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7章 大哥康健,何來儲位之爭?

東宮內,朱標正與朱楨商議對策。

“大哥,父皇雖已傳位於你。

但實權仍在父皇手中。“

朱楨神色凝重,

“這次傳位,更像是一次試探。“

朱標點頭:

“我也有此感。

只是不知四弟會如何反應。“

朱楨取出一份密報:

“錦衣衛已查明。

今日散佈謠言者,正是晉王的心腹。“

朱標驚訝:

“三弟為何要這麼做?“

“為了試探。“朱楨分析道,

“他們想看看父皇和大哥的反應。

以及軍方立場。“

朱標輕嘆:

“自從'推恩令'提出。

諸王便人心惶惶。“

“尤其是四弟,他在北疆經營多年。

最怕的就是兵權被削。“

朱楨沉思道:

“所以我們必須儘快推行改革。

趁諸王立足未穩之際。“

朱標猶豫:

“可此舉必然激起更大反彈…“

“不得不為。“朱楨眼中閃過堅定,

“為大明江山社稷,為子孫萬代。

我們必須邁出這一步。“

朱標看著弟弟堅毅的面容,感到一絲欣慰。

他知道,在這條艱難的改革之路上。

他並不孤單。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

就在千里之外的北疆。

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

朱棣已經開始聯絡各方勢力。

為可能的反抗做準備。

一場關乎大明國運的較量。

已經悄然拉開帷幕。

應天城外,一支商隊緩緩駛入。

商隊首領年約四旬,面容黝黑。

目光卻異常銳利。

他掀開馬車簾子,看著遠處金碧輝煌的皇城。

嘴角露出一絲冷笑。

“應天,我回來了。“

這名商人正是藍玉舊部。

被流放邊疆的徐達女婿耿炳文。

此時,他已暗中接受朱棣指令。

回京聯絡各方勢力。

一場血雨腥風。

即將降臨這座帝國都城。

次日一早,朱標站在奉天殿前。

望著遠處的晨曦。

傳位大典已過去三日。

朝野上下仍籠罩在一片詭譎氣氛中。

他輕撫胸口,那裡隱隱作痛。

這幾日咳血愈發頻繁,卻不敢聲張。

“殿下,該進殿了。“

身旁太監輕聲提醒。

朱標整了整冠冕,邁步入殿。

殿內文武百官已分列兩側。

朱元璋端坐龍椅,面色陰沉。

“臣子參見陛下,參見太子殿下。“

群臣齊聲高呼。

朱標行禮後,站到朱元璋左側。

朱元璋微微頷首。

目光掃過殿內眾臣:

“今日召集諸位,是為北疆軍情。“

“燕王來報,瓦剌大軍已退卻。

但仍有異動。諸位以為如何?“

兵部尚書沈溥上前一步:

“回陛下,臣以為應增派援軍。

以防瓦剌再犯。“

“增派何人?“朱元璋問道。

沈溥猶豫片刻:

“臣以為,可派徐輝祖率軍北上。“

殿內一片譁然。

徐輝祖乃徐達之子。

若派他北上,等同將兵權交予勳貴集團。

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閃:

“徐輝祖尚年輕,恐難擔此重任。“

“陛下,臣有一言。“

朱楨從班列中走出,朗聲道,

“北疆軍情緊急,但未必需要大軍壓境。

臣以為,可派欽差前往。“

“一則慰問將士。

二則察看虛實。“

朱元璋眼中閃過讚許:

“你有何人選?“

“臣願往。“朱楨躬身道。

殿內再次譁然。

楚王親赴北疆,此舉意味深長。

朱元璋沉吟片刻:

“準。即日啟程。

朕會給你虎符,全權處置北疆軍務。“

朱標心中一緊。

父皇此舉,分明是要讓老六監視老四。

散朝後,朱標匆匆追上朱楨:

“老六,且慢。“

朱楨轉身,向兄長行禮:

“大哥有何吩咐?“

朱標拉著他走到無人處:

“你此去北疆,當心行事。

四弟在北疆經營多年,根基深厚。

你貿然前往,恐有不測。“

朱楨微笑:

“大哥放心,我自有分寸。“

“你帶上姚廣孝同行。

他足智多謀,可助你一臂之力。“

朱楨點頭應下。

卻在轉身時發現朱標又是一陣劇烈咳嗽。

他連忙扶住兄長:

“大哥,你的病…“

“無妨。“朱標擺手,

“只是些小恙,不必掛心。

你此行才是要緊。“

朱楨心中暗歎,卻不便多言。

楚王府內,朱楨正在收拾行裝。

徐妙清站在一旁,神色憂慮:

“殿下,北疆危險,您當小心。“

朱楨抬頭,看著妻子清麗的面容:

“放心,我不會有事。

你在府中好生照料。

若有異動,可去找太子殿下。“

徐妙清點頭,遞上一個錦囊:

“這是父親讓我交給您的。

他說,殿下若遇險境,可開啟此物。“

朱楨接過錦囊,輕輕掂量。

感到裡面似有金屬物件。

他沒有開啟,而是將其貼身收好。

“替我謝過岳父。“

朱楨柔聲道,

“等我回來,再好好拜訪他。“

徐妙清紅了眼眶,卻強忍淚水:

“殿下一路順風。“

夜幕降臨。

朱楨在書房與姚廣孝對弈。

棋盤上黑白交錯,殺機暗藏。

“先生,此行你有何見解?“

朱楨落下一子。

姚廣孝捋須沉思:

“王爺此去,名為察看軍情。

實則監視燕王。“

“然燕王非等閒之輩,必有防備。“

“我擔心的不是燕王。“

朱楨眼中閃過一絲憂慮,

“而是大哥的身體。

他近日咳血頻繁,恐怕…“

姚廣孝神色凝重:

“若太子有不測,朝局必然大變。

燕王、晉王皆有野心。

屆時必爭儲位。“

“所以我們必須儘快行動。“

朱楨聲音低沉,

“推恩令不能再拖。

否則一旦大哥有變,諸王必起反對。

屆時難以推行。“

姚廣孝點頭:

“王爺所言極是。

此行北疆,或許正是機會。“

“何解?“

“燕王若有異心,必會露出馬腳。

王爺可藉機揭發,一舉削弱其勢力。“

朱楨眼中精光一閃:

“先生此言有理。

只是…大哥若知我如此行事。

恐怕會心生芥蒂。“

姚廣孝嘆息:

“為大明社稷,有些事,不得不為。“

次日清晨,朱楨率領親衛三百。

攜虎符北上。

臨行前,朱元璋親自送行。

交代了諸多事宜。

“老六,你此去北疆。

表面上是察看軍情。

實則是監視老四。“

朱元璋聲音低沉,

“老四野心勃勃,手握重兵。

若有異動,你可持朕虎符,先斬後奏!“

朱楨躬身領命:

“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朱元璋拍了拍他的肩膀:

“去吧,朕等你凱旋。“

車隊緩緩駛出南京城。

向北方行去。

朱楨坐在馬車內。

透過車窗望著漸行漸遠的皇城。

心中思緒萬千。

此行北疆,表面上是察看軍情。

實則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燕王朱棣在北疆經營多年。

手握重兵,若他有異心。

大明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而更令朱楨擔憂的。

是太子朱標的身體狀況。

若大哥有不測,朝局必然大變。

屆時推恩令能否順利推行。

還是未知數。

馬車行至郊外。

忽見前方塵土飛揚。

一隊騎兵疾馳而來。

朱楨眉頭一皺,命令車隊停下。

“何人?“親衛上前喝問。

為首騎士翻身下馬,摘下頭盔。

露出一張熟悉的面容——

正是晉王朱棡。

“三哥?“朱楨驚訝地走下馬車,

“你怎麼在此?“

朱棡冷笑:

“老六,我聽說你要去北疆?“

朱楨點頭:

“父皇命我察看軍情。“

“察看軍情?“朱棡嗤笑一聲,

“還是監視老四?“

朱楨面色不變:

“三哥何出此言?“

朱棡上前一步,壓低聲音:

“老六,你那推恩令。

已惹得諸王不滿。“

“如今又要北上監視老四。

你就不怕引火燒身?“

朱楨淡然一笑:

“三哥多慮了,推恩令乃為國計。

與諸位王兄並無衝突。“

“至於北上,也只是奉命行事。“

朱棡盯著朱楨。

眼中閃過一絲陰鷙:

“老六,你別忘了,你我皆是藩王。“

“若國家若有變,儲位之爭,你我皆有可能。“

朱楨心頭一震。

沒想到三哥會如此直白地提及儲位之爭。

這意味著。

諸王已經開始為太子可能的離世做準備。

“三哥言重了。“朱楨正色道,

“大哥身體康健,何來儲位之爭?”

朱棡意味深長地笑了笑:

“但願如此。

老六,你此去北疆,當心行事。

老四不是好惹的。“

說完,他翻身上馬。

率領騎兵揚長而去。

留下朱楨站在原地,神色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