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做,真的只是為了她嗎?”
陳宇低聲問自已。
他告訴自已,這一次靠近,只是為了幫她擺脫李昊,僅此而已。
可在內心深處,他卻害怕那段曾經敵對的關係再度復燃,害怕兩人之間的最後一點平靜也被撕裂殆盡。
他步伐沉重地離開了禮堂,夜風拂面,帶來刺骨的涼意。
他抬頭看著遠處的路燈,心底有一絲掙扎與不安。
他必須保持克制,不讓這份複雜的情感成為於潔的負擔,更不讓自已陷入不該有的深淵。
這一夜,陳宇告訴自已,他會守護於潔,但僅限於此。
他必須在這段關係的邊界上停下腳步,不讓任何多餘的情感越界。
可是,那份沉甸甸的情緒,依然在他的胸口隱隱作痛,揮之不去。
次日清晨,微涼的空氣中透著些許清新,於潔提著飯盒,緩步路過陳宇的宿舍視窗。
這時,窗欞上傳來一陣輕輕的敲擊聲。
於潔轉頭一看,竟然是陳宇站在窗前,目光專注地望著她。
“等我一下,一起去吃早餐。”
他的語氣雖然平靜,但是卻帶著些與平時不同的自然親近。
於潔愣了一下,沒想到陳宇會主動提議一起吃飯。
雖然感到意外,但是於潔還是點了點頭,依舊如寒假前一樣,默默地走到6號男生宿舍樓門口等著他。
沒過多久,陳宇便匆匆忙忙從樓裡走了出來。
這次,他的動作明顯比以前利落得多。
見到於潔,他揚了揚下巴,簡短地說道:
“走吧。”
於潔提著飯盒,心中有些疑惑,抬眼望向他。
陳宇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難得認真地解釋道:
“我擔心李昊再來糾纏你,以後咱們三餐一起吃,圖書館也一起去。”
“這樣,他就無話可說了。”
“也不好再糾纏你了。”
聽到這話,於潔一時無言,臉上的驚訝慢慢地化作一抹複雜的神色。
於潔低頭看了看手中的飯盒,又抬頭望向陳宇,眼中透出些許感動,卻又隱約帶著一絲不安。
陳宇的目光平靜而堅定,似乎已經做出了決定。
他沒再多說什麼,邁步向前走去。
於潔遲疑了一瞬,最終還是跟上了他的步伐。
手中的飯盒微微晃動,盛著滿滿的溫暖與微妙的情緒。
從那天起,陳宇的態度似乎悄然發生了變化。
他不再只是偶爾與於潔同行,而是像一位真正的男朋友一般,幾乎隨時陪伴在於潔的身邊。
無論是操場、食堂、還是圖書館,總能看到他和於潔並肩而行的身影。
食堂裡,他會自然地幫於潔拉開椅子,將她手中的飯盒接過來放好。
圖書館中,陳宇安靜地坐在於潔的旁邊,時而低頭翻閱自已的書,時而抬頭看於潔一眼,目光中多了一份難得的柔和。
即使在校園的小路上,陳宇也總是走在稍靠外側的位置,似乎無形中為於潔擋住了些許人流和喧囂。
漸漸地,於潔身邊那些原本對她抱有興趣的人,都在陳宇淡然而又堅定的“陪伴”中默默地退場。
大家開始心照不宣地認為,他們的關係早已不言而喻。
於潔起初還有些不適應,甚至隱隱地覺得奇怪。
她曾試探性地問陳宇:
“你是不是做的太過了點?”
陳宇卻淡淡地一笑,依舊用他一貫平靜的語調說道:
“我只是覺得,這樣對你好。”
於潔聽完,心中微微一顫。
雖然陳宇的話並沒有太多情感的流露。
但是陳宇每一次無聲的陪伴,每一個細微的舉動,都讓於潔無法忽視那份沉默而又厚重的關心。
時間久了,於潔竟然也習慣了陳宇的存在,甚至在不經意間開始依賴起他。
這份陪伴,像是一縷晨光,不耀眼,卻暖人心扉。
每當法學系裡組織模擬法庭或辯論賽時,陳宇總是隊伍中的中流砥柱。
他站在臺上,身姿挺拔,條理清晰,邏輯嚴謹,每一句發言都擲地有聲,盡顯冷靜與智慧。
觀眾席上,於潔則是他最忠實的支持者。
無論賽程多緊張,於潔總會提前到場,為他佔好位置。
比賽開始時,她的目光始終追隨著陳宇,神情專注而堅定。
在每一個關鍵環節,於潔都會默默地替陳宇捏一把汗。
而當陳宇用巧妙的語言擊破對方的論點時,於潔又忍不住輕輕地鼓掌,眼中滿是欣慰與驕傲。
賽場上,陳宇目光銳利,言辭鋒利。
而當他在席間偶然掃過觀眾席,看到於潔為他加油的身影時,眼神中便多了一絲難得的柔和。
比賽結束後,不管結果如何,於潔總是第一個迎上去的那個人,遞給他一瓶水,輕聲說道:
“辛苦了,你表現得很棒。”
對於陳宇來說,於潔的支援是一種特別的力量。
每次比賽前,他都會對於潔輕描淡寫地說一句:
“沒什麼難的,只是個比賽而已。”
但事實上,陳宇比任何人都在意於潔是否會到場。
因為於潔的存在,似乎成了他在這些重要時刻最堅實的後盾。
漸漸地,法學系裡的人都知道,陳宇比賽時,總有一個熟悉的身影坐在臺下。
有人打趣道:
“於潔才是你最大的粉絲吧。”
陳宇聞言,只是淡淡地一笑,沒有解釋,卻下意識地看向不遠處的於潔,目光中透著一絲溫暖與默契。
當於潔決定參加市場營銷設計大賽時,陳宇便毫不猶豫地表示要全程支援她。
起初,於潔有些意外,她笑著問他:
“這又不是你的領域,你能幫上什麼忙?”
陳宇只是看了她一眼,然後淡淡地回答:
“有我在,至少你不會一個人熬夜。”
從那以後,陳宇成了於潔的“臨時助手”。
在於潔構思營銷方案時,陳宇會安靜地坐在一旁,幫她整理資料、查閱資料。
當於潔為細節而苦惱時,陳宇用冷靜的邏輯為她分析問題,給出建設性的意見。
即使對營銷領域並不精通,陳宇卻總是能在關鍵時刻抓住問題的核心,給於潔以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