信騙開江陵城門後,他們孫劉聯軍就已經走向失敗了!
當江陵失守的訊息傳遞出來,孫劉聯軍軍心震動。而劉備及其麾下將士,更是擔心江陵的家小安危,無心戀戰。甚至出現對黃蓋等江東軍的埋怨。
明明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的孫劉聯軍,因為江陵失守的訊息,出現了縫隙。
本就處於下風的孫劉聯軍,面對聲勢浩大的劉營水師,結果自然只剩下失敗了!
劉羽的鋼鐵鉅艦和荊州水師艦船逡巡在長江之上,將孫劉聯軍的水師部隊盡皆擊敗。孫劉聯軍再次退回赤壁,只能依靠岸防進行負隅頑抗,再也沒有餘力出兵水戰!
“一敗塗地!”
周瑜望著逡巡長江的劉營水師,他們水師部隊全軍潰敗,意味著他們再也沒有能力掌控長江天險,這條浩蕩長江落入劉營掌控之中。
別看他們依仗地利,還能負隅頑抗,抵擋著劉營想要登陸江東陸地的進攻。
然而這不過只是垂死掙扎罷了!
因為江陵城失守,劉營兵馬可以透過江陵,登陸荊南五郡。而後透過荊南五郡轉攻江東腹內。
長江天險,對劉營兵馬已經不設防了!
因此江東上下,其實也有些埋怨劉備兵馬,特別是駐守江陵城的田豫和牽招等將!
他們為何會那麼蠢笨?!輕易被黃蓋的詐降書信就被騙開城門了?!他們難道不知道來江夏求證真假嗎?!
因為江陵失守,以至於江東無險可守!
江東軍這邊怪劉備麾下將士丟失江陵。而劉備這邊怪江東這邊的詐降之計太過膚淺,被劉營反向利用。
互相責怪對方,其實這也是失敗過後的人性考驗,都想要透過指責對方的不足來為自己的失誤尋找藉口。
赤壁之戰,不僅打垮了孫劉聯軍的水師部隊,也打垮了孫劉聯軍的精氣神和團隊配合!
當然,江東軍高層周瑜和魯肅等都督,劉備這邊的文臣武將,都在極力想要安撫士卒,令劉備和孫策維持著結盟的態勢。
因為他們也知道,面對劉羽這等大敵,他們孤掌難鳴,必須齊心協力才有一戰的可能!
劉營的細作間諜也在煽風點火、興風作浪。一直在破壞著孫劉兩家的結盟。
劉羽兵馬掌控長江天險,但從長江登陸江東地面,這還有一場登陸戰和攻防戰。
如果可以兵不血刃瓦解孫劉聯軍的合作,無疑是最佳選擇。可以將己方的損失降至最低。
劉營兵馬有一個殺手鐧,那就是江陵城內的家小!
孫劉聯軍中煽風點火、興風作浪,都在說著江陵城的戰俘家小如何如何,以此激起劉備麾下將士的擔心,令劉備不得不派遣使者與劉營聯絡!
面對劉備的使者,劉營上下每一次都熱情厚待使者,讓劉備使者可以前往江陵城觀看遊覽,對那些戰俘和家小進行慰問。
——奪下江陵城後,劉羽不僅沒有虧待那些戰俘,以及劉備等文臣武將的家小。甚至是厚待,對他們百般的呵護,待遇都超越以往,令人樂不思蜀!
當劉備的使者回到江陵,看到戰俘和家小親屬,不僅平安無事,並且得到厚待後,頓時放心下來。這些家小親屬甚至還親手寫信,拜託使者帶走傳遞給前線的參軍家人。
當劉備的使者從江陵城返回後,告知了戰俘和家小平安無事,頓時令躁動的軍心士氣安穩下來。
劉備還以為可以穩定軍心士氣,然而徐庶見此情形,向使者打聽江陵城內的情況後,嘆了口氣,說出了與周瑜一般的話語:“一敗塗地!”
“軍師,這是為何?!”劉備驚疑不解道。
徐庶為劉備解釋:
“主公,如果劉營虐待戰俘、虧待那些淪陷的將士家小,前線將士心中雖然憤恨和擔心,但一定會為了救回家屬全力以赴,悍不畏死的交戰。
“然而劉營厚待戰俘,善待那些將士家小,甚至待遇比起以往更厚重。那麼就會令前線將士無心再戰。更有甚者還會倒戈相向了!
“劉營這一招是收買人心,瓦解前線將士的戰鬥意志,這是陽謀啊!”
…
徐庶的解釋,宛如晴天霹靂似得令劉備驚醒過來。
他嘆了口氣說道:“這也是軍師當初不讓我派遣使者的原因嗎?!”
…
“雖然有些殘忍,但不派遣使者,讓將士擔心,但同樣也是令他們全力作戰的動力!”
徐庶嘆了口氣說道:“主公仁義,因此屬下不敢直言不諱!還望主公恕罪!”
…
“我不怪軍師!”
劉備揮了揮手,這一瞬間似乎蒼老了十多歲似得,忽然自嘲笑了:
“其實這樣也好,那些將士跟著我東奔西跑、亡命天涯,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
“世人都說我仁義,然而我這一生,卻沒有讓治下百姓和將士過上好日子。這算什麼仁義?!
“反倒是劉羽,他治下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將士軍餉從未剋扣,戰死犧牲撫卹令將士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光是這一點,我們就做不到!
“所以劉羽的將士戰敗被俘,從未有投降者,因為他們知道,戰死後家小可以得到極高的待遇和榮譽!而我們的將士,反而嚮往劉營的待遇!
“這才是真正的民心所向!這才是真正的仁義啊!”
…
“主公!”
徐庶想要安慰什麼,但劉備揮了揮手,掛著自嘲的笑容,有些落寞的向著營內走去。
這是心如死灰的表現!
這是徹底絕望的表現!
徐庶追了幾步,張了張嘴想要說什麼,但最終只剩下重重嘆息聲。
戰敗不會打垮劉備,但治下百姓和軍民的待遇,他們表現出來的嚮往,對好日子的追求,卻會擊垮劉備的信心!
劉備一直以“勤王救駕”的名義反抗劉羽。劉羽軟禁天子的所作所為令他憤慨。劉備一直認為他是正義的、他是代表王師。
只是軍民的表現,卻一次次的告訴劉備,他的仁義還停留在口頭上,而劉羽的仁義,已經在付諸行動了!
天下可以沒有劉備,但不能沒有劉羽啊!
江陵城的訊息傳來,不僅瓦解了劉備麾下將士的軍心士氣和戰鬥意志,也摧毀了劉備一直以來的信念!
劉備在營內待了整整一天一夜,不眠不休,整個人憔悴滄桑,但眼神卻越發的明亮,好像是念頭通達,想清楚了什麼似得!
終於在第三日,劉備召集麾下文臣武將議事,告知了他的決定——
“備,決定投降劉羽!”
“主公!!!”
“不可!!!”
麾下文臣武將為之激動,直接起身想要勸諫。然而很多人張了張嘴後,卻說不出話來。
他們能勸什麼?!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這不是明智的選擇嗎?!
劉備揮手製止文臣武將的發言,他笑道:
“其實仔細想想,劉羽也沒有什麼不好的。
“世人都罵他禍亂朝政,但他卻將大漢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條。世人說他挾持天子,然而在大廈將傾的局面下,他確實比天子做得更好。
“至於銀亂後宮,無君無父等等汙名,其中的門道你我其實都一清二楚,當初袁家設計,劉羽也不過是受害者罷了!
“這數年時間,我也想清楚了。
“只要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只要百姓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只要戰亂的天下可以止戈興仁。劉羽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說到這裡,劉備頓了頓,環顧四周,看著麾下文臣武將說道:
“你們隨我一路抗羽,身為敵人,其實也是最瞭解劉羽的。我們捫心自問,治下軍民的生活,能比得上劉羽治下十之一二嗎?”
文臣武將無言以對!
對軍民的治理,政通人和,令百姓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的發展,他們是拍馬難及啊!
劉備看著文臣武將的表情,也猜到他們心中所想,自嘲笑了笑:
“劉羽被士子名流口誅筆伐,名譽掃地。然而卻令大漢天下煥發新生。
“而我名滿天下,世人皆言劉玄德仁義無雙。然而治下軍民活的命如草芥。
“所以啊!我們抗羽,又有什麼意義呢?!不如降了吧!”
最後一聲“降了吧”出口後,劉備似乎解脫了、了無牽掛了。
文臣武將一直在勸說,但劉備充耳不聞,意志堅決。
最後徐庶嘆息一聲說道:“主公,像我們這樣的人可以投降劉羽,但主公卻不可以!
“我們投降劉羽,以他唯才是舉、不問出身的姿態,我們還能一步一步走上高位,最後甚至當上州郡長官。可是主公,您投降劉羽,又該如何安身立命呢?
“屬下希望主公重振旗鼓,我們還有希望,哪怕戰敗,也要表現出自身的價值,才能令劉營接受,獲得安身立命的機會!”
徐庶表達的意思就是,只有反抗,最後才能贏得招安的機會,並且在招安中獲得最大的待遇!
其實這本身已經證明,他也看到了孫劉聯軍大勢已去,不可挽回了!
文臣武將聞言後,也以這個方向去勸說劉備。
“話雖如此,若是我們繼續負隅頑抗,誠然可以獲得更好的待遇。可戰火摧殘、生靈塗炭,苦的卻是將士和百姓們。與其如此,備寧願直接投降!”
“主公仁義!!!”
劉備說到這裡,文臣武將終究不好再勸,劉備說道:“我們與江東結盟,如今決定投降劉羽,需要告知江東,不要讓他們覺得我們背刺盟友。”
“我等自然明白!”
劉備繼續安排,文臣武將一一允諾。
這場商議持續了一個時辰方才落幕,文臣武將下去各行其是,為他們的投降做好一切善後工作。
…
夜深人靜的時候,劉備孤身一人來到江邊,望著燈火通明的對岸,重重嘆息一聲。
這時,背後忽然一個聲音迴盪出來。
“主公果然有了死意!”
陰影中漸漸走出徐庶的身影。
“元直果然聰穎,什麼事情都瞞不過你的法眼啊!”
劉備一愣,旋即自嘲一笑,似是為徐庶解釋般開口:
“備一路抗羽,與劉羽廝殺許久,雙方仇怨已深。只有備死了,眾人才能真正在劉營重新開始!劉營的文臣武將才能放心!”
“可是主公……”
徐庶嘆息一聲說道:“劉羽不是奸詐小人,以他的仁義會接納主公的!”
“若是劉羽接納備,今後你們該如何自處?是奉備為主公,還是奉劉羽為主公?就算備退隱山林、安享晚年,劉羽可以放心,他麾下文臣武將能放心嗎?一山容不得二虎啊!”
劉備自嘲一笑,旋即遙望洛陽方向,恭恭敬敬行了一禮:“況且,備也無臉回去面對天子,唯有一死才能報答君恩!”
“主公!!!”
徐庶神色動容。
劉備遙望長江,看著燈火通明的對岸,重巖疊嶂的江岸山林,波濤洶湧的滾滾長江,眼神中有著揮之不去的留戀,他笑道:
“這一刻,我終於明白劉羽那首《絕句》的涵義了。——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與其苟且偷生,還不如殺身成仁!”
就在徐庶感慨那句《絕句》的時候,劉備果斷拔出佩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自刎而死。徐庶驚醒過來,想要撲上去制止,但劉備的咽喉早已經血如雨下。
“主公!!!”
徐庶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嗬嗬——”
氣管被切斷後,劉備最後的託孤顯得語焉不詳,但徐庶似乎一切都能聽懂似的,重重的點頭:“主公放心,庶會安排好善後工作!”
劉備這才安心,在他永遠閉上雙眼的那一刻,徐庶的聲音斷斷續續傳來:
“……主公,此事過後,庶將退隱山林,不在出仕為官,以報答主公的知遇之恩!”
“元直!”
劉備掛著欣慰的笑容離去了。
他這一生命途多舛、坎坷艱難,因為戰敗甚至妻離子散。然而這些與他並肩作戰的戰友兄弟,一直以來的患難與共、不離不棄,是他最大的驕傲!
劉備可謂是含笑九泉。
徐庶看著劉備的屍身,回望長江燈火通明的對岸,重重嘆息一聲。
劉備明明可以選擇苟活,但為了不愧對天子、為了令麾下文臣武將可以在劉營自處,他寧願犧牲自己!
這是真正的仁義!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徐庶決定處理好善後工作後,就將退隱山林。
……
劉備自刎而死,麾下文臣武將帶著劉備的投降書信和他的意志離開江東,投奔劉羽。當然還有更多選擇退隱山林,不再過問天下事。
聞訊後,劉羽率文臣武將親自接應。
劉羽望著劉備的屍身,也是感慨萬千!
其實只要劉備臣服投降,劉羽並不會殺他,最多是軟禁,會給他一個安享晚年的機會。
與曹操刺殺過劉羽不同,劉備一直是勤王救駕,呼應天子詔令對抗劉羽。這是雙方的政治立場不同,而不是私人恩怨情仇。
甚至劉備對劉羽還有些敬仰崇拜!
當初冀州鎮壓瘟疫、幽州鎮壓叛亂,劉備都曾經馳援過劉羽,奉獻出一份力量,也算是幫助過劉羽。
如今看著劉備的屍身,劉羽觸景生情,也是感慨物是人非,時過境遷!
袁紹、曹操、劉備等人,都是當世人傑英雄,曾經與劉羽有過交情,有過合作。但最後卻分道揚鑣,因為各自的利益和政治立場,刀兵相見,競相角逐!
群雄逐鹿、天下大亂!
可最後,劉羽的對手一個又一個倒下去,只剩下他活到了最後。
其實劉羽的心中,也有種寂寞!
劉羽感慨許久許久,終於回過神來,望著劉備的舊部,他鄭重許諾厚待降將及其劉備家小,對選擇退隱山林的舊部予以尊重,並且承諾為劉備追封中山王,諡號中山仁王。
此舉,令劉備原部對劉羽感恩戴德!
徐庶深深望著劉羽,感受到他仁義的一面。若非答應劉備,他都動了輔佐劉羽的想法。但,一諾千金!
徐庶等劉備舊部拜別劉羽,退隱山林而去!
……
江陵失守、赤壁戰敗,劉備自刎而死、劉備舊部臣服劉羽,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頓時令江東震撼!
周瑜和魯肅得知劉備舊部想要投降後,不是沒有想過截殺,但這麼做又有什麼意義呢?!
經過赤壁之敗後,江東已經失去了與劉羽抗衡的水師,哪怕佔據地利優勢,負隅頑抗,但也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
而現在,劉備的投降,無疑加劇了江東覆滅的時間,令他們垂死掙扎、苟延殘喘的日子不多了!
事實也是如此。
赤壁之戰潰敗後,劉羽完全奪下長江天險,控制長江沿岸。
但他並沒有直接強攻江東,而是分兵從江陵度過長江,兵臨荊南五郡。
荊南五郡的長官望風而降,百姓簞食壺漿、喜迎王師。令劉羽兵不血刃奪下荊南五郡!
至此,荊州完全落入劉羽掌控之中。
劉羽水師艦隊逡巡長江和東海,包圍江東北面和東面。兵馬陸續進駐荊南五郡,從江東西側包抄而上。如此一來,江東已經是四面楚歌,危機四伏了。
這種情況下,江東人人自危,江東軍民陸續有接應劉營者,文臣武將陸續與劉營聯絡,江東已經是千瘡百孔,內外皆敵,宛如一艘即將沉沒的艦船了!
至此,劉羽下達進攻江東的命令,在裡應外合之下,劉營兵馬可謂是以極小的代價,攻破江東!
小霸王孫策,戰死沙場!
大漢天下的抗羽勢力,終於被劉羽完全平定!
江東之戰的訊息傳出後,天下震動!
涼州馬騰和韓遂直接臣服,攜家帶小前往京師認罪!
益州張魯臣服劉羽,在其帶路下,劉營兵馬花費兩年時間,完全平定益州叛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但也擋不住劉羽兵馬的摧枯拉朽。
終於!
在中平十二年,即公元195年,劉羽兵馬完全掌控大漢十三州!
曾經動盪不安、大廈將傾的大漢天下,再次穩定下來,大漢朝廷再次控制地方勢力,中央集權,天下進入了修生養息、以亂入治的時期!
漢帝劉協明白大勢已去,在劉羽平定戰亂,再次恢復大漢江山的和平安寧後,告祭祖廟,禪讓帝位給劉羽。劉羽拒絕。
劉協又禪讓。劉羽再次拒絕。
劉協又雙禪讓,劉羽還是拒絕。
劉協又雙叒禪讓。劉羽依舊拒絕。
劉協又雙叒叕禪讓。劉羽最終推脫不過只能答應了。
堯舜禹禪讓,後家天下取代公天下,後世想要稱帝都會讓帝王施以禪讓之美名,三推三讓也切含“事不過三”之說。
比如劉備的三推三讓,比如曹丕的三推三讓。
禪讓的程式,先是要由臣下百官集體上表,請求登基治天下。而準皇帝必然要推辭,表示不敢當。然後臣下再上表,再推辭。反覆三遍。
劉羽為了彰顯自己的仁義,足足推讓了五遍!
未來戲稱“漢五帝”!
中平十七年,即公元200年,正月,劉協告祭祖廟,使大臣奏璽綬詔冊,禪位於劉羽。
劉羽登上受禪壇,接受玉璽,即皇帝位。旋即大赦天下,改元為興平。封賞百官,封劉協為陳留王。
至此,劉羽以帝王的身份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在劉羽執政期間,他下令丈量田畝、推行攤丁入畝賦稅改革。挖掘京杭大運河。改善農業水利工程。文化方面下令各州興建大學、各郡各縣興建中小學以普及教育,開展科舉制度。
軍事方面統一天下、平定戰亂。同時發展水師,對大漢周邊夷狄進行掃蕩。科技方面,大漢天下開啟了邁向工業化時代的程序。外交方面,可謂是萬國來朝!
在後宮方面劉羽也不曾落後,蔡琰、貂蟬、甄宓、大喬、小喬、孫尚香、步練師、糜貞、甘倩、張春華、黃月英、夏侯涓、祝融夫人、鄒夫人......
當然這不是劉羽好色!
雖然有雙穿門的輔佐,劉羽這一步登天似得發展不至於令大漢出現動盪。但缺少人口卻是致命問題,為了鼓勵百姓生育,他以身作則,親自帶頭!
為了大漢天下的未來,劉羽可謂是操碎了心!
終於,在劉羽雄才偉略、日理萬機的經略下,大漢逐漸走向了與原歷史迥然不同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