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看到了報紙,解縉的臉色都變了。
“通政使司通政使?”
解縉咬牙切齒的開口道:“任以虛居然升官了?還是通政使?”
解縉只感覺自己整個人都不好了。
通政使這個地位,在明初還是相當有地位的,內閣可以稱呼為小通政使司。
說起來,這個根子還是出在朱元璋的身上。
本來通政使的諸多工作,其實就是丞相的工作,需要讓丞相來調理陰陽,典領百官。
這些內外政務,大大小小,都要先經過丞相這一級,然後才能遞給君王。
可朱元璋廢除了中書省,直接以皇帝之尊,兼任宰相,直面六部,事無大小,皆要上呈天子。
這樣一來,就少了一箇中間的過程。
老朱雖然是工作狂人,精力旺盛,但是,麻煩也是麻煩在這裡。
一天到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隨後,老朱就需要一個衙門,替朱元璋做初步整理,傳達聖命,然後,通政使也就是應運而生。
等著到了朱棣時代,內閣就開始建立起來。
目前來說,通政使可以算是皇帝的秘書,朝廷有六部九卿,其餘八個都是負責一個部門。
任以虛之前是吏部尚書,主要負責的就是吏部這個部門。
但是,問題,任以虛要做的事情太多了,需要協調多個部門,需要跟皇上制定政策。
他的影響力,不僅僅只是在吏部,還有就是在戶部,然後,朱棣就把任以虛給提拔到了內閣。
而現在,還是不行,內閣大學士品級太低了,才五品,那不是把任以虛給降級了嗎?
整體給內閣大學士升官,這也不是朱棣的意願。
得單獨給任以虛升官,提高通政使的品級,讓任以虛兼任。
如此一來,任以虛就算是內閣第一臣了。
內閣大學士兼任通政使,可以插手朝堂大小事務,權柄大的驚人。
解縉看到這裡的時候,整個人都不太好。
這個任以虛到底是有什麼本事,他又不是什麼才子,無非就是靠著一點點,投機取巧的本事,成為了朱棣手底下的謀臣。
這要是,這要是自己早點過去跟著朱棣,自己肯定是要比任以虛要強得多,少不得也要給自己一個國公。
他媽的,朱高煦敢來毆打自己,難道還敢毆打任以虛不成?
“大紳!”
就在這個時候,解縉忽然間聽到了,胡廣的聲音。
“光大!”
解縉見了胡廣倒也客氣:“這報紙內容你可是看到了!”
“皇上讓任以虛兼任通政使,絕非善事,此人膽大妄為,怕只怕日後還要捅出什麼大簍子來!”
胡廣嘆息了一聲。解縉咬牙切齒道:“我等還是要勸諫皇上,萬萬不可,這,這不是跟丞相一樣嗎?”
“勸?”
胡廣搖頭道:“怕只怕沒有那麼容易,皇上對其極為寵信!”
隨後,黃淮,金幼孜,胡儼等人也是來到了文淵閣。
其實,內閣成立的時候,大家都是很清楚的。
他們是內閣大學士,所從事,和處理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政務。
所承擔的職責,也是宰相要承擔的職責。
任以虛這個傢伙的存在,那就是跟他們這些閣臣,爭權奪利的。
是不是恢復丞相制度,這不重要,最重要的,這個丞相是不是自己。
雖然,任以虛也是內閣成員,但是,跟他卻並不怎麼對付。
而且,對於百官來說,任以虛這個傢伙,還真是有些過於強勢了。
解縉道:“諸位同僚,你們可是聽說了?”
“而今任以虛正在籌備政務員考試,說是什麼,考試取吏,朝廷給錢,甚至還可以由吏為官。”
“慌謬!”
一邊的黃淮已經是憤怒了:“由吏為官,我等寒窗苦讀十數年,這些鄉野匹夫,又如何能為官造福一方?”
金幼孜道:“諸位,你們可能是已經不知道,皇上前段時間,從北方調取了諸多小吏,已經送到了什麼政校學習了。”
“接著還要送到南方,擔任知縣,吏部這邊,已經是批准了!”
“吏部蹇義跟任以虛沉瀣一氣,當真是可惡至極!”胡廣憤怒的開口道。
“我等務必要力勸皇上,斷然不可,否則,天下大亂!”解縉在一邊開口道。
而這會兒,任以虛壓根就沒有什麼心思,去理會內閣什麼想法。
自己剛剛當上了這個通政使,好歹也要了解一下才是。
過來的時候,任以虛才發現,這個通政使居然沒有什麼人。
而後,一個年齡在四十歲左右的文官,見了任以虛,立刻行了一禮:“下官秦洪,添列左參議,拜見齊國公!”
任以虛笑了一下,打量著周圍的通政使司衙門,好奇的開口道:“這地方倒是破舊,怎麼平時都是不打掃的嗎?”
“還有你是左參議,左右通政呢?”
秦洪咳嗽了一下,而後道:“就,就,他們意圖謀逆,被,被錦衣衛拿下了!”
任以虛:.............
不用說,八成是建文餘孽......
“後來一直都沒有填充人才進來?”任以虛好奇的詢問道。
“沒,沒有!”
秦洪苦笑著開口道:“就,就,一直都是空著的!”
對此,任以虛倒是並不意外。
這個通政使,其實跟內閣諸多的權力,還是衝突的。
朱棣搞出來了內閣之後,自然是沒有什麼心思,關心通政使。
也因此,從朱棣登基到現在,通政使還是空著的。
任以虛看了一眼秦洪道:“你來說說看,這個通政使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秦洪忙道:“這通政司乃是太祖高皇帝所立,他老人家說,政務如水,意在常通,所以設立通政司,專門通達政務,以防臣子矇蔽君父.....”
“打住,打住!”
任以虛道:“你給我詳細的說說,我們具體要幹什麼,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秦洪客氣的開口道:“其實也沒有什麼,首先,在京各部衙門,所有的奏疏,都要送到咱們這裡。”
“然後,由通政司分門別類,一些小事情,就直接發給各部衙門,讓他們處理。”
“緊要的事情,需要直送左順門,交給內廷司禮監,由他們上呈陛下。”
“等陛下處置之後,由通政司明發六部諸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