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萬泰二年十月。
經過一個多月的征戰,大漢軍隊成功攻取了河東。
晉王李存勖棄城而逃,尋求契丹人的庇護和幫助。
不過誰也沒想到,因為劉瑧的一封信,耶律阿保機將前來投奔自己的李存勖轉手就交給了劉瑧。
眼看就要成為劉瑧的階下之囚,李存勖不願受此屈辱,揮刀自盡了。
最終,只有李存勖的家眷被送還到了太原府。
至此,河東算是徹底平定了。
此事一了,契丹人就迅速退走了。
臨走之前,劉瑧還將從河東兵馬那裡繳獲的許多刀槍、護甲等器械都送給了耶律阿保機。
這些東西對於大漢來說,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只可惜根本不需要。
這世上,再好的護甲也擋不住劉瑧的子彈和炮彈。
今天送給契丹人,只不過是廢物利用而已。
至於支援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部落,並非是劉瑧真的想和耶律阿保機合作,而是他覺得一個散落在四方的契丹部落太難以快速收服,反而完成統一的契丹人更加容易攻破。
待耶律阿保機登上大汗之位之時,也就是劉瑧發兵征討契丹之際。
不過在這之前,劉瑧還有許多事要辦。
這第一件事,就是收服夏綏之地。
李思恭幾次三番違抗劉瑧的命令,劉瑧早就看他不順眼了,若不是因為還有強敵要對付,李思恭也算老實,劉瑧早就發兵征討了。
如今河東已平,契丹人暫時也不會南下,是時候收拾李思恭了。
萬泰三年正月十六。
剛過完年節的三萬飛騎軍自太原府出征,直奔夏綏。
雖然仍然是天寒地凍的天氣,但因為前番河東大勝,軍中士氣高漲,並沒有因為嚴寒的天氣而冷卻。
當然,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劉瑧對於軍隊的物資保障十分充足,不管是飯食還是保暖衣物全都有著充足的保障。
否則哪怕是劉瑧再自信,也不敢在這個時間派遣大軍出征。
至於劉瑧自己,則返回洛陽,繼續當他的皇帝去了。
收拾李思恭,有飛騎軍足以。
萬泰三年二月十七日。
劉瑧收到戰報,得知夏、綏、銀三州已盡皆被飛騎軍攻取,李思恭戰死。
李思恭在夏綏經營多年,原本還想傳給後代的,但是沒想到根本敵不過漢軍狂轟亂炸。
只一個月的時間,夏綏之地就易主了。
“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年必定是個好年!”劉瑧也是心情大好,開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各種器物的研製上面。
電話已經投入使用了,雖然僅限於洛陽城內,但這卻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通往長安的鐵路也在修建了,很快從洛陽到關中就更加方便了。
電報和無線電的研製也進入了實質性的階段,相信很快就能研製成功。
除此之外,劉瑧還在研製汽車、輪船和飛機。
有了更加便利的交通,未來對於疆土的掌控也就更加得心應手了。
萬泰三年九月二十三。
興元府的張承範和荊南的秦俊威同時出兵,朝著川蜀進軍。
自從王建登基稱帝之後,川蜀儼然已是自成一國。
對於這種情況,劉瑧自然不會允許,因此做好準備之後,就立即命令張承範和秦俊威出兵了。
之前不去攻打王建,只是因為劉瑧覺得派兵去川蜀短時間內難以完成任務,時間一長勢必會影響大漢的發展。
何況那時的劉瑧還有河東、河北、夏綏沒有收復,再與王建開戰的話並不是什麼明智的選擇。
如今河東、河北、夏綏已先後被收復,也是時候讓川蜀迴歸了。
同時,劉瑧下令遷都,將國都定在了幽州。
對於劉瑧的這個決定,朝中百官無一人能夠理解,但在劉瑧的強力堅持下,最終還是遷都了。
萬泰四年正月十五,上元節。
歷經數月征戰之後,川蜀終於傳來的戰報,已經平定川蜀全境。
不過這還不算結束,秦俊威又率軍一路南下,攻打南詔和南越。
舊唐時期,這兩個地方就時時鬧事,如今正好讓秦俊威順道一起全都收拾了。
另外隴右也傳來了好訊息,王開勝率領著飛騎軍一路打到了玉門關,收復了諸多被吐蕃佔據的故土。
王開勝還想趁機攻打吐蕃,不過被劉瑧拒絕了。
吐蕃實力對大漢來說其實並不算強,但那片土地太特殊了,貿然出兵的話劉瑧擔心並不能如願。
不過劉瑧雖然拒絕了王開勝的要求,但還是命令他訓練飛一支新軍,適應吐蕃的地勢和氣候,待士卒都適應了之後,再尋機征討。
萬泰四年九月。
在劉瑧的支援下,耶律阿保機終於擊敗所有的對手,登上了大汗之位。
隨之而來則是劉瑧要其臣服大漢的詔書。
耶律阿保機自然不肯,劉瑧隨即決議與契丹人開戰。
為了抵擋大漢的攻勢,統一了契丹部落的耶律阿保機也趁勢登基稱帝,國號大遼。
由於耶律阿保機早已將大漢視為強敵,故而一直在偷偷準備與大漢開戰,為此還特意收集了一些被漢軍淘汰的槍械,竟然硬生生組建了一支火槍隊,對漢軍造成了一定的威脅。
不過這樣的努力註定是徒勞的。
大漢在劉瑧的努力經營下,已經正式邁入了工業時代。
仍然處於草原部落的契丹人,即便建國了,也無法與大漢抗爭。
萬泰五年十月。
憑藉著廣闊的草原和大漠,與漢軍奮戰了一年有餘的耶律阿保機,終於在漢軍的圍住堵截之下,戰死沙場了。
另一邊,馬光元也率領飛騎軍攻至了西域。
王開勝則率領訓練完畢的新軍,開始進攻吐蕃。
大軍所到之處,無不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至此,大漢終於擺脫了舊唐留下的混亂,開始以一個更加強盛的面貌和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
萬泰六年三月。
由劉瑧親自監督打造的第一艘遠洋輪船試水成功。
十月,三艘遠洋輪船開始了第一次遠洋航行。
萬泰七年五月,泰山。
劉瑧在泰山之巔祭拜天地,舉行封禪大典。
這一世,泰山封禪的遊戲還沒有被人玩壞,所以劉瑧決定自己也體驗一把。
大典過後,劉瑧當著一群文臣武將的面,命人取出了一副巨大無比的地圖。
世界萬國坤輿圖!
儘管很多人都知道大漢之外還有許多的國家和地方,但當看到劉瑧拿出的地圖之後,很多人還是懵了。
世界居然有那麼大,其中大部分還都是海洋!
而最讓震驚的是,大漢佔據的地方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不少人都覺得有些無法接受。
不過劉瑧卻說道:“這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全部,大漢所在不過也只是其中一隅之地罷了。”
“如今天下太平,許多人都說再無建功立業的機會了,他們都錯了!”
“大漢之外,這廣闊的世界就是你們建功立業的機會!”
“為了給大家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為了獎勵大家對大漢作出的貢獻,今日我便要效仿周室先祖,分封天下!”
劉瑧一席話,聽的文武百官震驚不已。
分封天下,不是大漢,而是整個世界!
“不過我也有一個條件!”
說罷,劉瑧雙目掃過眾人臉上,見大家都是滿臉憧憬之色後才說道:“不管何人被封至何地,世世代代都為大漢之臣,所封之地世世代代都為大漢之地!”
“這個世界上,有且只能有一個大漢!”
“爾等可願意?”劉瑧問道。
“臣等永為大漢之臣!陛下萬年!”
“臣等永為大漢之臣!陛下萬年!”
“臣等永為大漢之臣!陛下萬年!”
文武百官盡皆拜伏在地,齊聲吟誦。
須臾,劉瑧便開始正式分封天下。
凡是為大漢立下過巨大功勞的,都得到了一處大漢之外的封地。
這都是提前已經計劃好的,此時不過是照本宣科而已。
待全部分封完畢,劉瑧才覺得自己做完了一件大事,心中欣喜不已。
萬泰八年。
朝中的功勳大多已經離開,趕赴自己的封地了。
除了封地之外,劉瑧還給大家每人送了一本冊子,裡面記錄著當地的風行地貌、物資產出,對於大家經營封地都是一件幫助巨大的東西。
這些功勳的離開,雖然暫時造成了大漢的人才短缺,但劉瑧絲毫不擔心。
因為這些年的教育推廣,如今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可用,完全不擔心沒人。
萬泰十年。
隨著石油的批次開採,汽車也順利研製了出來,飛機則還在嘗試。
萬泰二十年。
如今的大漢已經是徹徹底底的工業時代了,路上有汽車、火車,水裡有輪船,天上也有飛機。
只是如今的飛機還是比較稀缺的東西,還沒有像劉瑧上輩子的時候那麼普及。
至於上輩子,劉瑧已經覺得有些像夢裡的景象一樣,時常有些虛虛幻幻的。
萬泰四十年。
多年的操勞,劉瑧已經是一頭白髮,滿臉皺紋了。
身旁的李婉兒和趙玉,也早已沒有了當初青春靚麗和妖嬈動人。
取而代之的,是母儀天下的端莊和典雅。
這些年裡,劉瑧又多了四個兒女,其中兩個是李婉兒生育的,另外兩個則是趙玉生育的。
再算上留早先的一雙兒女,如今劉瑧膝下有三兒三女,孫子孫女更是一群,讓劉瑧竟讓分不清誰是誰。
萬泰四十三年五月。
感覺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的劉瑧,留下了詔命,命太子劉太平在自己死後繼承大漢皇帝之位。
至於大漢在劉太平手中能延續多少年,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萬泰四十三年九月。
劉瑧在一片哭聲中,緩緩閉上了雙眼,眼前漸漸由一片黑暗,變成了一片灰濛濛的混沌。
“怎麼回事?我這是死了嗎?”劉瑧什麼也看不到,但是卻能清晰的感受到自己沒有了病床上的那種痛苦和無力。
再看看四周的一片混沌,劉瑧竟然覺得有些莫名地眼熟。
忽然,一個宛如輕鈴般的聲音出現在劉瑧的腦海:
“想重新活一世嗎?”
(全書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