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3章 圍困幽州

李克用死了。

如他心中所想的那般,死在了戰場之上,而不是病床上。

那顆炮彈雖然離的很近,但是因為角度的原因,李克用並沒有被炸成一堆碎肉,只是滿身血汙和傷口的模樣也好不到哪裡去。

綿延不絕的炮聲還在繼續,震的人心肺顫動。

很快,河東兵馬就開始潰散了。

猶如漫山遍野的羊群,任由狼群捕殺。

劉瑧站在城頭上,面無表情地望著城外的戰場。

透過望筒,劉瑧看到代表著李克用的大纛倒下了。

李克用死了?

劉瑧有些激動,但戰場上硝煙瀰漫,太過混亂,他也看不清具體的情況。

“傳令李罕之、柏程,立刻率軍追擊!”劉瑧略一思量,下令開始追擊。

不管李克用死了沒有,河東兵馬已成潰敗之勢,此時再面對漢軍,就猶如羊群遇到了狼。

不多時,潞州城門大開,殺氣騰騰的漢軍蜂擁而出,朝著漫山遍野的羊群殺去。

這一仗,一直從清晨殺到了傍晚。

時間之所以持續這麼久,全是因為漫山遍野都是潰散而逃的河東士卒。

抓不完,根本抓不完。

何況大部分的時候漢軍都只是在追擊,根本追不上那些逃竄的河東兵馬。

河東兵馬雖然潰散,可大部分都是騎兵,哪怕驚慌而逃,速度也比兩條腿的漢軍要快。

只有那些被火炮嚇破了膽的,或者是受了傷逃不掉的,才會被追上來的漢軍擊殺或是俘虜。

……

傍晚,前去追擊的李罕之和柏程陸續返回了潞州。

兩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勝利的喜悅,互相攀比著在劉瑧面前彙報著殺了多少敵軍,抓了多少俘虜。

“有李克用的訊息嗎?”劉瑧問道。

李克用的大纛倒下,是劉瑧親眼所見,這是假不了的。

但李克用是否死了,還是受傷了,卻需要更多的訊息來證實。

“回陛下,沒有李克用的訊息。”

李罕之也好,柏程也罷,都忙著抓俘虜,根本沒注意到李克用的蹤影。

因為早在兩人追上去之前,李存瑁就帶著李克用的屍體逃遠了。

“此戰雖然勝了,但也不要掉以輕心,多派探馬打探河東兵馬行蹤,謹防對方去而復返。”劉瑧交代道。

這一戰原本應該是潞州的攻防戰,但是在飽和式的火炮打擊下,河東兵馬的攻城行動根本沒打起來,就被劉瑧的火炮炸了個七零八落。

根據戰後的統計,擊殺的河東兵馬約有一萬五千餘人,俘虜的有五千餘人,一戰就消滅了兩萬敵軍,可謂是一場大勝。

只是當年在關中,劉瑧憑藉著兩千人和飛雷炮就殲滅了兩萬黃巢叛軍,相比之下如今以五萬兵馬殲敵兩萬的戰績實在不值一提。

但當年那一戰,劉瑧的兵馬雖少,打的卻是伏擊戰,地形是河谷地帶,並不利於逃散躲避,而且黃巢叛軍並不瞭解火炮的威力,所以開戰之後對叛軍而言就是降維打擊。

今日潞州一戰卻有所不同,河東兵馬對漢軍的火炮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而且地形也十分開闊,再加上河東兵馬以沙陀騎兵為主,開戰之後大部分士卒很快就逃出了火炮的射程範圍。

若不是劉瑧一開始就下令飽和式打擊,只怕河東兵馬的傷亡還要少許多,甚至都不會這麼輕易就狼狽的潰退而去。

這一戰的結果,也正是劉瑧心裡一直有所擔心的結果。

擊敗河東兵馬不難,但想徹底消滅這股勢力,卻十分棘手。

……

幽州,一路摧枯拉朽而來的漢軍已經將幽州城包圍了起來。

為了防止劉仁恭和劉守光父子逃脫,大軍在幽州四面都安排了人馬,將幽州圍了個嚴嚴實實。

眼見不是漢軍的對手,劉守光急忙派了信使向楊行密求饒:“我與漢帝同為劉姓,出自同源,還請大將軍饒過。”

楊行密怒斥道:“我奉陛下旨意征討逆賊,其餘事情一概不知。若不想死,出城投降便是。”

聽了信使回報,劉守光心中遲疑不定。

其父劉仁恭掌權之時,便一直有脫離舊唐自立之意,待劉瑧繼位之後,劉仁恭更加不想臣服於劉瑧。

劉守光常年跟隨在劉仁恭左右,心中也是這樣一般的打算。

只是誰也沒想到,自己剛剛稱帝還沒過多久,漢軍就殺到了幽州城下。

此時若是不降,一旦漢軍攻破城池,劉守光並不敢保證自己能夠安然無事。

但若是投降,劉守光心中又是萬般不甘。

好歹也是稱帝的人,轉眼又向劉瑧投降,太丟份兒了。

畢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由於一直下不了決心,劉守光只好暗中召集心腹商議:

“諸位都是我之心腹,如今漢軍圍城,諸位意下如何?降還是不降?”

面對劉守光的問題,諸人面面相覷,沒有一個人回答。

大家都不傻,這時候劉守光問這樣的問題,不論怎麼回答都有可能犯錯。

說降,要是劉守光不願意,誰說降誰就會先死。

說不降,萬一大家都想降呢,不降的那個豈不是擋了別人的活路,還不得被人弄死。

大家雖然都是劉守光的心腹,但誰也不知道劉守光的這個問題,是不是在測試大家的中心,因此大家都默契的保持了沉默。

“怎麼都不說話,都沒膽了嗎?”劉守光有些無語地看向自己的這些個心腹,平日裡吃喝嫖賭都是個頂個的,現在要拿主意的時候卻一個個不敢出聲了。

又過了半晌,眼見劉守光臉色越來越差,才有一人開口道:“陛下,若是降了,便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故而堅決不能降。”

劉守光聞言看去,說話的正是自己最為寵信的一人,名叫李小喜。

因為劉守光已經登基稱帝,故而一般部下也都稱呼其為陛下。

只是此刻被漢軍圍困,這一聲陛下顯得十分刺耳。

“若是不降,漢軍一旦攻入城中,最後的還不是一樣?”劉守光搖搖頭,對李小喜的說法並不滿意。

“陛下已登尊位,若是降了漢軍,劉瑧必不容陛下,何不留著有用之身,召集天下英豪,共討劉瑧。”

李小喜的話引得在場眾人紛紛側目,就連劉守光的雙眼也冒起光來。

“說的輕巧,只是如今漢軍圍城,陛下又如何脫身?”有人問道。

“此事易爾。”李小喜輕笑道,“漢軍圍城雖嚴,但這樣也更容易疲乏,只消再等待數日,待漢軍一有鬆懈,陛下便可趁機脫困而去。”

眾人聞言默然不語。

即便漢軍鬆懈了,劉守光想要脫困仍然不是一件易事,除非有人去吸引漢軍的注意力。

只是去引軍的人,多半隻有死路一條,畢竟漢軍的火炮可沒有長眼睛。

誰去吸引漢軍的注意力,又是一個新的問題。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