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 21章 姐姐陳芳2

1981年9月1日,清晨的太陽才剛從地平線上露出頭,村子裡已經開始忙碌起來了。

18歲的陳芳起了個大早,匆匆收拾好行李,準備和生產隊的其他幾個年輕人一同出發,去往兩百多公里外的棉花地。

這個訊息是前幾天才傳來的。

生產隊決定以自願報名的方式,派出一支六人小分隊,前往外地的一個國營農場協助摘棉花。

這是一次重要的任務,不僅可以賺取額外的工分,還能獲得一些額外的補貼。

對家裡也是一份不小的幫助。

陳芳的母親一邊幫她打理行李,一邊絮絮叨叨地叮囑著:

“在外面要注意安全!”

“第一次出遠門,平日不要到處亂跑。”

“聽從隊長的話,幹活不要挑三揀四。”

“在外面別逞強,別和人產生矛盾爭執。”

陳芳低頭聽著,心裡既有些不捨,又帶著一絲興奮。

她從小就沒出過遠門,能有機會走出村子,去到外地看看,對她來說既新鮮又帶著些許神秘。

和陳芳同行的還有三男二女。

除了她,另外兩位女孩子是村裡年齡相仿的吳海娟和李月梅,都是性格開朗、活潑的姑娘。

至於那三位男孩子,一個叫王建兵,是隊裡的青年骨幹,體格健壯,性格穩重。

另一個叫張大壯,總是笑呵呵的,嘴巴特別甜。

以前在生產隊裡幹活的時候,陳蘭感覺這個人總是溜尖耍滑,幹活挑三揀四的。

不知道這一次為啥會主動報名去那麼遠的地方摘棉花。

還有一個年紀稍長些,叫劉志遠,沉穩有責任感,被大家公推為小分隊的臨時隊長。

出發的那天早晨,村口的路上,除了他們六個,還有不少送行的親人和朋友。

陳芳的母親一遍又一遍地叮囑她要照顧好自已。

陳芳的奶奶還特意給她帶了水壺和好多幹糧。

看著除了上初中的弟弟,因為住校沒辦法送她以外,父親母親、爺爺奶奶、甚至連痴傻的妹妹陳菊都到村口來送自已了。

陳芳的鼻子一酸,強忍著淚水,衝家人們輕輕揮揮手,轉身便坐上了綠皮卡車。

車上,大家都靠邊坐在各自的鋪蓋捲上面,車內倒是很寬敞。

待他們六人都上了車。司機師傅趙大強站在後車幫子那裡,指著車廂內的繩子對他們說:

“你們把那截短一點的繩子的一頭,和你們各自鋪蓋捲上面的繩子綁在一起,然後把繩子的另外一頭綁在車幫子上,綁牢一點。”

車廂內的六位青年男女按照趙師傅的交代綁好了各自的鋪蓋卷。

三個女孩主動坐在右側,趙師傅交代她們用右手抓緊車幫子。

男孩子則坐在左側,趙師傅說這樣可以維持綠皮卡車的平衡。

裝著他們的臉盆、飯盒、換洗衣服等的提包都集中放在車廂前面。

趙師傅細心,他還準備了一個特別大的網子,要他們把這些包裹用網子兜住了,網子的兩邊固定在車幫子上。

陳芳不解,看到幾個男孩在趙師傅的指導下做這些事情,她就問了一下:

“趙大叔,為什麼要把包包給兜住啊?”

司機趙大強憨厚地笑了笑,說道:

“這一路有很多地方都是土路,路面不平整,會很顛簸。”

“如果鋪蓋卷和這些包包不固定起來的話,就會被甩的滿車廂滑動。”

“鋪蓋卷倒是不怕摔壞了,可是你們裝在包包裡的臉盆、茶缸、飯盒啥的肯定會蹭破瓷……”

聽了趙師傅的這番解釋,第一次坐綠皮卡車的幾個青年男女才明白了其中的緣由。

待車廂內按照趙師傅的要求該繫結的都綁好了。

隊長劉志遠挨個拽了拽,確定每條繩子都綁結實了,才示意趙師傅可以開車了。

趙師傅站在車後面,確定車上的六個人右手都抓緊了車幫子,方才上車,緩緩地啟動大卡車向村外駛去。

三個女孩都很興奮,彼此也相處得很好。

儘管坐在車廂內,她們一路上常常被顛得東倒西歪。

但是她們仍然有說有笑,難掩內心的激動和喜悅之情。

就連旅途之中的疲憊都沖淡了不少。

一路上,他們看著窗外的景色飛快掠過,田野、戈壁灘、小河不斷變化,彷彿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陳芳靠在車幫子邊,眼睛好奇地打量著車外的風景,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經過幾小時的顛簸,他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迎接他們的是一片廣闊的棉花田,白茫茫的棉花像雪一樣鋪滿了地面,放眼望去,一望無際。

他們下了車才知道,各地都有派青年突擊隊前來支援國營農場的棉花采摘。

國營農場的負責人熱情地接待了他們,給他們安排了兩間房。

因為各地來的人特別多,住宿比較緊張。

女孩子八個人住一間,男孩子十個人住一間,都是大通鋪。

房間內很擁擠。

棉花的採摘工作從次日早晨就開始了。

他們六點鐘起床,簡單洗漱一下,就跟著隊長下地了。

一直持續到下午,雖然中途有短暫的休息時間,但基本上是從早幹到晚。

陳芳和其他幾位女孩互相對視一眼,心裡既有些忐忑,又覺得興奮,這種勞動雖然辛苦,卻也充滿了挑戰。

第一天上工,陳芳滿懷信心地投入了摘棉花的工作。

她看著一朵朵飽滿的棉花,輕輕用手掐住花蒂,將棉花扯下,動作小心翼翼,生怕弄壞了棉花的纖維。

可幹了沒多久,她的手指便開始感到隱隱的疼痛,手上還被棉花殼的細刺劃出了一道道細小的口子。

她咬著牙堅持著,一心想要多摘點,多掙點工分。

她可不想在同伴們的面前示弱。

身旁的吳海娟看到她的樣子,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

“陳芳,別太著急,這活兒剛開始不熟練,等熟練了速度也就快了。”

“我早晨聽咱們房間裡其他人說,摘棉花要等到手上有了繭,才能熟練起來。”

李月梅也點頭附和,三人相互鼓勵,繼續埋頭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