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子,真是什麼都敢說,下次不許這樣了。若不是陛下大度,你就算有好幾顆腦袋 ,都不夠砍的。”送走李二一家,孫思邈訓斥李勉道。
“不過那個食療,倒是個不錯的思路。老道之前都沒能想到,先記你一功,老道得回去理理才行。”
丟下李勉,孫思邈快步朝草廬走去。
“李勉,你膽子真是大呀,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今天真出了事,我怎麼辦,你有沒有想過我怎麼辦?”楊秋兒捏著李勉手臂,苦著說道。
李勉頓時感到頭大。
安慰楊秋兒道:“放心吧,有師父在,陛下不會把我怎麼樣的。如若不是師父在旁,打死我也不說,我又不蠢。”
以李二的英明,做不出打殺李勉的事來。
這點李勉很篤定。
不過,今天李二不是來看曲轅犁的嗎?
怎麼看完就走了,我的賞賜呢?
難道沒有?
李勉心中恨恨道:“好你個李二,這次如果不賞我,看下次我有好東西,還拿出來不。”
李勉臉色泛苦,如果李世民李二是這德性,那自已原本的打算,該做些調整了。
一想到占城那麼遠,沒有李二兜底,李勉就一腦袋黑線。
沒法,少了官家參與,實在沒法。
總不能李勉自已千里迢迢,趕去占城吧。
那也太遠了。
以現在全靠走的出行方式,沒有個幾年,都到不了。
失算,失算,大大的失算。
不行,我得想辦法。
聽說長安有個四方館,占城王子應該就住在裡面,找個機會接觸看看,確認下是不是有一年三熟的稻種才行。
如果沒有賞賜,自已釀高度酒的計劃,就要提前了。最少也要保證自已在大唐,生活有保障。
長安大,居不易,錢很重要。
“想什麼呢,想得那麼入神?我叫你,你都聽不見。”收拾好心情,見李勉沉吟不說話,楊秋兒伸手輕輕推了把李勉。
“啊,你說什麼?不好意思,剛才我在想些事情,沒聽到。”李勉回過神,歉意地說道。
楊秋兒沒說話,幽幽的看著李勉。
李勉一時間,不知該怎麼說才好。
沉默,繼續沉默。
楊秋兒見狀,終是開口軟聲道:“李勉,在我面前,你絕不可說道歉的話。要讓我下次再聽到,我絕對轉身就走。”說完,轉身就走。
走了幾步,似乎覺得不夠,又回頭說了句:“我說到做到。”
看著遠去的楊秋兒,李勉撓頭。
只是一句道歉的話,幹嘛這麼大反應?
不理解,對這大唐的人很不理解。
尤其是女人。
想不通就不想,李勉把話放到了一邊。
他現在要考慮的,是怎麼把青黴素弄出來。
“不如去找師父,以他老人家的能耐,說不定利用藥理,能提煉出來青黴素也說不定。”
以自已那一知半解,三腳貓功會,李勉自認做不到。
既然做不到,那就去找專業人士解決。
醫術強的孫思邈,就是首選。
“晚點找他吧,他現在應該忙著出食譜,大概沒功夫理我。”
一直到入夜,李勉都在看醫書。
還真別說,這古代醫書,跟後世現代真不一樣。
從下藥重量與克數上,就大有區別。
是少,而不是多。
這些差異的出現,讓李勉想到曾看過的一則影片。
在影片裡,一位在中醫院工作的中醫師,對小兒抓藥,有過一番評價。
以前抓藥,以十克起步,現在不行了,藥效大不如前,少於十五克,一點效果都沒有。
不是藥變了,而是現在人工種植,藥效變低。
有差異的,當然不只這些,還有其它主輔料的差別。
還別說,研究這些,漸漸讓李勉興趣大增。
變得興致勃勃。
看書不再是累人,反而成了找茬遊戲。
晚餐時,孫思邈出現了。
“師父,食療弄完了?”
孫思邈點點頭,隨手把手上一疊綿布,遞給了李勉。
李勉接過來,心下有些激動。
這可是大神仙,理出的食譜。
有三十一張,越看李勉越是皺眉。
完蛋,有好多東西,都不認識,甚至是聽都沒聽過。
醫書中都沒有,不知孫思邈從哪找的。
比如說其中有一味,叫地丁。
李勉想問,那是什麼東西?
不懂就問,李勉把不知道的,集中之後,向孫思邈詢問。
經過連說帶比,李勉這才恍然大悟。
地丁原來就是蒲公英。
還有些其它的,全歸結於現在與後世,名稱間的差異,東西是那個東西,只是穿了身馬甲。
找誰說理去。
看來今後看醫書,還得理出本圖文。
要不然,只知道醫理,卻不知是何模樣,萬一弄錯,那可是會死人的。
日子就這麼過著,李勉一直在看醫書,不懂就問。
孫思邈對李勉如此勤勉,很滿意。
只要他問到,知無不言,傾心教授。
這天,一道急驟馬蹄聲,打破了李家莊的平靜。
“聖旨到,李勉接旨。”有一身穿宮中太監服的舍人,趕到草廬。
開口就要宣旨。
李勉和楊秋兒一頓忙碌,才在孫思邈的指點下,擺好了香案,準備接旨。
楊和兒跟在李勉身後,臉上帶著激動後的緋紅,心中與有榮焉。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莊戶李勉,淑慎性成,勤勉柔順,雍和粹純,性行溫良,克嫻內則,淑德含章,進獻貞觀犁有功,功在天下,特此賞金千兩,絹布百匹,著升為……欽此! ”
宣完,公公把聖旨舉過頭頂,看向李勉。
提醒他道:“李勉,還不上前接旨。”
李勉聽得一頭霧水,往前躬身幾步,雙手舉高,接過聖旨。
“謝陛下隆恩,草民李勉,銘感五內,謝萬歲。”
萬歲兩字一出,公公愣了愣,笑了。
“李縣男,陛下特批,縣男不用進宮謝恩。就這樣吧,本舍人先回宮了。”
公公轉身就走。
李勉和楊秋兒兩人送至門外,目送他離開。
“秋兒姐,剛才聖旨說的是什麼意思,你聽明白了嗎?”李勉問楊秋兒。
楊秋兒瞪了李勉一眼,轉身就走。
只留下:“還枉稱自已是讀書人,這點都聽不懂。不說了,你自已琢磨去吧。”