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
劉守文被重重摔在地上,雖然有鐵甲護身,但還是被摔的生疼。
一旁的劉守光看著癱坐在馬兒前面的劉守文有些啞然,本以為元行欽會殺了對方,沒想到他卻把人給抓了回來。
“我們是親兄弟,你不能殺我!”此時的劉守文早已沒了方才的意氣風發,他心裡明白,自己這位兄弟要是心裡不痛快了,可是真的會殺他的。
當然,若是兩人互換一個位置,劉守文大機率也是會殺了自己這位不幹人事兒的弟弟。
“不想死的話,就讓他們放下兵器投降!”劉守光現在可沒有心思和自己兄長敘舊,對面黑壓壓的數萬大軍還在呢。
剛才要不是元行欽跑的快,早就被人反抓過去了。
“放心,他們都是為兄的心腹,肯定會聽為兄的話,乖乖投降的。”
劉守文二話不說,當即朝著對面軍陣中喊話,讓自己的那些部下投降。
於是奇怪的一幕就上演了,剛才劉守文還站在對面軍陣前,讓將士們不要傷害自己的弟弟,現在則去了劉守光軍中,開始讓自己的部下投降。
原本刀光劍影的戰場,頃刻間變的安靜起來,除了馬兒的嘶鳴外,就只有劉守文一個人扯著沙啞的嗓子在使勁的喊話。
不使勁不行,劉守文生怕自己聲音小了,背後那把刀就照著脖子砍下來了。
這次他可沒有鐵甲護身了,一到這裡就被人扒掉了身上的鐵甲。
再看對面軍陣之中,經歷了許久的安靜之後,終於傳來了一陣兵器落地的聲音。
這些部下也很乾脆,一部分人當即丟了兵器投降,另一部分則直接化作鳥獸散,頓時四散而逃了。
這就很尷尬了,看著那些跑路的部下,劉守文也是一陣無語。
而這種變化,就連一旁來助戰的契丹人都看的目瞪口呆。
不過契丹人也沒閒著,立即將那些四散而逃計程車卒抓了起來。
這些都是唾手可得的奴隸,不抓白不抓。
於是原本殺氣騰騰的戰場,很快就變成了亂哄哄的一片。
趁著這股混亂勁兒,劉守光也很痛快的撤兵返回了薊州。
契丹人的厲害他是已經見識過了,沒有城牆的保護,自己絕不是契丹騎兵的對手,因此退回城中才是上上之策。
回到薊州之後,劉守光先將自己的兄長劉守文安排重兵看押了起來,隨後又將那些投降計程車卒編進了軍隊。
可惜劉守文的兵馬原本就不多,逃走了一些之後真正投降的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即使是這樣,面對四萬契丹鐵騎,仍舊不是對手。
最讓劉守光鬱悶的是,劉守文已經被俘,其麾下兵馬也是降的降、逃的逃,但是契丹人卻明顯賴著不走了。
不僅不走,對方還派來了信使,跟劉守光索要薊州、潭州等地為酬。
“你答應了契丹人什麼條件,才讓他們同意出兵幫你的?”
想來想去,劉守光決定還是從自己的哥哥那裡想想辦法。
“也沒什麼,就是答應讓給契丹薊州、潭州等幾座城池。”劉守文已成階下囚,時刻都擔心會死於弟弟之手,面對弟弟的詢問,很痛快就承認了。
“你罵我是恥辱,你這樣就不是恥辱了?”劉守光聽了之後一陣無語。
怪不得契丹人興師動眾的來了四萬大軍,原來是奔著搶地盤來的。
可薊州、潭州等地乃是幽州門戶,若是讓給了契丹人,幽州豈不是無險可守。
他日若是契丹人南下,哪裡還能擋得住對方。
“我還不是被你逼的,不這樣的話,哪裡借來這麼多兵馬?”劉守文忍不住反駁道。
“借了這麼多兵馬又有什麼用,前番你守不住滄州,此番你不也還是我的手下敗將!廢物永遠都是廢物!”劉守光也是氣的不輕,越加覺得自己從前過的日子太委屈了。
若是契丹人換個要求,劉守光也就答應了,但是薊州、潭州這些地方他是真不敢讓。
一旦讓了,今天死和明天死也就早晚的區別而已。
好在如今大軍已經退入薊州,只要據城而守,契丹人的騎兵很難取勝的。
因此對於契丹人索要酬勞之事,劉守光以那是劉守文答應的條件為由,果斷拒絕了契丹人。
毫不意外,契丹人發起了對薊州的猛攻。
可惜的是契丹人的兵馬都是騎兵,若是野戰的話劉守光自然不是對手,但打城池攻防戰就沒有那麼大的優勢了。
所以在嘗試著進攻了幾次之後,契丹人也算想明白了,不和劉守光玩攻守爭奪戰了,轉而開始圍困薊州,打算困死劉守光。
劉守光見此卻開心的大笑起來。
薊州雖然不大,但存糧卻足夠守軍消耗一年之久。
可契丹人遠道而來,糧草可就維持不了那麼久的時間了。
過不了多久,契丹人絕對會因為糧草耗盡而主動撤兵。
……
就在劉守光仗著薊州城牆,與契丹人對峙的時候,遠在洛陽的劉瑧也收到了軍情局送來的急報。
“劉仁恭父子反目、兄弟手足相殘,真是天助我也!這還真是應了孫先生之言,孫先生又立了大功啊!”
劉瑧拿著軍情局的急報,笑聲肆無忌憚的在萬泰殿迴盪著。
“臣不過是盡本分而已,不敢居功!”孫儲在劉瑧面前倒是謙恭的很,哪怕現在位極人臣也沒有絲毫跋扈之狀:“不過臣不建議現在就去征討幽州。”
“孫先生是在擔心影響了秋收是嗎?”劉瑧平復了一下心情,理順了氣息才問道。
“不錯,大軍若是北伐,一來一回少則數月、多則年許,可田中的莊稼卻等不了人呢。”孫儲知道劉瑧非常重視民生,而眼下大漢的實際情況,也的確不適合出兵北伐。
受多年戰亂的影響,眼下仍然有不少百姓處於食不果腹的邊緣,若是再擅起刀兵,的確會進一步加重大漢的負擔。
這還是劉瑧早早推行寶鈔之後緩和了許多,否則只怕各地早已開始鬧饑荒了。
歷史上的唐末時期,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軍頭吃人,還不是因為長期戰亂沒有人種田,沒人種田就沒有飯吃。
有飯吃,誰又願意去吃人。
當然了,個別就喜歡吃人的變態除外。
沉默了片刻之後,劉瑧抬起了頭:“不,還是要北伐,而且必須要北伐!”
“眼下正是天賜良機,若是不能把握住這次機會,他日可能會需要更多的時間,死更多的人。所謂長痛不如短痛,必須趁著這個機會,拿下幽州!”
“放心,這次征討幽州,不需要太多的兵馬,不會耽誤秋收的。”
劉瑧治軍,一直奉行的是精兵政策,所以哪怕到了如今,整個大漢的軍隊也都沒有多少規模。
相比起別人打一場仗時動不動就是數十萬的大軍,劉瑧大多數時候都只有數萬人而已。
因此劉瑧相信,只要少動用一些兵馬,就能夠將對秋收的影響降到最低。
眼看劉瑧已經下定了決心,孫儲也只能在心中暗自嘆息一聲,應了下來。
所謂聖意難違,大概就是如此了吧。
(謝謝一船明月的月票和推薦票~還有四度槐開的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